Church Life

吳貽芳:中國首位女大學校長

金陵女子大學的教育目標,就是實踐校訓“厚生”,而 “厚生”的含義來自約翰福音10章10節。

Christianity Today December 18, 2023
Illustration by Elizabeth Kaye / Source Images: Wikimedia Commons

本文是「中國近代史上深具影響力的女性基督徒」系列文章之一。

南京的金陵女子大學(簡稱金女大)是中國第一所專為女性設立的高等學府。 金女大1913年成立以來,最知名的校友莫過於吳貽芳(1893-1985)。 她是第一屆畢業生,1928年出任校長,是中國教育史上最早的女性大學校長,也是《聯合國憲章》簽署的第一位女性。

吳貽芳畢生為國家無私地奉獻,致力於女性教育和社會服務工作;民國初期甚至得到「男有蔡元培,女有吳貽芳」的美譽。

吳貽芳1893年出生於湖北武昌,家中排行老三。 她的父親是清朝一名小官。 吳貽芳小時候也曾包覆小腳,後來才解放。 她和姊姊吳貽芬自小就對新辦的西式教育充滿嚮往,父親拗不過她們的堅持,終於允許她倆進入杭州弘道女子學堂。

然而,1909年是吳貽芳終生難忘的一年。 她的父親因一筆公款案被迫投江自殺,讀大學的哥哥因受不了打擊也隨父投江。 不久,母親因病過世,姊姊悲傷至極也選擇了懸樑自盡。 吳家只剩下她和妹妹以及70多歲的祖母。

在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吳貽芳遭逢痛徹心扉的家變,在心中烙下了難以撫平的傷痛。 所幸,住在杭州的姨夫陳叔通收留了姊妹倆,對她們視如己出,資助吳貽芳完成了高中學業。

1915年,在高中老師的引薦下,吳貽芳進入南京金陵女子大學就讀,成為該校第一屆的9名學生之一。 在校期間吳貽芳不僅成績名列前茅,更被選為金女大學生自治會會長。

1919年中國正值五四運動學潮,吳貽芳毅然帶領同學走上街頭,抗議北洋政府軟弱無能的外交政策。 同年,吳貽芳順利從金陵女子大學畢業,成為中國第一批獲得大學文憑的女性。

在金女大期間,吳貽芳接觸了基督教信仰。 據她回憶,在她因家庭的悲劇深陷痛苦之際,有一位基督徒同學「彰顯出基督的榮光和對她的關懷,將她從深淵中拉拔出來。」於是,吳貽芳在基督信仰裡 找到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更引導她日後以服務人群和社會作為一生的信念。

大學畢業後不久,吳貽芳獲得美國密歇根大學針對婦女教育的巴伯(Barbour)獎學金,前往美國深造,先後獲得了生物學碩士和博士學位。 吳貽芳在美國依然展現她過人的領導才能,擔任全美華人基督徒學生會主席。 她對於自己有幸深造感到任重而道遠,曾說:「人們常告訴我們,到美國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是極少的,因此我們這樣的人一旦回國,就要承擔重大的責任。」她 對自己的期許也是如此,希望有一天能將自己所受的栽培回饋祖國。

1928年,國民政府開始從教會手中收回辦學自主權,全中國的教會大學不得由外國人擔任校長,導致金女大的第一任校長德本康夫人(Matilda Thurston)被迫辭職。

那年吳貽芳剛好完成了博士學位,意外的接到母校發來的電報,邀請她回國擔任金女大校長。 經過再三考慮,吳貽芳決定放棄原本從事教學研究的計劃,接受母校的聘任。 1928年11月,吳貽芳剛滿35歲之際,正式就任金陵女子大學校長,成為當時中國最年輕的校長!

吳貽芳領導的金女大,有明確的教育目標,就是實踐校訓「厚生」。 「厚生」的意思來自《約翰福音》10章10 節耶穌的話:「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吳貽芳說:「人生的目的,不光是為了自己活著 ,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來幫助他人和社會。這樣不但有益於別人,自己的生命也因之而更豐滿。”

吳貽芳以這種服務的概念教育學生,鼓勵她們參與社區、國家的專案,並且提供實際服務的機會。 她在成都附近設立服務站協助當地民眾,她自己更是完美地詮釋了「厚生」的涵義。

吳貽芳對待學生和同事慷慨大方。 有一次她發現一位去農村服務的學生沒帶雨衣,她不假思索地將自己的雨衣借給那位學生。 此外,她也時常將演講得到的額外收入捐給學校或有需要的人,可說是徹底實踐了「厚生」的理念。

蘇文峰牧師,海外校園機構創辦人、現任董事會主席,教會歷史專家。 丁怡嘉,目前就讀於美國正道神學院家庭事工科,與丈夫一起在賓州從事全職學生事工。

原載OC橄欖社群「教會歷史中的傑出女性」專題,蒙允轉載。

本文是「中國近代史上深具影響力的女性基督徒」系列文章之一。

Also in this series

Our Latest

跟隨耶穌的人將會遭遇逼迫

關於逼迫,基督徒皆需了解的九個要點。讓我們為受苦的基督身體代禱。

在佛教民族主義下生活的基督徒

基督教在全球南方的少數民族和窮人間特別蓬勃發展的現象,展示了一種社會經濟的變遷——朝向窮人、被邊緣化的人。

Review

教會是世上最偉大的愛情故事

正式的教會成員數量也許會起伏不定,但上帝對祂子民的渴望卻未曾動搖。

不再為選舉結果憂慮

在任何一位總統或世上君王的權力下,我們都可以——也應該成為忠實跟隨耶穌的人。

末日時代中「激進的盼望」

全球環境及氣候危機正快速且猛烈地嚴重化。我們該如何不陷入絕望中呢?

Public Theology Project

選舉日及我們對「希望鴉片」的依賴

真實的盼望並非一種理論、心靈鴉片或絕望的偽裝,而是個名叫耶穌的人。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