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rch Life

吳貽芳:中國首位女大學校長

金陵女子大學的教育目標,就是實踐校訓“厚生”,而 “厚生”的含義來自約翰福音10章10節。

Christianity Today December 18, 2023
Illustration by Elizabeth Kaye / Source Images: Wikimedia Commons

本文是「中國近代史上深具影響力的女性基督徒」系列文章之一。

南京的金陵女子大學(簡稱金女大)是中國第一所專為女性設立的高等學府。 金女大1913年成立以來,最知名的校友莫過於吳貽芳(1893-1985)。 她是第一屆畢業生,1928年出任校長,是中國教育史上最早的女性大學校長,也是《聯合國憲章》簽署的第一位女性。

吳貽芳畢生為國家無私地奉獻,致力於女性教育和社會服務工作;民國初期甚至得到「男有蔡元培,女有吳貽芳」的美譽。

吳貽芳1893年出生於湖北武昌,家中排行老三。 她的父親是清朝一名小官。 吳貽芳小時候也曾包覆小腳,後來才解放。 她和姊姊吳貽芬自小就對新辦的西式教育充滿嚮往,父親拗不過她們的堅持,終於允許她倆進入杭州弘道女子學堂。

然而,1909年是吳貽芳終生難忘的一年。 她的父親因一筆公款案被迫投江自殺,讀大學的哥哥因受不了打擊也隨父投江。 不久,母親因病過世,姊姊悲傷至極也選擇了懸樑自盡。 吳家只剩下她和妹妹以及70多歲的祖母。

在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吳貽芳遭逢痛徹心扉的家變,在心中烙下了難以撫平的傷痛。 所幸,住在杭州的姨夫陳叔通收留了姊妹倆,對她們視如己出,資助吳貽芳完成了高中學業。

1915年,在高中老師的引薦下,吳貽芳進入南京金陵女子大學就讀,成為該校第一屆的9名學生之一。 在校期間吳貽芳不僅成績名列前茅,更被選為金女大學生自治會會長。

1919年中國正值五四運動學潮,吳貽芳毅然帶領同學走上街頭,抗議北洋政府軟弱無能的外交政策。 同年,吳貽芳順利從金陵女子大學畢業,成為中國第一批獲得大學文憑的女性。

在金女大期間,吳貽芳接觸了基督教信仰。 據她回憶,在她因家庭的悲劇深陷痛苦之際,有一位基督徒同學「彰顯出基督的榮光和對她的關懷,將她從深淵中拉拔出來。」於是,吳貽芳在基督信仰裡 找到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更引導她日後以服務人群和社會作為一生的信念。

大學畢業後不久,吳貽芳獲得美國密歇根大學針對婦女教育的巴伯(Barbour)獎學金,前往美國深造,先後獲得了生物學碩士和博士學位。 吳貽芳在美國依然展現她過人的領導才能,擔任全美華人基督徒學生會主席。 她對於自己有幸深造感到任重而道遠,曾說:「人們常告訴我們,到美國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是極少的,因此我們這樣的人一旦回國,就要承擔重大的責任。」她 對自己的期許也是如此,希望有一天能將自己所受的栽培回饋祖國。

1928年,國民政府開始從教會手中收回辦學自主權,全中國的教會大學不得由外國人擔任校長,導致金女大的第一任校長德本康夫人(Matilda Thurston)被迫辭職。

那年吳貽芳剛好完成了博士學位,意外的接到母校發來的電報,邀請她回國擔任金女大校長。 經過再三考慮,吳貽芳決定放棄原本從事教學研究的計劃,接受母校的聘任。 1928年11月,吳貽芳剛滿35歲之際,正式就任金陵女子大學校長,成為當時中國最年輕的校長!

吳貽芳領導的金女大,有明確的教育目標,就是實踐校訓「厚生」。 「厚生」的意思來自《約翰福音》10章10 節耶穌的話:「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吳貽芳說:「人生的目的,不光是為了自己活著 ,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來幫助他人和社會。這樣不但有益於別人,自己的生命也因之而更豐滿。”

吳貽芳以這種服務的概念教育學生,鼓勵她們參與社區、國家的專案,並且提供實際服務的機會。 她在成都附近設立服務站協助當地民眾,她自己更是完美地詮釋了「厚生」的涵義。

吳貽芳對待學生和同事慷慨大方。 有一次她發現一位去農村服務的學生沒帶雨衣,她不假思索地將自己的雨衣借給那位學生。 此外,她也時常將演講得到的額外收入捐給學校或有需要的人,可說是徹底實踐了「厚生」的理念。

蘇文峰牧師,海外校園機構創辦人、現任董事會主席,教會歷史專家。 丁怡嘉,目前就讀於美國正道神學院家庭事工科,與丈夫一起在賓州從事全職學生事工。

原載OC橄欖社群「教會歷史中的傑出女性」專題,蒙允轉載。

本文是「中國近代史上深具影響力的女性基督徒」系列文章之一。

Also in this series

Our Latest

中國教會嘗試更深入紀念聖誕節的意義

中國教會在宗教限制及神學變化的背景下尋求深度參與節期的方式。

「主禱文」的真實意義

主禱文是個邀請我們加入一個「逆文化而行的群體」的邀請函。

Public Theology Project

讓天和地啼哭吧!

那使天地萬物存在的「道」竟然成了肉身——從和我們一樣的起點開始,成為一個只能以啼哭表達自己的嬰孩。

台灣人的薩滿信仰

在這片鬼魂遍地的土地上,聖靈還有空間運作嗎?

為憤世嫉俗的心找到解方

當基督徒專注於眼前的鄰舍,能帶來更實際的改變、成為社區裡的一道光。

基督徒應是公共廣場的光芒

在最佳狀態下,基督徒的見證能夠照亮公共領域;但在最糟狀態下,我們讓自己成為狡猾的政治利益的道具。

將臨期與「世界末日」息息相關

盼望來自於人類歷史外的某種事物,超越樂觀及絕望的循環。這種盼望存在道成肉身的上帝之中。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