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贖交響曲

12月23日將臨節靈修

Christianity Today December 23, 2023

忽然有一大隊天兵,同那天使讚美神說:「在至高之處榮耀歸於神!在地上平安歸於他所喜悅的人!」— 路加福音 2:13-14

路加福音2:13中,我們看到一群天使在夜空中巡遊,高唱著讚美之歌,慶祝基督以嬰兒的身份降臨人間。若能聽到天空中歡慶的呼喊聲,會是多美妙的事!那是神道成肉身的榮耀的展現。雖然我們只能想像那會是什麼樣的天籟之音,但我們也有一首耳熟能詳的樂曲幫助我們一窺那樣的美好:韓德爾的《彌賽亞》音樂劇中著名的「哈利路亞大合唱」。在這首樂曲中,天使唱詩班歡迎基督的同在和大能,伴隨著這首被人們珍藏了幾個世紀的交響樂;好似那個神聖夜晚的音瀨在人間的重現。

兩千多年前那個夜晚的慶祝活動預示著即將到來的盛況:潔白如雪的羔羊坐在桌前,等待祂的客人——新娘的到來,並開始慶祝的活動。我們可以看到天使對牧羊人的宣告、韓德爾的《彌賽亞》中高亢的音樂,以及啟示錄第19章中「群眾的聲音」對基督和祂的教會的終極完善高聲讚美之間的相似之處:

哈利路亞!

因為主我們的神,全能者做王了。

我們要歡喜快樂,

將榮耀歸給祂

因為羔羊婚娶的時候到了

新婦也自己預備好了,

就蒙恩得穿光明潔白的細麻衣。

這細麻衣就是聖徒所行的義。

(啟示錄19:6-8)

在這段經文中,約翰見證了終極天國婚姻的預表,基督的新娘穿著適合天國儀式的光明細麻衣到來。路加福音第2章和啟示錄第19章交織在一起,描繪著基督先是在地上以孩子的身份被尊榮,後在天上以萬王之王的身份受到熱情讚美和歡呼的畫面。這兩個場景都展示了基督被公認為掌管天地的至高無上者,並且皆有一群委身於讚美基督榮耀的敬拜者。在這兩段經文中,我們能聽到同樣的救贖交響曲,宣告著耶穌的將臨和權能。在我們慶祝將臨節的時候,我們被邀請騰出一段神聖的時間來思考耶穌降臨的奇妙,以及祂永恆統治的榮耀,並參與在同樣美妙的救贖交響樂裡。

默想:

這些場景如何加深我們對基督的降臨和祂與教會的結合的敬畏之心?思考基督謙卑地來到世上與祂在天上的榮耀統治之間的平行關係,這揭示了祂的神聖本質和使命是什麼?

Alexis Ragan是位充滿創意的作家和ESL講師,熱衷於全球宣教。

點此閱讀更多《Christianity Today 繁體中文》的文章,如想收到關於新文章的通知, 可透過訂閱通訊或追蹤我們的FacebookTwitterInstagramTelegram

黑暗之外是光明

12月22日將臨節靈修

Christianity Today December 22, 2023

興起發光,因為你的光已經來到,耶和華的榮耀發現照耀你。看哪,黑暗遮蓋大地,幽暗遮蓋萬民,耶和華卻要顯現照耀你,他的榮耀要現在你身上。萬國要來就你的光,君王要來就你發現的光輝。— 以賽亞書 60:1-3

我們童年的某個時刻,我們之中許多人開始討厭黑暗。我記得小時候躺在床上,收音機裡輕聲播放著洛杉磯道奇隊的比賽,我的眼睛瘋狂地掃描著黑暗的衣櫥,試圖分辨那些在移動的影子是什麼,以及它們會帶來什麼危險。在成長過程中,我們常幻想有怪物的存在來解釋我們的恐懼,但多數的時候,是黑暗本身讓我們感到不安。黑暗是一種令人迷失方向、充滿未知的現實,這種體驗似乎深深烙印在每個人的靈魂深處。在《創世紀》第一章中,上帝將光明與黑暗分開。在上帝看來,這是個有目的的、創造性的行為,是好的。然而,當亞當和夏娃做出悖逆的決定,讓罪進入這個世界後,黑暗就有了新的意義。黑暗不再只是「在外面」的東西。黑暗就在我們裡面,緊逼著我們。在《巴比倫塔木德》等猶太著作中,黑暗隱喻著令人不安的迷失方向感,一種籠罩著人的恐懼。它也意味著邪惡和罪惡,讓人們在人生方向、身分認同和對未來的理解中掙扎。同樣,以賽亞書第9章使用了複合字「tzalmavet」(深沉的黑暗)來描述每個人心中都有黑暗死亡的陰影。

以賽亞書60:1-3巧妙地呼應了創世紀第1章裡我們熟悉的故事。但在以賽亞的敘述中,籠罩著的黑暗將消散——不是在創世主下令消散時,而是在祂完全降臨時。以賽亞預言著降臨節——君王的降臨——祂是照亮所有在黑暗裡的人的光。

在這個將臨節,以賽亞的話語邀請我們紀念第一次的將臨節。世界之光以何等平淡無奇,又是何等的崇高的方式,謙卑地以嬰兒的狀態來到世上,正面對決我們所有人心中的黑暗罪孽。以賽亞的話令人歡欣鼓舞:「興起發光,因為你的光已經來到,耶和華的榮耀發現照耀你。」世界之光照亮了我們的心,不僅讓我們明白自己的罪深重,也讓我們明白耶穌為我們成就的拯救工作。

以賽亞明亮的話語提醒我們關於我們的呼召。在等待耶穌第二次降臨的期間,我們不能貪婪地囤積這道光。這道光要從我們身上發出,讓萬族和街對面的鄰居都能清楚地看見耶穌是世界之光(約翰福音8:12)。當耶穌之光的福音更深地照在我們裡面時,只有透過敬拜和分享好消息,我們才能將它從我們身上反射出去。

默想:

在創世紀和以賽亞書中,黑暗的概念不僅象徵物質光的缺失,還如何象徵著我們生命中的罪惡和迷失方向?我們如何在將臨節期間擁抱以賽亞的預言信息,並透過敬拜和與他人分享好消息的方式積極地反射耶穌的光芒?

Jon Nitta是印第安納州瓦爾帕萊索市Calvary Church負責靈命塑造、門徒訓練及小組的牧師。

點此閱讀更多《Christianity Today 繁體中文》的文章,如想收到關於新文章的通知, 可透過訂閱通訊或追蹤我們的FacebookTwitterInstagramTelegram

從埃及進入永恆

12月21日將臨節靈修

Christianity Today December 21, 2023

他們去後,有主的使者向約瑟夢中顯現,說:「起來!帶著小孩子同他母親逃往埃及,住在那裡,等我吩咐你,因為希律必尋找小孩子,要除滅他。」約瑟就起來,夜間帶著小孩子和他母親往埃及去,住在那裡,直到希律死了。這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說:「我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希律見自己被博士愚弄,就大大發怒,差人將伯利恆城裡並四境所有的男孩,照著他向博士仔細查問的時候,凡兩歲以裡的都殺盡了。這就應了先知耶利米的話說:「在拉瑪聽見號啕大哭的聲音,是拉結哭她兒女,不肯受安慰,因為他們都不在了。」希律死了以後,有主的使者在埃及向約瑟夢中顯現,說: 「起來!帶著小孩子和他母親往以色列地去,因為要害小孩子性命的人已經死了。」約瑟就起來,把小孩子和他母親帶到以色列地去。只因聽見亞基老接著他父親希律做了猶太王,就怕往那裡去。又在夢中被主指示,便往加利利境內去了,到了一座城,名叫拿撒勒,就住在那裡。這是要應驗先知所說「他將稱為拿撒勒人」的話了。 —馬太福音2:13-23

媽媽懷我九個月的時候,她和我爸爸在倉促間必須逃離他們的國家。戰爭爆發了,戰火蔓延到他們居住的首都街頭。由於我爸爸的職業,他成了遊擊隊戰士的目標。我們家並不安全。

我可以想像我媽媽當年的樣子,圓鼓鼓的肚皮下是個無辜的小生命,我不知道她有什麼樣的感受。我想像著她當時的恐懼,不知道局勢會如何發展;我想像著我父母在混亂中感到迷茫,對他們的成家計畫被打破感到困惑。沒有人願意在懷孕九個月時成為難民。

馬太福音2:13-23中的故事在這些年間對我來說越來越生動,因為我逐漸發現它與我家庭所經歷的故事有相似之處。我可以想像馬利亞抱著她的孩子的情景。我想像他們不知道答應上帝的呼召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而恐懼、困惑和絕望。沒有人願意帶著嬰兒成為難民。但馬太提醒我們何西阿書11:1裡深刻的預言:「以色列年幼的時候,我愛他,就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儘管環境黑暗而絕望,但上帝有個完美的計劃和不會退卻的目的。雖然為躲避兇殘的獨裁者而逃亡看起來不像什麼上帝愛的行動,但我們看到了更宏大、更核心的計劃正在實現。耶穌一家逃亡埃及並最終走出埃及的經歷,正是以色列人在出埃及記中同樣經歷的應驗。曾經描述上帝子民經歷的詞語,如今說的是彌賽亞,上帝的兒子。

當我想起馬利亞和約瑟,甚至我自己的父母面臨的困境時,我想起這句箴言裡的智慧:「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唯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箴言16:9)」我們制定計劃,我們以為我們知道上帝會如何行動,但只有祂真正知道我們將邁出什麼樣的步伐。有時,這些腳步會帶我們到令人安心和熟悉的地方,有時,這些腳步會帶我們離開我們唯一熟悉的家園,進入一個新的國度,在那裡,我們會認識到上帝是我們真正及唯一的安慰。

我的父母能夠在異國他鄉安家落戶。他們能夠把女兒們撫養成人,讓她們認識並愛耶穌。馬利亞和約瑟得以撫養耶穌長大成人,他們加入上帝拯救祂的子民、實現眾人期待已久的預言、從遙遠的國度建立一個新的及永恆國度的故事。在這個季節裡,我再次驚嘆於上帝在世世代代間編織並展開祂故事的方式。

默想:

想一想馬利亞和約瑟的旅程經歷,這如何加深你對他們的恐懼、不確定性和不得不走上的意外道路的理解?何西阿書11:1中的預言因著耶穌逃往埃及並從埃及出來得到了應驗,突顯了上帝完美的計劃和目的是無法被阻撓的。這如何為你的生活帶來盼望及確據?

Kristel Acevedo 是位作家、聖經教師,也是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郊外 Transformation Church的靈命塑造主任。

點此閱讀更多《Christianity Today 繁體中文》的文章,如想收到關於新文章的通知, 可透過訂閱通訊或追蹤我們的FacebookTwitterInstagramTelegram

《今日基督教》2023年閱讀次數最高的20繁體中文篇文章

畢邁可面臨性侵指控、提摩太·凱勒逝世、教會健康、苦難中的基督徒處境及福音本土化等,是繁體中文讀者最關心的幾個時事議題。

Christianity Today December 20, 2023

In this series

以下是《今日基督教》繁體中文2023年閱讀次數最高的20篇文章,依受歡迎程度排列。

點擊這裏瀏覽「《今日基督教》2023年最值得閱讀的10篇繁體中文原創文章」。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歡迎點此閱讀更多《Christianity Today 繁體中文》的文章,如想收到關於新文章的通知, 可透過訂閱通訊或追蹤我們的FacebookTwitterInstagramTelegram

兩位母親的對比

12月20日將臨節靈修

Christianity Today December 20, 2023

那時候,馬利亞起身急忙往山地裡去,來到猶大的一座城,進了撒迦利亞的家,問伊利莎白安。伊利莎白一聽馬利亞問安,所懷的胎就在腹裡跳動,伊利莎白且被聖靈充滿,高聲喊著說:「你在婦女中是有福的!你所懷的胎也是有福的!我主的母到我這裡來,這是從哪裡得的呢?因為你問安的聲音一入我耳,我腹裡的胎就歡喜跳動。這相信的女子是有福的!因為主對她所說的話都要應驗。馬利亞說:「我心尊主為大,我靈以神我的救主為樂,因為他顧念他使女的卑微。從今以後,萬代要稱我有福,那有權能的為我成就了大事,他的名為聖!他憐憫敬畏他的人,直到世世代代。他用膀臂施展大能,那狂傲的人正心裡妄想就被他趕散了。他叫有權柄的失位,叫卑賤的升高;叫飢餓的得飽美食,叫富足的空手回去。他扶助了他的僕人以色列,為要記念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施憐憫直到永遠,正如從前對我們列祖所說的話。」— 路加福音1:39-55

時,當我們發現自己與周圍的人處於相似的人生階段時,我們常常會關注他們是如何應對自己的境遇的。這些階段可能是高中時期的約會,也可能是大學開始並持續十年的結婚潮,以及隨之而來的生兒育女的時期。在我們的生活中,相互比較或競爭可能是天然的方式,但在路加的敘述中,這種競爭關係被對上帝即將到來的王國的關注徹底超越了。

天使加百列向馬利亞宣布,她將奇蹟般地生下一個兒子,而且她的表姐伊利莎白也懷孕了,即使她早己超過生育年齡。當馬利亞拜訪伊莉莎白時,這兩位女子肯定會注意到她們處境的不同。伊莉莎白在家族間的恥辱於懷孕那刻消除了,而馬利亞的恥辱則從懷孕那刻開始。伊莉莎白的兒子是在婚姻制度中所生;馬利亞的兒子則是由聖靈孕育。

透過《馬利亞之歌》(路1:46-55),我想像這兩位女子見面時會有什麼樣的張力。 基督即將來到這個世界,馬利亞的歌聲描述了祂將要建立的國度。這是一個將顛覆社會規範的國度。驕傲的人將被驅散,富裕的人將空手而歸。謙卑的人將被提升,飢餓的人將被美物填飽。當我們讀路加福音時,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伊利莎白已被提升,馬利亞則被升得更高。然而,在他們那個時代的人的眼裡,伊利莎白有權驕傲,馬利亞則沒有。

如果馬利亞是去伊莉莎白家尋求庇護,或伊莉莎白向她表達憐憫,都是很合理的事。當她們在為即將到來的分娩做準備時,同樣有可能陷入不得不正視彼此處境差異的尷尬狀態。

但在路加的記錄裡,這兩位女子之間並沒有張力或悲傷。路加記錄了她們之間的喜樂。除了懷孕的共同事實外,她們之間最重要的相似之處在於奇蹟的份量——上帝存在、活躍並深深地參與在我們之間的證據。正如司布真(Charles Spurgeon)談到《馬利亞之歌》時所說:「哦,無論我們與祂的合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我們都應該因祂而喜樂!」

伊莉莎白的歡呼聲和馬利亞的歌聲讓我捫心自問:即使上帝的舉動有悖於社會所能接受的標準,我是否也會定睛在上帝的一舉一動?即使需要謙卑的面對自己內心深處的渴望,我是否能真誠的宣告某人是有福的?

因為祂是仁慈的,我的靈魂應榮耀祂並喜樂。我要像伊利莎白那樣在我們彼此處境的差異中喜樂讚嘆,或像馬利亞那樣在面對群體迫害時高唱讚美——不僅僅是出於逆來順受的美德,更是因為我專注於基督國度即將到來的榮耀。

默想:

馬利亞和伊利莎白的相處如何挑戰我們與他人比較及競爭的天性?面對社會的期望和規範,馬利亞和伊莉莎白在哪些方面表現出謙卑和喜樂?

Dorothy Bennett擁有聖安德魯斯大學的神學和藝術碩士學位。她目前在德克薩斯州奧斯汀市共同經營一家影像行銷公司。

點此閱讀更多《Christianity Today 繁體中文》的文章,如想收到關於新文章的通知, 可透過訂閱通訊或追蹤我們的FacebookTwitterInstagramTelegram

Church Life

中國近代史上深具影響力的12位女性基督徒

這些女性傳道者、宣教士、教育家、醫生、文學家、政治家在大時代的風雲中為中國社會、文化和教會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Christianity Today December 19, 2023
Illustration by Elizabeth Kaye / Source Images: Lightstock

在中國近代的歷史中,許多基督徒女性在時代的轉捩點,都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她們中的一些人是女性傳道人、佈道家、屬靈奮興運動的領導者;一些走出傳統的框架,“敢為天下先”,成為單身女傳教士或一些特殊事工的先鋒;另有 一些在醫療、文學、教育、政治等方面成為極有建樹的專業精英,為中國社會、文化的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在本系列文章中,我們將向您簡介12位在中國近代史上深具影響力的女性基督徒,

包括:

  • 石美玉:海歸女醫療宣教士
  • 余慈度:現代中國教會復興的女先鋒
  • 何恩證 :深入新疆的女宣教士
  • 蔡蘇娟:從密室發出信心芬芳的女傳道人
  • 蘇恩佩:為主「燃燒自己」的奇女子
  • 林巧稚:萬嬰之母
  • 吳貽芳:中國首位女大學校長
  • 宋美齡:基督徒第一夫人
  • 楊苡:忘不了教會學校的女翻譯家
  • 李添媛:全球聖公會第一位女牧師
  • 李淵如:屬靈書刊的女編輯
  • 楊心扉:經歷監禁與勞改的家庭教會女傳道人

所錄人物的小傳分別由蘇文峰、丁怡嘉、莊祖鯤、荒原人、張蘊艷、馮瀧和Sean Cheng編寫( 作者介紹見每篇小傳文末),其中蘇文峰和孫怡嘉合著的五篇文章原載海外校園機構出版的《教會歷史中傑出的女性》一書(電子版),莊祖鯤撰寫的一篇原載《海外校園》雜誌,風龍撰寫的一篇原載《華典》,均蒙允轉載。

當你讀到這些人這些事時,請試著穿越到她們身處的時空中,傾聽她們的言談,觀察她們的身教,或欣賞她們在大時代風雲中的英勇委身,或反思她們在歷史洪流 中的限制缺失,從中或獲取屬靈的激勵,或學到生命的教訓。

各篇小傳鏈接見本頁右欄。

Books

《今日基督教》2023年最值得閱讀的10篇繁體中文原創文章

包括台灣教會和海外華人教會現狀和趨勢、宣教歷史以及基督教信仰對文化的光照和反思。

Christianity Today December 19, 2023

In this series

自從《今日基督教》(CT)在2020年開始全球事工以來,我們已經有超過十種非英語語言的文章翻譯。 2022年初,中文(包括繁體簡體)成為CT第一個——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有以該種語言原創的文章的語言。 大部分用中文原創的文章都有英文翻譯,其中少數還有其它語言的翻譯。 到2023年底,CT網站上以中文原創的文章已經超過50篇(繁體、簡體和外文翻譯算為同一篇)。

以下是CT中文主編為您推薦的2023年最值得閱讀的10篇中文原創文章(繁體版)。 這10篇文章相當能代表CT繁體中文的內容主題:既有對今日台灣和海外華人教會現狀和趨勢的報道和評議,又有對宣教歷史的回顧和反思;既有聖經真理對時事、政治和華人文化的光照、透析,又有基於基督徒價值觀對女性議題和流行文化的反思。 這些中文原創文章的作者,包括來自台灣、香港和北美華人教會的牧師、傳道人、聖經、神學和教會歷史學者。

另外,我們也為您收集了「《今日基督教》2023年閱讀次數最高的20篇繁體中文文章」(包括翻譯和中文原創),請點擊這裡瀏覽。

2024年,我們將繼續發布和翻譯以中文原創的文章。 如果您對我們的這類文章有任何建議或意見,歡迎給我們發送電子郵件(ChristianityTodayZH@christianitytoday.com)提供回饋。

聖誕快樂、新年蒙福!

10

9

8

7

6

5

4

3

2

1

(完)

逃離具有高度控制性的宗教團體

諮商師分享基督徒如何幫助所愛的人走出脫離邪教的漫長旅程。

Christianity Today December 19, 2023
Illustration by Mallory Rentsch / Source Images: Getty

在《今日基督教》對韓國新天地教會的報導 中,受訪者之ㄧ提及家人和朋友在試圖幫助所愛的人看清他們加入的高度控制他們的宗教團體的真相,以及幫助他們脫離時經常會遇到的困難。對於離開這些宗教團體的人而言——尤其是具有基督教背景的人——重建人生並修復他們的信仰仍是個漫長的旅程。

《今日基督教》採訪了澳洲沃隆岡(Wollongong)的基督教諮商師兼邪教信息與家庭支持組織主席托爾·克萊夫耶爾(Tore Klevjer),他談及自己在「家庭國際」邪教組織中的經歷、他如何輔導脫離高度操縱人的宗教團體的成員,以及教會和基督徒能如何更好地幫助人們走出這些環境。

你不僅是邪教相關的諮商輔導專家,也曾親身參與新興宗教運動。能請你分享一下這方面的經歷嗎?

我在澳洲拜倫灣的一個基督徒家庭長大。母親過世後,我在歐洲旅行,當時我的女友和我分手,嫁給了別人。我非常沮喪,越來越害怕回到澳洲,我覺得在那裡等待我的將是虛無的生活。當時的我很脆弱,對生活感到失望。就在那時,我被招募加入「家庭國際」組織,這是個以招募嬉皮人士為主的團體,因他們的某些做事方式,他們被媒體報道稱為「性邪教(sex cult)」。

我是搭便車穿越歐洲時在阿姆斯特丹遇到他們的。他們的快樂、熱情和明顯不受社會規範約束的自由吸引了我。我感到一種奇怪的不安感,總覺得哪裡不對勁,但又無法確定到底是哪裡不對勁。這種感覺就像電影《超完美嬌妻》那樣,我走進一個看似完美的超現實世界——直到後來我才意識到,只有透過極端的控制才能實現這種完美。

隨著時間推移,他們教我跨境走私物品、在黑市上兌換貨幣,以及向企業和教會捏造身份以獲得他們的支持。如果我對自己的欺騙行為有任何異議,他們就會問我:「你沒有信心嗎?」罪變成一種完全主觀的判決。

我們被告知要放棄家庭和以前的朋友,因為「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裡的人」(馬太福音10:36)。我改名為亞伯,寄給父親一封信,告訴他我現在只有一個父親,就是上帝。這讓他傷心欲絕。

當組織宣布進軍亞洲時,我們去了印度,在那裡的學校和大學教了四年的宗教教育。

你是什麼時候開始意識到不對勁的?

我在組織的最後一年,他們開始了新一輪的培訓,我們在培訓中經歷被輕視、審查、批判和「除妖」。在挫折感的驅使下,我越來越多地翻閱聖經,越來越少從組織撰寫的文裡尋求安慰。這讓我對家庭國際產生懷疑,直到組織把我、我的妻子和我們的五個孩子趕了出去。

回到澳洲後,恢復人生的過程非常艱辛。我被家庭國際「體制化」了整整11年,完全不知道社會是如何運作的,也沒多少錢。同時,我慢慢意識到自己上當受騙,浪費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我開始酗酒,婚姻岌岌可危,情緒低落,以至於每次在教會唱詩歌都會讓我哭到不能自已。

最終,我從頭開始建立屬於自己的信仰。如今,我已經離開邪教39年了。

離開這個團體後,我想研究人們是如何被引向一個信仰體系,並最終背叛自己的道德準則,受騙上當,相信一些荒謬的捏造敘事。我大量閱讀關於健康和不健康的信仰體系的書籍,並獲得心理諮商學位,正式開始了這些研究。

多年來,我輔導過許多因邪教失去親人的痛苦家庭,並幫助許多曾經的邪教成員走向康復之路。各種宗教都有從其衍生而出的邪教支派。

福音派基督徒通常認為異端/邪教(cult)指的是偏離聖經正統的基督教團體(例如否認耶穌的神性的團體)。你們的判別方式是什麼?

多數在我們這個領域工作的人更傾向採用社會學的定義,即定義邪教為「操控、脅迫或濫用個人權利和自由」的團體。這種控制也可能發生在正統信仰中。例如,一個教會可能在教義上是正確的,但仍然利用內疚和恐懼,律法式的控制其成員。

要理解這個議題,我們不妨看看其他具高度操控性的體制,例如家暴。在家暴虐待關係中,一個人的自我意識會被系統性地破壞,直到他們變得完全依賴和順從施暴者。他們成為自己受暴事實的參與者,覺得自己無法在這個系統外有所作為。他們被切斷與外界的聯繫,行為、資訊、思想和情緒反應都受到控制。每個留在宗教高度控制環境中的人的原因都與留在家暴關係中的人的原因相同。

為什麼你認為基督徒必須從社會學而不是神學的角度來看邪教這個詞?

首先,許多教會認為,如果他們的會眾接受過良好的神學教育,他們就不會成為邪教的犧牲品。我父親曾說:「跟緊聖經的教導,孩子。它還沒有欺騙過任何人!」雖然這句話可能是對的,但人們可以用非常具有欺騙性的方式利用聖經。如果ㄧ個組織的成員或前成員願意透過良好的方式認真研究基督教幾個核心教義,這對消除他們受到的蠱惑會有很大的幫助。然而,導致人們進入邪教的原因遠不止對某些教義的信仰,還有漸進式的強迫手段或隱瞞有爭議的資訊等方式。

其次,如果一個人離開了邪教,教會的首要任務往往是幫助他恢復良好的神學。但教會沒有意識到,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在精神上受到虐待和操縱、需要時間恢復的人。通常情況下,前邪教成員會覺得自己與教會格格不入,對權威人物(可能包括諮商師或牧師)有意見,並反抗教會的組織結構。他們在恢復的旅程上很需要被接納和寬容。

重要的是,基督徒不要試圖替他們走完思辨的路程,而是要提出各種想法讓他們討論,讓前邪教成員自己得出結論。在做聖經教導時需要提高敏感度,讓他們有提問、討論和持不同意見的空間。

在你的諮商輔導過程中,你對曾經歷高度操控性的團體的前成員說的第一句話是什麼?

「這不是你的錯。你加入這個團體並不愚蠢。」

當這些人回頭看自己曾信以為真的瘋狂敘事時,他們會認為只有瘋了或特別好騙的人才會不僅吞下這些無稽之談,甚至將其傳給他人。幫助他們認識邪教的招募過程,理解他們是如何被人積極設計、成為鎖定目標的,是個很好的初始重設和成長基礎。關於人類歸屬感需求的科學以及社會順從性方面的實驗告訴我們,在適當的情況下,任何人都可能變得很脆弱。

請和我們分享如何為曾加入高度控制性團體的人提供心理輔導。

這當中涉及許多不同議題,包括與親人的關係問題、心理界限、如何學會說「不」、批判性思維(獨立思考能力)、身份認同的喪失,以及自身意義和目的的喪失。

評估他們的生理需求和心理健康是個很好的起點。他們是否有食物、住房和家庭關係網絡?還是他們孤身一人,沒有任何支持?他們需要醫療介入嗎?

我曾與許多經歷過邪教並接受心理治療的人交談,他們說:「心理學家不了解我!」世俗的心理諮商師往往會淡化邪教經歷,把重點放在童年問題上,或者他們會希望當事人向他們講述自己的邪教經歷。諮商結束時,這些人往往覺得自己花大錢來教育諮商師。要在這方面取得進展,心理諮商師需要「理解」。向他們解釋精神控制是如何發生的,以及邪教的共同點有哪些,是個很好的開始。這有助於客戶將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正常化,不再感到孤立無援。

要記住的一個聖經原則是,上帝最初的目的是創造擁有自由意志的我們。而充滿控制慾的邪教剝奪了這一點。因此,如果我能把一個人帶回他們能夠自行思考的程度,並在不強加我自己的世界觀的情況下引導他們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我就會認為我的輔導算是成功的。畢竟,真正的轉化/歸信基督是聖靈的工作。

如果客戶有基督教背景,你會在何時以及如何提及信仰和教會?

我從不認為我應該討論神學。如果一個人正在從某種所謂的「福音」中恢復過來,與他分享真實的福音可能會對他造成很大的刺激。有時候,我會問客戶離開邪教後,如何看待自己的信仰,客戶的反應不一。多數情況下,客戶會想等一段時間後再看看、重新評估信仰。有時,他們會提出與聖經解釋或邪教所扭曲解釋的經文相關的具體問題。他們往往被灌輸一種恐懼感,認為,如果離開了「上帝的最高旨意」,上帝就會審判他們,因此,辨識並消除這些不理性的恐懼十分重要。

如果客戶願意繼續讀聖經,我會建議他們換一個不同於邪教使用的聖經譯本。這可以幫助他們用新的眼光來讀聖經,而不會自動看到邪教的解釋。讓客戶在一段時間內不讀聖經,直到他們的情況穩定下來,讓他們更專注於其他屬靈操練或思考上帝的創造、上帝的愛和恩慈的屬性,也會有所幫助。

記住,這個人在精神/靈命上受到了傷害,他們曾深深信任那些聲稱自己掌握真理的人。他們還沒準備好讓別人告訴他們同樣的事。他們需要愛和關懷,也需要空間來按照自己的步調療傷。參加教會聚會對他們來說可能永遠不會感到舒服,如果他們參加教會聚會,他們可能只是想成為團契的一員。最重要的事是,他們要學會自己做決定,自己思考問題。一些類似「預言」、「知識的話語」和過度屬靈的經驗,都可能會觸發曾被操縱的人的傷口。

如果我們發現我們深愛的人是高度控制性團體的一員,該怎麼辦?

努力不惜一切代價維持你們的關係和溝通管道。直接說「你是邪教!」或「你被騙了!」是無濟於事的。邪教成員經常被上頭警告「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裡的人」(太10:36),因此,與他們的團體對抗就會驗證他們的領袖給他們的預言,進一步證明這個團體是正確的。最重要的是不要讓他們因此更進一步信任、融進這個團體裡。

問問自己,這個團體滿足了你所愛之人生命中的什麼需求?是接納和對社群(歸屬感)的需求嗎?他是否有著破裂的關係?成癮問題?父母有支配欲或控制欲?有時,需要先解決一些家庭問題,才能讓他們重新融入家庭生活。

與那些精通邪教運作方式的人聯繫,請他們針對你的情況給一些具體指導——有很多關於如何與邪教成員相處的資訊。這極少是個你能用邏輯方法解決的問題。

教會能如何更好地做準備,保護自己的羊群不受高度控制的宗教團體的傷害?

教會可以向內看,並謹記邪教/異端式的控制慾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存在比例。捫心自問,你的教會是否以律法主義的方式控制會眾?我們必須記住,耶穌時代的法利賽人過著雖道德但極端律法主義的生活,他們把律法和期望強加在別人身上,同時卻看不到自己的需要和靈命的貧乏。

此外,邪教也會對其成員進行門徒訓練——教導他們,並讓他們去教導其他人。他們會背誦與幾個關鍵主題相關的經文。當我看到教會青少契總是以吃派比賽等娛樂為主要活動,忽視護教學等良好的聖經教導時——這些教導能幫助他們理解並闡述自己的信仰——我會覺得很難過。關於「基督再來的徵兆」等聖經教導可以幫助他們辨識出假先知、假教師。

教會裡面若沒有對青年人進行關於邪教和欺哄話術等教導,也是一種辜負。也許教會認為只要教導他們聖經,他們就會安全。教導羊群何謂「操縱、脅迫和社會性順從」,以及如何識別可能會被人利用的個人弱點——如,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缺乏良好的友情,念大學等人生過渡時期——都是很有幫助的。

有句老話是這樣說的,「懸崖上的柵欄遠比懸崖下的醫院有效。」我們需要提高會友之間對於這類事情的意識,更多的門訓我們的年輕人。正在摸索人生的年輕人尤其容易受到這類團體的傷害。

翻譯:Yiting Tsai

點此閱讀更多《Christianity Today 繁體中文》的文章,如想收到關於新文章的通知, 可透過訂閱通訊或追蹤我們的FacebookTwitterInstagramTelegram

為何約瑟被稱為沉默的聖徒

12月19日將臨節靈修

Christianity Today December 19, 2023

耶穌基督降生的事記在下面:他母親馬利亞已經許配了約瑟,還沒有迎娶,馬利亞就從聖靈懷了孕。她丈夫約瑟是個義人,不願意明明地羞辱她,想要暗暗地把她休了。正思念這事的時候,有主的使者向他夢中顯現,說:「大衛的子孫約瑟,不要怕,只管娶過你的妻子馬利亞來,因她所懷的孕是從聖靈來的。她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以馬內利」翻出來就是「神與我們同在」。)約瑟醒了,起來,就遵著主使者的吩咐把妻子娶過來,只是沒有和她同房,等她生了兒子,就給他起名叫耶穌。—馬太福音 1:18-25

瑟被人稱為沉默的聖徒。雖然約瑟在耶穌的故事中戲份不小——他來自大衛的王室血脈,並且耶穌繼承了他的職業,但他在四本福音書的記載裡卻一句話都沒有說。「沈默」是圍繞著耶穌誕生的故事的一個主題:撒迦利亞在聖殿裡沉默不語,約瑟靜靜地思索如何面對這些事,而馬利亞和伊利莎白卻突然說出了先知的話語,即福音初期的宣告。

但我們不能因為約瑟沒有說話就認為他是被動的。事實上,聖經裡呈現的約瑟是個因有著豐富的內在生命而能做出果斷決定的行動者。我們見到,在得知未婚妻懷孕後,他沒有立即解除婚約,讓她在公眾面前難堪(甚至可能會有更糟的情況)。儘管任何一個內心受傷的未婚夫在遭受明顯的不忠所帶來的痛苦時都可能會有報復的想法,約瑟卻擬定了一個仁慈而智慧的計劃。

聖經裡對約瑟的性格唯一的描述就是他「忠於律法」(第19節)。他沒有向任何人公開馬利亞的情況,就決定了一個既忠於律法又對馬利亞有恩典的計劃。這一切都是他私下決定的,我們只能假設他痛苦地做出這些決定,他的痛苦和氣度都隱藏在表面之下。沉默的聖人有種隱藏在表面下的美德,他在受到冤屈時的自制力使他克服己身,使他不僅能忍耐,且能保護讓他痛苦的那位——馬利亞。

就像許多在內心深處做出痛苦決定的人,約瑟的內心深處也湧現一些東西:一個有著天使的夢。這個夢一定是個很深的安慰,是一個保證,但同時也伴隨許多困惑。這一切糾結都沒有被記錄下來。我們讀到的只有:約瑟忠於律法,忠於耶和華的話語,忠於天使的話語。約瑟在自己內心深處再次下定決心並行動,沒有說出任何先知性的言論。

約瑟讓人以為,他是個深思熟慮、自制力很強的人,卻因為一時沒忍耐住而讓馬利亞懷上了孩子。他把馬利亞的羞恥感攬到自己身上,這或許預示著耶穌將為全人類所做的事。而當約瑟做著這一切時,他一言不發。

我們的世界淹沒在各式的言語之中。但在沉默的聖人約瑟身上,我看到一種不同的存在方式——一種沉默並行動的方式,在這種方式中,有時最重要的話就是我們選擇不說出來的話。

默想:

反思約瑟沉默但果斷的行動,我們能從他身上學到什麼關於沉默的力量和自制的力量?我們如何在充滿挑戰的環境中培養類似的「沉默並行動」的姿態?思考夢境和神的指引在約瑟故事中的作用。我們如何在自己的生命中聆聽上帝的聲音和指引?我們如何辨別祂的旨意並相信祂的引領,即使在可能令人困惑或充滿挑戰的情況下?

Joy Clarkson是位作家、編輯和神學博士候選人。她是Plough出版社的圖書和文化編輯。

點此閱讀更多《Christianity Today 繁體中文》的文章,如想收到關於新文章的通知, 可透過訂閱通訊或追蹤我們的FacebookTwitterInstagramTelegram

Church Life

林巧稚:萬嬰之母

她數十年如一日堅守在婦產醫學的崗位上,「以非凡之愛,做平凡之事」。

Christianity Today December 18, 2023
Illustration by Elizabeth Kaye / Source Images: Wikimedia Commons

本文是「中國近代史上深具影響力的女性基督徒」系列文章之一。

林巧稚(1901-1983)是中國著名的婦產科醫生,她終身未婚,但卻親手接生超過五萬名嬰兒,被尊稱為「萬嬰之母」。 林巧稚愛神、愛人的心腸加上堅持不懈地努力,成為北京協和醫院第一位中國婦產科主任,也是首屆中國科學院唯一的女院士。 她是中國現代婦產科醫學的拓荒者之一,在臨床、科學研究和教學上貢獻良多。

1901年12月23日林巧稚生在福建鼓浪嶼一個敬虔愛主的的基督徒家庭。 林巧稚的父親林良英早年在新加坡留學,說得一口流利的英語,後來歸國成家立業,以翻譯和教授英語為業。 林巧稚五歲時,母親罹患子宮頸癌過世前,因病痛受盡折磨。 這個過程在她幼小的心中留下極深刻的印象,對她日後從醫,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十歲時,林巧稚進入廈門女子師範學校,從小學一路讀到高中。 這是一所採用新式教育的女校,以英語為主課,加上自小受到父親的薰陶,林巧稚的英語能力相當優秀。 她在這所學校遇到了恩師卡琳(Mary Carling)。 卡琳小姐堅定的信仰及謙和周到的品格,讓林巧稚看到不同於傳統女性的生活方式;也是在這段時期,她接受了耶穌基督、受洗成為基督徒。

1919年,林巧稚在廈門女子師範學院畢業後留校任教。 這對當時的女性而言是一份令人嚮往的工作;可是林巧稚想要繼續深造,而非留在廈門結婚定居。 在偶然的機會下,林巧稚得知北京協和醫學院要在全國招收25名學生,她馬上表示想參加,並得到了父親和兄長的支持。

1921年,林巧稚參加北京協和醫學院的入學考試。 在進行她最得心應手的英文筆試時,有位女同學因中暑昏倒了。 林巧稚不假思索便放下手中的考卷,出手救護這名學生。 當她回到考場時時間已過,因此她對考試結果不抱任何希望。 沒想到一個月後,林巧稚竟然收到了錄取通知! 原來監考的老師看到林巧稚見義勇為的舉動,給校方寫了一份特別報告,附在她未完成的考卷後面,表揚她樂於助人的品格以及傑出的英文能力,認為這正是醫生所應具有的 優良特質,於是校方決定破例錄取她入學。

在協和的日子,林巧稚兢兢業業、毫不鬆懈。 八年後她以優秀成績成為「海文獎」得主,這是協和醫學院畢業生的最高榮譽。 當時,協和醫院幾乎每個部門都極欲爭取林巧稚加入他們的團隊,而她看到中國嬰兒死亡率高達16%、產婦死亡率也有1.5%,加上童年親眼見到母親因婦科疾病離世,林巧稚 選擇了當時被許多人認為「沒前途」的婦產科。

畢業後林巧稚正式獲聘為協和醫院第一位住院醫師。 然而,當時協和醫院對女性醫生要求極為嚴格,聘書中規定:「聘任期間凡結婚、懷孕、生育者,做自動解除聘約論。」雖然這條違反倫理的規定很快就被廢除了,但 林巧稚已經決定將一生奉獻給醫學;她說:“結婚就要準備做母親,就要拿出時間照顧好孩子,為了事業我決定不結婚。”

從此,林巧稚展開了為期54年的從醫生涯。 在評定度嚴苛的協和醫院,她憑著滿腔的熱情與不懈的努力,只花了半年就從住院醫生升任婦產科總醫生,這是一般人得花上5年才能達到的成就。

林巧稚不僅醫術高明,對待病人更是充滿愛心和耐心。 許多婦女不遠千里到協和醫院,為的就是要請林大夫看病。 林巧稚的行醫的原則是“認病不認人”,不論來歷、背景,都一視同仁。 她甚至鼓勵平民不要掛她的專家號,告訴她們「掛我的普通號,同樣是我給你看病。」此外,林巧稚的出診包裡,總是放著一筆錢,以便隨時接濟需要幫助 的病人。

日復一日看診研究婦科疾病,成為林巧稚生活的全部。 每年的生日,林巧稚都會堅守在產房裡,因為她說:「我到產房過生日更有意義。我為難產的孕婦接生,當小寶寶在我生日的時候降臨人世,那哇哇啼哭的聲音是最 動聽的生命讚歌。對我來說,那是最好的生日禮物了。」除此之外,只要醫院裡有緊急或嚴重的病例,她就會整夜守著電話等待消息。 她說過:“我唯一的伴侶就是床頭那部電話,我隨時隨地都是值班醫生。”

林巧稚對於國人婦產科另一個巨大的貢獻,就是提倡「預防醫學」的重要性。 她總是強調:「醫院只是治病的第二、三道防線,真正的第一道防線是預防,在對廣大正常生活的婦女進行普查普治上。」她積極貫徹「預防為主」的 方針,組織大規模子宮頸癌的普查和防治。 這在當時是劃時代的做法,許多人不理解也不支持,但林巧稚仍帶著團隊克服種種困難,開啟了女性預防醫學的風氣。 在她的推廣下,國人婦女子宮頸癌的死亡率因而大幅降低。

林巧稚為醫學投入、奉獻的精神,贏得了眾人的尊敬愛戴。 她行醫54年,共接生了5萬多名嬰兒,經她接生嬰兒的出生證上,常簽著“Lin Qiaozhi’s baby”(林巧稚的孩子)字樣。 許多父母更是為嬰孩命名為「念林」、「愛林」、「敬林」、「仰林」等,以此表達對林巧稚的感謝。

晚年的林巧稚在一次出國訪問時病倒,但在患病期間依然在輪椅、病床上寫作關於婦科腫瘤的書籍,完成了一部五萬字的專著《婦科腫瘤學》。 1983年春天,林巧稚病情惡化陷入昏迷,4月22日在協和醫院安息主懷。 她在遺囑中吩咐將她個人3萬人民幣的積蓄捐給幼稚園和托兒所,骨灰則灑在她摯愛的故鄉-鼓浪嶼的大海。

林巧稚數十年如一日地堅守在婦產醫學的崗位上,她“以非凡之愛,做平凡之事”,她的醫風、醫德是榮耀上帝最好的見證。 作家冰心如此形容林巧稚:“她是一團火焰、一塊磁石。她為人民服務的一生,是極其豐滿充實地度過的。”

蘇文峰牧師,海外校園機構創辦人、現任董事會主席,教會歷史專家。 丁怡嘉,目前就讀於美國正道神學院家庭事工科,與丈夫一起在賓州從事全職學生事工。

原載OC橄欖社群「教會歷史中的傑出女性」專題,蒙允轉載。

本文是「中國近代史上深具影響力的女性基督徒」系列文章之一。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