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添嬡:全球聖公會第一位女牧師

Christianity Today January 4, 2024
Illustration by Elizabeth Kaye / Source Images: Wikimedia Commons

在中國教會歷史上,湧現出許多為主盡忠的女宣教士和「聖經女教師」。 但對於按立女牧師,許多中國教會和海外華人教會仍持反對或保留的意見。 而在全球聖公會史上第一位被按立的女牧師,竟然是一位中國人——她就是李添嬡(Florence Li Tim-Oi ,1907-1992)。

1907年5月,李添嬡出生於香港石排灣。 那是一個社會動盪且普遍重男輕女的時代。 李添嬡有5個兄弟,她的父親在英文官立小學擔任校長30多年,曾被孫中山先生邀請加入推翻滿清政府的革命運動。 李父的信仰,受到孫中山的影響,重視社會改良。 李父一直希望5個兒子中,至少有一位可以成為牧師,但他們對此並無興趣。 而李添嬡則因家中常有的宗教生活和查經聚會,自小就渴慕基督信仰,有志於傳揚福音。

李添嬡的母親曾於天主教修女創辦的女子學校就讀。 或許是因著父母言教的影響,李添嬡從小培養出獨立的品性。

1931年,李添嬡進入庇理羅士(Belilios )女子中學讀書。 在一次中華聖公會港澳區按立儀式中,會吏長在證道中說:「今天有一位姐妹願意委身為中國教會服事,在座是否還有其他姐妹願意跟隨委身,一同服事中國教會?」李添嬡當即回應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可是我符合你的要求嗎?」

1934年1月,李添嬡高中畢業,應聘到香港仔鴨脷洲李升小學擔任主任之職,該校是李添嬡父親為提供貧窮漁民子弟受教育機會所設。 同年,李添嬡訪問廣州協和神學院時,院長龔約翰博士(John Steward Kunkle)鼓勵她接受神學裝備。 後來經過與聖保羅堂主任牧師曹思晃溝通後,李添嬡決定辭去教育工作,來到廣州接受神學教育。

1937 年抗日戰爭爆發;1938年廣州淪陷。 這一年李添嬡神學畢業,隨即到香港九龍諸聖堂實習,做助理傳道兩年。

1940年,李天嬡被調到澳門聖公會馬禮遜教堂服事,負責救濟因抗日戰爭湧入澳門的難民事工。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香港淪陷, 更多難民逃至澳門。 當時澳門的社會風氣極差,賭博、酗酒、色情和吸毒場所隨處可見,而澳門聖公會並沒有牧師常駐。

1941年5月22日,李添嬡接受港澳教區主教何明華(Ronald Owen Hall)的按立成為「會吏」;1942年復活節,她在澳門開始主持聖餐聖禮,更在飢荒交迫的民眾中廣傳福音。

抗戰期間,許多男性從軍,外國傳教士被抓進集中營。 中華聖公會為了事奉不間斷,決定破例按立一位女性牧師。 1944年1月25日,何明華主教在廣東省肇慶聖公會按立李添嬡為牧師,她於是成為全世界第一位被按立的基督教聖公會女性牧師。 而何明華後來與中國共產黨的領袖(如周恩來)關係親密,並且讚揚共產主義,被稱為「粉紅色主教」。

1946年,聖公會大主教對何明華主教破例按立李添嬡為牧師一事提出反對,並提出兩個選項:1,何主教辭去主教聖職;2,李添嬡辭去牧師職份。 在這種處境下,李添嬡在神面前安靜尋求,最終甘心放棄牧師的頭銜,唯願神的旨意得成就。 她在《生命的雨點:李添嬡牧師回憶錄》一書描述了當時的心境:

「接觸這難題之初,深感不安,思想鬥爭十分激烈,嚴肅考慮去留職位的問題……我願意不保留牧師名銜,然而我亦深知按立聖職是應終身遵守的;故我願意順服 不計較,不反悔,只知盡一己的微力事奉教會,與世無爭,這就是我人生的哲學。」

1947年,李添嬡至合浦中華聖公會聖巴拿巴堂擔任主任之職;1948年,她被派往美國考察及進修。 1949年回國後,在合浦建立留產所、幼稚園和小學。

1951年,李添嬡進入燕京大學神學系深造。 1953至1954年,慕容賢主教任命李添嬡至廣州協和神學院任教,並兼任女生宿舍舍監;同時協助廣州市救主堂聖工。

在1958年大躍進運動中,李添嬡帶領神學生,隨同教牧人員至江高鎮半山區,從事開墾、畜牧、種植、挖魚塘養魚、養兔和養雞等工作。

1961年,李添嬡在三元裡社會主義學院,與宗教界人士和民主人士一起,接受社會主義思想改造。 或許正是因為這段經歷,使李添嬡後半生的思想和生命光譜中,存有一些「紅色」痕跡。

1964年8月,李添媛給「組織上」寫了一封信,揭發何明華主教的「帝國主義猙獰面目」,批判何主教是「一手接近共產黨,一手勾結國民黨」的「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幫兇」 ,而在她列舉的何主教的多項罪行中,竟然包括「破例封立(李添媛為)女牧師」。 李在信的結尾聲稱是「作為反帝愛國的教牧人員,為了大力貫徹三自愛國精神,加強自我改造」而寫此信,想必是在那個年代出於自我保護和軟弱的違心表現吧。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不久,廣州基督教「三自會」辦起了「前進化工廠」,李添嬡被調至該化工廠工作,負責包裝藥物噴射筒、紙箱過膠過光等。 三個多月後,又被分配從事糖紙過蠟工作。 1966年8月25日,紅衛兵闖入李添嬡家中,不僅打傷她,更抄走家中一切有價值的物品,此後又數次被抄家。

1974年7月,李添嬡從前進化廠退休後,罹患嚴重眼疾。 逆境中,她堅持鍛鍊身體,經歷了神的醫治與同在。 1979年,中國開始改革開放,高等院校重新開設英語教育課程,李添嬡應邀投入英語教學之中,同時也重新進入教會的服事。

1982年11月,李添嬡遷居加拿大多倫多(Toronto),在馮家亮牧師牧養的多倫多諸聖堂服事。

1987年對李添嬡來說,有兩件非常值得紀念的事情:一為5月9日謝博文法政牧師帶領聖馬太聖約翰堂全體教友,為李添嬡慶祝80歲生日的感恩聚會,同時以李添嬡的名字建立副堂。 另一件為美國紐約聖公會總神學院頒贈李添嬡榮譽神學博士學位,李添嬡由妹妹李季瓊陪同至紐約受此殊榮。

1988年,李添嬡以首位女牧師的身份,作為受邀嘉賓,參加了十年一次在英國舉行的普世聖公宗蘭柏主教大會。 在這次大會上,她的女牧師身分才完全被承認。

1992年2月26日,李添嬡在多倫多家中安息主懷,享年85歲。

李添嬡牧師在西方聖公會群體中備受重視,部分地區為她設立紀念日,舉行特別的聚會來紀念她。 1994年成立的李添嬡基金會(The Li Tim-oi Foundation),目的是幫助第三世界的女性基督徒委身于傳道牧養的工作。

2022年,「紅色文化」、「中國革命史」作家李彥於出版「紀實文學」著作《蘭台遺卷》,以一封指控李添嬡的匿名信開篇,敘述了一段作者聲稱在此前是不為人知 的歷史,尤其把何明華描述成政治傾向「比許多共產黨員更像共產黨」並且與中國共產黨高層有親密關係的基督徒,不知是否摻雜作者的虛擬和杜撰。 那封指控李添媛的匿名信具體指控她什麼,李彥似乎也沒有透露。 宗教與政治糾纏的歷史,似乎還有一些幽暗不明之處。

荒原人,福音媒體編輯,現居中國陝西。

本文是「中國近代史上深具影響力的女性基督徒」系列文章之一。

Also in this series

Our Latest

耶穌說,不要為養育孩子憂慮

當我們意識到「自己與非基督徒並無差別」這個事實時,應該停下來思想耶穌關於空中的飛鳥的教導。

學者在一片莎草紙上發現耶穌的話語

他們意識到,在那一刻,他們的研究跨越了千年,與另一位被耶穌深深感動的人產生了連結。

Review

「郊區心態」如何塑造了福音派?

或許,現在是時候更加批判性地思考:我們的環境如何塑造了我們?

基督徒真的「更好看、更時尚」嗎?

社群媒體上的「耶穌光輝」潮流,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成功神學。

誠實面對你參加「短宣隊」的動機

短期宣教相當複雜,而且常常不盡人意,但若以智慧和透明的態度進行,仍能帶來極大的幫助。

News

美簽不確定性打亂中國基督徒家庭的計畫

一些在家自學或在基督教學校就學的學生,開始尋找其他國家的大學就讀。

在快速變化的時代,以修士的姿態生活

若不想隨波逐流地被文化所設定的社會規則牽引,就要選擇一種「有意識地跟隨主」的人生願景,讓基督的主權覆蓋生活的每一個領域。

Review

如何在忙到無法思考時仍忠心於主?

當我們忘記上帝是一位什麼樣的神、忘記我們被造的目的時,會過著一種「浪費的人生」。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