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rch Life

家暴比死刑更可怕

納赫梅開始看到,上帝在意她身心靈的健康遠勝過不惜一切代價維持她的婚姻。

瑪麗安·伊布拉欣(Mariam Ibraheem)和當納赫梅·帕納希(Naghmeh Panahi).

瑪麗安·伊布拉欣(Mariam Ibraheem)和當納赫梅·帕納希(Naghmeh Panahi).

Christianity Today August 15, 2022
Courtesy of Naghmeh Panahi

納赫梅(Naghmeh Panahi)和瑪麗安(Mariam Ibraheem)這兩位朋友相互描述對方時,她們會從她們之間的差異開始。納赫梅來自中東;瑪麗安來自非洲。納赫梅是新教基督徒;瑪麗安是天主教徒。

儘管她們的背景不同,這兩位女性經歷了類似的困境,並最終使她們有相同的呼召——但這個呼召原不在她們預料之中。

納赫梅和瑪麗安第一次相遇約是在2010的中期。她們的家庭因美國福音派幫助受到迫害的國外基督徒而進入大眾視野。福音派支持者集結聲援納赫梅的前夫賽義德·阿貝迪尼(Saeed Abedini),他因為在伊朗從事宣教工作而被囚禁;他們也為瑪麗安聲援,當時她因叛教罪在蘇丹被判處死刑

之後幾年她們彼此失去聯繫,卻在2018年因著一條清晨發出的、絕望的Facebook訊息重新建立聯繫。目前住在美國的瑪麗安一直默默地承受一段艱難的婚姻,就像她認為一個合格的基督徒妻子應該做的那樣。但她越來越承受不住丈夫的暴力以待,而她不知道該去哪裡尋求幫助。

即使在蘇丹被囚禁時,瑪麗安也未曾如此這樣求問主。「上帝,我真的受不了了。我需要一個答案,我要求祢給我答案。」瑪麗安禱告。而上帝讓她想起了納赫梅。她想起多年前,納赫梅曾向外界披露她那位名人丈夫的家暴行為。

兩位女性接受《今日基督教》採訪時,談到那則Facebook訊息如何開啟她們多年間的禱告、援助、鼓勵和合作。納赫梅和瑪麗安知道,當教會為宗教迫害問題團結起來時,力量能有多大,因此,當家暴問題沒有引起關注時,她們受到很大的打擊。她們深深感到必須幫助這些婦女。

「當我們談論宗教迫害時,我們倆都得到數百萬的支持者,但當我們提及家暴時,得到的回應卻是沉默,」納赫梅說。「回想教會處理家暴的方式讓我們感到震驚。」

上個月,《華盛頓郵報》一項調查報導指出,納赫梅前夫賽義德(Saeed)的支持者們敦促納赫梅與他和解,其中包括葛福臨(Franklin Graham),即使賽義德曾對納赫梅施加身體及言語上的暴力。這些基督徒甚至一度要瑪麗安勸納赫梅繼續和賽義德住在一起。

在過去的一年裡,納赫梅在特會《Restore Conference》、在宗教新聞社「羅伊斯報告」播客中進一步分享她的故事。當關於她前夫的 #SaveSaeed浪潮在福音派人士之間盛行時,她被迫隱瞞這些家暴細節。(#SaveSaeed是聲援因參與福音事工被穆斯林迫害的賽義德所使用的標語)

同時,納赫梅和瑪麗安也持續呼籲提高人們對全球基督教迫害威脅的關注;瑪麗安上個月在華盛頓舉行的國際宗教自由峰會上演講,並於近期出版她的自傳《枷鎖》,主要講述她願意為信仰面對死刑。

「霸權政府強迫它所迫害的教會應該相信『什麼』。這與在家庭和教會裡發生的霸凌事件如此相似——那是一種控制權的掌握,」納赫梅說。身為伊朗裔美國人,她與伊朗的地下教會有事工上的聯繫。「你能見到這兩者的相似性和上帝對兩者的心意。」

這兩位家暴倖存者告訴《今日基督教》記者,當人們因身為信仰少數群體被攻擊時,他們知道政府是敵人,即使他們在苦難中,也能感到自己站得住腳且能獲得他人的支持。然而,家暴處境卻是一種更孤獨、更讓人深感被囚的監獄。

尤其當你的家庭出現在公眾視野,充滿喜樂和歡慶合照的大標題掩蓋住家裡的困境時。

瑪麗安說,她的家變得「比死囚牢房還可怕」。前夫對她的虐待讓她想起在蘇丹坐牢的遭遇。她回憶道,「我沒有教我的孩子們阿拉伯語,因為我不想讓孩子們聽懂吵架時他羞辱我的難聽話語。」當瑪麗安和她的新生兒一起關在牢房時,看守牢房的人用言語羞辱她時,她也有同樣的想法。

「在監獄時,我知道我為什麼會在那裡。但在家裡時,我想知道:『為什麼這種事會發生?』」瑪麗安說。「你多希望家是個安全的地方。」

然而,她曾期望安全的地方卻變得危險;她曾期望關心她的人在傷害她;而她所依靠的信仰卻告訴她要留在這個地方。

納赫梅意識到瑪麗安為挽救這段家暴婚姻已耗盡心力,多年來,她在她幫助過的其他基督徒身上看到同樣的模式。即使家暴行為一直存在,她們仍相信婚姻是一生一世的,孩子應該在父母雙方的陪伴下成長,而上帝可以救贖破裂的關係。

身為兩個孩子的母親,納赫梅與賽義德結婚時也有同樣的想法。賽義德在伊朗被拘捕前,曾在美國被判家庭毆打罪,回國後仍受到保護令的約束(不得靠近納赫梅)。

但在研讀聖經的過程中,納赫梅的觀點發生了轉變。她開始看到,上帝在意她身心靈的健康遠勝過不惜一切代價維持她的婚姻。像婚姻這樣的機制,是為了人們能從中得到益處而存在,而非必需有婚姻,人們才能健康的存在。「人的生命比社會機制更重要,」納赫梅說。「一隻羊比整個制度還重要。」

對聖經教導的理解是納赫梅逃脫的關鍵。當她在伊朗的槍口下被捕時,上帝拯救了她的性命。在美國,上帝也為她開了一條路,讓她從家暴婚姻中重獲自由。

「我開始真正的活著,自由的思考、讀經。是上帝拯救了我,」納赫梅說。「我一次又一次看到上帝的拯救。我無法否認,上帝真是維持著我們生命的那條線。」

納赫梅最終幫助瑪麗安找到安全的住處、律師代表和心理諮商師。瑪麗安成為另一個神所拯救的見證。

「上帝透過人來回應我的禱告,」瑪麗安說。「上帝真的施行神蹟。當我禱告呼求,祂便派人來幫助我。」

雖然她們對上帝的信仰沒有動搖,但她們對教會的信任卻受到打擊。

她們說,「留在發生家暴的婚姻裡符合聖經的教導」這種說詞仍普遍存在於教會。當世界各地的基督徒遭受身心靈上的迫害時,其他基督徒會想幫助他們逃離;但當基督徒在充滿暴力的家裡受到身心靈上的傷害時,教會往往會要他們待在這段婚姻裡。

「我需要有人告訴我家暴的真實面貌,並告訴我上帝的心意不是見到我的生命被這樣的婚姻壓碎,」納赫梅說。

雖然有越來越多基督教領袖在講台上大聲疾呼要解決家庭暴力問題,並譴責家暴行為,但納赫梅指出,教會領袖往往在協助受害者支付離婚相關的法律費用上止步不前。

她和瑪麗安帶領Tahrir Alnisa基金會為家暴受害者提供幫助。她們不時去到特會和教會活動演講。由於她們公開講述身為家暴倖存者的經歷,認識她們的人會把她們介紹給需要諮詢或緊急幫助的其他受害者。

納赫梅聽到的家暴故事包含來自中東的移民,以及牧師和宣教士的妻子。她向其他教會牧師們提供諮詢服務,讓牧者們知道能如何幫助經歷家暴的會友——並學習認識到在什麼樣的狀況下,牧者們需要的不僅僅是教會內部的婚姻諮商,而是需要第三方家暴專家的協助。

納赫梅認為福音派在重視家庭暴力議題方面如今終於「有一點點進展」,但「遠不及教會對宗教迫害的重視程度」。

對基督教的迫害使教會為了同個目標團結在一起,但納赫梅擔心,家暴是個更嚴重的、能在教會內部造成更大破壞的問題。她說:「上帝確實關心宗教迫害的問題,但耶穌在世上時,最直言不諱的事是關於宗教如何被人用來壓迫他人。」

住在愛達荷州的納赫梅和住在弗吉尼亞海灘(Virginia Beach)的瑪麗安逐漸認識到,他們對抗家暴的努力不僅是神所許可的,甚至是能榮耀神的——就像對抗宗教迫害能榮耀神那樣。

十年前,瑪麗安未曾想過結束她的婚姻。她未曾想像自己會成為幫助暴力倖存者的人。如今她說:「上帝裝備我們去做我們如今所做的事。我的生命來到神所帶領我來到的位置上。祂的手總是遮蓋、保護著我們。」

「我們並不想處在這個位置上,」納赫梅說。「但我感覺上帝帶領女性勇敢站出來,讓我們能透過這個平台發聲。」

家暴離婚相關文章:

點此閱讀更多《Christianity Today繁體中文》的文章,或是訂閱本刊,如想收到關於新文章的通知,可透過免費訂閱通訊或追蹤我們的LineFacebookTwitterInstagram 、Telegram

Our Latest

中國教會嘗試更深入紀念聖誕節的意義

中國教會在宗教限制及神學變化的背景下尋求深度參與節期的方式。

「主禱文」的真實意義

主禱文是個邀請我們加入一個「逆文化而行的群體」的邀請函。

Public Theology Project

讓天和地啼哭吧!

那使天地萬物存在的「道」竟然成了肉身——從和我們一樣的起點開始,成為一個只能以啼哭表達自己的嬰孩。

台灣人的薩滿信仰

在這片鬼魂遍地的土地上,聖靈還有空間運作嗎?

為憤世嫉俗的心找到解方

當基督徒專注於眼前的鄰舍,能帶來更實際的改變、成為社區裡的一道光。

基督徒應是公共廣場的光芒

在最佳狀態下,基督徒的見證能夠照亮公共領域;但在最糟狀態下,我們讓自己成為狡猾的政治利益的道具。

將臨期與「世界末日」息息相關

盼望來自於人類歷史外的某種事物,超越樂觀及絕望的循環。這種盼望存在道成肉身的上帝之中。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