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初,西藏的門仍然緊緊向基督教宣教士關閉。
散居青藏高原上的藏民篤信藏傳佛教,每四個成年男性藏民就有一個是喇嘛。同時,他們中間傳染病流行,梅毒、痲瘋、天花、鼠疫與白喉等常為患,由於缺乏醫療服務,唯一的防治方法就是把病人隔離,甚至將他們終生摒棄於社群之外。
好些中國內地會的宣教士希望向藏民傳福音,卻無法踏足西藏,只能在鄰近省份接觸藏民。早在1918年,宣教士胡立禮(Harry French Ridley)與連福川(Frank D. Learner)就開始在青海傳福音。到1940年代末,據估計青海東部約有200個信徒,但其中沒有一個藏民。
1940年代,有一位內地會的宣教士在甘肅和青海的藏民中從事醫療宣教。他就是英國宣教士賈立克(Rupert Clarke)。
賈立克少年時代,常常住在祖母家的維多利亞式大宅中,一家人每日數次在一起禱告主日更少不了一起上教會。然而,年輕的賈立克雖然滿腦子聖經知識,行事為人也循規蹈矩,內心卻缺乏得救的確據。
這種情況直至他念大學時,參加基督徒團契,認識了學兄皮存德 (Robert A. Pearce)與林貝德(James Cecil Pedley ),才有改變。皮、林二人感覺到賈立克只有基督徒的外貌,卻未嘗救恩之樂,就常常為他禱告。賈立克讀到學兄們借給他的一本書,終於明白,得救的確據是基於神的應許,而不是靠人的努力,他所要作的就是信靠耶穌。他跪在床邊,以啟示錄3章20節邀請耶穌進入他的心。從此以後,他再也沒有回過頭。
後來賈立克進入醫學院學習,三年級暑假期間,他染上腮腺炎,卧病祖母家。這段時間他讀到《神跡千里》(A Thousand Miles of Miracle in China)一書,書中詳述宣教士蓋落窪(A. E. Glover)一家如何在義和團事件中,由山西被押解往上海的驚險跋涉。賈立克深受感動,也開始關心中國的宣教需要。
蘭州醫院
皮存德和林貝德先後在1931年和1935年加入中國內地會,在甘肅省蘭州醫院和附屬的痲瘋病院事奉。痲瘋病院里有不少藏民歸信耶穌。他們一直寫信鼓勵賈立克,使得賈立克對藏民的負擔日益加深,最後,賈立克加入了中國內地會的藏區醫療宣教,前往甘肅蘭州服事。
1941年,賈立克在蘭州醫院的工作漸上軌道。同年,他應邀前往鄰省寧夏,走五天路程到中衛參與醫療福音隊的工作。賈立克抵達中衛后卻病倒了,患上嚴重的肝炎,全身發黃。內地會總部立刻調派護士巴葆真 ( Jeannette Barbour)到中衛照顧賈立克。
巴葆真在羅德西亞(津巴布韋 )出生,曾在英國愛丁堡接受護理訓練,那時剛加入內地會不久。賈立克經巴葆真悉心照料,病情迅速好轉,但繼續留在中衛養病,一個月後才騎自行車回蘭州。當其時, 他已靜悄悄地跟巴葆真訂了婚,只待巴葆真按內地會規定,事奉滿兩年,通過語文考核才完婚。1943年一月14日,兩人在蘭州冰封的黃河邊上舉行了婚禮。
1944年,抗日戰爭結束后,內地會在蘭州市內開設診所,由賈立克主理。1946年底,賈立克夫婦回英國和南非述職,內地會調派海恆博前往蘭州承擔醫療工作。
許多藏民到蘭州醫院和痲瘋病院求診,其中不少要走上數周甚至數月的路程。漢人不大願意與藏民住在同一個病房,所以醫院專門設立了藏民病房。1947 年的記錄顯示,至少有80名藏人留醫,一些需要接受長期治療的病人,會入住普通病房,其中有些人要住上好幾個月。被接納、得醫治的藏民都滿懷感恩,可惜沒有懂藏語的宣教士可以向他們傳福音。
化隆醫療站
多年來,內地會計劃在青海省開設一間小型醫院,讓散居在青海一帶的藏民得聞福音。1948年,賈立克向英國家鄉的支持者發出呼籲:青海醫院的計劃因醫療人員短缺而被迫擱置,正努力禱告籌劃,求神從東方和西方差派同工來服侍藏民。
1948年初,賈立克述職后回到中國,人手和物資依然缺乏,看來在青海建醫院的計劃仍無法落實。就在這時,聖光學校的監委會從“中華救援團”獲得資助,把一大批美軍留下的醫療物資贈送給蘭州醫院,其中三噸物資給分配到青海化隆。內地會重新調配人力,派一名本土醫生和四名護士投入青海省 的醫療工作。賈立克建立化隆醫療站的多年夙願終於實現。
化隆位於西寧南邊,靠近青海和甘肅的交界,海拔一萬呎,空氣稀薄,一年裡只有八月份不下雪,有四個月土地不被冰封,交通運輸非常困難。賈立克豁達開朗、隨機應變、處變不驚,沒有什麼事能難得到他。有一回,車子的油泵壞了,賈立克從醫藥包中找出聽診器,扶着放在車頂上的汽油罐子,讓汽油通過聽診器的管子流到發動機,車子得以繼續前行。
1948年7月5日,化隆診所正式開幕。在化隆鎮上,住有顯貴的喇嘛僧侶,也有在百姓中具影響力的穆斯林教長,賈立克和同工在城內派發中文和阿拉伯文的福音單張。
1949年,賈立克和正懷着第一胎的葆真遷到化隆定居。賈立克夫婦二人同心,不怕艱辛,只為服侍他們生命的主和祂所關愛的藏民。他們把診所發展成為醫院,取名“聖光醫院”,設有二十張病床。同年,門診人數高達3590人,進行了160個手術。葆真一手抱着初生的亨福( Humphrey),一手進行護理工作。
醫院和賈立克的名聲愈傳愈廣,人們說“這個外國醫生對待藏民很親切,就像他對漢人一樣。”藏民和喇嘛騎馬、騎氂牛或徒步長途跋涉、成群結隊地來求醫。 他們走四個禮拜的路來醫院就診,在醫院第一次聽聞福音,經手術治療和休養后,又帶着新約聖經或福音書單行本,歡歡喜喜地回家。
床位常滿,有時病人還未康復,就要出院,因有更多重症湧入。病床不敷,二、三十個病人擠在給親屬住的炕上。但賈立克覺得為藏民診病很“上算”,因為他們生命力強,又心懷感恩。賈立克特別希望漢族基督徒也來參與。他在1950年的內地會《億萬華民》雜誌中寫道:
“不少漢人基督徒蒙主呼召,要向藏民傳福音,可惜未肯下苦工學語言。在這一帶有一些會說西藏語的漢人,若他們蒙主光照,必能為主作工。這裡生活艱苦,但他們可以一邊當醫生糊口(藏民當中還沒有醫生),一邊向藏民傳福音。”
更讓賈立克興奮的,是在西藏崇山中的一個部族派人專程到訪,邀請賈立克到他們中間開辦醫院,還承諾提供房子和一切所需。賈立克自然願意立時上路,可惜時不與我。
撤離中國
1950年十二月,在形恪勢禁之下,內地會領袖決定全面撤離中國。1952年一月,內地會620名宣教士之中,仍有33名滯留中國,其中就包括賈立克一家。
1951年六月,賈立克被帶到化隆法院,控告他多項罪名,其中最嚴重的就是為西方國家作間諜。賈立克當然矢口否認,結果,妻兒獲准離境,而他自己卻被收在監里,袋裡的聖經被繳去,他卻低唱“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牢里有40多個囚犯,只能席地而坐,其中許多是回民。
後來賈立克獲釋,但被軟禁在化隆醫院裡,與外界隔絕。他堅持每天在院子內步行三英里, 每周一次步行十英里,保持身心靈健壯,以備有一天獲釋時還有力氣走路去西寧。其後,賈立克被轉送到西寧,關在內地會設於西寧的宣教站里。
1953年七月20日下午,賈立克與馬良箴(Robert Arthur Mathews,另一位在蒙古族當中服事的內地會宣教士 )乘火車抵達香港,他們是最後兩位離開中國的內地會宣教士。內地會海外事工主任李亞農(Harold Arnold J. Lea)在1951年的《億萬華民》中寫下結語:
“撤離的過程比我們預期的長得多,然而……主把同工們都帶出來了。雖然歷盡險阻,承受重壓,同工們都絲毫無損,精神旺盛。經此煉歷,我們在信心和忍耐上都成長了。”
1950年,化隆醫院被政府關閉,標誌着一個向甘肅和青海的藏族人傳福音的宣教時代的結束。然而,在同一年,兩對已婚的內地會宣教士夫婦(來自加拿大的George and Dorothy Bell以及來自新西蘭的Norman and Amy McIntosh)為兩名“真心相信耶穌基督”的西藏婦女施洗,然後有住在印度的藏族人報告了一個喜訊:一些漢族基督徒在甘肅南部的拉卜楞跟藏族人分享了福音,“結果有20人歸信”。
在今天的中國,向藏族人傳福音仍然非常困難。但是有更多的漢族基督徒參與向散居在西藏以外的一些中國省份的藏族人傳福音。我們祈禱,當年激勵賈立克的靈加倍激勵今天的中國漢族基督徒,接過宣教的接力棒,向藏族人分享基督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