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stors

帶著虛假的燦爛笑容牧會

多年事工生涯中累積、深埋心底的傷口,會以我們沒意識到的方式影響我們。

CT Pastors October 31, 2025
Source image: Z Wei / Getty

從許多方面來看,我的人生見證沒什麼特別之處。我在一個穩定的家庭中成長,父親從事全職事奉,母親則在家中照顧我,因我是一位有學習障礙的小孩。六歲那年,我決志信靠耶穌基督作為我的主和救主。我常常問父母許多關於信仰的問題,直到我親自感受到上帝的呼召。

信主之後,我就是個典型的「教會孩子」。不喝酒、不抽菸,甚至不跳舞——雖然這主要是因為我非常害羞,而且毫無節奏感。我青少年時期唯一的叛逆行為,不過是偶爾說幾句髒話,以及一段過於認真的青少年戀情。

十年級時,上帝徹底改變了我的人生。我一向是個傾向討好別人的人,也很害怕孤單。為了避免感到孤立,我總是待在人群之中。那ㄧ年開學的第一天,我到學校才發現自己在班上一個朋友都沒有,連午餐時也是形單影隻。這種光景現在聽起來好像不算什麼,但對青少年時期的我而言,彷彿整個世界都崩塌了。那天晚上,父母陪我度過那場青春期的情緒崩潰,並鼓勵我帶聖經去學校。

這個建議徹底改變了我的一生。當我開始帶著聖經上學時,我也開始經常閱讀它。原本我依賴別人來填補友情的空缺,現在耶穌成了我的摯友。隨著我和上帝的關係日益加深,在那一年內,我清楚感受到上帝呼召我進入全職事工。

時間快轉約十年後,我來到奧克拉荷馬州鄧肯市 (Duncan, Oklahoma) 一間浸信會教會擔任牧師,那是一段極具挑戰的時期。這間教會多年來持續在衰退,在我到職前,他們已曾試圖開除三位牧師中的兩位,而教會裡確實有一部分人對我沒有好感。

身為一個討好型人格的人,「有人不喜歡我」這個想法總讓我很困擾。雖然他們聘請我來牧養年輕人,但實際上,我的工作似乎是維持現狀、迎合教會中年長的成員。

在這間教會第一次重大衝突的爆發,是因為一位女士對我一歲和兩歲的孩子經常在教會出現感到不滿。她非常嚴肅地看著我說:「這間教會快要永遠關門了,這完全是因為你的孩子們。」可是,當時我的孩子既未失禮也沒有搗亂,他們只是單純地「在那裡」。

幾個月後,又發生了第二次衝突。有兩個男孩之所以勉強來青少年團契,是因為教會能提供巴士接送。他們戴著鴨舌帽,坐在教會最後一排椅子上。一位執事告訴我,那兩個男孩要嘛脫下帽子,要嘛就得被趕出教會。我告訴他,這兩個孩子正是我們蒙召要去和他們分享上帝的愛的人,有沒有戴帽子根本不重要。這番話,讓我的處境變得更加艱難。

第三次衝突則發生在我女兒開始上幼兒園的時候。當時,我和妻子珍妮佛因在教會的收入不足以支付車貸,我們一直共用同一台二手車。女兒們開始上學後,我們意識到我需要另一種代步工具。於是,我們買了我們唯一負擔得起的東西:一台50 美元的大賣場腳踏車。我開始每天騎腳踏車往返教會。但我不知道的是,許多教會成員有時會特地開車經過教會,查看牧師是否有來上班。當他們沒看到牧師車位上有車時,就以為我沒去工作。

在某晚的教務會議中,一切的矛盾終於完全爆發。對一位牧師而言,浸信會的敎務會議就像85個老闆同時出現,抱怨你做得不夠好。但那場會議與往常截然不同。平常我們教會的主日敬拜約有85人出席,那晚卻來了至少150人。在我發放年度預算資料,接著開放大家討論時,一個想將我趕走的計畫漸漸浮現。雖然反對我的那一派沒有達到解聘牧師所需的三分之二票數,但他們似乎握有超過一半的票數,足以將我的薪資方案從教會預算中刪除。那天,我的妻子和孩子們也都在場。他們一個接著一個站起來,對著我大聲咆哮:嫌棄詩歌的選擇、責備我用 iPad 講道、抱怨我允許那些「叛逆的小鬼」戴著「叛逆的帽子」進到教會——當然,還有抱怨我的孩子們。

我淚流滿面,心碎至極。最後投票結果出爐,反對派只以兩票之差失敗。但幾週後,一半的會眾離開了教會,教會就此分裂。

苦毒開始在我心中萌芽。

同年稍晚,我們懷著破碎、受傷與疲憊的心離開了奧克拉荷馬州,搬到休士頓,我們相信新的開始能醫治我們心中的苦毒。

在下一間教會服事時,我們又面臨到一連串嶄新的挑戰。我仍試圖透過「討好他人」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但還是沒有用——畢竟,只要忽略傷痛,它就會自己消失,對吧?

時間快轉到我目前牧會的地方,位於路易斯安那州的一間教會。人們常說「時間能治癒一切的創傷」,但老實說,若從未正視傷口,時間並無多大助益,反而是傷口會化膿擴散。我還記得剛到教會的前幾週,初次與弟兄姊妹見面時,我總忍不住思忖:這些人之中,哪些人未來會傷害我們? 當我們結識新朋友時,總能在他們身上看到以往教會成員的影子——有好的,也有不好的。

這些年來,能觸發我悲傷的事越來越多。有些日子,我從教務會議回到家,仍能感受到多年前那深沉的痛再次湧上心頭。幾週前,有人對珍妮弗說了一句貶損的話,讓她忍不住落淚——那些多年累積的教會傷痛再度湧上心頭。我也說不清有多少次發誓要永遠退出Facebook,因為人們常在上面公開評論我的事工與生活。

兩年前,珍妮佛和我開始在名為「安全區」(The Landing) 的學生事工中服事。那裡有時會邀請我上台報告,而這意味著我要分享自己的掙扎。起初我只說一些表面的事,但隨著時間過去,那不斷提醒我們要面對自己的習慣、困境與傷痛的信息,驅使我正視那片深不見底、我從未處理過的痛楚之海。我終於明白,自己之所以沉溺於食物、健身、討好他人、苦毒與憤怒,其實都根源於那些在多年事奉生涯中累積、深埋心底的傷口。

大約一年前,珍妮佛和我前往丹佛市參加一場教會研討會。我提議不如順道帶孩子一起去度假,並繞道回奧克拉荷馬探訪我們曾牧養的教會——在那裡的經歷從未在我心裡真正劃下句點,我們從未好好處理那份傷痛。那趟旅行八個月後,我接到一通來自那間教會的電話。原來,上帝也在他們當前牧師心中放下同樣的感動。他們邀請我回去擔任培靈會的講員。

那一刻,無數情緒湧上心頭。我答應了。

當我們抵達鄧肯市參加培靈會時,我的心跳快得像要從喉嚨裡跳出來。但上帝早已預備好這一切,祂知道我需要醫治。我們見到了當年的朋友,他們仍然愛我們。後來我與現任牧師交談並分享我們當年的經歷,他誠懇地向我們道歉。

在復興聚會的第三個晚上,我們當年的「麻煩製造者」之ㄧ走進了教會。如果說我在開車進入鄧肯市時心跳加速,那麼當那個人出現的那一刻,我的心幾乎要炸開。離開奧克拉荷馬的這些年裡,我無數次想像過這一刻——在我的想像中,我終於能當面痛斥他一番。

然而,上帝柔軟了我的心。那個人雖沒有為他當年加諸於我家人的傷害道歉,但那已經不重要了,因為上帝已賜給我平安。那一刻的饒恕,不再取決於他做了什麼,而是上帝賜給我的一份禮物。

牧師並非完美無缺的人。笑容的背後,我們多半都帶著傷痛。身為牧師,我常常不願面對自己的問題,因為老實說,我不希望別人知道我也在掙扎。我害怕人們會利用我的軟弱來攻擊我。

我的醫治之路至今仍未結束。光是這個禮拜,我就曾因聽到一些直接而尖銳的話語而情緒低落。幾乎每個星期六的晚上,憂慮與心痛就像惡魔般襲擊我,使我輾轉難眠。我仍然有一些苦毒尚未完全交託給上帝。然而,在這持續的掙扎中,我仍懷著感恩之心信靠耶穌基督。我能看見祂正在引領我,幫助我學習將一切重擔和憂慮交託給祂。我也看見上帝正在我的生命中動工,帶來醫治。

Wes Faulk現任路易斯安那州維達利亞第一浸信會 (First Baptist Church of Vidalia) 主任牧師。本文原刊於他的個人網站wesfaulk.com。

點此閱讀更多《Christianity Today》繁體中文文章,如想收到新文章的通知,可免費訂閱電子報或追蹤我們的LineFacebookTwitterInstagram 、Telegram

Our Latest

帶著虛假的燦爛笑容牧會

多年事工生涯中累積、深埋心底的傷口,會以我們沒意識到的方式影響我們。

Review

「內向的基督徒」在教會的糾結

內向的人不需要變成外向的人。但有時,我卻讓自己的內向成為藉口,逃避了我應當去愛上帝子民的責任。

不要以世界的方式對抗世界

身為教會,我們能如何更健康地回應那些常使人分裂的議題?

News

越來越少香港青年對神學院有興趣

許多年輕人對教會在過去幾年動盪中的消極與缺乏行動感到失望。

Review

當我們對上帝失望時

雖然我們的屬靈曠野期沒有明確的時間表,但上帝有的是時間。

「工作」讓你的愛具體可見

我學會即便在貧瘠的農場,也能透過日常繁瑣的工作來尊崇上帝並愛鄰舍。

當基督徒「無法跟從主的道」

多數的基督徒並不是修士、宣教士或殉道者。我們既平凡又軟弱、不完美,卻因上帝那令人震驚的恩典而得救。

若福音是假的,你就不用「去教會」

但若福音是真實的,「教會」便是人類活出最豐盛的生命所不可或缺的要素。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