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s
Excerpt

當神明承諾能解決戀愛和財務困境時

在福音能明確解決日常需求前,多數台灣非基督徒可能仍會對基督教興趣缺缺。

People pay their respects to the sea goddess, Mazu, at a temple in Taiwan during the first day of the 2023 Dajia Mazu Pilgrimage.

2023年大甲媽祖遶境第一天,台灣人在一座廟宇向海神媽祖致敬。

Christianity Today November 15, 2024
Chris McGrath / Getty

小學一年級時,我每天下課後的例行生活都一樣。我會步行五分鐘,穿過繁忙的高樓和擠滿機車的台北市區,回到公寓老家,祖父母會在那裡迎接我。進家門後,奶奶總是提醒我要先拜祖先,才能玩我的變形金剛。我拿起一住香,雙手合十,對著客廳中央的祖先神龕簡單的祈禱。

我向祖先祈求健康、財富和好成績,接著享用祭拜祖先和神明的供品餅乾。人生很美好,我有勤奮工作的父母供應我日常所需、有祖父母照顧我的生活,還有祖先祝福並保護我的人生。

那時的我未曾聽過福音,而從祖父母那裡聽到關於基督教的評論都是負面的:基督徒想要我的錢,以及基督教本身就「不是我們的道路/方式」。我們的道路是華人民間信仰——結合儒家思想、道教元素,還有眾多神明、祖先和薩滿儀式。

母親總是教導我,有一位叫做耶穌的神明,向祂祈求很有效,所以我也將祂加入我的神明名單裡。直到高中時期,一位同學和我分享福音後,我才將生命交給這位基督教的上帝。

大約30年後,我撰寫《宗教信仰與福音傳播:從台北民間信仰中獲得的啟示》(Religiosity and Gospel Transmission: Insights from Folk Religion in Taipei)一書,探索民間信仰如何塑造台灣人的世界觀,以及基督徒能如何更有效地和台灣人傳福音。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的數據,基督徒僅占台灣人口的6%,民間信仰的信徒則占44%。台灣是全球民間信仰信徒比例第三高的國家。

雖然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故鄉台灣,但華人民間信仰是全球漢裔華人之中廣泛存在的信仰體系。具體的實踐可能因地理位置而異,但人們的觀念和宗教信念,比如風水或靈界/無形世界,確實十分相似。

透過在台北街頭和廟宇與25位民眾的訪談,我逐漸發現基督教需要為深信民間信仰的台灣人(無論他們多麼深信)解答兩種關鍵的問題:基督教是如何與靈界互動的?基督教如何幫助台灣人度過日常生活?

傳福音給相信靈界存在的人

華裔美國社會學家楊慶堃(C. K. Yang)指出,華人民間信仰是一種「分散型宗教(diffused religion)」,意思是這種信仰滲透至日常生活中,以一種制度化的宗教通常無法做到的方式交織在世俗空間裡。例如,在全球華人社區中,一間新的商店開幕時,常會見到店家向特定的神明供奉食物和香,祈求祝福和生意興旺。

這也意味著,「現代化(modernity)」並未像在世界其他地方那樣消除民間信仰,而是對華人的宗教性產生截然不同的影響。民間信仰使世俗機構和社會群體「充滿超自然色彩的豐富民俗特色」,楊慶堃在《華人社會的宗教》中寫道:「(華人)整體的社會環境具有神聖氛圍,啟發人們的感覺,認為神明與人一起參與在塑造傳統生活方式的過程。」

民間信仰在日常生活和社會機構(包括政府辦公室和學校)中的普及,使其成為台灣人集體意識的一部分,與政治事務一樣重要。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台灣人仍「被超自然的魅力吸引」,而是如哲學家查爾斯·泰勒在《世俗時代》中所說的那樣,所謂的「超自然」已然成為一種人們接受的日常體驗。

在這樣的背景下,福音的呈現應直接觸及鬼怪、靈體、地方神祇和祖先等構成台灣人現實生活的力量。

例如,每年某些日子裡,台北街頭會擠滿扛著地方神像的人,從一座廟宇遊行到另一座廟宇。台灣民間信仰知名學者林茂賢解釋,這些遊行在靈性上類似於警察巡邏,目的是「驅邪安民」。

而如果福音無法做到「驅邪安民」,福音在台灣便會被視為毫無用處。根據我的訪談,台灣許多地方的人至今仍真實地擔憂鬼怪和邪靈。因此,教會需要更健全的驅魔神學及實踐。福音不應只是關於來世的保險,更應成為對抗現實或感知中的靈界力量的保護。

一個實際的例子是,讓非基督徒知道「耶穌的名」能驅逐所有可能侵擾家宅的惡靈,或向耶穌禱告的力量能成就其他靈體或神明所不能成就的事。

台灣的靈恩派教會早已能做到這一點。Judith C. P. Lin在《1945至1995台灣靈恩運動》一書中指出,由於無形的靈界在台灣人日常生活裡是種常態,多數台灣教會「理解聖經裡記載的關於信仰的超自然層面為『可以在現世品嚐和經歷的現實』」。她認為,這也是靈恩運動在台灣迅速成長的原因,並指出約有三分之一的台灣基督徒傾向靈恩派信仰。

在靈恩和非靈恩基督徒群體中,台灣基督徒經常為釋放、奇蹟性的醫治以及在靈界爭戰中的保護而禱告。這些福音實踐向台灣人揭示上帝的力量、禱告的方式、靈媒的危險等與他們日常生活相關的問題。

台灣教會自1980年代以來開始有靈恩相關的教導及實踐。然而在我的訪談中,只有少數人提到基督徒曾向他們談論關於無形的靈界。或許透過提及靈界的方式傳遞福音可以更多地運用於初次分享福音的情境中。一個能充分解答靈界問題的福音能在台灣獲得更多回應。

福音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在接觸台灣非基督徒時,另一個需要考量的重要面向,是他們向民間信仰的神祇祈求時所求的是什麼。西方人傳福音時多半專注於呈現更抽象的概念,如基督教如何提供罪的赦免、新生命和永恆的盼望,但台灣人更關心的是實際日常的需求。

例如,他們會向關聖帝君祈求升遷,向土地公祈求保護住宅免受小偷侵入,向月老祈求得遇佳緣。

和台灣人傳福音時,需要說明福音是否能或如何能在這些實際需求上幫助他們。許多基督教傳道人會敦勸我們過著符合福音的生活方式——即我們作為基督徒應如何按著所領受的恩典和責任而生活——但在日常生活中,福音對我們而言究竟意味著什麼?

當你的事業不景氣時,福音是如何回應的?當你住在高犯罪的社區,福音如何保護你?當你38歲了卻無法找到伴侶,福音能提供什麼?「要更有信心」和「依靠耶穌」這些簡單的回答,對於解決人們的真實困擾並不夠具體。

一些去教會一段時間的基督徒已逐漸明白福音如何應用於特定情況,但非基督徒並不理解這一切。在我的訪談中,許多台灣非基督徒認為抽象的福音「無關緊要」、「愚蠢」或「自大」。有些人甚至誤以為這只是另一種神秘咒語。除非我們所傳的福音開始明確地回應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多數台灣非基督徒可能會繼續對福音無感、認為福音沒有說服力。

民間信仰能為人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情境提供解答及具體的儀式。透過習俗、儀式和像清明節這樣的特殊節日,台灣民間信仰提供人們安全感和具體的處境化保障。人們不需要掌握複雜的教義——只需去廟裡向神明祈求即可。

因此,對多數台灣人而言,抽象的福音意義不大。許多台灣人需要的是更接地氣的福音,能回應民間信仰的神明所能滿足的需求:日常生活所需及感受。解決這些需求不是神明們的副業,而是他們存在的目的。

在台灣呈現福音的面貌時,應採取處境化的方式,呈現上帝為比媽祖更能保護漁民、比土地公更能守護土地、比觀音更慈愛、比文昌帝君更關心學業、比月老更理解愛情的神。

這並不意味著基督徒應稀釋福音,或只將其定義為滿足日常需求的手段。福音具有永恆的意義,將人帶至與天父的關係中。福音的重點也不在於滿足個人慾望,而是以天父的心意而活。若將滿足日常需求的觀點推向極端,會變成「成功神學(又稱昌盛福音)」,不再關注耶穌所說的天國、忽視約翰對愛的教導,以及保羅呼籲我們過著配得上所蒙的召的生活的勸誡。

在耶穌的事工中,祂不僅滿足人們外在的需求,也關懷他們靈性的需求。耶穌談到當有人(不懷善意的)要求我們搬東西的情境(馬太福音5:41)、談到我們應如何繳稅(馬可福音12:17)以及如何寬恕他人(馬太福音18:21-22)。抽象的真理有時伴隨著滿足我們日常的需求,有時則沒有。即使是在登山寶訓這樣的大型公開講道中,耶穌仍教導人們日常生活的行為準則。

和信奉民間信仰的台灣人傳福音時,討論他們的生命正面臨哪些挑戰十分重要。可以詢問他們近期拜了哪些神祗、祈求了哪些事。了解這些問題有助於基督徒解釋福音能如何直接回應他們所關切的事、上帝能如何解決他們的問題,以及祂如何因著愛,為我們做出超越任何神明所能做的事。

有時,上帝並不會滿足我們每一個需求,但這並不意味著福音在這些議題上無話可說。例如,福音教導人們不必為金錢或工作升遷擔憂,而是「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馬太福音6:33)。關於人身安全的問題,福音告訴我們,上帝「為你吩咐祂的使者,在你行的一切道路上保護你。」(詩篇91:11)。對於尋求伴侶的人,福音教導我們什麼是真正的愛(哥林多前書13章)。

在充滿民間信仰的文化中,讓人們認識到耶穌基督的福音仍是必要且重要的,基督徒需要展示上帝比那些威脅著台灣人民的靈體和神祇更強大、更能滿足他們的日常需求。

這樣的福音對台灣人而言才是真正的「好消息」,是能在這個文化裡紮根的呼召。

Tony Chuang(莊智超)是來自台灣的牧師、會議講員、兼職講師和商務總監,目前居住在馬來西亞檳城。他獲得美國三一福音神學院(Trinity Evangelical Divinity School)的博士學位。

此節選改編自Tony Chuang的《Religiosity and Gospel Transmission: Insights from Folk Religion in Taipei》。版權©2024 Langham Academic。未經出版社書面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複製或重印本節選文。

點此閱讀更多《Christianity Today繁體中文》的文章,或是訂閱本刊,如想收到關於新文章的通知,可透過免費訂閱通訊或追蹤我們的LineFacebookTwitterInstagram 、Telegram

Our Latest

News

越來越多基督徒觀看色情內容,越來越少人認為這是個問題

告訴人們「上帝說不要看色情內容」很容易,幫助人們見到背後更深層次的靈性戰場很難。

跟隨耶穌的人將會遭遇逼迫

關於逼迫,基督徒皆需了解的九個要點。讓我們為受苦的基督身體代禱。

在佛教民族主義下生活的基督徒

基督教在全球南方的少數民族和窮人間特別蓬勃發展的現象,展示了一種社會經濟的變遷——朝向窮人、被邊緣化的人。

Review

教會是世上最偉大的愛情故事

正式的教會成員數量也許會起伏不定,但上帝對祂子民的渴望卻未曾動搖。

不再為選舉結果憂慮

在任何一位總統或世上君王的權力下,我們都可以——也應該成為忠實跟隨耶穌的人。

末日時代中「激進的盼望」

全球環境及氣候危機正快速且猛烈地嚴重化。我們該如何不陷入絕望中呢?

Public Theology Project

選舉日及我們對「希望鴉片」的依賴

真實的盼望並非一種理論、心靈鴉片或絕望的偽裝,而是個名叫耶穌的人。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