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旬節派和靈恩派基督徒通常特別喜歡提及「神聖的豐盛」之類的主題。雖然我希望所有基督徒都喜歡這個主題,但我的教會確實有點過度強調它了。我的教會非常喜歡討論上帝的慷慨、聖靈的滿溢和基督的豐盛。比起「XX路教會」,我們更願意把教會命名為「豐盛生命教會」。我們的敬拜歌曲和禱告裡反映出一種信心:深信上帝賜下的豐盛會遠遠超出我們的期望。
若把距離拉遠一點來看,像這樣的信念可能會被人誤解。很多人的信心與他們對財富不健康的痴迷程度密不可分。在最糟糕的情況下,「豐盛」和「富足」之類的詞彙可能會被(而且已經發生)人扭曲的理解,認為聖經應許那些有足夠的信心、足夠的「宣告」,或給予教會足夠多的人會得著舒服的物質生活。
但即使有可能造成像這樣的誤解,我們也沒必要因噎廢食。在最好的情況下,讚美上帝神聖的豐盛單純的反映了聖經裡確實強調的事:充滿果實的花園、流著奶與蜜的土地,金碧輝煌的聖殿,或從神的寶座傾瀉而下的水晶河,河流所到之處皆帶來醫治和豐盛。
特別是,神聖的豐盛確實是約翰福音的重點。我們多數的人都很熟悉約翰福音10:10,耶穌說:「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這並非一句偶然或孤立的話。這句話夾在兩個「我是」中間:「我是門」(第9節)和「我是好牧人」(第11節)。耶穌形容自己為通往救恩的大門和為羊群捨命的牧羊人,在這兩個形象之間,是祂的事工與在祂之前的「盜賊和強盜」的事工之間的強烈對比(第8節)。他們是來奪取我們的,而耶穌是來給予我們的。他們尋求毀滅,耶穌尋求豐盛。
約翰很早以前就在為這節經文做準備了。在約翰福音第1章裡,他形容基督的事工為神聖豐盛的湧現:「從祂豐滿的恩典裡,我們都領受了,而且恩上加恩」(第 16節)。在第2章中,我們參觀了一場婚禮,耶穌在婚禮上釀造了數量驚人的美酒。在第6章中,耶穌用麵包做了同樣的事,祂創造數量如此多的麵包,以至於每個人都吃飽後還剩餘12筐的麵包。
耶穌的神蹟屢屢表現出數量驚人、過度且不必要的慷慨。有人癱瘓了38年(約5:1-9),有人從出生就瞎了眼(約9:1-7),甚至有人死了四天(11:38-44)——全都得到醫治。耶穌還從深海裡釣出150多條大魚,數完之後吃了一頓BBQ(約21:11)。約翰說,如果我們把耶穌的事蹟全部寫下來,世界上所有的書都不夠記錄(21:25)。
約翰福音裡的對話也講述同樣的故事。我們知道耶穌「說神的話」,祂賜下聖靈「是沒有限量的」(3:34)。我們也知道,祂來是要賜下「泉源,直湧到永生」(4:14),且要行「比這更大的事,叫你們稀奇」(5:20),祂會留下「活水的江河」供人飲用(7:38)。祂把自己比作一粒種子,若種子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12:24),祂又比喻自己為一棵葡萄樹,門徒若住在祂裡面,也會結出許多果子,這樣他們的「喜樂可以滿足」(15:11)。即使在耶穌死亡之時,我們也見到血和水從祂的身體裡湧出,因著祂捨去自己,有活水溪流從祂心裡深處流出(19:34)。
約翰說得再清楚不過了。耶穌的杯子是滿的——充滿了恩典、真理、聖靈與喜樂、餅與酒、光與生命、工作與水、魚與果實。神學家戴維·福特(David Ford)在他近期的註釋書裡寫道:「約翰福音是一部豐盛的福音書。」
也許我們過度強調了神聖的富足。也許我們對物質財富和福祉過度痴迷是因為我們花了太多時間思想上帝的豐盛。然而,我認為事實恰恰相反:我們拼命的想攫取我們所能攫取的資源,是因為我們認為天父的資源會枯竭。然而,只有當我們真正的反思祂的豐盛——大桶的酒、一筐筐的麵包、一個接著一個的恩典——我們才能塑造出慷慨的生命和真正被無法言喻的喜樂充滿的心。如同耶穌在馬太福音10:8所說:「你們白白地得來,也要白白地捨去。」
安德魯·威爾遜(Andrew Wilson)是倫敦國王教會(King’s Church London)的教學牧師,也是《萬物之神》一書的作者。
翻譯:Yiting Ts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