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沒有像基督徒名人那樣過日子

當我們回顧基督的事工時,我們爲基督徒的名氣所做的辯護就站不住腳。

Christianity Today August 28, 2023
Joseph Novak / Flickr

基督徒名人」這個概念聽起來很奇怪。畢竟,身爲基督徒,我們應在世上宣揚我們的主,而不是我們自己。《詩篇》115:1 告訴我們:「耶和華啊,榮耀不要歸於我們,不要歸於我們;要因你的慈愛和誠實歸在你的名下。」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一直很擔心名聲會誘惑我遠離我起初的愛。在過去的十年裡,我斷斷續續地寫過關於基督徒名人的文章,近期,當我看了真人秀實境節目「洛杉磯的傳道人」的預告片後,我感到必須再次討論這個題目。我必須這樣做!

雖然並非所有知名的基督徒都能開昂貴的跑車,或住在電視節目出現的豪宅裡,我們卻無法免疫於周遭「喜愛名人」的文化影響。

作家阿爾科恩 (Randy Alcorn) 在我第一次參加的大型基督徒作家研討會上提出一個建議,自那時起,我就銘記在心裡:

「糟糕的知名度最大的危險在於,你開始専注在自己身上。他人的存在是爲了服事你。這與僕人的心態完全相反。耶穌來到世上服事人,而不是受人服事。」

然而,一些基督徒作家、牧者、事工領袖和藝人依然被「基督徒名人」的概念所誘惑,屈服於名聲的吸引力下。他們期待享有特殊待遇,奢侈浪費,無度放縱,透過妖魔化批評他們的人,來壓制不同的聲音,並活在只會稱讚他們的人群中。

他們的粉絲也並非完全沒有責任。我們對名人、「事業成功」的模板的需求、渴望和鼓吹在在助長了這種文化。畢竟這是人類本能;研究顯示,受到社會等級制度「頂端人物」的影響,是我們天性的一部分。

我們喜歡受大家喜愛的人。我們崇拜在推特/臉書上有高數量粉絲的人、寫過暢銷書的地位、在電視上的曝光率。我們追求高人氣,卻忘了我們的救主做的事,恰恰與此相反。

在這種基督徒名人文化裡,上帝的國度開始看起來更像個私人王國,一個屬於某個領袖的帝國,一種爲促進領袖的目的而存在的個人崇拜信仰。有時,這些機構/教會還會反過來施壓它們的跟隨者

這是我們所有人都必須注意的警訊。無論我們的專業領域是什麼,我們的追隨者或舞臺有多大,我們都無法免疫於驕傲的誘惑。我們可能會企圖說服自己「我們是在為神作工」,所以我們竭盡全力建立這個帝國是應該的,但我們早已忘記耶穌的僕人本質。這種帝國令人飄飄然,但它是錯的。

也許有人會問,那麼,該怎麼做才能對上帝的國度產生影響力呢?基督徒名人難道不能利用他們龐大的舞臺吸引人們歸向耶穌嗎?雖然擁有知名度或有成千上萬的追隨者在本質上並沒有錯,但以爲只有名人才能「讓耶穌出名」的想法卻是非常短視的。

上帝的國度是顛覆文化、違反人類直覺的。耶穌謙卑屈身,離開天堂的寧靜,來到塵土飛揚的世界。爲了拯救我們,祂讓自己變得一無所有 (儘管祂擁有萬物)。祂的國度不是由明星級的傳道人、牧師、作家、講員、歌手和演員建立的。相反的,祂的國度由普通的男性和女性開始——再普通不過的人——從他們的人生被那無安枕之處的牧羊人翻轉那刻開始。

耶穌接納像我這樣破碎、一無是處的人來向世界顯示祂的大能。祂不需要倚靠名人做到這一點。想想使徒保羅的至理名言:

弟兄們哪,可見你們蒙召的,按著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 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 神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為要廢掉那有的, 使一切有血氣的,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哥林多前書 1:26-29)

當然,若能有更多的著作、更多的信息、和更多的佈道來述說上帝的偉大是件好事。但我們必須謹慎,不能誤會這些就是上帝彰顯祂的偉大的唯一途徑。並且我們必須審視自己的心:我們是否「需要」透過名人才能好好的認識耶穌?

偶像崇拜是錯的,即使我們崇拜的對象是另一位基督徒,仍是錯的。我們應該尊敬我們的領袖們嗎?是的。但我們不應把他們捧上天,崇拜他們,或認為他們是完美的。

歌手兼作曲家卡德 (Michael Card) 在他的著作《沙塵上的手跡》裡這樣説:「永遠不要停止禱告懇求上帝『別讓自己成爲明星或名人』」。戴維森 (Donald Davidson) 也曾說:「我們的文化絕對非常喜歡明星。這種心態低估了平凡的生活、平凡的工作及平凡的人生經歷裡的豐盛。」

是時候回頭稱讚普通人了,尊榮那些在幕後服事的人,向那些默默敬拜耶穌的人致敬。

有時,我會想像在末世那日,數不清的基督徒排成漫長的隊伍,等待領受他們在永恆裡的獎賞。我想我會很驚訝地發現排第一位的是何人,又或是誰排在隊伍的尾端。在今世默默無聞地服事鄰舍的人,可能會是黃金街上最富裕的那位,而那些曾尋求世人認可的人,早已把他們的獎賞留在地球的岸邊。我深切盼望並禱告的,是自己不會是後者。

瑪麗·德穆斯(Mary DeMuth)著有十幾本書,其中包括她的回憶錄《遇神之處》(Thin Places),該書清晰地還原她被忽視和家暴的往事。她在全國和世界各地發表演講,講述如何過著得釋放的生活。她認為她最大的成就是在德克薩斯州組織一個可愛的家庭——包括結縭22 年的丈夫和三個成年的孩子。閒瑕時,她種花、跑步、輔導一群高中女孩,並忙著爲家人和朋友做飯。

點此閱讀更多《Christianity Today》繁體中文文章,如想收到新文章的通知,可免費訂閱電子報或追蹤我們的LineFacebookXInstagramThreadsTelegram

Our Latest

News

美簽不確定性打亂中國基督徒家庭的計畫

一些在家自學或在基督教學校就學的學生,開始尋找其他國家的大學就讀。

在快速變化的時代,以修士的姿態生活

若不想隨波逐流地被文化所設定的社會規則牽引,就要選擇一種「有意識地跟隨主」的人生願景,讓基督的主權覆蓋生活的每一個領域。

Review

如何在忙到無法思考時仍忠心於主?

當我們忘記上帝是一位什麼樣的神、忘記我們被造的目的時,會過著一種「浪費的人生」。

放下效率至上的「偽福音」

我們拼命追求效率最佳化,上帝卻選擇以更緩慢的步調在我們生命中工作。

Review

基督徒的首要呼召與職業無關

我們需要重新塑造我們對「工作」與「呼召」的理解。

Review

我們渴望世界無法給予的東西

《傳道書》為一個不快樂的世界指出一條通往有韌性的喜樂之路。

當人們不再害怕魔鬼時

Labubu、《Kpop獵魔女團》、《鬼滅之刃》:人們之所以將這些超自然生物人性化,是因爲對善惡有了模糊的定義。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