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s

「有意識地脫離教會」是新的試探

基督教社群對ㄧ個人的救恩而言是否有其必要性,以至於它成為了定義基督徒身份的重要ㄧ部分?

Christianity Today June 24, 2023
Illustration by Mallory Rentsch / Source Images: Unsplash

我有個朋友在大學期間逐漸脫離了教會。起初,他參與教會的頻率變得間斷不定。然後,他停止參加以敬拜或促進基督徒社群情感為主旨的教會活動。在一段時間裡,他仍稱呼自己為基督徒。一年後,他放棄了這個身份。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他仍然是個基督徒,因為他曾經「得救」並受洗。但他和我都不這麼認為。無論你持何種派別的救恩論觀點,很明顯的事是,儘管上帝沒有放棄他,但他已經退出了教會。

我的朋友並不孤單。他只是眾多人中的一員,這些人相信耶穌的事工也許有些意義或真理在內,但已經退出了基督教群體。

《今日基督教》記者丹尼爾·西利曼(Daniel Silliman)根據最新的皮尤研究中心的資料寫道:「那些說自己沒有宗教信仰/認同的人——儘管他們之中許多人仍然接受基督信仰至某種程度,並參與ㄧ些屬靈活動——預計在未來50年內將會從目前的30%上升到高達52%人口。

在美國,疫情也曝光了我們信仰景況的一部分。《今日基督教》作家邁克·摩爾(Mike Moore)在《「嗯⋯⋯」的崛起》一文中指出,就像COVID-19暴露了我們國家體制和關係間的弱點那樣,疫情發生後,「同樣的暴露也降臨在教會身上,揭示了教會成員參與度的重大下降。」

「最近的資料顯示,多數教會的出席人數低於疫情之前,」他寫道。「今年初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教會的出席率下降了6%,從2019年的34%降至2021年的28%。」

無論出於什麼原因(忙碌、懶散、疲憊、信仰解構或創傷),許多人已經放棄了教會——至少目前是這樣。有些人說他們想繼續參與基督徒之間的活動,但從未真的去做,或者他們打算在重新找到方向後再次參與教會,但那個未來尚未到來。也許也永遠不會到來。

這些下降的趨勢指向一個重大問題:我們如何知道某個人已經全然退出了教會?他們何時正式離開了教會群體?也許更重要的問題是,基督教社群對ㄧ個人的救恩而言是否有其必要性,以至於它成為了定義基督徒身份的重要ㄧ部分?這些問題本身並不新鮮,但如今更為迫切。

聖經裡明確定義了「參與在基督教社群裡」的意義。聖經也給了我們指引,幫助我們辨識我們在基督教群體關係中的屬靈狀況。

根據耶穌的話,教會起源自當祂問彼得:「你們說我是誰?」在彼得認信「祢是基督」(太16:15-16;可8:29)後,耶穌回答:「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太16:18)。

雖然基督徒對於治理教會的方式可能有不同的意見,但我們應一致同意教會起源於彼得的認信,並隨著其他人認信於此信仰時不斷增長。對福音做出得贖性的回應,就是向耶穌基督——這位寬恕並恢復我們生命的君王——宣示我們的pistis:忠誠/信仰(希臘文pistis包含的意義有「信仰」及「忠誠」)。

在新約文化裡,向「耶穌王」宣誓效忠的標準方式就是在受洗過程中求告祂的名(如使徒行傳22:16的例子)。今日也應當如此。當一個人宣示對耶穌基督作為主或王的「信仰」(忠誠)時,他就成為真正的教會──那個聖靈所在的社群──的一份子。

僅僅透過說出一個特定的(例如「決志」)禱告、查經,或參加主日禮拜是不夠的。一個人必須向耶穌基督宣誓效忠並堅定地持守這個信仰宣告。因此,教會是一群人真實地共同宣告「耶穌是基督」——以至於擁有他們主權的聖靈住在他們之中的一個群體。

常言道,「教會並不是一棟建築物」。但我們需要再補充一句,那就是教會也並非只限於所謂正規的基督徒團契、事工或組織。「教會」發生在當有兩人聚集在耶穌的旗幟下時:「因為無論在哪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馬太福音18:20)

無論聚會的規模或性質如何,只要這群人交出統治自己的權力,讓耶穌統治他們,祂就會在那個地方出現,「教會」就在那裡發生。

因此,退出教會就意味著不再成為共同宣告耶穌是國王的眾人的一部分。當一個人不再與其他人在這個旗幟下聚集時,他錯過了聖靈對基督(集體的)身體的統治及引導,以及聖靈的禮物和其特殊拯救的益處。

除了這些基本要素外,沒有確切的方式能衡量一個人是否已經離開教會。如果在「宣誓忠於基督王」之外再增添其他絕對性的要求,就有可能違背神的恩典。(這正是保羅在《加拉太書》裡對抗的問題;請參閱加拉太書5:1-6。)那些增加其他要求條件的人沒有看到,上帝透過耶穌這位救贖主的恩典禮物,已經創造了一個獨一無二的公義的家庭——定義這個特別的家庭的方式就是他們對耶穌基督作為他們國王的忠誠。

因此,在衡量一個人「離開教會」意味著什麼時,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指標,而不是僵化的絕對標準:

首先,聖靈是否敦促他重新與人連結?

保羅將教會比喻為一個由許多不同部分組成的身體時說:「我們不拘是猶太人,是希臘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林前12:13)。也就是說,是共同浸泡在聖靈裡使不同的基督徒合而為一,並且我們「飲於一位聖靈」——意思就是,聖靈流經基督的身體,維持我們之間的團結:「眼不能對手說:『我用不著你。』頭也不能對腳說:『我用不著你。』」(12:21)。

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確信自己可以獨自成為基督徒,並且不需要國王身體的其他部分,那麼很有可能,他/她已經退出了教會。那些不再渴望「在耶穌的統治下與他人聚集在一起」的人,可能是已真正離開教會的人。

相比之下,如果一個人仍然處於耶穌王的統治下,那麼,祂嚴格的聖靈不會容許這種「我不需要你」的心態。如果ㄧ個人仍然渴望與他人重新連結,我們可以說,這個人仍然允許聖靈有統治自己的空間。

第二,這個人是否用自己的身體來服事他人及順服耶穌?

玩些心理測驗小遊戲也許很簡單,但當涉及到選擇做惡時,我們大多數人都是絕地武士級別的高手。我個人可以證實這一事實。自私的妄想和合理化自己罪惡的作為是我們的天性:「沒錯!_(這個/那個)_是我應得的!」(填上你自己的慾望)然而,聖經指出,我們應在屬靈群體裡順服主。

聖經裡充滿了警告,要我們極度留意自己身體的行為。聖經提醒我們,我們的行為最誠實可靠地反映了我們是否真正與耶穌國王結合:「人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愛他,並且我們要到他那裡去,與他同住。」(約翰福音14:23)。在這段經文的上下文裡,耶穌說的是聖靈的降臨,和聖靈身為我們的代求者和老師的角色(26節)。

同樣的,使徒約翰也勸告我們要細察自己的行為:「我們若遵守祂的誡命,就曉得是認識祂。(約壹2:3)。」、「人若說自己在光明中,卻恨他的弟兄,他到如今還是在黑暗裡。(約壹2:9)」、「凡住在祂裡面的,就不犯罪。(約壹3:6, 9)」我們需要查驗我們的行為,因為它們揭示了我們是否真正依附於耶穌王和祂的身體。

換句話說,我們決不能被自己的心理遊戲所愚弄。如果我們認為能拯救我們的「信仰內容」或「信心」是無形沒有實體的,那這個信心不僅是無用的——而且根本不是信心。它就像一具屍體(雅各書2:20, 26)。

當然,我們的順服永遠不會是完美的。但如果一個人聲稱自己有信心,卻沒有真正努力嘗試以自己的身體向耶穌王展現忠誠,那麼,我們可以說這個人已真正退出了教會。

第三,這個人是否參與在基督的使命裡?

福音是關於耶穌王如何透過祂的道成肉身、死亡、復活、登基、作王和回歸,從人類的反叛中帶來恢復。祂的得勝創造了一個祂所拯救的族群——也就是教會。如果我們不願回應聖父、聖子、聖靈正在「創造並恢復祂的子民」此一好消息,那麼,我們仍然在反抗祂的王權。

如果我們正努力減少自私的行為,那是好事,但那不是重點。如果我們尋求服事他人,那也是很好的事,只是仍然不是重點。我們需要追尋美德,但不是為了美德本身,而是為了彌賽亞和祂的福音的緣故(馬可福音9:35)。我們背起十字架的生命,是為著耶穌的國度目的。

當我們與耶穌一起執行任務時,沒有任何地方「不是戰區」——我們在其中能「選擇退出」教會去追求自己的道德觀、價值觀和人生計畫。我們若非聚集在耶穌王旗幟下,就是四散各處的(馬太福音12:30)。沒有一個真正中立的、與世隔絕的空間可以讓我們解構信仰,從基督教社群中休息一下,倚靠自己的力量解決所面臨的問題。即使在拆毀及重建的過程裡,我們也須倚賴聖經和聖靈的引導,為了自己和他人的緣故,堅守活在耶穌的權柄統治下。

我們的使命是增加效忠於耶穌王的門徒數量,透過我們自己成為順服基督的門徒,來教導他人如何成為門徒。作為耶穌王恢復這個世界的福音的一部分,聖靈會引導我們這些門徒一起進入更高層次的順服。

我的學生主要是大學生。雖然我看著的只是一幅區域性的圖景,但每當我站在講臺上時,我感覺,這個世界未來的樣貌——以及其中的基督教景象——正在注視著我。

我看到我的學生中出現一些令我心驚的趨勢——他們的眼睛緊盯著螢幕,冷漠、對上帝的道德標準興致缺缺,以及教會參與度下降。但讓我最害怕的事是:大多數學生似乎相信,即使基督教碰巧是完全真實的真理,他們也不在乎。

我的回應方式是,鼓勵學生們看到,耶穌此刻確實統管萬有——在社會上、政治上、道德層面上——如果我們忽視祂的教導,真正的傷害、屬世界的傷害隨之就會到來。

但我也看到了令人振奮的趨勢。與十年前相比,我現在的學生對他人的社會福祉表現出深切的關注。他們對被排擠的人、獨行俠和不合群的人更加包容。這聽起來很像耶穌王會做的事,是吧?

他們也渴望與他人建立真誠的關係,即使他們掙扎於透過無數個跳出來的視窗去學習做到這一點。他們不僅渴望在學校體育場裡聽到類似葛理翰(Billy Graham)牧師所發出的福音邀請,更渴望與那些想幫助他們在對耶穌王的忠誠裡成長的基督徒同伴相連結。

我們可以肯定地說,教會的未來取決於她是否能以耶穌王的名義培育更多忠誠於祂的門徒。畢竟,一向都是如此。

耶穌已經獲得了勝利,並會在終末之時將祂救贖的事工推至高峰。耶穌從如今直到永恆都是王。這一點永遠都不會改變。但是,當我們問自己或他人「是否在教會內/外」時,最重要的問題只有這一個:你是否允許耶穌統治你呢?

馬修·貝茨(Matthew Bates)是昆西大學的神學副教授,最近的作品是《為什麼選擇福音?有目的的生活在耶穌王的好消息中》。

翻譯:Yiting Tsai

如想收到關於中文新譯文的通知,請通過簡訊FacebookTwitterTelegram關注我們。

Our Latest

Excerpt

當神明承諾能解決戀愛和財務困境時

在福音能明確解決日常需求前,多數台灣非基督徒可能仍會對基督教興趣缺缺。

News

越來越多基督徒觀看色情內容,越來越少人認為這是個問題

告訴人們「上帝說不要看色情內容」很容易,幫助人們見到背後更深層次的靈性戰場很難。

跟隨耶穌的人將會遭遇逼迫

關於逼迫,基督徒皆需了解的九個要點。讓我們為受苦的基督身體代禱。

在佛教民族主義下生活的基督徒

基督教在全球南方的少數民族和窮人間特別蓬勃發展的現象,展示了一種社會經濟的變遷——朝向窮人、被邊緣化的人。

Review

教會是世上最偉大的愛情故事

正式的教會成員數量也許會起伏不定,但上帝對祂子民的渴望卻未曾動搖。

不再為選舉結果憂慮

在任何一位總統或世上君王的權力下,我們都可以——也應該成為忠實跟隨耶穌的人。

末日時代中「激進的盼望」

全球環境及氣候危機正快速且猛烈地嚴重化。我們該如何不陷入絕望中呢?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