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s

王怡:出於信心的不服從者

遭受逼迫的中國家庭教會牧師因為信仰入獄,英文新書記錄了他和其他中國教會領袖對政教關係的思考。

王怡牧師

王怡牧師

Christianity Today February 2, 2023
Courtesy of Timothy Lee / Edits by CT

本文是王怡等著、Hannah Nation

與J. D. Tseng

編輯的英文

Faithful Disobedience

(《信仰的抗命》)一書的序言,©2022

。該書近日榮獲IVP

讀者首選獎

。經IVP Academics

出版社許可使用。

我第⼀次見王怡時, 他領我到⼀間會議室, 從那裡看出去,是市中⼼⼀片老舊而略顯破敗的寫字樓。我們在中國⻄部最重要的城市——成都。那時是2011年,他的教會當時叫秋雨之福教會,後來才改名叫秋雨聖約教會。和許多沒有在政府註冊的教會⼀樣,秋雨之福也設在寫字樓裡。這棟樓挺舊,三部電梯有時只有⼀部可以用,坑哧坑哧地開到教會所在的十九樓。我瞧了⼀眼就徑直去爬樓梯。

Faithful Disobedience: Writings on Church and State from a Chinese House Church Movement

Faithful Disobedience: Writings on Church and State from a Chinese House Church Movement

InterVarsity Press

288 pages

$23.17

我向王怡解釋說,我正在寫⼀本關於中國宗教復興的書(《中國的靈魂》,The Souls of China)。我去過許多農村教會,它們遍佈於傳統的基督教核⼼地帶,比如河南省。但我覺得王怡所牧養的這種⼤型城市教會顯得越來越重要。他能讓我旁聽主⽇崇拜,採訪教會的會眾嗎?

王怡牧師當即就答應了我,但他提出兩個條件:⼀、在教堂內不能拍照,⼆、我必須得到當事⼈的許可才可以引⽤他們的話。他給出的理由很簡單:秋雨之福教會沒有什麼可隱瞞的,他們是公共機構,誰來都歡迎,教會也不會限制任何人的寫作。所以如果我想參觀他們的教會,那是我的權利。如果我想寫點什麼,那也是我這位一個⾃由人的權利。他提出的這兩個條件是為了尊重到教會聚會的人的隱私,及保持主⽇崇拜的莊嚴性。

從 80 年代中期開始,我就斷斷續續地在中國⼯作。我知道我定期拜訪他的教會,會帶來⼀定的風險。我問王怡,樓下的大樓保安⼈員會不會向當局報告有個外國⼈經常進入⼤樓,⼀路爬到⼗九樓。他說,「會的。但當局沒有禁⽌外國⼈參加教會。我們是公開組織,沒有什麼可隱瞞的,你來和我們⼀起敬拜吧。」

我們⼜聊了⼀會兒,我發現與秋雨教會⾯臨的諸多挑戰相比,我這件事的影響可能微不⾜道。於是我同意了他的條件,開始定期去他們的教會,參加主⽇崇拜、訪問教會的神學院、加入⼩組禱告會、與會眾交談,前前後後⽤了數百個⼩時,幾乎所有⼈都樂意和我分享他們的經歷。

就這樣,我開始了⼀段不尋常的宗教體驗。我在加拿⼤的⼀個安立⽢教派(在美國叫聖公會)的基督教家庭長⼤,去教會對我來說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主⽇崇拜吸引我的主要是⾳樂,還有英王欽定版(KJV)聖經和公禱⽂裡使⽤的莎⼠比亞式語⾔。我接觸過⼀些牧師,絕⼤部分牧師的證道並不讓⼈信服,教會⽣活幾乎就只是禮拜天上午有一堂值得去參與的敬拜,其中會有關於如何活出美好生命的重要教導。

可是坐在王怡主持的主⽇崇拜中聽道卻全然不同。他的講道不是那種快快講完⼤家好去⼤廳享受咖啡甜點的類型。他講的是字字珠磯、邏輯縝密、讓人受益匪淺的關於基督教信仰的道。他的講道時間⼀般都很長,講半個⼩時對他來說不算什麼,⼤多數都要講四⼗五分鐘,但卻不會讓人覺得長。他⼝中的基督教並不是⼀項義務或者例⾏公事,而是幫助我們理解周圍社會不可或缺的信仰。那年他38歲,僅僅六年前(2005 年)他才信主。 所以他也是一名還走在路上的基督徒,⼀邊學習聖經⼀邊教導我們。

秋雨之福教會曾經在一棟寫字樓的19樓聚會Courtesy of Timothy Lee
秋雨之福教會曾經在一棟寫字樓的19樓聚會

這篇序言不是一篇歌頌讚美王怡的文章。和中國許多未註冊教會的牧者⼀樣,王怡是⾃學成才,他熟讀聖經,但看問題的⽅式有時候會帶點教條主義。我不認同他對女性在教會擔任職務的看法——他認為女性不能做長老,更不⽤說牧師了。他還會與意⻅相左的⼈激烈地爭論,給人不是用基督徒合宜的⽅式來解決問題的印象。我覺得其他會眾也有類似的擔憂——有些⼈會對他的做法翻白眼,有的會拿他的急躁的脾氣來開玩笑。

但對我和這些會眾⽽⾔,參加王怡牧養的教會是很深刻的經歷。一部分原因是會眾覺得這間教會的運作完全透明開放,他們可以參與進來,幫助管理。這在中國是⼀個激進的想法,因為中國人的⽣活是由他⼈——通常是中國共產黨——來掌管的。

還有部分原因是王怡的個⼈魅⼒、口才和敏捷的思維。他的證道像是帶電一樣激動人心——這不是說他修辭有多麼華麗,⽽是因為他能清晰深刻地解釋聖經,讓一個生活在中國的人能夠聽懂,並且感覺跟自己的日常生活相關。他談論⽣活中實實在在的問題,並且把它們與基督教聯繫起來。在他看來,基督教並非是「⻄⽅的」或「外國的」宗教,⽽是⼀種普世的信仰,只不過這個信仰的發源地碰巧是我們今天稱之為「中東」的地方。

我在《中國的靈魂》這本書裡也記錄了中國漢族⼈信奉的其他宗教,為此我也花了一些時間與佛教徒、道教徒和⺠間宗教信徒交流。他們也都是一些理想主義者,努⼒為⾃⼰的宗教的追隨者提供某種道德支撐——這對許多中國⼈來說仍然很重要,因為⾃1949年中國共產黨掌權之後,中國社會就成為基本上是沒有道德觀的社會,這給很多中國⼈帶來很⼤的衝擊。許多這些其他宗教的領袖也有忠實的追隨者,他們的跟隨者在他們的信息中找到了意義和價值。

但王怡(以及其他未註冊的新教教會的領袖)的會眾最能與他(們)心靈相通。教會的成員給了王怡最多的幫助和建議,他們的組織形式也是最好的——包括開辦教會學校、神學院,組建青年團契,等等。這也能解釋為什麼在 2010 年代國家開始打壓之前,新教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發展得最快的宗教。

王怡很清楚他⾯臨的風險。他知道⾃⼰隨時可能被捕,但他拒絕被拖進中國共產黨培養的那種偷偷摸摸的文化裡。因此,他反對使⽤「地下教會」這個詞。他的教會只是⼀間與官⽅認可的「三自」教會⼀樣有理由存在的教會⽽已。教會沒有註冊的原因是因為他選擇不去註冊。我覺得這個邏輯很有說服⼒,所以在我的書裡,我更願意使⽤「未註冊」這個詞,因為它比「地下」教會或「家庭」教會的用詞更準確——實際上這些教會通常也不是真地在地下聚會,或者只是⼗來個⼈(在家裡聚會)的⼩組。這些教會一般都是租⽤辦公樓,開辦幼兒園、神學院,甚⾄還有書店。他們是一種政治學家稱之為「公民社團」的不受政府管控的團體。

不是所有遍布世界各地的宗教群體都需要面對這些未註冊教會面臨的問題。有些宗教群體很幸運,它們處在開放的社會中,享有宗教⾃由。還有些是國家批準的,它們在享受國家⽀持的好處的同時也受到國家約束。但在某種程度上,所有宗教群體都必須決定應當如何與政府打交道。王怡和其他中國未註冊教會的領袖對這個問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他們試著通過聲明和宣⾔來給出答案,其中許多內容都收錄在本書(Faithful Disobedience,《信仰的抗命》)中。

這些⽂章是針對中國的特殊處境而寫,但也反映出正在世界上許多國家發⽣的信仰激增現象。宗教信仰在中國長期以來被封禁,但現在卻迅猛增長,令當局感到困惑。國家試圖拉攏一些宗教,特別是佛教和中國本⼟宗教—道教。但它們在得到國家的⽀持的同時,也受到嚴格的控制。另一些宗教則受到明顯的打壓,比如伊斯蘭教。特別是在新疆⻄部地區,伊斯蘭教受到政府殘酷的管控。還有⼀些宗教,例如天主教,(在主教任命的問題上)小心翼翼地與中國政府談判。⾄於新教,政府的⽬標⼀直是迫使所有教會加入國家控制的「三自」組織。那些拒絕接受管控的教會——如秋雨之福教會,就會面臨被摧毀的結局,或者最起碼教會的規模會被急劇減小。

王怡與妻子蔣蓉Courtesy of Timothy Lee
王怡與妻子蔣蓉

許多在中國發⽣的爭戰都會影響到全球。中國現在是世界上最⼤的佛教國家,它試圖把這一點當成在其他佛教國家的⼀種軟實⼒而加以利用。它對伊斯蘭教的鎮壓已經引起國際社會的譴責,中國主辦的一些⼤型活動,例如 2022 年的冬季奧運會,已經遭到部分國家的抵制。中國與梵蒂岡的談判吸引了全球⼤約 12 億天主教徒的⽬光。與此同時,中國對新教的打壓也引起了廣泛關注——部分由於社交媒體的原因。

在中國,政府頒發了新的法規來控制宗教。這些法規不是用來保護⼈⺠的宗教⾃由,而是用來限制宗教自由。這反映出中國法律體系存在更廣泛的問題。理論上,法律本應該是置於統治者的旨意之上的——這叫「法治」(以法治國)。但在中國和許多其他國家,法律被⽤作壓迫⼈⺠的⼯具——這是「法制」(以法制人)。在過去的⼗年裡,正是這種國家控制的法律體系把⽭頭對準了中國未註冊的教會,導致王怡在 2018年被捕。有些⼈認為對王怡及其教會的鎮壓是個案,因為他太直⾔不諱了。但這些指責沒有抓住重點——重點是政府對所有宗教都很警惕,它們早晚都會成為管控的⽬標,⽽這正是發生在王怡和秋雨之福身上的事情。

我⼗年前見到王怡時,他顯然知道這⼀切的風險。他在寫作裡經常提到被捕的可能,以及應該如何⾯對國家的逼迫。但是他的結論是要走⼀條徹底公開化的路。他的證道都有錄⾳或錄像,來教會的⼈——無論是信徒還是警察,都可以去聽錄⾳或看錄像。秋雨之福教會的會眾並沒有偷偷摸摸地從後門溜進來,⽽是佩戴名牌卡,穿著正式的服裝來參加主⽇崇拜。他們為來這樣的教會感到⾃豪,沒有半點遮掩。這是屬於他們⾃⼰的教會,她就好像是國家管控之海當中的⼀個有⾃決權的⼩島,由⼀位精⼒充沛的理想主義者帶領著。

「這麼公開是有風險的,」那天早上他這樣告訴我, 「但我覺得如果躲在地下,風險更⼤。如果我們沒有⾃由的行動,我們就沒有⾃由的心態。基督徒最基本的態度是我們有⾃由。你如果認為⾃⼰是個罪犯,就不會⾃由地⾏動。所以,我們努⼒去走公開化的道路。」

王怡真⼼誠意地走了那條路,直到他無法再走下去。現在他⾝陷囹圄,我想起他在一篇文章中談到他跟妻⼦蔣蓉的⼀段對話,在其中他提到如果他被抓了她該怎麼辦。 他是這樣寫的:

「我還是傳道⼈,妳還是師⺟。昨天以福⾳為⽣,明天還是以福⾳為⽣。因為召我們的,既是昨天的神,⼜是明天的神。」

翻譯:小靈,校對:JDT

Ian Johnson (張彥)是曾獲普利策獎的知名作家、記者,以及美國外交關係協會資深研究員。

Books

「靠近我一點。」

約瑟對苦害他的兄長們的反應邀請我們重新衡量我們在自己的生活中與弟兄姐妹之間的關繫。

Christianity Today January 26, 2023
Illustration by Mallory Rentsch / Source Images: WikiMedia Commons / Unsplash / Pexels

編者按:以下是《今日基督教》第二屆(2022年)多語言國際徵文比賽的中文第一名獲獎文章。
去年,我們宣布為用中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法文和印度尼西亞文寫作的基督徒舉辦一個徵文比賽。中文的徵文比賽得到很多讀者回應,收到來自中國、香港、台灣、馬來西亞、澳大利亞、肯尼亞和美國等地的27篇參賽文章。我們深深感謝所有以寶貴的文章投稿支持這個比賽的作者。
收到的文章由我們每種語言的編輯團隊仔細審查,然後由一個評委團隊進行匿名評估。以下是三位評委的簡介:
* 陳鳳翔(台灣):編輯、神學院講師、作家。擁有信義神學院道學碩士学位,台灣神學院神學碩士学位,台灣神學院舊約神學博士進修中。台灣“信望愛”網站主編。
* 安平(美國):新媒體牧師、製作人、出版人。美國“普世佳音”機構中文部主任。
* 陸尊恩(美國/台灣):傳道人、培訓教師。擁有威斯敏斯特神學院的道碩學位,目前正在完成神學博士學位的學習。美國“基督使者協會”培訓事工副主任。
今天,我們很高興與我們的中文和英文讀者分享中文第一名獲獎文章。恭喜獲獎作者蔡盛勇!
更多關於此次徵文比賽其它語種的獲獎文章的信息請見這個英文網頁

約瑟又對他兄弟們說:「靠近我一點。」他們就近前來。(創45:4)

這是一句簡單的話,卻是一個復和的行動。

約瑟,作為一位被害者,向他的兄弟們:施害者,提出一個普通的行動。對於一個曾經被傷害的人,有不幸的過去、沉鬱的心理、糾結的情緒等積澱。被傷害者約瑟不斷面對生命中的悲哀,如今位處高位、權傾朝野、飛黃騰達,重新面對施害者們,絕對可以輕易報復他的兄弟們,以平衡自己心理和現實上的傷害。可是,他卻選擇向兄弟們自白,既感恩神的奇妙安排,也安撫兄弟們的複雜情感。

「靠近我一點。」這句話可能也是被傷害者約瑟一直的陰影。在約瑟幼年時,他年少無知,當神報給他異夢,他就主動靠近兄弟們,誠實地告訴異夢的內容,卻招來兄弟們妒忌。後來,父親雅各要約瑟去找兄弟們,他也順服地出去,滿心歡喜地想靠近兄弟們。可是,兄弟們靠近約瑟的結果,卻是要殺死他、賣走他。靠近,就是約瑟的最大傷害。

對於兄弟們,靠近約瑟是他們的心魔。所以,當他們被約瑟關在監裡的時候,他們彼此說:「我們在弟弟身上實在犯了罪。他哀求我們的時候,我們看見他的痛苦,卻不肯聽,所以這場苦難臨到我們。」(創42:21)這一次的靠近,令他們勾起當年靠近少年約瑟的惡毒計謀,以致想到這是神施予他們的報應。

施害者和被害者的關係從來都是複雜而糾纏,剪不斷,理還亂,欲斷難斷。施害者好像是擁有權力的一方,去壓制無權力的一方。被害者好像受壓者,被加壓者欺凌。可是,施害者可能是出於自己內心的恐懼、懦弱,所以作出欺壓及傷害的行為,而不一定只是強暴、橫蠻的表現。施害者可能是想靠近受害者多一點,卻找不到合適的表達方法,以致形成傷害。

家庭關係破裂,就是這種錯縱複雜的關係中最常出現的不幸情形。其中,「手足不和」在現今家庭普遍存在,兄弟鬩牆、子女爭產等也有新聞報導。日本有一位11歲女生把與弟妹日常爭吵的情況,變成暑期功課的題目:「兄弟姊妹為甚麼吵架?」以自己、8歲弟弟、5歲妹妹、3歲弟弟為研究對象,竟然錄得10天發生了100場爭執。子女間的爭執,每天發生,積怨日深。可是,調解者卻很難介入,釐清對錯;施害者和被害者亦是一種互動關係,隨時置換。

以上的情況讓我們看見親密而靠近的關係,最終可能帶來更大的傷害。個別性格差異、父母管教偏側、成長年齡不同、處事能力高低等,都可能是原因。例如有一個案例,是兩兄弟個性不同,由於父親得了失智症,所以需要商量照料的責任。弟弟一向做事優異,長年在外國生活,認為哥哥性格自卑無主見,所以自願承擔更多責任。可是,哥哥卻不配合,弟弟因而感到挫折。在兄弟接受咨商後,弟弟發現哥哥原來已能獨當一面,甚至認為「弟弟不尊重人」。後來,兩兄弟敞開溝通,合作照顧父親,才重新互相了解。一次機會,令長期分歧,得到疏解。

兄弟相爭、夫妻相害、父子相殘,我們時有所聞,聖經也有記載。家庭是應該予人安全、舒適、自由的關係,卻最終導致惶恐、無助、禁錮的關係。被害者現今可以尋求機構、教會等支援,在身、心、靈上得著合適的輔導和幫助。施害者若自我醒覺,也同樣可以有相應的引導和扶助。這都是疏解這段糾結關係的合適方法和途徑,逐漸步向復和。

然而,人心才是問題的癥結。當約瑟回望自己一生的際遇,認識和經歷受害都是源自神的安排,他內心裡的陰影就褪去,情緒上的鬱悶也釋懷,使他可以走出被害者的桎梏,重新以正常人的心態說出:「請靠近我一點。」向弟兄們伸出復和的橄欖枝。當被害者竟然能夠安然地向施害者傳遞復和的訊號,就令施害者突然醒悟自己過往的錯誤。於是,施害者也願意向前靠近一點。

復和,是修補破裂關係的起點,是止息強暴關係的終點。這並非世人「以暴易暴」的想法,乃是聖經「以善勝惡」(羅12:21)的道理。

蔡盛勇,從事基督教機構編輯逾十年,編校書刊數十本。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碩士、香港建道神學院基督教研究碩士。

Church Life

加州華人社區槍擊案:教會的新年慶祝活動轉爲沉重

在蒙特利公園和阿罕布拉槍案的幾個街區外,一些亞裔牧師為此調整講道內容,以禱告來回應這場悲劇。

Christianity Today January 24, 2023
Image: Eric Thayer / Getty Images

上週末,教會位於加州蒙特利公園的牧師Jesse Chang原已預備好主日崇拜及農曆新年的聚會。然而,他的妻子在週日早晨叫醒他,告訴他附近的槍擊事件導致近十人死亡。

他很快意識到,這週主日崇拜規劃好的一切都需要有所調整。他任職的蒙特利公園生命河(River of Life Monterey Park)教會以亞裔和拉丁裔為會眾為主,離犯罪現場僅四個街區的距離。

洛杉磯縣的蒙特利公園市有65%的人口為亞裔,被認為是全國第一個「郊區唐人街」。槍擊事件於星期六晚上,在該市的農曆新年活動結束僅一小時以後,發生於星空舞蹈教室(Star Ballroom Dance Studio)。

嫌犯槍手Huu Can Tran(72歲)隨後進入位於阿罕布拉市的第二間舞蹈室,在逃離現場前被繳械。第二天,人們在托倫斯(Torrance)市內一輛白色貨車裡發現Tran,他已在車內舉槍自盡。

這起大規模槍擊事件是本週發生在加州的兩起事件裡的第一起。這週一在北加州半月灣(Half Moon Bay)發生的兩起連續槍擊案中至少有7人身亡。67歲的嫌疑人Chunli Zhao不久後被警方逮捕。

但在週日上午,關於蒙特利公園槍手的下落和動機等細節仍不為人知,這讓Chang牧師難以做出決定。

他說:「警方還沒找到槍手,由於我們聚會的地方離案發現場很近,我不知道我們是否應該聚會,人們可能會因爲害怕而不來。」

這間建立於2020的年輕教會因聚會地點正受警方調查而關閉,被迫在線上聚會,並取消了農曆新年的慶祝活動。Chang牧師將他的講道內容轉為詩篇13篇的哀歌,鼓勵信徒將他們的情緒帶到上帝面前,然後在線上分成不同的小組聊天室進行討論。

Chang牧師說:「這種時刻很不容易,但我認為這是我們需要做的。」他想讓會友們有個空間來處理他們的「悲傷和哀鳴」,並「身為同一社區的人共同來哀悼」。

在三英里外的阿罕布拉(Alhambra)市,在第二間舞蹈教室兩個街區外的洛杉磯國語浸信會(Mandarin Baptist Church)則聚在一起禮拜。

身為該市華人移民社區60年的支柱,國語浸信會每週吸引一千多人參加禮拜,但英文堂牧師何耀華(Garrett Ho)說,在這個慶祝的節日裡,有種不安的不和諧感。

「一方面,會友裡有人為農曆新年精心打扮,有穿著中國傳統服飾和紅色衣服的孩子。我們設置了一個拍照區,讓人們可以拍照。」何說。「但同時也有種陰鬱的情緒,因為我們慶祝的心情已經被污染了。這個事件對我們來說很沈重。」

英語堂的一位牧師為上帝的「正義和憐憫」禱告,但何牧師表示,他們想在多說任何話之前保持謹慎,因為事情是在深夜發生的,各樣的信息還在不斷湧現。

幾位接受《今日基督教》採訪的牧師說,他們是第一個提醒他們會眾中的一些成員注意槍擊事件的人。

在蒙特利公園市,Chang牧師與帕薩迪納(Pasadena)地區的牧師網絡——神職人員社區聯盟(Clergy Community Coalition)的成員合作在市政廳外舉辦聲援禱告的活動,吸引了數十名社區成員參加

社區領袖聚集在一起禱告Image: Courtesy of John Lo
社區領袖聚集在一起禱告

John Lo牧師說:「教會必須走到街上及公園裡與人們一起悲傷、哀嘆。」他幫忙組織了這次活動,他是帕薩迪納一間以亞裔為主的教會Epicentre的牧師。「真的,每個週日早上在教會裡進行的一切,都是在為教會能在接下來一週裡『持續成為教會』而做的準備。」

在神職人員社區聯盟的聚會裡,他們能為城市的官員禱告,包括市長和市議會成員。據Lo牧師說,這次在僅僅幾小時內就完成的守夜禱告活動,是該組織在該地區的教會和城市領袖之間建立長期、跨宗派的關係的結果。

「我覺得我很幸運的是,我一直在與那些理解我們參與社區活動的意義、並在這方面走得比我還前面的牧師們合作——不僅僅只在危機發生時才這樣參與社區,而是身為教會日常生活的一部分。」Lo說。

在蒙特利公園牧會15年的Chang牧師認為,許多亞裔美國人的教會,特別是移民教會,在參與文化問題的步伐上,有時採取了較慢且較柔和的方式。他承認自己不習慣以這麽快的速度動員他的會眾。

在阿罕布拉市,何牧師說他正在等待與國語浸信會的其他牧師一起進行匯報,他認為該教會的三堂——英語、粵語和國語堂——會眾會根據人口結構和文化差異以不同的特定方式來回應這場悲劇。

「我不確定我們這樣做是否是因為身為移民教會,或只是個更成熟的教會,但我們必須謹慎,」何說。「我們不想過度反應。但與此同時,我們也需有所反應。」

「我們該如何引導我們的會眾度過悲痛的過程,以及理解所發生的事情?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我們也正在努力面對。」

翻譯:Yiting Tsai

基督徒的同理心為視鄰舍如自己

「好撒瑪利亞人」這類的故事促使我們顧及他人,從而治癒我們的短視。

Christianity Today January 23, 2023
Illustration by Mallory Rentsch / Source Images: Uncoveredlens / Cottonbro / Pexels

近年來,同理心(Empathy)這個詞很為流行。心理學家保羅·布魯姆(Paul Bloom)將同理心定義為「像他人一樣體驗世界的過程,或者至少像你以為的那樣去體驗別人的感受。對某人有同理心意思是設身處地地為她着想,感受她的痛苦。」

同理心與同情心截然不同,因為同情心通常是將自己置於他人之上,俯視他們,為他們感到遺憾。同理心則是我們去感受他人的感受,從而消除了地位差異。布魯姆所定義的教科書式的同理心差不多就在這範圍內。

雖然富有同理心的認知是一件好事,但同理心需要背景和動機,好讓我們以基督的樣式愛我們的鄰舍,並最終跟隨祂舍己的榜樣。

基督教對同理心的理解與基督所教導的兩條最大的誡命有關:「你要盡心,盡性,儘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路加福音10:27)

當然,這兩種愛是錯綜相連的,因為如果不與愛的源頭——基督相連,我們就不可能以基督的方式去愛鄰舍。

基督教的同理心要求我們既要舍己,並且要是有意為之,因為我們要跨越自己的同溫層和經驗,同理那些被拋棄、被誤解、被虐待的人。當我們忽視和不珍惜別人與生俱來的「上帝的形象(_imago Dei_)」時,我們並沒有真正的愛上帝。

但這種愛及與其相應的同理心是很難有的,我們常慣性倚賴刻板印象,忽視其他生命的神聖性,常有先服務和保護自己的衝動。

基督教教導的同理心超越了人類本性和僅僅只當一個好人的要求。基督的道成肉身是歷史上最完整、最深刻的同理心。基督「道成肉身」,和我們共同經歷人性的體驗,包括各種我們經歷過的痛苦,因為祂住在我們中間(約翰福音1:14)。

聖經中有許多基督同理心的例子,但最令人感動的也許是在《約翰福音》里,基督在祂的朋友拉撒路死後的反應:「耶穌哭了」(約11:35)。

基督知道祂將會使拉撒路從死里復活,所以祂哭泣不是因為祂朋友的生命走到盡頭。祂乃是與我們一同哭泣、為我們哭泣,在拉撒路的姐妹們身旁一同哀痛,感受她們的痛苦以及死亡的詛咒為全人類所帶來的痛苦衝擊。

祂的哭泣是這位完全的神-完全的人的憐憫和共情之舉,祂與墮落後的人類因着無可避免的苦難ㄧ同哀悼。在祂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時,基督對人類的同理能力達到完全的狀態。

基督擔當了人類的罪,為他們受苦,祂感受到人類的悲傷、絕望和他們自己造成的苦楚。我們與基督不同,不可能完全理解他人的思想或生存體驗,但神卻命令我們像愛自己一樣去愛別人。

這是一種不可思議的、超自然的行為,我們需要想像力幫助我們彌合自己和他人之間的差距。

伴隨我們想像力的增長,我們需要一些故事來顯明我們蓄意而為或是不作為的罪,使我們不被侷限在自己的視野里,能看見我們鄰舍那美好而複雜的世界。在向我們顯明如何既認同我們的鄰舍,又彌合他們與我們之間的差距時,基督講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同理心的故事,也就是路加福音10:25-37中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

你可能還記得,這個故事是回應一位律法師向耶穌提出的問題而講的。就像那個富有的少年人一樣,這個人問耶穌,他當「做什麼事才可以承受永生」。基督用一個問題來回答——祂反問這位律法師,「律法上是怎麼寫的?」。

這位律法師的回答了標準答案:「你要盡心、盡性、儘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耶穌回應他:遵守這些律法,就必得永生。

但這對宗教領袖來說還不夠;他想誤導和羞辱耶穌,所以他接着問:「誰是我的鄰舍呢?」

基督回答說,有一個人被強盜毆打后躺在路邊,急需幫助。兩個受人尊敬的猶太宗教領袖——祭司和利未人從這個受傷的人身邊經過,卻無視他的需要。他們不僅無視這個人,而且還故意「從另一邊走了過去」來避開他,畢竟眼不見為凈。

下一個路人是一個撒瑪利亞人,他看到這個受傷的人就「動了憐憫之心」,不僅為他包紮傷口,還把他扶起來,放在自己的驢子上,把他帶到一家客棧以便照顧他。

他本可以只給他一些錢或處理傷口后就離開。然而他抱起這個人,帶他一起趕路,甚至一起在客棧過夜、照料他的需求。

第二天,他付錢給客棧老闆,讓他照顧這個被搶劫的人,如果照顧的費用超過所付的,他願意付老闆更多的錢。講完這個故事後,耶穌又問了那個考問他的人一個問題:「你認為,這三個人哪一個是落在強盜手中的鄰舍呢?」律法師回答:「是憐憫他的人。」然後基督命令他「你去照樣行吧。」

基督命令律法師和任何聽到或讀到這個故事的人要像撒瑪利亞人那樣,有憐憫的心,走舍己的路,而不是自私利己的路。思考出現在這個故事裡的角色對於我們理解這個故事非常重要:故事裡有兩個備受尊敬的猶太宗教專家和一個外邦人及撒瑪利亞人。

正如民權活動家霍華德·瑟曼(Howard Thurman)在他關於這個比喻的講道中所解釋的那樣,這個撒瑪利亞人無論從字面上還是象徵意義上都生活在「另一個地方」。他不僅在種族上與猶太人不同,他的宗教信仰也被認為是異教的、混種的,在猶太人眼中是不體面的。

然而,這個在人看來是被遺棄的人,這個不信教的人,是故事中唯一認出了受傷之人的光輝人性的人。宗教領袖們卻不想被這個人的事牽連;也許他們很忙,或僅僅不想讓自己處於危險之中。

但撒瑪利亞人卻冒了這個險。他放慢腳步,伸出手,把一個承載神的形象的人拉了起來。

本文摘自瑪麗-W-麥坎貝爾(Mary W. McCampbell)的《視鄰舍如同我們自己:藝術如何塑造同理心》,版權歸2022年堡壘出版社(Fortress Press)所有。經許可轉載。

翻譯:裴占從

校稿:Yi-Ting Tsai

如想收到關於中文新譯文的通知,請通過簡訊FacebookTwitterInstagramTelegram關注我們。

Books

如何在農曆新年正確地求福?

慶祝我們這一年收到的祝福本身並沒有錯,但亞洲的神學家及牧師建議我們思想如何能以符合聖經的、敬虔的方式慶祝這充滿祝福話語及紅包的節日。

人們在市場為即將到來的農曆新年購買「福」字裝飾品。「福」在中文裡的意思為「繁榮」。

人們在市場為即將到來的農曆新年購買「福」字裝飾品。「福」在中文裡的意思為「繁榮」。

Christianity Today January 19, 2023
VCG / Getty / Edits by Christianity Today

每年農曆新年,秦路傳道的孩子們都會在教會收到紅包。在華人文化裡,紅包象徵著好運和祝福。但秦家的紅包裡沒有大多數孩子通常會收到的清脆嶄新的鈔票。相反的,他們的紅包裡有印著聖經經文的紙條。

八年前從中國移居美國,目前在印城(Indianapolis)華人教會西北堂牧會的秦傳道說:「如果他們能正確的默背聖經經文,他們就會得到主日學老師給的糖果或巧克力金幣之類的獎品。」

直到現在,(興高采烈的)秦傳道的孩子們還沒有意識到他們收到的紅包是種例外,而不是常態。但他們總有一天會知道的。

今年於1月22日開始的農曆新年同樣伴隨著許多傳統和習俗,在在表達着人們對更多的金錢及物質上的福氣的渴望。(亞洲各地有不同版本的節日慶祝方式。在散居國外的中國人裡,它被稱為春節,在越南文化裡被稱為Tết,在韓國則被稱為Seollal)。

亞洲的神學家及牧師告訴《今日基督教》,把「福氣」等同於金錢上的收穫或個人物質財富的增加,會削弱和破壞聖經所教導的「福氣」的真實意義。他們認為這個節日是個很好的機會,讓我們能對聖經所教導的「真正的福氣」進行更深入的神學反思。

聖經中的字義聯結

與福氣相關的「福」字,在聖經不同的中文譯本裡隨處可見,包括最普及的和合本(CUV)。

在BibleGateway的搜索裡顯示,「福」在和合本的簡體中文翻譯裡出現了593次。(相比之下,在英文NIV譯本裡搜索「prosperity」,只得到33個結果)。

「福」在整個舊約裡反覆的出現,例如在創世記1:28上帝祝福人類的時候。它也出現在摩西五經、智慧文學和先知書中。在新約裡,「福」出現在眾所周知的「天國八福」(馬太福音第5章)裡,以及其它福音書、書信和啟示錄裡。

然而,聖經翻譯學者Jost Zetzsche警告說,不要以為「福」只有「(財富上的)成功」的意思。「福」還包含「有餘」或「萬事亨通」等意思。

Zetzsche說:「除此以外,和合本是在1890到1919年之間翻譯的,當時成功神學(繁榮福音,prosperity gospel)還不存在。

新加坡聖經學院學術院長兼舊約聖經副教授Jerry Hwang說,即便如此,在中文裡, “福”和財富之間強烈的語意連結,助長了一種 “以財富為導向”的聖經理解模式

事實上,「福音(gospel)」一詞就包含了「福」字,這在華人中能引起共鳴,同樣的效果反而不存在英文單字裡。

在經文裡看到「福」字有助於為中文讀者創造內建的處境化福音理解。例如,《詩篇》第1篇將受祝福的人描述為「有福的」。「當一個人有福的時候,意思就是成功和充實的生命」,Hwang教授說。

「福的概念在英語裡一直是屬於宗教的範疇,但在中文裡卻屬於日常的範疇。」

因此,「福」被用來翻譯許多英文單字,如「賜福(bless)」及「蒙福(blessed)」,Zetzsche說。

同時,聖經中 “福”的頻繁出現也可能在華人的心裡產生一種傾向,即讓人不自覺地將財富增長與上帝的祝福聯繫起來。

Hwang教授說,財富和神的祝福之間的因果關係也存在於聖經中希伯來文的某些輔助詞,如will和shall在英語中的翻譯方式。

他說:「這些詞在希伯來文裡意指預測和承諾,但由於它們的英文字意發生了變化,變成了古字,聖經中的預測(prediction)如今聽起來像因應許(promise)。」

因此,舊約某些部分的理解遭受「因古語化以及語意演變而產生的問題」,即原本上帝因人類的順服而做出的回應,如今聽起來像上帝(無條件)的應許。

例如,箴言3:5-6中的「祂必指引你的路」,這句話用中文閱讀時可能會被理解為一個承諾,因為其中使用了「必」字,表達了一種更強烈的確定性,類似於英語中的「必定會(must)」。

Hwang教授說,這樣的解讀會引導至「敬虔會帶來財富成功」的神學,而華人基督徒還能為這類的神學找到「偽經文證據」(pseudo-biblical warrant)。

這種將獲得財富等同於受到上帝的祝福的看法,往往導致華人得出結論,認為祝福意味著得到上帝的青睞。

「這一點,再加上散居華人社會地位向上提升的流動性——他們變得不成比例的富有,使得人們因此開始將財富與上帝的祝福聯繫在一起,無論他們的收入來源是否正當,」Hwang教授說。

在新加坡、菲律賓、印尼和馬來西亞等國,散居海外的華人在超級富豪排行榜中佔了很大一部分。

基督教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和香港「不成比例地成為上層階級的宗教」,因為來自西方的宣教士在「創造一個以中產階級和講英語的精英群體來作為本土的信仰群體」這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Hwang教授說。

基督徒們以幾種方式糾結於這種所謂的特權。就新加坡而言,它產生於一種宣教的衝動,即新加坡人將他們的國家視為亞洲的安提阿。然而,這種 “被揀選的” 的基督教理解也產生了一種 “新加坡例外論”,即新加坡人會認為自己的國家比周邊國家更好。

文化上的濾鏡

除了經常出現在中文聖經裡,福在農曆新年期間也隨處可見。印有「福」字的標語或剪紙經常被貼在門窗或家裡的家具上,並被倒掛起來,表示好運已經到來。

其他農曆新年的習俗也與福息息相關。人們常互相問候「恭喜發財」,以祝福對方在新年有好運和更多財富。

人們做的節日菜肴或吃的東西也暗示著財富成功。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華人後裔有種流行的傳統,叫做“撈起”(粵語,英文為lo hei)。這通常是種喧鬧的慶祝方式,每個家庭將魚生高高拋起,同時高呼祈求在生活各種領域裡得到祝福和成功的成語。

對遠東廣播公司(FEBC)前中文部執行主任黃嘉生牧師而言,他小時候和祖母一起做的上海春捲是美好的節期點心。他們常跟鄰居分享這些造型像金条的春捲,作為分享「財富」的象徵。

春節也有一些沒這麼輕鬆的祈求繁榮的方式。

包含看起來像迷信的行為,如不穿黑色之類不吉利的顏色、不打掃房間(擔心會「掃」走財富)。

在菲律賓有高達25%的人口是華人,許多菲律賓人認為華人很富有,Juliet Lee Uytanlet說。她是《華裔菲律賓人:菲律賓華人面對社會文化結構的混合性和同質性的挑戰。》一書的作者。

一些菲律賓天主教徒想要模仿華人獲得財富和成功,他們甚至會去馬尼拉的唐人街(Binondo)買幸運飾品和護身符來避開惡靈。

渴望繁榮也可能引發關係上的衝突——這種現象在亞洲超越了地理和文化上的界限。

《錢是一切:信仰、生活和財富》的新加坡作者之一Clive Lim說,正常情況下,家庭會聚在一起吃團圓飯、到親戚家做客。但在農曆新年期間,親人之間往往會因為錢而吵架。

Clive將普遍存在的財富成功的文化觀念歸結來自華人文化里的 “實用互惠主義(pragmatic reciprocity)”,這很可能是源於佛教里的因果報應概念。

華人常會把一個非常富有的人看作是具有良好業力的人,他或她在前世做了很多善事,Clive說。「因此,為了獲得好的東西,我必須做好事。做越多的好事,它們就會變成越多我生命裡好東西。」

作為「善業」的接受者,炫耀自己的財富在東方是一種被允許的行為,但在西方,這種行為是社會所無法接受的,Clive補充說。

這種與西方截然不同的炫耀財富的方式之所以能興起,也是因為在華人的環境裡,等級制度(hierarchy)是可以接受的。Clive說:「從你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有了一個階級順序。財力表明你的社會地位。」

這種有許多華人擁護的等級制度觀念,導致春節變成人們炫耀自己有多富裕的時候,例如計算一個人的紅包(傳統上是給小孩和單身的成年人)裡的錢,並跟別人比較。

秦傳道以前在中國牧會時,這種積累財富和提高個人社會地位的無形驅動力或心理負擔對他來說非常明顯。

他說:「很多年輕人,包括基督徒,都不想在農曆新年期間回家,因為他們的家人和社區會問他們今年賺了多少錢。」

秦傳道分享,在中國,如果你很有錢,人們——甚至是你自己的家人——會對你有不同的待遇,而對那些不那麼富有的人則較為不尊重。

重新看待春節習俗

在一個如此明顯地渴望和歌頌物質收益的節日里,基督徒似乎很難在農曆新年期間以敬虔的方式來慶祝「福氣」。

亞洲的神學家和牧師說,一個很好的起點是,基督徒需要認識到繁榮並不局限於物質領域,而是聖經所定義的「平安(shalom)」。

Hwang教授說, “shalom”涵蓋的範圍是社區的、關係里的,和創造性的。它是 「與神同在的生活,與土地和人民關係的和諧;shalom挑戰消費主義對福氣的解讀,也挑戰心理學將福氣視為‘內在的和平’的理解。」

「Shalom挑戰了西方的個人主義和東方的實用主義。你需要有上帝,才能有真正的shalom」。

除了舊約裡的榜樣亞伯拉罕、約伯和約瑟因順服神而變得富有和繁榮以外,我們可以看看新約裡的人物,如呂底亞和約瑟,他們用自己的財富來幫助他人。Uytanlet說。

培養我們對「財富能造成靈性上的危險」的認識也很重要,Clive警告說。

「耶穌在新約裡稱金錢為‘瑪門’。箴言30:8(求你使虛假和謊言遠離我;使我也不貧窮也不富足,賜給我需用的飲食。)也告訴我們要非常小心,不要因追求兩種不同的極端而忘了上帝。

擔任韓國大邱東新教會主任牧師的Daewon Moon會定期在教會講道里批評貪財的行為(提摩太前書6:10)。他敏銳地意識到,他身處一個日益世俗化和個人主義化的社會,這裡(韓國)有一半的人口沒有宗教信仰。

雖然有些傳道人會在講道時反對獲得任何形式的財富,有些傳道人則追求民眾神學(Minjung Theology一種窮人的解放神學)所倡導的貧窮,但Daewon Moon說,多數韓國牧師在這些極端立場間採取中間地帶。在他的長老會裡,他經常強調我們身為管家的職責,即人所擁有的一切皆是上帝的禮物,要用以服事這個世界。

當我們重新看待農曆新年期間的某些習俗,也能幫助別人理解,只有在基督裡的生活才能找到真正的富足。

前遠東廣播公司主任黃嘉生牧師說,華人基督徒可以寫一些反映他們信仰的春聯,例如 “上帝乃萬福之源”,而不是在門上貼上中國傳統的祝福春聯。在新加坡,有些商店也設計了基督教版本的農曆新年裝飾,從十字形狀的剪紙到從聖經提取靈感的紅包設計都有。

Hwang教授說,在新加波的“撈起”期間,基督徒可以選擇喊出關於接受上帝的祝福或相信上帝的語句,而不是背誦關於運氣和財富的口號,來重新建構我們對於「福氣」含義的理解。

「在神學方面,我們可以從神的角度看什麼是真正的祝福——在必要的時候,它包括苦難——以此取代我們的繁榮神學。」

對許多基督徒而言,打破文化傳統是必要的。

在農曆新年期間,秦傳道不說「恭喜發財」,因為他不想讓節日的慶祝活動與金錢有太緊密的聯繫。當在中國的家庭聚會裡出現有關收入的問題時,他勸勉當地的基督徒透過分享他們在靈命或職業上的成長及所學來回應家人的聞訊。

在農曆新年裡祈求身體健康也是常見的現象。但希望在這世上感受到聖經所說的shalom的基督徒可以認識到,僅僅只是身體健康是不夠的。

「在農曆新年期間能尋求的最大的靈命健康,是饒恕,」Clive說。「我們是否願意承諾去愛我們的敵人,相互饒恕,與我們的長輩見面,向他們表達愛和尊重?」

Isabel Ong是CT的亞洲副編輯。她來自新加坡,目前居住在加拿大。

翻譯:Yiting Tsai,校對:Sean Cheng

如想收到關於中文新譯文的通知,請通過簡訊FacebookTwitterInstagramTelegram關注我們。

15個為這暴力世界的禱告

在這飽受苦難的時代裡,我們能如何禱告?

Christianity Today January 19, 2023
Illustration by Mallory Rentsch / Source Images: WikiMedia Commons

身為育有兩位小學兒童的父親,當我聽到離我家僅三小時車程的德州奧斯丁尤瓦爾迪市(Uvalde)於5月24日發生的重大槍擊案,造成19名兒童和2名教師死亡的消息時,我十分的震驚。

案發隔天一早,我開車送女兒去上學,深深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不可預測性,我發現自己變得極其懼怕,而且越來越憤怒。

僅僅在10天之前,一個滿懷種族主義的18歲男子身穿防彈衣、手中揮舞著高彈匣容量的步槍,在水牛城(Buffalo)一家超市開槍打死10人,弄傷3人。這13名受害者中就有11名是黑人。

在紐約州北部的頂級友好超市(Tops Friendly Markets)發生大規模槍擊案的一天後,一名槍手進入加州拉古納伍茲(Laguna Woods)日內瓦長老教會(Geneva Presbyterian Church)開槍打死一人,傷及五人。案發當時,一群會友正在舉行午餐會,歡送一位曾在此牧會的台灣籍牧師。

在全球疫情流行的背景下發生了種種事件,如國家轟炸國家、教派秘密保存一份有濫權紀錄的牧師名單、某個人因膚色而被直接推論為罪犯、基督徒因信仰受到迫害、成千上萬的人被殘酷地驅離自己的家鄉等等。

一想到這些暴力事件,人們往往有麻痺自己感知的試探,或是陷入絕望裡。我們可能會說:“全世界都一樣慘。”雖希望世界會有所不同,但同時感到無能爲力,無法帶來改變。此時,我們也許會忙碌於工作來轉移注意力,或尋找種種看似屬靈的陳腔濫調,以慰藉痛苦的心,如:“放手讓神做事!”、“神的作為深奧難料”、“天堂才是我們真正的家”。

但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充滿暴力,並且聖經不允許我們忽視其中的暴力,或只用簡單的神學口號敷衍過去。聖經要求我們共同正視我們的世界,並在必要時向神大聲呼喊我們的憤怒。聖經邀請我們向神發怒,因爲祂能處理我們所有苦毒憤怒的淚水和詛咒。我們必須大聲說出這些話,這樣暴力所帶來的混亂就不至於在我們心中扎根。

如同在我關於詩篇的裡所描述的,在《詩篇集》(Psalter)這部以色列官方的敬拜合輯裡,沒有任何一個信實的禱文會輕輕放過這世界的邪惡;沒有一個真實的信仰會無視於罪的毀滅力量;也沒有任何真正的見證會對這世界的暴力視而不見。正因如此,我們會在現今所處的情況下求助詩篇,因爲詩篇讓我們看到,在一個充斥著暴力的世界裡,我們能如何禱告——更甚是——我們應該如何禱告。

但我們所面對的問題依舊存在:活在暴力餘波後的我們,究竟該如何正確地禱告?我們的口能發出什麼樣的哀歌,讓這看來毫無意義的一切能有點意義?當被仇恨腐蝕的力量讓鄰舍失去理智的殺害鄰舍時,神的所有子民還能對什麼樣的事異口同聲地說“阿門”?在這樣的時刻裡,疲憊又沮喪的人要向神說什麼呢?

當然,這些問題都不容易回答,但在過去幾年中,我嘗試以禱詞集的形式,透過文字來回應這些問題——盼望這些文字對於面對著不同形式的暴力的人而言是實用的,並且能安慰他們的心。

願憐憫的主垂聽我們的禱告。

憤怒時的禱告:

聖潔的神啊,祢的怒氣有醫治的大能; 公義的彌賽亞啊,祢的義怒戰勝了邪惡; 聖善的靈啊,祢保守我們不致毀於自己的怒氣中: 求祢接受我們受傷的心靈; 除去我們怒火中的言語; 保護我們不受報復他人的試探。 願我們出於公義的憤怒,能在這破碎的世界裡成為呼求正義的力量, 並在我們的鄰舍和家庭中修補破裂的關係。 為了神,也為我們自己的緣故,我們如此祈求。 阿們!

重大槍擊案後的禱告:

主啊!祢恨惡流無辜人血的手,求祢不要掩耳不聽我們痛苦的哀求,求祢不要在苦難的日子離棄我們。雅各的神啊!求祢傾聽我們憤怒的言詞,留心聽我們因不公義所發出的怒氣,與我們在卑微絕望之處相會。主啊,求祢醒來!求祢興起!求祢為自己的名的緣故,救我們脫離兇惡!我們如此禱告,為的是見證祢拯救和醫治的大能。我們如此祈求,乃是奉我們的山寨和避難所的名。阿們。

悲傷痛心時的祈禱:

憐憫的神啊,祢與哀哭的人同哀哭,祢拯救受壓迫的人,側耳而傾聽窮乏人的祈求、醫治傷心的人。求祢垂聽我們的禱告,求祢止息我們的痛苦,使我們的性命得以存活。拯救我們、醫治我們,今日與我們同在。我們將一切的憂慮卸給那多受苦難、飽經憂傷的耶穌,奉祂的名如此禱告。阿們!

戰爭時祈求和平的禱告:

主啊!祢是唯一真正的王,我們求祢憐憫今日受到戰火蹂躪的人民。止住爭戰鬥毆者的喧囂,驅趕好流人血的人,折弓斷槍,憐憫脆弱的人民。在這片土地上恢復真正的和平及正義。奉和平之君的名禱告。阿們!

抵擋好流人血的禱告:

主啊!祢憎恨那好流人血的,責備兇殘殺戮的人,我們求祢折斷殘暴的刀劍,好讓我們在正午的光明中,見證祢是正義的神、公義的主。奉基督我王之名禱告。阿們!

回應死亡的禱告:

受難的基督啊!祢曾行過死陰幽谷,吞下死亡苦果、嚐其苦味,但在永恆中戰勝死亡。我們求祢使我們免於死亡的恐懼。當死亡讓我們失去所愛之人時,求祢安慰我們,好讓我們的心現在就充滿祢復活的生命。我們奉那復活及生命之主的名禱告。阿們!

為警務人員的禱告:

哦,主啊,祢喜愛公義及正義,今天,我們爲所有警務人員禱告,求祢在他們執行勤務時,成為他們的幫助和祝福;求祢加添他們力量,讓他們能保護弱小者、為受壓迫者伸張正義、爲我們的社區服務,維繫城市的平安,使他們成爲祢維持世上正義的使者。我們奉萬王之王的名禱告。阿們!

為我們的仇敵禱告:

主啊!祢要求我們去做那不可能的事——祝福我們的敵人、爲逼迫我們的人禱告、愛那計謀陷害我們的人——因此我們求祢在我們心裡成就這件不可能的事:幫助我們去愛我們的仇敵,如同祢愛他們一樣,讓我們記得誰才是我們真正的敵人:是撒但、死亡及邪惡的靈。求祢的靈在我們敵人之中施行神蹟,以祢至高主權,約束這世界裡的邪惡勢力。我們奉那位在祂無難事之主的名禱告。阿們!

為鄰舍關係禱告:

主啊!祢命令我們要祝福我們的仇敵,因此,我們求祢保護我們,不讓我們將鄰舍轉為仇敵,不至憎惡、羞辱和詛咒他們。求祢賜給我們耶穌的心腸,好讓我們愛自己的鄰舍,如同祢愛他們一樣。我們奉那使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之主的名禱告。阿們!

為憐愛受傷的鄰舍的禱告:

哦,主啊,祢的眼目不轉離世人的痛苦,我們求祢睜開我們的眼睛,使我們看見鄰舍的痛苦,並藉著恩典,使用我們成爲耶穌醫治及與他們同在的力量,讓我們的心現在就燃起對鄰舍的愛。奉憐憫之主的名禱告。阿們!

成爲愛好公義之民的禱告:

主啊!祢恨惡兩樣的法碼及詭詐的天平,願我們視世上所有的不公義為對祢的公義的挑戰,讓我們成爲配得祢公義國度的使者,及熱切深愛基督真理的人。我們奉那釋放受壓迫者之主的名禱告。阿們!

爲疲於追求正義的人的禱告:

神啊!祢的眼目鑒察人心,我向祢坦誠,我厭惡那些用言語霸凌人的人、那些以為自己在暗處做的事不會被人發現的人、那些自以為被這世界拒絕的人。我很生氣、害怕,也厭倦於做對的事。求祢堅固我的心,使我不致失去盼望。我奉那位好牧者、公義的審判官的名禱告。阿們!

為自己心口不一的罪禱告:

主啊!祢曾被同一群人用嘴巴敬拜及嘲諷,求祢憐憫我,赦免我嘴唇油滑、心口不一的罪:我一邊承認己罪,卻又隱藏另一罪;我用舌頭頌讚神,又用舌頭咒詛我的鄰舍;我向眾人展現笑容,私下卻怒不可遏;我愛神跟愛瑪門一樣多⋯⋯還有其他種種的罪。求祢賜下恩典,使我有正直誠實的靈——無論付出多少代價,都要言行一致、表裡如一。奉那永遠真實之主的名禱告。阿們!

求神和平之國到來的禱告:

主啊!祢在東方博士造訪之日,向世界宣告祢的到來。求祢今日向世界顯明祢才是唯一的君王,祢拒絕以世上的暴力來成就我們引頸盼望的和平。使我們堅強,在我們所處的時代和地點做祢和平國度的事工。奉我們救贖主和君王的名禱告。阿們!

向和平之君表示忠心的禱告:

主啊!唯獨祢配得我們獻上完全的忠心。今日,我們要向神的羔羊,以及那“在後的將要在前”的國度宣誓效忠。神啊!祢是僕人樣貌的王、和平之君,在祢聖潔的國度裡,所有人都享有自由及公義。我們奉神聖三一神的名禱告,阿們。

大衛‧泰勒(W. David O. Taylor)是富勒神學院(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的神學和文化副教授。他著有《敞開無懼:詩篇生命指南》(Open and Unafraid: The Psalms as a Guide to Life/)和隨附的詩篇插畫祈禱卡

翻譯:榮懌真 / 校稿:Yiting Tsai

如想收到關於中文新譯文的通知,請通過簡訊FacebookTwitterInstagramTelegram關注我們。

Books

2023年基督徒處境最艱難的50個國家

關於基督徒受迫害情況的最新報告指出,奈及利亞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聖戰分子暴力的中心,中國則帶頭重新定義宗教權利。

2022年基督徒處境最艱難的50個國家

2022年基督徒處境最艱難的50個國家

Christianity Today January 17, 2023
Illustration by Mallory Rentsch / Source Image: Benne Ochs / Getty Images

去年有超過5,600名基督徒因其信仰被殺害。2,100多座教堂被攻擊或關閉。

超過124,000名基督徒因其信仰而被迫離開他們的家園,近15,000人成為難民。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全球基督信仰的中心——現在也是針對基督徒暴力攻擊的中心,因為伊斯蘭極端主義的擴展範圍已遠遠超出奈及利亞。

根據2023年的全球守望名單(World Watch List,簡稱WWL),北韓再次成為基督徒受迫害第一名的國家,這份名單是Open Doors(敞開的門)機構對於基督徒因跟隨耶穌而受迫害最嚴重的50個國家的最新年度統計。

令人擔心的殉道者和教會遭受攻擊的數字實際上低於去年的報告。但Open Doors強調,這些數字採納的是「最低的統計數據」,並指出,數據的下降並不意味著宗教自由有顯著的改善。

例如,中國受迫害的基督徒數字的下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官員在過去兩年裡關閉了近7000間教會。而阿富汗從去年的第1名下降到今年的第9名也「沒什麼值得慶祝的」,因為這是由於大多數阿富汗基督徒在塔利班接管後「躲起來或逃往海外」。

總結而言,和去年一樣,有3.6億個基督徒生活在受到高度迫害或歧視的國家。這相當於全世界每7個基督徒中就有一個,包括非洲每5個基督徒中就有一個,亞洲每5個就有一個,拉丁美洲每15個基督徒裡就有一個正在艱難的信仰處境裡。

在長達三十年的追踪中,今年是第三次在Open Doors觀察的84個國家中,有足足50個國家在調查中得到高分,達到「非常高」的迫害程度。另有5個國家僅僅只在這條分界線外。

伊斯蘭極端主義持續在全球範圍造成最嚴重的迫害(31個國家),特別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Open Doors擔心奈及利亞很快會在整個非洲大陸引發「一場巨大的人道主義災難」。研究人員還注意到中國在網路限制和監控力道上的增進,並正在「建立一個試圖重新定義人權——與普世標準及宗教自由範疇大相徑庭的國家網絡系統。」 第三個進入榜單的拉丁美洲國家為尼加拉瓜,因為獨裁政府日益增加地將基督徒視為反對派的聲音。

WWL的年度排名記錄了北韓在迫害越來越嚴重的情況下如何位居全球首位。WWL排名的目的是為了邀請人們進入禱告,以更有益處的義怒面對,同時向受迫害的基督徒表明,他們沒有被遺忘

2023年的報告追踪時段為2021年10月1日至2022年9月30日,是根據60多個國家共4000多名Open Doors工作人員的報告彙編而成。

今年的報告也是此榜單誕生的30週年,此榜單於1993年柏林鐵幕落下後開始。在這30年間,Open Doors有哪些發現?

首先,很明顯的,在世界各國中,對基督徒的迫害持續惡化中。達到WWL追踪門檻的國家數量從1993年的40個上升至今天的76個,這些年間,所有國家平均得分上升了25%。

然而,Open Doors研究部總經理弗蘭斯·維曼(Frans Veerman)總結:對教會最大的威脅並非政府於外部的行動,而是來自教會內部。維曼說,《哥林多前書》12章教導我們,「任何基督徒都不該獨自受苦」。

「基督教最大的威脅,」他說,「是迫害帶來的孤立感,當孤立感不斷地持續下去時,可能會讓人們失去盼望。」

雖然暴力和外在壓力能導致重大的創傷和損失,但Veerman指出,「值得注意的是,許多接受我們問卷調查的人不斷地說,最大的威脅不是來自外部,而是來自教會內部:下一代是否已為我們正在經歷的這種迫害做好準備?他們的信仰和對基督及福音的認識是否夠堅定?」

「這意味著,教會的韌性及國家對教會迫害的程度,決定了教會在一個國家的未來。」他說。「因此,在受迫害的國家裡,教會最大的威脅是持續不斷的迫害,以及因有被其他基督肢體拋棄的感覺而降低了韌性。」

經過整整三十年的研究,Open Doors理解到,教會所需要的韌性需透過教會「在上帝的話語及禱告中被堅固」來實現。同時,教會也需「保持著勇氣」,因為受迫害的教會往往是最「積極傳播福音」並「在困難中保持活力和成長」的。

簡而言之,受迫害的教會讓Open Doors學習到哥林多前書12:26所闡述的真理:「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

https://datawrapper.dwcdn.net/1p7Ix

今天哪裡的基督徒受迫害最嚴重?

阿富汗並非唯一一個在今年排名中有明顯變動的國家。古巴從第37名升至第27名,原因是古巴政府對反對共產主義原則的基督教領袖和社運分子的鎮壓手段的增強。在2021年發生大範圍的抗議示威活動之前,古巴甚至不在排名之內。布吉納法索從第32名升至第23名,原因是聖戰活動的增加,並因鄰近的其他薩赫勒國同樣不穩定的國情而加劇。莫三比克從第41名上升至第32名,原因是其北部地區的伊斯蘭激進主義。哥倫比亞從第30名升至第22名,原因是犯罪團伙針對基督徒的暴力行為。

由於政府偏執行為的加劇(在該群島只有外國人被允許有宗教自由),科摩羅上升了11名,因而進入了榜單(位於第42名)。尼加拉瓜則首次上榜,上升了11名,排名第50,原因是獨裁者的鎮壓活動日益嚴重,特別是針對羅馬天主教會。

總結而言,除了阿富汗下降了8個名次外,前10名的國家與去年相比,位置只稍微有所變動(見側邊欄)。蘇丹重新進入前10名,取代了印度(今年排名第11),但印度的迫害程度仍落於Open Doors評鑑裡「最極端危險」的分數之內。

基督徒處境最艱難的國家:


1.北韓
2. 索馬利亞
3. 葉門
4. 厄利垂亞
5. 利比亞
6. 奈及利亞
7. 巴基斯坦
8. 伊朗
9. 阿富汗
10. 蘇丹
11. 印度

奈及利亞在2020年終於被列入美國國務院的年度特別關注國家名單,但卻在2021年令人意外的被刪除。在Open Doors的報告中,奈及利亞再次受到特別的關注:

針對基督徒的暴力……在奈及利亞最為極端,來自富拉尼、博科聖地、伊斯蘭國西非省(ISWAP)和其他組織的武裝分子對基督教社區進行襲擊:殺害、使殘廢、強姦、綁架勒索或性奴役。

今年,這種暴力還蔓延到該國以基督教為主的南部地區。 ……奈及利亞政府持續否認這是宗教迫害,因此,侵犯基督徒權利的行為在不受到懲罰的情況下進行著。

重複其去年的表現,這個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在WWL名單的子類別「基督徒面臨最多暴力的地方」排名第一:基督徒被殺、被綁架、性侵害或受到騷擾、被強迫結婚、遭受身體或精神虐待。在「於家庭及工作場所因信仰原因而被攻擊」的子類別,奈及利亞同樣排名第一。在教會被攻擊及在國內流離失所這兩個子類別中,奈及利亞再次排名第二。

奈及利亞對宗教自由的侵犯呈現了伊斯蘭教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迅速發展。馬利從第24名上升到第17名。布吉納法索從第32名上升到第23名,尼日從第33名上升到第28名。在更遠的南方,中非共和國從第31名上升到第24名;莫三比克從第41名上升到第32名;剛果民主共和國從第40名上升到第37名。

基督徒佔多數人口的國家在前50名的排名則相對較低,包括哥倫比亞(第22名)、中非共和國(第24名)、古巴(第27名)、衣索比亞(第39名)、剛果民主共和國(第37名)、莫三比克(第32名)、墨西哥(第38名)、喀麥隆(第45名)和尼加拉瓜(第50名)。 (肯亞和坦尚尼亞只差一點就會進到2023年的名單)。

關於拉丁美洲的情況,Open Doors指出:

在尼加拉瓜(第50名)、委內瑞拉(第64名)和古巴(第27名),政府直接壓迫被視為反對派聲音的基督徒的情況比比皆是,這些國家的基督教領袖因參與去年的示威活動而未經審判的被監禁。在許多拉丁美洲的國家,有組織的犯罪已佔上風,特別是在農村地區,那些針對公開反對販毒的基督徒的犯罪行為。

在基督徒處境最艱難前50名的國家之中:

  • 有11個國家的迫害程度為「極端」,39個國家的迫害程度為「非常高」。前50名以外另外有五個國家也符合「非常高」的標準:肯亞、科威特、坦尚尼亞、阿拉伯聯合公國,和尼泊爾。 (Open Doors還追蹤另外21個得到「高分」的國家。少數名次上升的國家為尼加拉瓜和蘇丹,而沙烏地阿拉伯和斯里蘭卡是唯一得分下降的國家)。
  • 有19個國家位於非洲,27個國家在亞洲,4個國家在拉丁美洲。
  • 有34個國家以伊斯蘭教為主要宗教、4個國家以佛教為主、1個國家以印度教為主、1個國家為無神論信仰、1個國家有不可知論、11個以基督教為主 (奈及利亞的穆斯林和基督徒各佔一半)。

2023年的名單新加入兩個國家:科摩羅和尼加拉瓜。有兩個國家退出名單:科威特和尼泊爾。

基督徒面臨最多暴力的地方:



1. 奈及利亞
2. 巴基斯坦
3. 喀麥隆
4. 印度
5. 布吉納法索
6. 中非共和國
7. 莫三比克
8. 剛果民主共和國
9. 坦尚尼亞
10. 緬甸
11. 哥倫比亞
12. 尼日

Open Doors 統計時段: 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

其他值得注意的增長包括馬利,其排名從第24名上升到17名,這是在政府失能下,將一些基督徒與西方利益聯繫起來,招引至聖戰分子和僱傭軍的威脅。同樣,同屬薩赫勒地區的尼日從第33名上升至28名,原因是伊斯蘭激進分子的持續攻擊。而在北美洲,墨西哥從第43名上升到第38名,主因是犯罪集團視基督徒為其非法活動的威脅,以及基督徒因拒絕遵循膜拜祖先的本土習俗而面臨的社會壓力。

然而,並非所有名次的變動都是負面的。Open Doors注意到在一些中東國家,包括巴林和阿聯酋,有著「寬容度的進步」。卡達從第18名下降到第34名,原因是去年一整年沒有教會被關閉(然而,許多以前被關閉的家庭教會仍然是關閉的)。埃及從第20名下降到35名,原因是對基督徒財產的襲擊事件減少。阿曼也因類似的原因從第36名下降至第47名。而約旦由於去年沒有基督徒被迫離開家園的紀錄,從第39名下降到第49名。

https://datawrapper.dwcdn.net/OU3gF

在這些國家,基督徒是如何受到迫害的?

Open Doors對六種類型的迫害進行追踪——包括政府和社會對基督徒個人、家庭造成的壓力——並特別關注婦女受壓迫的情況。今年,許多類別的迫害都有所減少,但有些類別的迫害則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

若把暴力單獨歸類為一個類別,受迫害前十名國家的排名則有巨大的變化,只有奈吉利亞、巴基斯坦和印度仍在前十名(見側邊欄)。事實上,有15個國家對基督徒來說比北韓更致命。 (烏干達的暴力得分增加最多,與洪都拉斯並列,增加了3.1分,但兩者都沒有進入迫害前50國的名單)。在阿富汗下降10分之後,卡達的暴力事件下降幅度最大,其次是斯里蘭卡和埃及。在被追踪的所有國家中,有12個國家的暴力得分沒有變化,27個國家下降,37個國家上升。)

https://datawrapper.dwcdn.net/66kKh

去年的殉道者比前一年少了275人,在調查期間內,Open Doors統計了共5,621名因信仰被殺害的基督徒。這數字下降了5%,但仍然是2016年創下7106人死亡記錄以來的第二高。奈及利亞佔總數的89%。

基督徒殉道者最多的國家:



1. 奈及利亞:5,014
2. 不予公開的國名:100*
3. 莫三比克:100*
4. 剛果民主共和國: 100*
5. 中非共和國:61
6. 緬甸:42
7. 哥倫比亞:21
8. 印度:17
9. 墨西哥:14
10. 洪都拉斯:14
11. 巴基斯坦:12

*為估計數字 |Open Doors統計時段: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

與其他關心此類事件的機構相比,Open Doors的統計數字傾向於更保守的計算方式。其他機構就殉道者總人數的統計為每年10萬人。

若遇數字無法核實的國家,則以10、100、1,000或10,000的整數進行計算,或假定真實數字更高。基於安全原因,無法在一些國家填寫統計表,因此,阿富汗、馬爾地夫、北韓、索馬利亞和葉門的代稱為「NN」。

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尚未命名的國家、莫三比克和剛果民主共和國都以100名殉道者的象徵性數字排在奈及利亞之後。然後是中非共和國,有61人被殺,緬甸有42人、哥倫比亞21人、印度17人。

第二類是追踪為對教堂和其他基督教建築物,如醫院、學校和墓地的襲擊,無論是被摧毀、關閉還是被沒收。去年2,110件的總數比前年減少了59%,是2020年報告(9,488件)的五分之一。

中國(第16名)在2021年重新進入前20名,這是十年來的第一次,以超過整體半數的教會襲擊案居首——儘管只是像徵性的1000次。然後奈及利亞、緬甸、莫三比克、剛果民主共和國、盧旺達和安哥拉都被象徵性地被紀錄100起襲擊事件。印度則具體的記錄了67起襲擊事件,其次是墨西哥的42起、哥倫比亞的37起,以及尼加拉瓜的31起。

教會被攻擊或關閉最多的國家:



1. 中國:1,000*
2. 奈及利亞:100*
3. 緬甸:100*
4. 莫三比克:100*
5. 剛果民主共和國:100*
6. 盧旺達:100*
7. 安哥拉:100*
8.印度:67
9.墨西哥:42
10.哥倫比亞:37
11.尼加拉瓜:31

*為估計數字 | Open Doors統計時段: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

今年未經審判直接被拘留、逮捕、判刑和監禁的基督徒類別減少至4542人,比去年報告中創紀錄的6175人少了四分之一,但仍然是自追踪該類別以來的第二高總數。

Open Doors從此類別再分出兩個子類別,其中被拘留的信徒為3154人,減少了34%。印度以1,711起案件居首,佔總數的54%。緊隨其後的是厄利垂亞(244起)和俄羅斯(200起);然後是一個尚未命名的國家、緬甸、中國和盧旺達,各有像徵性的100起;然後是古巴(80起)、薩爾瓦多(63起)和奈及利亞(54起)。

然而,被監禁的1,388名基督徒與上次報告的1,410人相比則保持穩定。一個尚未命名的國家、厄利垂亞、中國和印度幾乎佔了總數的90%。

今年,被綁架的基督徒總數再次創下新高,共有5,259人,比去年增加了37%。奈及利亞佔總數的90%,即4726起綁架事件,其次是莫三比克和剛果民主共和國,各發生100起,然後是伊拉克63起、中非共和國35起、喀麥隆25起。

到目前為止,最大的類別是流離失所的基督徒,有124,310名基督徒因與信仰有關的原因被迫離開家園或躲藏起來,但比前一年的218,709人減少了43%。另有14997名基督徒被迫離開他們的國家,也比前一年的25038人有所減少。在每5個於自己國家內流離失所的基督徒群體裡,緬甸就佔了4個(其次是奈及利亞和布吉納法索美),而每3個難民裡,緬甸也佔了2個(其次是伊朗)。

Open Doors指出,有幾個類別特別難有準確的計算,其中數據最高的是29,411起身體和精神虐待案件,包括毆打和死亡威脅 (去年的統計數字是24,678起)。在受評估的72個國家中,有45個國家採納象徵性的數目。奈及利亞和印度的數字最高(佔總數的三分之二),其次是一個尚未命名的國家、緬甸、莫三比克、印尼、剛果民主共和國和盧旺達。

據估計,2022年共有4,547個基督徒的住宅和財產遭到攻擊,以及2,210家商店和企業。在後者裡,42個國家中有27個採納象徵性的數目,其中,奈及利亞的1000起紀錄超過後面九個國家的總和(各為100起)。奈及利亞、緬甸和中非共和國在前一個類別中的數字最高(各為象徵性的1000),只有印尼和印度能記錄實際案例(211及180)。厄利垂亞、敘利亞、伊拉克、布吉納法索、尼日、莫三比克、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喀麥隆位列前十名及以上,每個國家都有象徵性的100起襲擊事件。

對Open Doors的研究人員來說,專門針對婦女的類別也很難準確統計。去年強姦和性騷擾案件從3147件減少到2126件,其中奈及利亞幾乎佔了總數的一半,47個國家中有34國以象徵性的數字計算。與非基督徒的強迫婚姻從1,588起減少到717起,在34個國家裡的22個國家中,以奈及利亞為首,象徵性地得分最高。

https://datawrapper.dwcdn.net/DAXoE
https://datawrapper.dwcdn.net/75l0M

為什麼基督徒在這些國家會受到迫害?

迫害的主要動機因國家而異,更深地了解這些差異,能讓其他國家的基督徒為他們被囚困的基督裡的弟兄姐妹更有效的禱告和宣傳。

Open Doors將迫害基督徒的主要因素分為八類:

伊斯蘭教的壓迫(31個國家):這是基督徒在觀察名單一半以上的國家中面臨迫害的主要原因,前10名裡就有8個國家。這31個國家多數是伊斯蘭教為國教的國家,或穆斯林人口占多數的國家;但其中有5個國家實際上是基督徒佔多數的國家:奈及利亞、中非共和國(24名)、剛果民主共和國(37名)、莫三比克(32名)和喀麥隆(45名)。 (此外,另有15個名單以外的國家的迫害主因為此。這些國家的迫害程度足以被Open Doors追踪,但排名低於觀察名單的分界線,包括基督徒佔多數的肯亞和坦尚尼亞)。

獨裁者的偏執(9個國家):這是基督徒在9個國家面臨迫害的主要原因。主要於穆斯林占多數的國家——敘利亞(12名)、烏茲別克斯坦(21名)、土庫曼斯坦(26名)、孟加拉國(30名)、塔吉克斯坦(44名)和哈薩克斯坦(48名)—— 但也包括厄利垂亞(第4名)、古巴(27名)和尼加拉瓜(50名)。 (另有六個國家在追踪清單裡:安哥拉、亞塞拜然、白俄羅斯、布隆迪、盧旺達和委內瑞拉)。

共產主義及後共產主義的壓迫(4個國家):這是基督徒在四個國家面臨迫害的主要原因,這些國家都在亞洲:北韓(第一名)、中國(第16名)、越南(第25名),和寮國(第31名)。

宗教民族主義(3個國家):這是基督徒在三個國家面臨迫害的主要原因,這三個國家都位於亞洲。基督徒主要是印度的印度教民族主義者(第11名)以及緬甸(第14名)和不丹(第40名)的佛教民族主義者的目標。 (另有三個國家在追蹤名單裡:以色列、尼泊爾和斯里蘭卡)。

有組織的犯罪和腐敗(2個國家):這是哥倫比亞(第22名)和墨西哥(第38名)的基督徒面臨迫害的主要來源。 (另有三個國家在追蹤名單裡:薩爾瓦多、洪都拉斯和南蘇丹)。

基督教教派保護主義(1個國家):這是在衣索比亞(第39名)的基督徒面臨迫害的主要原因。

世俗社會的不容忍性(0個國家)和部落壓迫(0個國家):Open Doors追踪這兩項迫害因素,但在2023年名單上的50個國家中,沒有一個國家的主要迫害來源為此。

https://datawrapper.dwcdn.net/ZgnD8

WWL與其他關於宗教迫害的報告相比有何不同?

Open Doors認為,稱基督教為世界上受迫害最嚴重的宗教是合理的。與此同時,Open Doors也指出,世界上沒有關於穆斯林人口受迫害的類似調查資料。

其他評估全世界宗教自由程度的機構證實Open Doors的許多調查結果。例如,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對政府和社會對宗教的敵意的最新分析發現,2020年,基督徒在155個國家受到騷擾,比任何其他宗教都多。穆斯林在145個國家受到騷擾,其次是猶太人,在94個國家受到壓迫。

皮尤在子分類的研究情況也與Open Doors的數據一致。中國、厄利垂亞和伊朗在皮尤對於「來自政府的騷擾」中排名前10,而印度、奈及利亞和巴基斯坦在「社會性敵意」裡排名前10。阿富汗和埃及在這兩個子分類裡都有入榜。

Open Doors名單上的多數國家也出現在美國國務院的年度名單上,該名單點直接點名那些「參與或容忍系統性的、持續的、令人震驚的侵犯宗教自由行為」的政府。

在國務院頂級特別關注國家(CPC)的名單裡包括緬甸(WWL 2023名單第14名)、中國(第16名)、古巴(第27名)、厄利垂亞(第4名)、伊朗(第8名)、北韓(第1名)、尼加拉瓜(第50名)、巴基斯坦(第7名)、俄羅斯(去年退出WWL名單)、沙烏地阿拉伯(第13名)、塔吉克斯坦(第44名)和土庫曼斯坦(第26名)。第二級特別觀察名單包括阿爾及利亞(第19名)、中非共和國(第24名)、科摩羅(第42名)和越南(第25名)。

國務院還列出了需特別關注的組織,或製造迫害行為的非政府團體,這些團體皆活躍於Open Doors名單上的國家。其中包括奈及利亞的博科聖地和ISWAP(WWL名單第6名)、阿富汗的塔利班(第9名)、索馬里的青年黨(第2名)、敘利亞的沙姆解放軍(第12名)、葉門的胡塞武裝(第3名)、在中非共和國活動的瓦格納集團(第24名),以及薩赫勒地區的ISIS-大撒哈拉和伊斯蘭大會黨。

同時,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USCIRF)在其2022年報告中建議將同樣的國家列入CPC的名單,並增加了奈及利亞(第6名)、印度(第11名)、敘利亞(第12名)和越南(第25名)。對於國務院的觀察名單,USCIRF推薦了除科摩羅以外的相同國家,並增加了亞塞拜然(不在前50名,但受到Open Doors的監測)、埃及(第35名)、印尼(第33名)、伊拉克(第18名)、哈薩克斯坦(第48名)、馬來西亞(第43名)、土耳其(第41名)和烏茲別克斯坦(第21名)。

Open Doors的研究人員和實地工作人員調研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但給予100個國家更深入的追蹤,並特別關注迫害得分達到「高」等級的76個國家(在Open Doors的100評分系統裡得分超過40)。

《今日基督教》此前報導了2022年、2021年、2020年、2019年、2018年、2017年、2016年、2015年、2014年、2013年和2012年的WWL排名,包括對最難接受基督教信仰國家的關注。

《今日基督教》曾就「美國是否屬於迫害名單」的問題上諮詢專家,並彙編了2019年、2018年、2017年、2016年和2015年受到最多關注的受迫害教會的故事。

點此閱讀Open Doors 2023年全球守望名單的完整報告。

翻譯:Yiting Tsai

如想收到關於中文新譯文的通知,請通過簡訊FacebookTwitterInstagramTelegram關注我們。

Books

麻辣兔頭過兔年?

在兔年春節思想基督如何潔凈食物以及福音與生肖文化的關係。

Christianity Today January 17, 2023
Illustration by Mallory Rentsch / Source Images: WikiMedia Commons / Getty

去年夏天,我和家人在西班牙塞維利亞度假,我們點了一份西班牙海鮮飯,並且特別說明我們想品嘗當地傳統的海鮮飯(paella)。當服務生把一鍋傳統海鮮飯端上桌時,我很驚喜地看到海鮮飯上面有一個兔頭。(Paella原意爲“平底鍋”,雖然中文通常翻譯成“海鮮飯”,但其實是不僅限於海鮮的“平底鍋肉菜飯”。)

這讓我想起了四川美食——麻辣兔頭,也勾起了我對童年的回憶。我從小跟着我外婆在成都這座以美食聞名的城市長大。我小時候家裡很窮,但偶爾外婆會給我買一個美味的五香兔頭作為零食。那時候一隻鹵兔頭只要六分錢就能買到,是我們這些窮孩子的奢侈美食。

按照中國生肖,2023年是兔年。我很想知道今年在中國傳統的年夜飯上,有多少家庭會吃兔肉。當然,並不是所有中國人都喜歡吃兔頭。對許多人來說,麻辣兔頭的樣子看上去並沒有什麼吸引力,甚至可能令他們噁心。小朋友也許會覺得兔兔那麼乖,怎麼能煮來吃?

2023年春節的大年初一(1月22日)恰好是一個星期天。 我也很想知道在那一天中國教會和海外華人教會的牧師和領袖在講道時會不會提到農曆新年,以及會不會提到兔年的兔子。

基督潔凈兔肉豬肉

我問過不少中國和海外華人傳道人,他們都告訴我,他們可能會提到中國新年,說幾句祝福的話,但他們不會專門講一篇關於兔子的道。

華人傳道人在春節前後的證道中講到農曆新年,並非罕見。但一些保守的中國家庭教會的老一輩基督徒會把生肖屬相視為對基督徒屬靈生命有害的迷信,因此春節的講道常常並不會提到生肖動物。

不過中國及海外華人傳道人在春節的講道中可能會提到舊約中的逾越節,因為逾越節的故事與農曆新年和中國人慶祝春節的習俗可以聯繫起來——例如在門框兩側貼春聯的習俗會讓人想起以色列人在逾越節之夜“蘸盆里的血,打在門楣和左右的門框上。”(《出埃及記》12:22)還有些華人牧師可能會從中國新年穿新衣的習俗講到“穿上新人”(《以弗所書》4:24)與“披戴基督”(《羅馬書》13:14)的聖經教導。

但沒有傳道人會僅僅因為今年是兔年就講一篇關於兔子的道。跟兔子相關的事情也確實沒有多少可以用來講道的。中文聖經中只有兩節經文提到兔子(《利未記》11:6和《申命記》14:7),要把兔子和基督教信仰聯繫起來而不顯得牽強附會,實在太難了。(台灣知名基督徒作家、前環境科學教授張文亮寫過一篇關於兔子作為食物為什麼不潔凈的文章,但他是從科學的角度對這一點做出了的解釋——他說 “野兔,是世界上以吃草為主的動物中,具有最多寄生蟲與病毒的動物。”)

然而,這並不是說兔子與基督教信仰毫無關係。

Spicy Rabbit Headsplej92 / Getty
Spicy Rabbit Heads

提到兔子的兩節經文都是聖經《舊約》中關於食物潔凈與否的摩西律法的一部分。這兩節經文都說兔子是“不潔凈”的,就像豬一樣,所以兔子的肉以色列人不應該食用。這類的舊約律法很容易帶來一個與宗教信仰有關的問題:基督徒不是應該遵守上帝的律法嗎?那麼基督徒怎麼能違背《舊約》中的食品相關律法,吃兔肉或豬肉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在基督的福音中找到。因為理解摩西律法的關鍵,是它們是預表耶穌救恩的“基督的影子”,正如溥偉恩(Vern Poythress)在他的《摩西律法中的基督影子》(The Shadow of Christ in the Law of Moses)一書中解釋的那樣。舊約中關於潔凈和不潔凈的禮儀性律法“ 標誌和預表上帝潔凈罪的方式”,但上帝的救贖已經通過基督和他的被釘十字架實現了。因此,“所有的食物都通過上帝的話語和我們奉基督之名和依靠他的大能的禱告得到了潔凈”。摩西律法是耶穌基督作為最終極的贖罪祭和挽回祭的救贖恩典的預表。

這就是為什麼耶穌一方面告訴門徒他來不是要廢掉而是要成全舊約律法(《馬太福音》5:17-18),一方面教導他們“各樣的食物都是潔凈的“(馬可福音7:19)。在《使徒行傳》第十章中,上帝三次告訴彼得去宰殺各種動物,包括彼得認為不潔凈的動物,來吃,因為”神所潔凈的,你不可當俗物“(《使徒行傳》10:15)。使徒保羅說,離棄真道的異端教導人”禁戒食物“,但在基督福音的真理中,“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謝着領受,就沒有一樣可棄的”(《提摩太前書》4:2-4)。

所以,基督教信仰的重點不是關於這個不可吃、那個不可摸的宗教規條。基督的福音釋放了我們,也在食物方面賜予我們良心的自由。雖然在中國文化中,吃喝是過年最看重的事情,但“神的國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羅馬書》14:17)。

這也意味着我們不應該濫用我們的基督徒自由。“凡事我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哥林多前書》6:12)。如果吃兔頭會讓我的兄弟或姐妹跌倒(因為對他們來說吃兔頭太噁心或不健康),我就寧願不吃兔頭。

福音更新生肖文化

按照中國人的習俗,過年的時候大家通常會說一些跟生肖相關的吉祥話。但是對於兔年來說,很多如今流行的兔年祝福語都只是“兔”的諧音梗,而並沒有生肖上的意義。

實際上,在十二生肖中,兔子的預兆也並不是很吉利。一些網上關於兔年生肖的文章提醒人們,這個兔年可能帶來“60年才輪一次的雙倍厄運”,屬兔的人應該儘力避免“犯太歲”。還有一些這類文章警告讀者“兔年不能生孩子。”

很少有中國人,特別是年輕一代,把這類屬相“預言”當真。大多數人只是把這些說法當作一種迷信的娛樂。但是在過去的兩、三年裡,政府對新冠疫情從嚴厲封控“清零”到突然徹底放鬆“躺平”,中國人民經歷了極大的困難、混亂和困惑。這類關於生肖的負面的、迷信的信息可能會給人造成心理上的傷害,把人們拉入更深的恐懼和絕望之中。

對於我們基督徒來說,感謝主,福音真理能夠把我們從對厄運的恐懼中解脫出來。因為基督的被釘十架和復活,我們的罪被上帝赦免。如今我們有了基督徒的自由,擺脫了罪的束縛,也能擺脫屬相迷信的捆綁。上帝向我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 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耶利米書》29:11)。基督潔凈了所有的食物,他也賜給我們克服恐懼的終極祝福——那就是他的救恩。

因此,親愛的弟兄姐妹,在即將到來的春節,自由地享受美食吧——無論是兔肉或者牛扒,或者健康的蔬菜,都可以存着感謝的心食用;大膽、喜樂地忽略那些關於生肖厄運的迷信說法吧,主的愛里沒有懼怕;最後,別忘了感謝耶穌,因為他是萬福之源,一切美善都從他而來。

兔年快樂!

History

當最好的讀經工具使讀經的情況變得更糟

使用經文彙編工具曾意外導致的後果,能為今天的基督徒帶來警示。

Christianity Today January 12, 2023
Illustration by Michał Bednarski

我打開聖經,翻到彼得前書二章8節:“作了絆腳的石頭,跌人的磐石”。我說的“打開”聖經,指的是拿出手機,點擊聖經app,在搜尋欄中輸入這節經文。

只要再點一下,我就可以在這節經文上劃線,把它凸顯出來,或把它複製並存到另一個文件中,以便之後在沒有上下文的情況下默想它。在我的聖經app裡有個灰色的小框,看起來像漫畫裡的對話框。如果我點擊小框,就會打開與這節經文有關的經文:以賽亞書八章14節。但app不會自動連結到以賽亞書。因此我沒有跳去讀先知書,而是關閉了小框,繼續讀著彼得前書:“他們既不順從,就在道理上絆跌”。

我們已經進入文學評論家斯文·伯克茨(Sven Birkerts)所說的“電子閱讀時代”的第三個十年。但我們的聖經知識水平卻達到 新低。這些電子工具是怎麼影響我們的讀經呢?

人們花了不少時間辯論究竟“唯獨聖經”是什麼意思。然而,沒有一個宗教改革的繼承人認為“唯獨聖經”意味著不該使用聖經以外的任何資源來幫助讀經。事實上,在歷史中,新教徒一直都很接受創新的方式,尤其是那些可以加深信徒與聖經互動及有助於理解聖經的發明,無論是主流語言的聖經譯本或研讀本聖經、注釋書、插圖版聖經和節選版聖經,更別說智慧型手機上的app了。

不過,你不必對讀經工具的進步抱持著過多的懷疑。但可以去想這些工具是否多少會改變我們讀經的方式。如果真的有什麼改變,這樣的改變是好的,還是壞的?

我曾研究過時代論(dispensationalism)的歷史,我的研究表明,讀經工具有時會改變我們的讀經方式,且甚至會改變“按字面意思讀聖經”的定義。

關於如何“按字面意思讀聖經”,基督教內有許多看法。“字面意義(Literal)”可以是指一種強調聖經無誤的方式、相信某些經文的歷史真實性、對預言實現方式的特定理解(預言的部份不會只有字面上的含義,還有象徵性的含義);或是指。我們應該以最樸實的方式來讀一段經文,這也是為什麼研究經文的文體(genres)和原初讀者很重要。對於支持時代論的人而言,按字面意思讀聖經時需要先理解“字串”(word chains):當不同的經文使用了同一個詞彙時,就可以將這些經文聯繫起來,而某些關鍵字(如“石頭)在任一處經文使用時都是相同的意思。如果沒有人發明經文彙編工具,這種釋經方法根本就不可能流行起來。

讓我稍加解釋:經文彙編的發明可以追溯到十三世紀,在胡葛聖薛(Hugh of Saint-Cher)的帶領下,當時有三百個多明尼加修士(Dominican)選擇了他們認為在拉丁語《武加大譯本》(Vulgate Bible)中最重要的詞彙,按字母順序編制了索引。對當時的聖經學者來說,這是個強大的讀經工具,但以今天的標準來看,《聖雅各伯經文彙編》(St. Jacques Concordance還是很簡陋。後來中世紀所發明的經文彙編則列出更多反覆出現的詞彙。

隨著宗教改革時期的到來,人們越來越多地需要當地通行語言版本的經文彙編。第一本英文版新約聖經經文彙編於1530年代問世。在十六世紀英王欽定版(King James version)聖經出版以前,許多人並沒有聖經,因此經文彙編並不是很有用。

1737年,隱居的書商兼學者亞歷山大·克魯登(Alexander Cruden)將多達 77,000個詞彙編輯成冊,英王欽定版聖經從此有了一本很好的經文彙編。克魯登一共花了26年時間,期間還去了幾趟精神病院,最終完成並出版了這本詳盡的巨作:《克魯登經文彙編》(Cruden's Concordance,至今仍持續印刷。

《克魯登經文彙編》經常與其他新的輔助工具搭配使用,如《巴格斯特合參本聖經》(Bagsters Polyglot Bible,以及新的注釋書,如多瑪斯‧史各得(Thomas Scott)編寫的《全本聖經注釋》(Commentary on the Whole Bible。其中,《巴格斯特合參本聖經》編纂了多達六萬個交互參照的經文,並且將多種語言排版印刷。總之,到了十九世紀,英文聖經的讀者有了極具價值的工具,來幫助他們以新的方式理解聖經。

這些又新又強大的讀經工具的出現,意味著普通讀者也能交互參照聖經裡任何一個詞彙。彼得前書裡的“石頭”可以與出埃及記17章6節裡摩西敲打的“石頭”聯繫起來;與但以理書二章34節中“非人手鑿出來的石頭”聯繫起來;與耶穌在馬太福音21章44節裡談到的那塊掉在人身上並砸死他們的“石頭”聯繫起來。經文交互引用的解經法創造了一種新的釋經環境,取決於使用的方式,這種釋經可以是高度個人化的,也可以是群體化的。

在美國,這種理解聖經的方式被稱為“讀經法”(the Bible Reading Method)。通常解經的工作只屬於學者或訓練有素的牧師,然而現在每個人都可以做這項工作。讀者可以選擇一個英文關鍵字,研究這個詞彙的所有用法,然後從匯編的詞彙範例中推斷出經文的含義。

人們經常以小組的形式來研經,組員們彼此鼓勵,深入研讀聖經,做神學反思。舉例來說,小組一起研究詩篇27章14節中“等候”一詞,將其與創世紀49章18節中雅各的呼求聯繫起來;與保羅在羅馬書8章19節中對末世的盼望交互參照(“受造之物切望等候”);然後討論到上帝的拯救是如何成為一個貫穿聖經的重要主題。透過聖經的上下文和敘述,我們能推論出上帝要拯救誰,以及拯救的方法,但讀者個人的經歷,以及特定文化所做的假設也經常會影響人們推論。

《司可福串注聖經》(Scofield Reference Bible是讓數百萬基督徒沉浸於“讀經法”的精神支柱。該版本的聖經極受歡迎且廣泛傳播於基督徒之間。司可福(Cyrus I. Scofield)是一位牧師,與大佈道家慕迪(Dwight L.Moody)關係密切。他在他的串注版聖經裡加了許多註腳,詳細解釋他的神學。他能這麼做,是因為他使用了一個複雜的經文交互參照和彙編系統來研究每一頁聖經。牛津大學出版社於1909年首次出版《司可福串注聖經》,至今仍在印刷。司可福除了在每一頁聖經加上註腳外,還附加一個150多頁的經文彙編索引和說明,以教導讀者如何研究“字串”。他解釋,字串能“引領讀者看見聖經中第一次明確提到的某個偉大真理,直至該真理最後一次的出現”。如果讀者還不明白,司可福會在該真理最後一次被提及時做出總結,鞏固其整體含義。

如果人們在讀經時,借助於複雜的經文彙編來解經,便能經歷到聖經的合一性。二十世紀初的另一位時代主義者霍爾德曼(Isaac Massey Haldeman)解釋道:若人們想要“以一種更聰明和令人滿足的方式研經”,就需要使用經文彙編來理解66卷書之間有著“合一的設計”。即使暫時不去去理會聖經的歷史背景、人類作者、原文、語言學上的細節及故事原始的描述,經文彙編都能讓普通讀者見到聖經的合一性。

一些保守派基督徒,如慕迪的同事叨雷(R. A. Torrey),稱“讀經法”是一種“科學”的讀經方法。霍爾德曼稱經文彙編和交互參照經文為“工具”和“手段”,如果使用得當,就能產生可複驗的結果。

從今天的角度來看,想到自詡為基要派(Fundamentalists)的人士居然會吹捧科學,實在是很特別。然而,在世紀交替之初,美國人正在擁抱科學,將科學視為檢驗生活各領域中的真理的最高權威。由於聖經批判學(biblical criticism )似乎破壞了聖經在學術界的權威,因此這種以經文彙編為基礎的解經框架常被使用,讓人們得以從科學的角度來鞏固聖經的地位。

我們可能會想,既然基要派人士想要照字面意思理解聖經,他們應該會更加留意初代基督徒是如何理解經文的。然而,他們所用的讀經工具卻將他們推往“科學”的方向。

這類的讀經方式也為一場新的神學運動奠定了基礎,該運動被稱為“時代主義/時代論”。這場運動是由“閉關弟兄會”(Exclusive Brethren)的教導所發展而來,特別是英裔愛爾蘭人領袖達秘(John Nelson Darby)的教導。他說,人類可以區分為三類:以色列、教會和萬國。萬國並沒有與神立約,但教會和以色列有,所以讀者當“按正意分解”(提後2:15)聖經經文:神對以色列人說的話,以及神對基督徒說的話。

對達秘來說,“能成就每節經文原本的樣貌”“聖靈賜給基督徒讀者的靈性理解力,使我們能分辨出天上的事物(以及我們與之的關聯),和地上的事物(我們與之有分別)”。

這種解經法往往將重點放在預言上,達秘認為這種聖經的文體不是寫給最初的讀者,而是未來的讀者,預測人類歷史尚未發生的事件,且多數預言都與以色列有關。為了更好地理解聖經,人們當知道一塊石頭是如何成為根基(以弗所書弗2章20節)、絆腳石(羅馬書9章32-33節),以及能把人砸得稀爛(馬太福音21章44節)——而上所述的這些,實際上都與耶穌和以色列未來會發生的一系列事件有關(按著字面或以象徵的形式發生)。

達秘倡導使用經文彙編,但他堅持認為,要將特定經文裡的“地上”和“天上”的含義分開。這使已經盛行於美國基督徒之間的讀經法變得更複雜。

雖然有些美國人沒有採納弟兄會的假設,但他們認為,達秘所用的區分法在“讀經法”本身已有所體現。布祿士(James Brooks)是將達秘的教導普及到全美國的人之一,他向讀者保證,“預言所用的語言,與其他任何一處經文一樣簡單易懂”。經文彙編使得這一說法得以體現,因為經文彙編是針對詞彙而不是詞義進行編纂的。

整體而言,時代主義在達秘之後繼續在美國發展,後繼的讀者根據達秘的教導盡可能的照字面意思來讀經,如同讀經法裡教的。然而,若非有經文彙編等技術,所謂的“照字面意思讀經”的方法原本並不容易。

經過幾個世代的非時代論學者逐步瓦解時代論,外加曾盛行的時代論作品(電影《末日迷蹤》Left Behind)削弱了其可信度,使這種讀經方法很大程度上已不再流行。時代論正在衰落,神學院或基督教學校也不再那麼常教導“讀經法”。

然而“讀經法”曾推廣的讀經習慣仍然存在,持續深刻地影響著人們。它依然使讀者覺得經文是向他們敞開的,彷彿第一次看透了聖經的晦澀難懂,即使自己沒有聖經語言或歷史背景的裝備。只要稍加練習,再加上經文彙編,每個讀者都能自己讀懂聖經。他們甚至可以宣稱,這就是照字面理解聖經的方法。

當然,經文彙編系統依然存在。它們是寶貴的工具,我們經常忽略這一點。如果使用得當,它們能大大地幫助我們讀經。對於經常讀經的人而言,更有效率的工具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經文彙編。我可以直接在手機app上搜索一個詞彙,或者,只要輕輕點選,就能從一節經文跳到另一節經文。

“將聖經視為一個帶有超連結的文本”的想法,讓加拿大心理學家喬丹·彼得森(Jordan Peterson)感到興奮。他在YouTube的聖經講座 上分享一張圖片 (由電腦科學家 Chris Harrison 製作),展示超過65,000處的交互參照的經文。彼得森感嘆,就算你只深入查看一個詞,“也將窮盡一生,永遠走不到盡頭”。然而,人們會有什麼樣的得著,完全取決於他們所選擇的方法。對彼得森來說,無盡的多樣性很吸引他。但對相信聖經的合一性和連貫性的基督徒來說則沒那麼有說服力。

在這個擁有數不清數位工具的年代,我們應該保持謹慎,尤其是閱讀聖經的新技術如何改變及重建經文的上下文。可以肯定的是,當然,我們雖然不是自己一人在讀經,但我們所選擇的工具可以改變甚至誤導我們的讀經。這些工具使我們相信,我們只是單純的按照字面的意思在解讀,然而,若非有一絲的獨立思考批判性,我們距離“打破及重塑聖經上下文,讓經文符合自己的思路系統”則只有一步之遙。

當然,當我點開聖經app時,我不覺得這種情況會發生。這個點擊技術感覺起來更中性。但歷史已顯明,這類的問題依然值得我們注意。

韓梅爾(Daniel G. Hummel)是一名作者,他的新書《時代主義的興衰史:福音派對末世論的論戰如何影響一個國家》(The Rise and Fall of Dispensationalism: How the Evangelical Battle Over the End Times Shaped a Nation)即將出版。

翻譯:思慕 / 校稿:Yiting Tsai

如想收到關於中文新譯文的通知,請通過簡訊FacebookTwitterInstagramTelegram關注我們。

從佛祖到主耶穌

我如何成為整個家族史上第一個基督徒。

Christianity Today January 12, 2023
Alexander Garcia

咔嚓…咔嚓…咔嚓。我可以聽到我父母在另一個房間裡用著計數器,因為他們正在誦經。在我們家日常的一天裡,計數器可能會達到1000次點擊,或約莫2小時的冥想。他們誦經是為了消除心中的意念、淨化自己,以佛陀教導的方式尋求完美的頓悟。

每天早上,我都在燒香的味道中醒來。佛像擺放在指定用於冥想的房間裡,前面供奉著橘子和鳳梨酥。我家就像一座寺廟。每面牆上都掛著佛像,整個房子裡總共有30多尊神像。被尊為活佛的大法師的雕像矗立在我家的中心。我父母經常談論紀律、智慧,以及根據四聖諦來訓練心智。

你可能會以為我家位於泰國或中國的一條街上,然而我的人生故事開始於堪薩斯州的勞倫斯(Lawrence, Kansas)——堪薩斯大學傑鷹隊的家鄉。我的父親是位科學教授,我的母親是一位家庭主婦,撫養我和我的兩個姐妹。在得過古根海姆獎(Guggenheim Award)的父親和一個所謂的“虎媽”的影響下,我一直承受著每科都必須得到A的壓力。在我尋求父母認可的過程中,學術、成就和野心是永遠無法妥協的。

我的台灣家庭血統裡有數代的佛教徒,所以宗教注定是我身份認同裡的一部分。然而,在我家外面,我們的鄰居追求的是完全不同的信仰。當我於週日早上練習小提琴時,我的注意力會飄向外面汽車停靠的聲音。穿著體面的不同家庭停好車後,走進我們街區眾多教會裡的其中一個。我會默默看著他們,然後回到鈴木教學法中。不知何故,在我整整18年的人生裡,從未聽過關於耶穌的好消息。

散發光芒的愛

1990年代中期,我來到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UIUC),眼睛睜得大大的,渴望沉浸在各式豐富的校園生活裡。我選擇UIUC是因為它的工程學程、離家很近,加上學校有著多種活躍的學生組織。在勞倫斯,我常被提醒自己屬於少數族群。在UIUC,我有生以來第一次遇到不只一、兩個,而是一大群和我長得很像、有著相似成長經歷的人,他們理解在一個以白人為主的文化中成為雙重文化人是什麼樣的感覺。

我的宿舍裡充滿了狂熱的基督徒:校園基督徒團契(IVCF)的學生彼此間有一種緊密的連結,似乎散發著愛的光芒。他們是我遇到的第一個亞裔美國基督徒。他們在乎對我來說很重要的事情——例如有目的過生活,和對超越自我利益的事務的熱心。和他們一起生活時,我開始意識到那充滿我成長過程的佛教,其實並不在我心裡。

在我大二時,我對基督教越來越好奇,我問一個朋友是否可以和他一起參加IVCF的聚會。在那裡,我第一次在敬拜歌曲中聽到上帝的應許,看到男生和女生讚美著祂。我很快加入了一個認識上帝的小組,從約翰福音開始,研讀我第一本聖經。耶穌說話時帶有的權威讓我感到驚訝;祂的話語彷彿從書頁中跳出來,直接對我說話。

在我能夠相信耶穌之前,我需要知道基督教的基本真理有合理的基礎。那年初夏,我參加了Chapter Focus Week(IVCF主辦的靈修退休會),在那裡我參加了護教學課。我聽到了對聖經的啟示、邪惡的問題和福音的獨特性的有理有據的解釋。在對這些教義進行了令人滿意的辯護之後,我的小組長建議我把注意力放在耶穌這個人身上,這樣就不會讓無休止的哲學疑問分散我對聖經主角的注意力。耶穌在十字架上展現的公義和憐憫讓一切完美的合理了,我原先的遲疑完全消散。我發現,與大眾媒體對基督教的描述——“狹隘、瘋狂和愛審判人”相反,基督教是我所遇過的最能激勵智力的一種世界觀。

1997年10月,在我大三的時候,我決定休學一陣子。我開始讀約翰·斯托得(John Stott)的小冊子《成為一個基督徒》,這是我在IVCF的聚會上拿到的。在閱讀過程中,我越來越相信自己的罪及被饒恕的需要。那天晚上,我開車到一個空曠的森林地區,跪在星空下的草地上,把我的生命交給了基督。我在充滿神像的海洋中長大,卻從未與任何一個神建立過關係。在那天,我經歷了真實活著的上帝,以馬內利:“上帝與我們同在”。當我凝視天空時,一股巨大的平安環繞著我。那天晚上,我成為我們家族裡第一個基督徒。

尊敬我的父母

斯托得的小冊子以深刻而簡單的方式介紹福音,使我信主。但在這之前,還有十幾位基督徒帶領我走到這一步。透過紙本信息,以及傳遞信息的使者用自己的生命體現神的話語,我真實的聽見福音。在這些人裡,有人以知識分子的方式回答我棘手的問題,有人分享耶穌在他們生命裡的作為,另一些人則常常邀我參加活動。上帝派祂的獨生子來到世上,祂既是信息也是信使。同樣的,IVCF社群本身既是信息,也是信使,他們在主裡合一,做祂信實的見證。

幾個月來,我一直在禱告如何告訴父母我所發生的事。寒假在家的時候,我坐在客廳裡讀《東方父母西方情》Following Jesus Without Dishonoring Your Parents)。我父親驚訝於我所選擇讀的書,但也因這本書(由美國亞裔牧師團隊撰寫,包括Peter Cha和Greg Jao)的孝順標題感到高興。當他問我為什麼要讀這本書時,我告訴他我已經成為一名基督徒。

當天晚上,我父親身為一個學者,把我的聖經帶到他的辦公室,花了幾個小時閱讀,試圖了解我的新信仰。由於我們來自強調群體認同感的集體主義文化,我父母堅持認為我們的家庭宗教是佛教。我媽媽承認耶穌是一個謙遜的人,具有良好的品格,但說祂是眾多神靈中的一個。我父母都抱持希望,希望我能夠清醒過來,回到佛教信仰。

隨著時間的推移,上帝與我的關係越來越深,我開始感受到全職服事的呼召。我的父母說,如果我繼續執行這個計劃,他們會和我斷絕關係。感覺到家人關係的不團結,我決定留下來照顧正在和心臟病搏鬥的父親。我的陪伴及付出使我們之間建立起相互尊重感,有助於維護我們的關係。在上帝的安排下,家人對我成為一名牧師的人生規劃有所鬆動。我的父母繼續和我分享他們的佛教經驗,我也繼續和他們分享我的信仰。我媽媽經常向耶穌禱告,希望祂能保佑及保護我。

今天,我服事於芝加哥郊區一間有許多分堂的教會。我幫助裝備教會成員,使他們在教會周圍十英里的範圍內做正義和憐憫的大使。我很幸運地經歷了神的愛,現在又有幸能牧養他人、一同活出福音。在走到這一步的路上經歷了許多曲折,但我生命裡的每一個季節都是為了回應神的愛,而不是為了贏得或獲得神的愛。那位在我生命裡動了善工的必親自成全這工。因著基督復活的力量,我原先出於羞恥文化(shame-based culture)裡得到他人肯定的渴望,被恩典改變和救贖。我是蒙神喜悅、無愧的神的工人(提摩太後書2:15)。

亞歷山大·朱(Alexander Chu )是伊利諾伊州Lake Forest and Highland Park的基督教堂(Christ Church)的外展牧師。他是三一神學院(Trinity Evangelical Divinity School)的博士生。

翻譯: Yiting Tsai

如想收到關於中文新譯文的通知,請通過簡訊FacebookTwitterInstagramTelegram關注我們。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