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我和丈夫慶祝了結婚二十年。 我們現在在一起的時間幾乎和我們分開的時間一樣長——只是因為我們在大學畢業后就結婚了,所以才會有這個“成就”。
在不太遙遠的過去,年輕時結婚的夫婦為共同生活奠定了基礎。 文化、宗教和個人價值觀意味着這些“基石”婚姻最終會理所當然地經過銀婚、紅寶石婚和金婚這些紀念日。 婚姻是否幸福、是否忠誠,甚至是否安全,往往不是重點。
然而,現在我們對離婚的文化觀點已經改變,我們對婚姻的理解也發生了變化。 在過去,社會和文化紐帶將婚姻固定下來(有時弱勢之人被困在摧殘人和危險的婚姻中),而今天的重點則落在個人身上。 夫妻現在必須 想 在一起,才會在一起。 我們不是在問我們在婚姻中是否幸福,而是問我們在婚姻之外是否可以更幸福。
讓事情變得更加困難的是,婚姻性質的變化意味着我們對配偶的期望更高。 著名的夫妻關係治療師埃斯特·佩雷爾(Esther Perel)指出,我們要求同一個人給我們歸屬和身份、連續性和超越性、舒適和邊緣,以及可預測性和驚喜。
“我們正在要求一個人提供曾經是整個村莊所提供的東西,”佩雷爾說。
而當我們的期望值如此之高時,我們不可避免地會感到失望。 佩雷爾把這個難題稱為“慾望危機”,因為在現代婚姻中,慾望不僅在我們的婚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而且在它們的持久性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呢? 在一個將慾望凌駕於一切之上的文化中,我們如何追求信實呢? 問題不在於我們 是否 會被配偶以外的人所吸引,而在於 當 這種情況發生時,我們會怎麼做。 我們將如何回應——不是在我們不快樂的時候,而是在我們認為我們有可能 更快樂 的時候? 我們是否培育和接受這樣的吸引力,讓它們在 “後備爐灶”里煨着?
“為了走在聖潔、健康的性倫理中,”多蘿西·格雷科(Dorothy Greco)在《中年婚姻:擁抱中年的驚喜、挑戰和歡樂》中寫道,“我們必須駁斥誤導人的教導,並認識到文化何時將我們引入歧途。”
但是,與其咬緊牙關堅持到最後,格雷科建議,通向長期忠誠的道路 在於 更好地理解慾望和吸引力。 “我們還需要承認上帝賦予我們的性能力,”她繼續說,“認識到在那些領域我們會受到誘惑,並在自我控制和性表達之間找到平衡。”
不幸的是,我們中的許多人被誘惑嚇得措手不及,部分原因是我們不了解什麼吸引自己和自己的慾望是什麼。 我們常常選擇壓抑和迴避,而不是學會審視這些感覺。於是,當在另一個人身上感受到出乎意料的聯繫或吸引,我們會大吃一驚。
“以基督徒的名義壓抑和迴避,但實際卻是異教徒的生活方式,”雷切爾·吉爾森(Rachel Gilson)寫道。 他們依靠意志來壓制慾望,而不是依靠基督來改變它。 在吉爾森看來,對這些方法最大的控訴之一是,“行這一切,人們並不需要耶穌基督”。 而 “一個不 需要 耶穌的體系是一個沒有意義的基督教”。
在這方面,我們必須學會正視慾望,不是為了破壞忠誠,而是為了追求忠誠。
為了獲得指導,我們可以看看那些已經在走這條自我意識道路的基督徒,特別是那些對被吸引的體驗 並不 完美和簡單的人。 例如,性少數群體的人往往深刻地意識到什麼吸引他們,正是因為他們與同儕很不一樣。 而這種意識賦予他們的,正是我們其他人所需要的視角和知識。
福音派社區花費了大量的對話精力,辯論甚至監督性少數群體的忠實成員如何去定義他們受吸引的經驗: 他們是否可以稱自己為同性戀,或者說,這是否將性身份提升到了在基督里的身份之上? (美南浸信會的全國會議和美國長老會(PCA)的大會都在今年夏天以某種形式討論了這個問題)。
雖然這些辯論很重要,但也許我們的時間最好是用來向那些犧牲性地致力於傳統基督教婚姻教導的弟兄姐妹 學習。 他們感受吸引(或感受不到)的經驗不會在婚姻或性結合中達到頂峰,這意味着他們正適合教導我們其他人如何信實地活出自己。
他們的生活證明了這樣一個事實:被某人吸引並不意味着我們必須 和 那個人 在一起,就像被配偶以外的人吸引,並不意味着你的婚姻就要結束一樣。
學會審視我們的慾望和吸引力——以及如何區分這兩者——不僅有可能彌合 LGBT 和異性戀信徒之間的差距,而且有可能為夫妻雙方裝備終身的忠誠。 當你發現自己被配偶以外的人吸引時,這種清晰而細微的差別會有很大的幫助。
但追求終生的婚姻,需要比對慾望的研究要多得多。 我們必須明白,雖然渴望被了解和被愛是上帝賜予的,但想讓一個人滿足這些需求卻不是。
也許現在是我們收復村莊的時候了。
當《聖經新約》作者們談到人們的性生活時,他們是在信徒群體的背景下這樣做的。 與我們現代的婚姻和核心家庭作為社會的獨立組成部分的概念不同,《新約》書簡反映的是一個更大的社區的願景,基督徒的婚姻和家庭就存在於其中。 而這個社區是由許多不同的成員組成的,都是作為基督的身體結合在一起。
在這個意義上,健康的社區支持終身婚姻,不是通過同伴的壓力或期望,而是通過擴大每個配偶可以獲得的關係類型。 在神的家庭里,我們可以學習以父親、母親、姐妹和兄弟的身份相互聯繫。 從這些關係中,我們學會了成為更好的丈夫和妻子,同時也減輕了我們對對方的期望。
但在這裡,我們也必須小心。 一群人不可能比那另一個人更能成為我們生命、愛和超越的最終來源。 在社區和婚姻中忠實地生活,意味着學習我們許多未婚兄弟姐妹已經知道的東西。
用作家維維安·沃倫(Vivian Warren)的話說:“耶穌的愛永遠不會像人類的愛那樣失敗。當時間到了,它將帶我進入另一個世界”。
出於 這種 愛,我們可以作為完整的人回到我們的婚姻中,再次將自己投入到婚姻的召喚中。 我們不相信我們的慾望,甚至不相信我們已經投入的歲月。 相反,我們每天拿起我們的誓言,並相信承諾讓我們忠誠地保持到最後的那一位也會讓我們對彼此忠誠。
漢娜·安德森(Hannah Anderson)是《受造為更多》(Made for More)》、《所有美好的事物》(All That’s Good)和《謙卑的根:謙卑如何磨練和滋養你的靈魂》(Humble Roots: How Humility Grounds and Nourishes Your Soul)的作者。
翻譯:吳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