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as

「工作」讓你的愛具體可見

我學會即便在貧瘠的農場,也能透過日常繁瑣的工作來尊崇上帝並愛鄰舍。

A tractor in a sunny field.
Christianity Today October 22, 2025
Joe Deutscher / Unsplash

我在一個有十個孩子的農家長大,從小我就明白,「工作」是人生中無可逃避的一部分。

在吃早餐前,我就必須鋪平自己的床,餵寵物和農場牲畜飼料、準備牠們的飲用水,還得清理馬廄與牛棚。總有永無止境的髒衣服要洗,以及需要打掃的地板和廁所。也總有堆得如小山一樣高的水槽碗盤等著我。

然而,直到成年後,我才真正領悟到,原來工作也能成為表達「愛與敬拜」的一種方式。

追求一種能活出結合工作、信仰與日常生活的「整全的生命」,是人類世世代代以來的課題。這個課題位於聖經敘事的核心,驅使世世代代追尋真理的人不斷提問:「上帝要祂的子民活出來的,究竟是什麼樣的生命?」

我所成長的布魯德霍夫 (Bruderhof) 社區,正是對這個問題的一種回應方式。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有一小群人,由德國哲學家兼神學家阿諾德 (Eberhard Arnold) 和他的妻子艾美帶領,決定嘗試一種根基於再洗禮派 (Anabaptist) 的信仰傳統,實踐「共同生活」的信仰模式。深受《使徒行傳》裡初代教會的啟發,這個群體裡的基督徒願意凡物公用 (徒4:32) ,於是阿諾德夫婦與朋友們在德國Sannerz這個小鄉村中,建立一個自願共同生活的家園,也就是第一個布魯德霍夫社區 (Bruderhof community)。

這個社區裡的成員會熱情招待訪客,且延續這一傳統到現在。然而,那些期待尋得「屬靈退休」而來的人,很快就會面對現實的衝擊——當阿諾德遞給他們的不是聖詩本,而是一支草叉,並指定一個位置,邀請大家與他一同翻攪堆肥時。

阿諾德如此解釋

工作與禱告必須是不可分割的,禱告也與工作不可分割。我們的工作因此是一種敬拜,因為信仰與日常生活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全體。即使是最平凡無奇的工作,只要是為基督而作、出於愛與奉獻的心,也能如同禱告般獻給上帝。如果只用言語禱告,卻不以行動跟隨,就是虛偽的信心。

回想起來,我在紐約州北部的布魯德霍夫社區度過的童年與青少年時光 (如今全球各處共有23個同類社區)——確實體現了「以工作爲禱告、以禱告為工作」的信念。也許正因如此,早在我和丈夫克里斯開始交往前,我就注意到了總是在水槽邊的他。

克里斯在另一個布魯德霍夫社區長大,後來才搬到我們這裡,和我唸同所學校。每當我們社區的晚餐結束後,他常常留在廚房裡忙碌,手臂泡在泡沫裡,邊洗托盤邊笑著聊天。

他主修英國文學與新聞學,能寫出具深刻思想的詩歌及充滿說服力的文章,但他並不抗拒刷鍋洗碗的工作,且往往是最後離開廚房的那個人。並且,他還會做我最討厭的事:清理水槽底部濾網裡的殘渣。實在讓我印象深刻。

那時候,克里斯和我剛立下加入教會會員的誓約,滿心期待地踏上與弟兄姊妹一同跟隨基督的終生旅程。我們特別喜歡布魯德霍夫社區的一點,就是在這裡,每個人都因著「生而為人」而被弟兄姊妹珍視及接納,而不是因著他職業的高低貴賤。

然而,當我們在禱告中決定開始交往時,我偶爾還是會擔憂,我們不同的成長背景,會不會成為某種阻礙?我出身於徹頭徹尾的藍領勞工家庭,他的家庭則不是。

那年聖誕節前夕,有一晚,父親隨口問我:「我知道妳男友專注於學業,但他是個能用雙手做事的人嗎?」

我在一次上課前沿著河邊散步時,把這件事告訴了克里斯。那是我們最喜歡的時光之一,我們總愛在這裡尋找我們暱稱為「我們的鳥」的一隻優雅大藍鷺。克里斯聽了,只若有所思地回應:「嗯⋯⋯」。

那年聖誕節早晨,聖誕樹下,我打開克里斯送的禮物:一個手工製作的楓木與桃花心木的花瓶,而瓶頸的線條,就像一隻涉水的大藍鷺,瓶裡還插滿金黃色的花朵。詩人紀伯倫曾說:「工作就是愛的體現 (Work is love made visible)。」那一刻,我深知克里斯正印證了這句話。

在那之前,我完全不知道克里斯有這麼好的手工藝才能。他後來告訴我,他從小就跟著身為牧師的父親學習木工。我父親仔細端詳了一下克里斯做的花瓶,默默地給出認可的神情。我們家是務農的家庭,對所謂的4H支柱理念 (分別對應英文的4個「H」字母):頭腦 (Head)、心靈 (Heart)、雙手 (Hands)、健康 (Health) 耳熟能詳。顯然,克里斯的家庭也以他們自己的方式,實踐著同樣的價值。

在我們兩年的交往期間,以及婚姻初期的那些年裡,克里斯和我都覺得「視工作為敬拜的一種形式」這個觀念非常自然。那時克里斯在布魯德霍夫社區的出版社負責寫作與編輯,我則在小學任教。我們都熱愛自己的工作。隨後我們迎來第一個兒子,以及第二個;我們全心投入為人父母的角色,同時持續在社區與鄰里中尋找服事他人的機會。

直到 2002 年 11 月,教會邀請我們搬到澳洲,加入一個名為「丹索尼亞」(Danthonia) 的新布魯德霍夫社區。我們抵達新南威爾斯州鄉間時,迎接我們的是幾位住在鐵皮屋與簡陋小屋中的弟兄姊妹,四周是一片荒蕪的土地。除此之外,幾乎什麼都沒有——只有滿滿的工作等著我們。

起初,我們以為務農可以帶來社區急需的收入,也能為當地經濟增添產值。但當我們抵達時,這片土地已因連續兩年的乾旱和80多年的過度放牧而貧瘠不堪。

在我們努力恢復土地的時期,我們社區開始經營一家手工雕刻招牌的公司。最初幾年的營運充滿了挫折與意外,幾乎沒有任何銷售。克里斯在處理行政工作之餘,逐漸熟練了鑿刀的技術,也一同幫忙雕刻招牌上的字母;當我沒教課時,也會幫忙做銷售和繪製招牌的工作。就這樣,一點一滴,這個生意慢慢成長起來。

同時,我們與村里其他成員一起,將鐵皮屋改造成住宅、種植蔬菜、建造屠宰場、栽植果園、養育孩子,慢慢適應酷熱的乾旱與傾盆的大雨。

工作、敬拜、服事、愛。我們全心投入這片土地、社區與家庭,眼前是堆積如山的勞苦,更離曾熟悉的美洲大陸十分遙遠。我們的生活似乎沒有界線,勞動永不停歇。「工作是一種敬拜方式」的理想褪去了迷人的光暈。這一切真是上帝為我們安排的嗎?

就在那段時期,我認識了希伯來文詞彙「avodah」的概念——這讓我們在澳洲充滿挑戰的生活開始有了新的意義。

希伯來聖經用avodah一詞描述以色列人在埃及作為奴隸所經歷的艱苦勞役。但也同樣用這個詞描述利未祭司在會幕及後來的聖殿中向上帝獻祭的辛勞:他們要點燃大火、宰殺牲畜、搬運沉重的穀袋。直到今天,猶太人仍稱每日的禱告為 avodah shebalev,意思是「在心中的工作/敬拜」。

猶太拉比薩克斯 (Jonathan Sacks) 解釋說,雖然在紀念逾越節的各種儀式時 (出埃及記12章),英文聖經常將avodah翻譯為「儀式 (ceremony)」或「服事 (service)」,但更貼切的翻譯應該是「辛勞的工作 (hard work)」:

同一個詞既用來描述奴役,也用來描述自由;既用來描述束縛,也用來描述解放;既用來描述埃及,也用來描述出埃及……一切未曾改變。我們曾是 avadim (奴隸),現在依然是 avadim。那時我們為主人勞作,現在我們為上帝勞作。那時很辛苦,現在也很辛苦。唯一改變的,是主人的身分。那時是法老,現在是上帝。但我們仍然是 avadim。

在新約中,或許使徒保羅也抱持類似的觀點,稱自己為「基督耶穌的奴僕」(羅馬書 1:1)——不僅表明對主的忠心,也承認伴隨著真實的門徒生活而來的艱辛勞作。

avodah 的終極範例正是耶穌自己。祂呼召我們捨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他 (太16:24)。在祂知道自己將被出賣的那一夜,耶穌為門徒上了一堂深刻的課:祂以僕人的姿態為門徒洗腳,提醒他們——也提醒我們——如果主人自己願意服事僕人,那僕人之間更應彼此服事、彼此照顧 (約13:12-17)。

在澳洲的那些早期歲月,在極端氣候下勞動,基礎設施又極為有限的情況下,我們的工作非常艱辛。然而,每當我默想avodah 的意義時,我被一種因承擔神國的工作而感到的解放喜樂而激勵:全心、全意、全身,全人的投入,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為上帝建造美好的事物。

克里斯和我常在工作和晚間敬拜結束後,一起散步回家,抬頭仰望近在咫尺的繁星,意識到自己正與新認識的弟兄姊妹、絡繹不絕的客人鄰舍,以及彼此之間,建立起親密的關係。

我很欣慰地說,那些高強度工作建造的歲月已是過去式。適當休息的節奏是可持續工作習慣的基礎。我們如今的工作生活有了界線,土地正在恢復榮景,公司營運也已穩固。我們努力的工作,也好好地休息。

我當然不會渴望回到初來澳洲時特別艱辛的歲月,但當時學到的功課至今依然深刻。我們成為了一個將「工作即敬拜」具體化的基督徒社區。每一天都充滿向鄰舍展現愛與寬恕的具體機會,並參與在「知」與「行」合ㄧ的門徒訓練裡。今日的每一天依然如此。

我和克里斯在丹索尼亞村已生活了將近 25 年。並非所有基督徒都被呼召住在像我們這樣生活在「有意識地建立」的社區中,但「視工作為一種敬拜」的呼召是普世相同的。正是這份呼召,激勵了我們地區的教會每週烹煮並供應餐點給需要食物及團契的人;也正是這份呼召,促使一位 86 歲的朋友起來募款,在緬甸為數百個村落建造水箱。

Avodah能以各種方式展現出來。毫無疑問的,它正推動基督的身體,在不論遠近之處實踐上帝的憐憫恩典之工。

想當然爾,在任何共享生活的場域——無論是工作、家庭、社區委員會或教會裡——我們都有可能彼此傷害。但同時,當我們參與那些不受歡迎的服事工作時,我們因此能在與我們共同生活、所愛的人身上尊榮基督,無論是我們曾傷害過的人,還是傷害過我們的人。

正因如此,在基督信仰框架下的「工作的傳統」,正是基督徒實踐愛的方式。

有些人打掃廁所或清潔牙齒;有些人磨利刀刃或心智;有些人雕刻木材或文字。在我們每個人的人生中,無論身處何地,我們都能選擇將最平凡的工作轉化為愛的行動——成為如同彼此洗腳般深刻的愛:泡茶、掃地、做飯、摺衣、洗碗——都是avodah

我至今仍會注意到在社區洗碗槽邊克里斯的身影。我也注意到他清理淋浴排水口時,細膩的程度與他對雕琢文字的專注如出一轍。我注意到那個大藍鷺花瓶,它陪伴我們橫越海洋、走過數個大陸,至今仍經常擺放在我們的餐桌上。

所有這一切都提醒我:當我們的心與手因著愛而和諧地同工時,美好的事物便可能誕生:敬拜耶和華上帝的行動。

Norann Voll與丈夫克里斯住在澳洲鄉村的丹索尼亞布魯德霍夫 (Danthonia Bruderhof) 社區中。他們育有三個兒子。她經常撰寫有關門徒生活、母親角色、與餵飽眾人有關的文章。可以在 InstagramXSubstack 上追蹤她。

點此閱讀更多《Christianity Today》繁體中文文章,如想收到新文章的通知,可免費訂閱電子報或追蹤我們的LineFacebookTwitterInstagram 、Telegram

Our Latest

「工作」讓你的愛具體可見

我學會即便在貧瘠的農場,也能透過日常繁瑣的工作來尊崇上帝並愛鄰舍。

當基督徒「無法跟從主的道」

多數的基督徒並不是修士、宣教士或殉道者。我們既平凡又軟弱、不完美,卻因上帝那令人震驚的恩典而得救。

若福音是假的,你就不用「去教會」

但若福音是真實的,「教會」便是人類活出最豐盛的生命所不可或缺的要素。

警醒!看看周遭的世界

哈巴谷也生活在一個不公正的時代,就像他一樣,我們決不能視而不見。

News

中國政府拘捕具影響力的家庭教會牧師

錫安教會的金明日牧師,以及數十位教會領袖在一次有組織的全國性突襲中被捕。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