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聽到「極其嚴重」的熱帶氣旋摩卡(Cyclone Mocha)正向緬甸西海岸實兌鎮(Sittwe)襲來時,萊(Hlaing)擔心家人們的安危,以及流離失所、居住在低窪洪泛區難民營裡的105,000名羅興亞人。他們能去哪裡躲避風暴?
萊(為了安全起見,她用了化名)身為泰國「救援發展夥伴協會」(Partners Relief and Development)的代表人,開始向地方聯絡人發送氣旋強度和位置的最新消息,讓他們提醒當地其他的羅興亞人社區。協會工作人員將居民們疏散到可以抵禦強風的學校或寺廟,而萊的家人們則在他們家對面的一所學校避難。
透過在當地的關係網,協會送來了資金,買下二百袋大米,在風暴襲擊前供應其他種需求。協會主席哈茲萊特(Brad Hazlett)說:「我們預料到最壞的情況…當時似乎沒有任何方法讓人們逃脫,我們也曾有過類似的經驗,也就是人們被阻止逃離於颱風路徑。」
週日,風暴以150英里/小時的風速向若開邦(Rakhine)襲來,萊不斷在 Facebook上查看最新情況,卻沒有得到難民營的消息。
週一晚上,她終於從協會的當地聯絡人那裡聽到消息:他說:「難民營裡的一切都毀了」。他發來成堆竹子的照片,這些竹子過去是房子的建材,還有破碎的橋梁,倒下的樹木。他還去探訪萊的家人,了解他們的情況:他們雖然沒有受傷,但房子的屋頂被吹走了。
這場風暴的力道相當於五級颶風,其所帶來的損失仍是未知數,因為人們難以進入重災區,手機信號中斷,並且軍政府阻止人們透過網路獲取資訊。
2021年發動政變掌權的軍政府在週四宣稱,此次天災死亡人數為54人。然而,協會的成員僅僅探訪七個實兌鎮的羅興亞人村莊和難民營後就發現至少110名罹難者。
截至週四,聯合國和其他救援團體尚未獲得許可進入該地區。另一方面,協會在當地的團隊已能提供食物和防水布,並調查和公布損失的情況。
哈茲萊特說,夥伴協會身為一個基督教救援組織,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做出應對,是因為與實兌鎮的羅興亞社區建立了長達十年的友情。這十年來,協會持續為當地人提供食物、醫療、衛生設施和學校,因此獲得了羅興亞社區的信任,並建立了能快速動員的人際網路。
哈茲萊特說:「我們與社區和難民營裡的人們建立了緊密的關係。我們非常努力地改善他們的處境,但形勢卻仍然如此嚴峻——他們毫無人權,被隔在鐵絲網後的難民營裡。」
「一個開放,卻永無盡頭的監獄」
因為軍政府不承認他們是緬甸公民,無國籍的羅興亞人早已面臨著許多艱難處境,氣旋所帶來的破壞讓情勢更加嚴重。在2012年,暴力暴動導致以佛教徒為主、在該地區佔大多數的若開邦人(Rakhine)驅逐多達140,000名羅興亞穆斯林,包括許多住在實兌鎮的人,迫使他們離開家園,遷入常犯洪水的平原營地。
難民營和附近村莊的羅興亞人沒有行動的自由,並被剝奪了工作和教育的機會。一位前居民向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描述了難民營的情況——大批警力和部分地區架設的鐵絲網讓他們深陷「一個開放卻永無盡頭的監獄」。
2016年羅興亞叛亂分子襲擊了緬甸邊境的哨所後,緬甸軍隊鎮壓了生活在若開邦省的羅興亞人,數千人遭到殺害,許多村莊被毀,人們被趕出緬甸,被迫遷到孟加拉。近百萬羅興亞人越過邊境逃到考克斯巴扎爾(Cox's Bazar),這裡曾是海濱旅遊勝地,現在卻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難民營。
而現在,在氣旋摩卡災後發布的報告描繪出留在該國的羅興亞人更加毀滅性的局面。這場風暴摧毀了實兌鎮90%的房屋。根據 《今日緬甸》的報導,大型海嘯席捲孟加拉灣附近的羅興亞人村莊,週三在海岸邊發現了多具據信是當地人的屍體。
據聯合國估計,除了若開邦,氣旋還嚴重破壞了欽邦(Chin)、馬圭(Magway)和薩蓋因(Sagaing)地區的房屋、商業活動和基礎建設,使三百多萬人有人道主義的需要。
實兌鎮的倖存者需要食物、淡水和防水布。氣旋摧毀了市場、淹沒稻田,破壞了道路,讓物資運輸變得更困難。
然而,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OCHA)週三表示,聯合國仍在等待軍政府的許可,讓他們進入災區「開始合作進行實地考察,衡量人道主義需求的全面情況」。
週四,夥伴協會在推特上發布消息:協會已分發大米和防水布至50個家庭。哈茲萊特指出,他們的協會可以直接向他們在當地的團隊成員發送資金以購買援助物資。
「為什麼基督徒會關心我們?」
和大多數羅興亞人一樣,萊是一位穆斯林,她在2012年第一次認識夥伴協會,當時她和家人們因動亂逃離位於實兌鎮中心的家。在難民營裡,她看到協會為許多流離失所的羅興亞人提供醫療上的幫助,緩解患有腹瀉和皮膚病人的病情。沒過多久,她就開始在夥伴協會擔任義工。
夥伴協會是一個公開的基督教機構,該機構會雇用當地的羅興亞人一起工作。哈茲萊特指出,由於他們的機構來自西方,人們自然而然地認為他們是基督徒。接著他們會問:「為什麼基督徒會關心我們?」這給了哈茲萊特一個分享的機會,那就是:「因為這是我們的信仰、我們蒙召去做的事。聖經裡清楚地教導我們要愛鄰舍」。
羅興亞人對這種援助持開放態度。他們看到夥伴協會在過去十年裡持續服務他們的社區,為在營地中不被認可的流離失所者(因為他們反抗了軍方)提供米飯。夥伴協會在營地裡建設廁所和手動抽水泵。他們也建造學校,讓在營地裡長大的孩子有機會接受教育。
羅興亞人一直接受夥伴協會的幫助。他們看到協會過去十年間一直在社區工作,為難民營中的羅興亞人提供大米,盡管他們沒有被視為在境內無家可歸(萊解釋,因為他們反擊了軍隊)。夥伴協會在難民營建立了廁所和手動水泵。他們還建立了學校,使難民營中長大的孩子能夠受教育。
協會試圖將一些計畫轉型為可持續發展專案——例如幫助羅興亞人耕種土地或養羊、養雞等——然而,緬甸當地的若開人偷走了他們辛勤勞動的果實,聲稱這片土地是他們的。
萊指出,羅興亞人社區非常感謝夥伴協會,因為協會是在他們「沒有任何支援、什麼救助都沒有的情況下,第一個願意幫助他們的組織。」
「…否則會有更多人死亡」
對萊和其他人來說,熱帶氣旋摩卡和政府的應對方式喚起了十五年前另一場災難性風暴的記憶:2008年,熱帶氣旋納吉斯(Cyclone Nargis)造成超過13.8 萬人死亡。軍政府沒有警告人們氣旋的嚴重性,使他們無法即時撤離和避難。軍政府還抵制國際援助,使許多人因受傷或缺乏基本必需品而死亡。
萊說,雖然這次許多羅興亞人即時撤離了,但其他人可能因為沒有意識到氣旋有多危險,而選擇留下來。據《今日緬甸》的報導,政府又一次沒有在氣旋到來之前 提供足夠的預警或準備。雖然政府在難民營用擴音器發出關於氣旋的警報,但他們用的語言是緬甸話,許多羅興亞人根本聽不懂。政府也沒有為那些想要撤離的人提供交通工具或住處。
另外,政府還遵循著2008年的救災指南。英國緬甸羅興亞人組織(Burmese Rohingya Organisation UK)主席吞欽(Tun Khin)在一份聲明稿中說到:「緬甸軍方沒有幫到他們。國際社會需要緊急動員起來,為倖存者們提供醫療和人道主義的援助,否則會有更多人死亡。」
萊也沒有聽到任何有關政府援助羅興亞倖存者的報導。相反地,人們只能靠自己彼此幫助,然而,「在難民營裡,每個人都失去了一切,他們很難真的幫到對方」。
除了夥伴協會,其他基督教團體也在努力尋找各種能幫助受害者的方法。自由緬甸守護者(Free Burma Rangers,FBR)的一員歐班克(Dave Eubank)表示,在熱帶氣旋摩卡摧殘過後,他們的羅興亞人團隊正在向越過邊境逃往孟加拉的羅興亞人提供食物和援助。該團隊負責培訓少數民族,成為能第一時間做出反應的援助者。
然而,FBR 的重點仍是民族武裝組織和緬甸武裝組織之間持續性的戰鬥。週二,歐班克說,即使氣旋帶來強大的雨勢,軍方仍繼續在克倫尼邦(Karenni)進行「炮擊、逼遷、傷人和殺人」。
他說:「儘管氣旋帶來的後果很糟,但對我來說,更糟糕的是,自政變以來已有三百萬國民流離失所,並且砲火不斷」。
歐班克也擔心軍政府會私自挪用外界捐贈的救災資金。
在羅興亞人面臨的所有挑戰中,哈茲萊特指出,多年來,夥伴協會與羅興亞人社區建立了深厚、持久的友誼,將來也會繼續與他們同行。然而「情況變得越來越困難。這些朋友問自己,『我們還有什麼活著的意義?』他們永遠無法走出這種困境。」
翻譯:思慕 / 校編:Yiting Ts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