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s
Review

我拒絕成功神學,但渴望它所承諾的事

罹患癌症末期讓ㄧ位年輕的神學家對那些追求「健康及財富」的基督徒有了更深的同理心。

Christianity Today January 9, 2025
Ken Treloar / Unsplash

就其最常見的形象而言,成功神學 (prosperity gospel,又稱「昌盛福音」) 會讓人聯想到休士頓的大型教會、數百萬美元的豪宅,以及擁有一口完美的牙齒,卻常做出自己無法兌現的承諾的牧師。然而,撇開這些刻板印象,我們會發現成功神學包含了一種更貼近人性且普遍的需求:渴望理解痛苦、苦難及何謂「神聖的干預」。《蒙福:美國成功神學的歷史》的作者凱特·鮑勒 (Kate Bowler) 認為,所謂的「健康及財富福音」是回應這些問題的一種方式,旨在滿足那些渴望「脫離貧困、健康惡化」及「感覺人生像個不斷漏水的水桶」的人們。她指出,對信奉成功神學的人而言,成功神學回答了那些讓我們人生支離破碎的核心問題:「為什麼有些人得到了醫治,有些人卻沒有?」

Everything Happens for a Reason: And Other Lies I've Loved

Everything Happens for a Reason: And Other Lies I've Loved

Random House Books for Young Readers

208 pages

$13.70

在她的回憶錄,Everything Happens for a Reason: And Other Lies I’ve Loved (暫譯書名為《所有事的發生都有其意義:以及其他我曾深愛的謊言》) 裡,杜克神學院教授凱特·鮑勒 (Kate Bowler) 詳述35歲得知癌症末期那年,她赤裸裸地面對信仰及苦難的交匯。苦難發生時,凱特處在一個獨特的社會背景中,因此,這本書也是一本關於信仰群體 (community) 的回憶錄。這是關於一間神學院的故事,關於那些受人景仰的學者們坐在她的病床旁,懇求上帝延長她生命的故事;是關於朋友們努力撥打重要的電話,設法讓她進入臨床試驗的故事;也是關於同事們在學校教堂為她舉行守夜禱告的故事。

這也是一個關於家庭的故事。身為母親和妻子,凱特面對著可能成為遺孀的丈夫和即將失去母親的幼子的現實。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習慣——例如每天早晨和幼子一起對著咖啡研磨機鬼叫——如今卻顯得神聖而重要,因為她預先知道,有一天,她的兒子和丈夫將在悲傷的重擔中醒來,而她完全無法為他們做任何事來減輕那種痛苦。「我拼命地和上帝討價還價,」她如此描述自己的禱告生活。

雖然這本書有時讀起來像一封寫給朋友和家人的道別信,但凱特的文字真實地呈現在絕症的槍口下那裝不出來的急迫感。凱特身為一位花了十年研究基督教「健康及財富」文化現象的學者,帶著有自我反思能力的研究人員的深刻同理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理解她所研究的對象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成功神學為人們提供一套令人滿意的數學公式,一個「牛頓式的宇宙」,彷彿能將混亂的世界簡化為簡單的因果關係——如一種交易式的保證,宣稱:如果你做了X,就會得到Y的報酬,你的人生將繁榮昌盛。順服必定會帶來保護,上帝總是很公平,自我約束及敬虔必定會換來祝福。

然而,凱特並未全盤否定這些說法。她在自己研究的每一間教會、每一個受訪者的故事、每一次禱告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無論我曾多少次對這種 (成功神學) 信條裡荒謬的確定性翻白眼,我卻同樣渴望這種確定性……成功神學直視這個世界的現實樣貌,並承諾有個解決方案。它向人們保證信仰總能開辟一條道路。」

想當然地,凱特也希望能在自己的危難中找到出路。她渴望解決方案。然而,隨著健康的惡化,她放棄了那種「憑藉純粹的意志力就能改變一切的美好錯覺」,回到她早已深知的真理之中:成功神學裡「過度實現的末世論」僅僅扭曲了人們真正渴望的事物及對真正的天國應許的理解。

身為一名作家,凱特肩負一項艱鉅的任務:她必須在不依賴廉價的神義論 (Theodicy) 或陳腔濫調 (如她微微反諷的書名「所有事的發生都有其意義」) 的情況下,為自己的故事找到一個結尾。她穿越在人間及天堂之間的邊緣空間,在兩個領域裡朝聖——她有一種因痛苦而增強的能力,能窺視永無止盡的黑暗,並為我們解釋其中的道理。在這過程中,她並未過於嚴肅地看待自己的生命 (事實上,她還滿幽默的),而是帶著基督徒對苦難、死亡和離別的另一端——應許之地——的深切渴望,走在前途未卜的荒野裡。

與此同時,凱特指出,在這充滿痛苦的世界裡,人生的答案並非某種「解決方案」,而是一種深刻的苦難神學,和道成肉身的基督本身。她問道:「假如富足並不必然意味著富裕完整的生命並不必然意味著得著醫治,又如何呢?假如作為『擁有天國福音的人』僅僅意味著我們是『知道好消息的人』,又如何呢?上帝與我們同在,我們被祂深愛著,這已足夠。」

這就是好消息所應許我們的——靈魂的繁榮昌盛。而凱特在她的回憶錄中所捕捉到的一切,確實極其豐富。

安德里亞·帕潘特·迪利 (Andrea Palpant Dilley) 為本刊的副主編。

點此閱讀更多《Christianity Today繁體中文》的文章,如想收到新文章的通知,可免費訂閱電子報或追蹤我們的LineFacebookTwitterInstagram 、Telegram

Our Latest

Review

我拒絕成功神學,但渴望它所承諾的事

罹患癌症末期讓ㄧ位年輕的神學家對那些追求「健康及財富」的基督徒有了更深的同理心。

神聖的「不幸福感」

「情緒成功神學」讓我們以為聖潔能為我們帶來幸福。但如果我們的不幸福本身也是聖潔的呢?

讓教會為「渴望真理者」騰出空間

在我們的教會內,有些人活在堅定的信仰及不信之間的邊界地帶。

News

2024年十大聖經考古發現

從地中海的一艘沉船到在華盛頓特區展出的馬賽克,這些發現讓聖經研究學者在今年紛紛驚呼「太令人驚嘆了!」

News

理查·海斯 (Richard B. Hays) 逝世 — 教導人們《新約》道德視野的倫理神學家

這位影響力宏遠的學者表示,他對聖經文學整體性的堅定信念促使他改變對基督教性倫理的看法。

基督徒媽媽們的壓力比誰都大

今日的育兒資源應為家長提供安慰,而不是進一步增加他們的負擔。

News

逝世:吉米·卡特總統——政治家、花生農夫及基督徒

這位來自喬治亞州的浸信會基督徒,因他的福音派見證及進步派的政治主張挑戰了人們傳統刻板印象的分類。

呼召不只關乎做什麼工作

我們常常把我們的呼召與上帝對我們職業的旨意混為一談,但這合乎聖經教導嗎?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