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因為義怒而掀桌?未必如此

在這憤怒的時代,我們表達憤怒的方式可能是公義的,也可能是有罪的。

Christianity Today September 12, 2024

Brad Hambrick是Summit Church輔導事工的負責人,該教會位於北卡羅萊納州,共有14個分堂,約有1萬3000名會友。他也在東南浸信會神學院教授聖經輔導,也是《Angry with God: An Honest Journey through Suffering and Betrayal》等書的作者。


Q:你如何區分好的憤怒和壞的憤怒?

所有的憤怒都在訴說兩件事:「這件事是錯的,而且這件事很重要」。在人際關係裡,「有罪的憤怒」則會訴說第三件事:「這是錯的,而且『它是錯的』這個事實比『你這個人』還重要」。當我們憤慨地訴說前兩件事時,我們的氣憤可能是正確的:「你不該這樣做,而且這件事很重要」。但是,當我因此想對你犯罪時,那麼即使我氣憤的出發點在神學上和道德上是正確的,也不能代表我「表達憤怒的方式」是公義的。

當人們選擇透過社交媒體或採取政治手段時,在許多方面而言,「你錯了」裡面的這個「你」不是變得非常遙遠,就是變得模糊不清。而這讓人們在發洩情緒或憤怒時感到更自由,因為他們不再看見「人」,他們僅僅浸泡在讓自己憤怒的原因。


Q:你在哪些地方看見具有破壞性的憤怒?

憤怒最常出現在私人場合。如果有人在家樂福大發雷霆,那表示他們的自我規範和社會運作功能已嚴重退化。

我們通常會想用過度簡單的方式來評量自己是否是大發義怒:「如果我是對的,而且這件事很重要,那這種憤怒就沒問題。不然你要告訴我我錯在哪裡」。通常當我們處於這種「大義凜然」的憤怒狀態時,我們喜歡耶穌在聖殿裡翻桌子的方式。那就是我們「覺得自己在做的事」。

如果你讀《馬太福音》21章,耶穌翻完桌子後,敘事者說:「瞎子、瘸子到耶穌跟前,祂就治好了他們。」在我腦海裡,原本我想像耶穌在聖殿裡的樣子,就像綠巨人浩克那樣,變成綠色的,直盯著人們的靈魂。每個人都逃避耶穌,因為我們搞砸了。但在耶穌最深刻地表達憤怒的時刻,那些最脆弱的人感到自己被保護、被耶穌吸引,而不是害怕祂。


Q:對我們身處的這個憤怒的時代,你是否能建議一些處理憤怒的方式?

我認為有幫助的一個類別是釐清自己的責任配置——認識到你在哪些地方有什麼樣的影響力。當我對自己影響力最小的地方感到最激烈的憤怒時,我的憤怒無處可傾瀉。當我們開始覺得自己無能為力時,我們就會開始依賴憤怒,試圖取回一些我們覺得已失去的東西。

在我們文化框架內的討論,每個人都在說:「我們需要冷靜下來,有冷靜的論述」。但沒有人真的這樣做。但即使這種論述不是由上而下,也應該是由下而上,如果我們的領袖不這樣領導我們的文化,我們的文化就應該要求領袖這樣做。


Q:對時事的憤怒,與對個人關係中被背叛的憤怒,適用的原則是否不同?

人們有自私的憤怒,也有受苦的憤怒。如果你讀詩篇44篇,在前幾節中,人生很美好。然後,出現了細拉。你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但就像火車失控那樣,在接下來的12節左右,詩篇作者將不好的事歸咎於上帝,就像詩篇前半部分將好的事歸功於上帝那樣。

這是憤怒的麥克風。這裡有錯誤的思維——詩篇作者呼喊上帝醒來,而我們知道上帝從不會睡覺。但詩人並不需要為此悔改。詩人正在經歷生命中一個不合理的痛苦季節,道德的天秤失衡了。我確實認為在回應苦難時,詩人有無辜的悲傷/憤怒的合理性。


Q:所以詩篇是處理憤怒的好方式嗎?

憤怒常見的一個特徵是,我們覺得沒有人聽到我們的聲音,我們覺得不被了解。因此,我們會提高音量,以確保我們的聲音被聽到,我們也會提高言辭的尖銳度,試圖讓別人了解我們。我們越是憤怒,人們就越是遠離我們。

這並不是說,當我們讀詩篇時,我們會得到一些深刻的洞察力來解釋我們的處境,然後我們便能說:「哎,看來我沒有理由生氣」。但我們能經常在詩篇裡看到的是,在我們覺得「這是不對的」而且每個人都把我們推開的時刻,我們可以把這些事帶到上帝面前,並知道祂關心我們,祂對這些事並非充耳不聞。

與這相關的故事有,當摩西在燃燒的荊棘叢裡時。摩西一直掙扎於處理憤怒的方式。他曾在憤怒時殺了一個人;當他看到金牛犢時,他把它磨碎,讓人們喝下去。在民數記20章,摩西大發脾氣,開始打罵磐石。

上帝在燃燒的荊棘叢中對摩西說「把你腳上的鞋脫下來」後,第一句話就是「我聽見我百姓的呼喊。我看見他們的苦難」。也許你可以想像自己若是摩西,會怎麼回應上帝——「好吧,我不該殺那個人。那是一時的憤怒。那是不好的。但至少我做了些事。而上帝,祢什麼都沒做。」

然後上帝說:「我聽見了,我看見了,我一直關注著這些事。」

我們通常不會見到燃燒的荊棘——那不是人類常有的經驗——但詩篇是我們能從上帝那裡得到類似在荊棘叢裡的安慰的地方。

點此閱讀更多《Christianity Today》繁體中文文章,如想收到新文章的通知,可免費訂閱電子報或追蹤我們的LineFacebookTwitterInstagramThreadsTelegram

Our Latest

那間改變我生命的「和平教會」

重洗派已有五百年歷史。他們在聖經、群體等方面展現的獨特見證,是值得守護的珍寶。

安靜的見證,反而更響亮

如但以理所示範的那樣,「立志做安靜人」反而能開啟那允許我們「大聲傳講福音」的門。

基督徒,別被恐懼扭曲了

恐懼會扭曲我們的感知、縮窄我們的視野,使我們轉離對上帝與鄰舍的愛。

給上帝和鄰舍你的「注意力」

注意力不是一種可交易的資源,而是一份幫助我們愛神、愛鄰舍的禮物。

關於孤獨,以及基督徒的友情

即使身為基督徒,有時我們也忍不住覺得「一個人」更輕鬆。

教會,別再給Z世代貼標籤

教會常誤解如何塑造這個在螢幕中長大、渴望尋找生命目的年輕世代。

如何成為一間「沒有螢幕的教會」?

當基督的身體聚集一起時,他們不該感覺自己只是某個樂團或脫口秀的觀眾。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