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當我們發現自己與周圍的人處於相似的人生階段時,我們常常會關注他們是如何應對自己的境遇的。這些階段可能是高中時期的約會,也可能是大學開始並持續十年的結婚潮,以及隨之而來的生兒育女的時期。在我們的生活中,相互比較或競爭可能是天然的方式,但在路加的敘述中,這種競爭關係被對上帝即將到來的王國的關注徹底超越了。
天使加百列向馬利亞宣布,她將奇蹟般地生下一個兒子,而且她的表姐伊利莎白也懷孕了,即使她早己超過生育年齡。當馬利亞拜訪伊莉莎白時,這兩位女子肯定會注意到她們處境的不同。伊莉莎白在家族間的恥辱於懷孕那刻消除了,而馬利亞的恥辱則從懷孕那刻開始。伊莉莎白的兒子是在婚姻制度中所生;馬利亞的兒子則是由聖靈孕育。
透過《馬利亞之歌》(路1:46-55),我想像這兩位女子見面時會有什麼樣的張力。 基督即將來到這個世界,馬利亞的歌聲描述了祂將要建立的國度。這是一個將顛覆社會規範的國度。驕傲的人將被驅散,富裕的人將空手而歸。謙卑的人將被提升,飢餓的人將被美物填飽。當我們讀路加福音時,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伊利莎白已被提升,馬利亞則被升得更高。然而,在他們那個時代的人的眼裡,伊利莎白有權驕傲,馬利亞則沒有。
如果馬利亞是去伊莉莎白家尋求庇護,或伊莉莎白向她表達憐憫,都是很合理的事。當她們在為即將到來的分娩做準備時,同樣有可能陷入不得不正視彼此處境差異的尷尬狀態。
但在路加的記錄裡,這兩位女子之間並沒有張力或悲傷。路加記錄了她們之間的喜樂。除了懷孕的共同事實外,她們之間最重要的相似之處在於奇蹟的份量——上帝存在、活躍並深深地參與在我們之間的證據。正如司布真(Charles Spurgeon)談到《馬利亞之歌》時所說:「哦,無論我們與祂的合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我們都應該因祂而喜樂!」
伊莉莎白的歡呼聲和馬利亞的歌聲讓我捫心自問:即使上帝的舉動有悖於社會所能接受的標準,我是否也會定睛在上帝的一舉一動?即使需要謙卑的面對自己內心深處的渴望,我是否能真誠的宣告某人是有福的?
因為祂是仁慈的,我的靈魂應榮耀祂並喜樂。我要像伊利莎白那樣在我們彼此處境的差異中喜樂讚嘆,或像馬利亞那樣在面對群體迫害時高唱讚美——不僅僅是出於逆來順受的美德,更是因為我專注於基督國度即將到來的榮耀。
Dorothy Bennett擁有聖安德魯斯大學的神學和藝術碩士學位。她目前在德克薩斯州奧斯汀市共同經營一家影像行銷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