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舞台」本身就是種信息

如果教會想以好客之情為人所知,我們該採取什麼樣不同的做法?

Christianity Today August 15, 2023
Kseniia Rastvorova / Unsplash

週,美南浸信會前主席格里爾 (J. D. Greear) 牧師在社交媒體上引起一場風暴,一段擷取自他週日講道的27秒影片在推特 (現在是X公司) 上瘋傳。

在這段影片裡,格里爾斥責他教會 (位於北卡羅萊納州的The Summit Church) 的會眾遲到又早退,而且普遍不夠親切溫暖。他直視著鏡頭,以「讓我們好好聊聊」的嚴肅口問說道,「老實說,讓我惱火的事情之一就是,你們把教會當成了宗教節目。」然後,他指著網路上的觀眾說:「當人們說教會感覺像個大型製作節目時,你們正是問題所在。」

影片接著切換到一個更寬廣的鏡頭角度,只見格里爾站在一個寬敞、設備齊全的舞台上,前面是坐在電影風格座位上的觀眾,兩側至少有兩個巨大的高畫質螢幕,其中一個螢幕上投放著牧師本人。螢幕上的字幕加上了所謂的觀眾反應:「嘩!」,然後是「呼~」似乎在試圖緩和氣氛。

這段影片最初出現在格里爾的Twitter上,隨後就被他刪除,但另一位用戶轉發了這段影片,並評論道:「老兄,先看看你站的地方長什麼樣子吧!」

這則評論的言下之意顯而易見:格里爾所處的環境與他說的道並不相符。他所站在的舞台的樣貌正傳遞著一個與他「出於愛心所說的誠實話」不一樣的信息。他使用的媒介似乎與他的信息相互矛盾。

就本質上而言,我同意格里爾說的「教會不是一場表演」——我想多數基督徒都會認同。但當鏡頭拉遠時,這個影片所傳達的信息就不一樣了:教會正是一場表演。

格里爾的教會和當今美國許多其他教會一樣,擁有多個分會、數百名工作人員,且每週有數千人參加聚會。教會可能有個專門製作主日聚會的團隊——有製片人指揮影片剪輯,攝影師控制遠近及各種角度。

大家的講道幾乎都精確的控制在45分鐘,並在聚會結束後迅速上傳到教會網站,其中包括兒童講道資源和播客節目等。幾乎可以肯定的是,並非由格里爾本人剪切 27秒自己講道的片段發佈到Twitter上。更有可能是他教會的社交媒體團隊在負責這類的事。

當然,這類的組織管理決定背後都有其合理的理由:管理一間超大型教會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資金。但是,當批評者抱怨教會感覺像一種大型製作節目時,也許正是上述ㄧ些因素傳遞了這樣的信息

至於Twitter上的爭議,那段27秒的影片最初是分享給格里爾在twitter上115,000名追蹤者的,也許只是希望強調他最初傳達的「教會不是一場表演」的信息。這應該是每個人都會同意的信息。但轉發者的評論 ( 看看你站的地方長什麼樣子!) 卻揭示著截然不同的信息:評論者更像在說「看看這個牧師/教會有多虛偽!」

片段裡的牧師對他的會眾很生氣,而現在外界的公眾則對他們的牧師很生氣。這種憤怒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沒有看到教會所使用的媒介 (舞台、燈光、影音等) 是如何形塑我們向會眾傳遞的信息的。是的,教會不應該是間製作公司,但那些大型螢幕確實讓教會看起來更像個製作公司。是的,格里爾講道時也許並不像他在那27秒片段聽起來那樣尖銳,但那個片段確實讓他的話格外尖銳。

每位牧師和社交媒體用戶都該慎思我們所使用的媒介,並意識到我們可能會在無意間傳遞出的任何信息。身為基督徒,我們必須小心謹慎,確保福音的信息在各個層面都不會被我們用來傳遞福音的「媒介」所扭曲——包括我們的講道方式、教會的樣貌、工作人員結構、預算支出,及教會的社交媒體。

一定還有更好的辦法。而這段影片的內容本身就為我們提供一些想法。

與字幕所暗示的相反,在場的觀眾在那段話結尾時並沒有表達「哇!」或「呼~」。我們實際上聽到一些笑聲,然後是掌聲。這可能是不舒服的尷尬笑聲,但也許是因為觀眾了解他們牧師的個性。他們知道他熱血萬分時的表達方式 (雖然也許他過度使用誇張的詞彙)。但是,誰知道呢?我當然不知道。我沒有去過他的教會。

在Twitter上看到這個片段後,我點開他教會的網站,聆聽這27秒影片的整個段落。結果發現,這個片段就某種方面而言,是斷章取義的。格里爾似乎只是刻意用粗暴的方式來表達這個觀點,他在結束這個段落時說:「嘿,雅各的脾氣有點暴躁。我也可以有點暴躁。」(他說的沒錯。雅各和耶穌都曾說過冒犯聽眾的話)

然而,就像這個講道片段有其背景上下文那樣,我們也需要理解我們所創造的背景上下文——我們所在的建築物、特色、員工和整個教會系統。它們都能傳遞出我們可能未曾想過的信息,但我們依然在傳遞那些信息。

大家似乎都同意格里爾那篇講道最主要的觀點:「教會應該熱情好客」。雖然那27秒的片段凸顯出格里爾觀點的鋒銳之處,但他更深層次的盼望,是希望他的教會能表現出徹底的好客之道,不遺餘力地與他人建立連結——尤其是那些孤單的人。這也是我十分讚賞的。

如果教會想以好客之情為人所知,那我們就必須捫心自問:我們該有什麼樣貌的教會建築物、設施、設計系統,並組織教會員工來傳遞這樣的信息呢?許多忠心的牧師和教會都在與這個問題搏鬥。

也許我們無意間建造的教會有時會傳遞錯誤的信息。但是,如果我們想開始建造更好客溫暖的教會,我們可以採取什麼樣不同的做法?

亞當·格雷伯(Adam Graber)是數位領域神學顧問,也是「工具與美德」播客的共同主持人。

點此閱讀更多《Christianity Today》繁體中文文章,如想收到新文章的通知,可免費訂閱電子報或追蹤我們的LineFacebookTwitterInstagramThreadsTelegram

Our Latest

安靜的見證,反而更響亮

如但以理所示範的那樣,「立志做安靜人」反而能開啟那允許我們「大聲傳講福音」的門。

基督徒,別被恐懼扭曲了

恐懼會扭曲我們的感知、縮窄我們的視野,使我們轉離對上帝與鄰舍的愛。

給上帝和鄰舍你的「注意力」

注意力不是一種可交易的資源,而是一份幫助我們愛神、愛鄰舍的禮物。

關於孤獨,以及基督徒的友情

即使身為基督徒,有時我們也忍不住覺得「一個人」更輕鬆。

教會,別再給Z世代貼標籤

教會常誤解如何塑造這個在螢幕中長大、渴望尋找生命目的年輕世代。

如何成為一間「沒有螢幕的教會」?

當基督的身體聚集一起時,他們不該感覺自己只是某個樂團或脫口秀的觀眾。

身處「腦腐時代」的教會

我們可以透過自身的行動來見證:即使在這個數位網路時代,活出一種「與世界截然不同的基督徒共識」,是可能的。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