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以賽亞書35章
以賽亞用來描述應許之子所帶來的“平安”的希伯來詞是shalom。這是一個很美的詞,傳達了 “完整、和諧、健康” 的意思。當我們已滿足於不怎麼平靜的休戰狀態及如貼了OK繃般短暫的和平,Shalom代表了更強大的和平。除了停止戰爭,shalom首先改變會導致戰爭的條件及情境。
當人們之間有shalom 時,萬物都會照它被創造之時設定的方式運作。Shalom拒絕將生命視為一場零和遊戲 (編按: 零和遊戲意指, 當一件人事物變弱時, 另外一件人事物則變強),而是追求讓每一個人、每一件事能同時以最全面且繁榮的方式共同存在。神學家莊達瑞(Darrell Johnson)說,Shalom描述了“一種心理-生理-關係-族群-經濟-精神上的完整性”。以賽亞書第35章用優美詩意的語言描繪了這樣的完整性。
首先從和平之子(Prince of Shalom) 為我們帶來的心理完整性開始。根據以賽亞的說法,有一種平安對我們“恐懼的心”說:“剛強,不要害怕”(第4節),直到“愉悅及喜樂”充滿我們,“悲傷和嘆息……逃走”(第10節)。
那生理(或身體)的完整性呢?以賽亞在一幅又一幅生動的畫面中描述了身體的醫治:瞎子能看見,聾子能聽見,瘸腿的能“像鹿一樣跳躍”,啞巴能“歡呼”(5-6節)。就連其他受造物也得了醫治,因為“在曠野必有水發出” (第6節),“曠野要歡喜開花”,如盛開的玫瑰(1-2 節)。
隨著以賽亞書第35章來到高潮處,我們見到一個鮮活的異象: 在關係、經濟、靈命上皆完整了的那群被救贖的人們,高歌走在前往聖潔的道路上。以賽亞告訴我們,那條路上沒有獅子,我們可以放心的知道沒有會來掠奪我們的敵人。人們一起進入錫安,在那裡“永樂必歸到他們的頭上。”(第10節)。
以賽亞說,這個終極的平安 (shalom) 會是我們的未來。但也不僅僅是如此而已。作家喬納森·馬丁 (Jonathan Martin)在《原形》一書中說,因為和平之君把祂的靈賜給我們,我們被呼召成為“來自未來的人”——我們是在此時此地就能實踐shalom的人。
在這次將臨節期間,當你遇到急需平安的情況時,問主:什麼樣的行爲或態度最能帶來平安,使每個涉及其中的人能全面性的被顧及到?也許你會發現,和平之子(Prince of Shalom) 使用你成為沙漠中的那道溪流,且有愉悅及喜樂充滿著你。
Carolyn Arends是一位唱片音樂人,作家,更新學院(Renovaré)的教育主任。她最新的唱片集是《在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