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as

不要期望從你的靈修中獲得即時的滿足感

Columnist

靈修時間不是與上帝之間的一種交易,而是陶造靈魂的時刻。

Christianity Today August 22, 2022
Illustration by Rick Szuecs / Source images: Ales Krivec / Nathan Dumlao / Unsplash

1980年代,當第一台自動取款機出現在我的家鄉時,我感覺它就像魔術一樣:插入你的卡,就能取出現金。

從那時起,我們已經喜歡上了在每一個領域都不用等待的生活方式。我們想買的產品在一天之內就能到達我們的門口。飯菜在幾分鐘內就能做好。想看想聽的電影、書籍和音樂立即出現在我們的設備上。

這很好。但同時也值得我們仔細權衡利弊。快速交易告訴我們,「等待」是個需要消除的敵人,擋在我們和我們渴望的東西之間。隨著每一個讓生活更快、更方便的科技發展,我們正在削弱自己等待的能力。

但能夠「等待」,是基督徒的特點。事實上,它是基督徒成熟的一個標誌。聖經教導我們要堅定不移的等待主耶穌,以及結出耐心的屬靈果實。雖然我們多數人都認識到,我們早已生活在能即時滿足慾望的環境中,但很少人評估過「不等待/失去耐心」是如何在精神上塑造我們的——具體來說,這種心態會如何塑造我們對聖經的態度

大約在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我接受了「花時間在聖經上」的屬靈操練。像許多人一樣,我被鼓勵每天有一段靈修時間,讀15或20分鐘的經文,最好是在早上 (因為耶穌常早起敬拜)。這種做法是為了校準我的一天,在我的屬靈油箱裡加油,預備我度過接下來一整天。

這裡面潛在的信息是:有靈修時間,就有好的一天;跳過靈修時間,那就不一定了。當我把這一點跟我得到「即時滿足」的傾向結合時,我開始認為「任何不能立即產生情感慰藉或平安」的靈修時間,基本上都是失敗的。

我逐漸把花時間在神的話語上變成了一種交易,而不是塑造我靈魂的事。靈修成了獲得我想要的東西的手段——在我想要的時間,以我想要的方式來獲得它們。而且並不是只有我是這樣。

我常聽人分享的一種挫折是:儘管每天都有靈修安靜時光,基督徒卻仍感覺上帝很遙遠。而從教會中普遍存在的聖經文盲現象來看,我們每日的靈修似乎並未帶來我們所期望的塑造效果。

當我們把靈修看成是一種「交易」時,我們就把聖經當成一個能隨時提取「意義」或「感受」的提款帳戶。每天,我們像是插入提款卡一樣,從中提領15分鐘的靈感。

但我們應該做的與此相反。我們應該像使用儲蓄帳戶一樣,忠心地存款到帳戶裡,在幾天、幾週和幾年的時段裡善用自己的時間,而不期望立即獲得情感或智性上的收益。

如果我們堅持採用提款帳戶的方式,我們就會刻意迴避聖經中那些需要較長時間才能理解的部分,或者我們會曲解它們,以滿足我們錯誤的期望,迫使它們為我們的時間表服務。我們會傾向於閱讀靈修書籍,而不是直接閱讀聖經。

相比之下,儲蓄賬戶的心態教會我們等待。是堅定的,有耐心的。這種心態知道,每ㄧ天忠心的存款,終會結出果實——按時候在適當的時間結果子 (詩篇1:3)。

如果你曾走過試煉的幽谷,就會知道當你發現多年忠心的存款,確實結出果實是什麼樣的感覺。耐心、長期的等待是關鍵。《以西結書》可能不會解決你當下的問題,但如果你把靈修的時間交給它,它可能會在漫長的考驗中支持你。花時間在上帝的話語中培育靈命的果效,更有可能在15年後出現,而不是15分鐘後。

花時間在上帝的話語中,不僅僅是為了獲取信息或受到鼓舞,而是為了跟上帝建立關係。靈修訓練我們傾聽上帝在祂的話語中的聲音,並教導我們認識祂是一位什麼樣的神。這是上帝在邀請我們跟祂對話,目的是與祂建立關係。

正如在任何關係中一樣,我們與上帝高品質的相處時間,是不可或缺的。但高品質的時間要靠我們花更多的時間才能達到。它不會在我們「想要的時候」就立即給我們想要的東西,也不會完全按照我們「想要的方式」來成就事情。我們不能安排它或要求它。它按照自己的時間表運行,而且往往是在我們最沒有意料到的時刻發生。

不要落入帶來即時滿足感的提款帳戶思維,以為你每天花時間與上帝共度高品質的時間,上帝就欠你什麼,就必須給你可以衡量的勝利、深刻的見解,或溫暖的感覺。

相反的,你的靈修時間更像是在需要時間積累的儲蓄賬戶中每日存款。你與上帝的關係在耐心和堅定中發展及深化。在你花時間在上帝的話語的過程中,等侯祂。

珍·威爾金(Jen Wilkin)是一位妻子、母親和聖經教師。她是《真道婦女》(Women of the Word)和《無人像祂》(None Like Him)的作者。她的推特賬號是@jenniferwilkin.

點此閱讀更多《Christianity Today》繁體中文文章,如想收到新文章的通知,可免費訂閱電子報或追蹤我們的LineFacebookXInstagramThreadsTelegram

Our Latest

「現代流行詩歌」真的很膚淺嗎?

Molly Worthen

究竟該如何設計一場既能牧養基督徒、又能吸引未信者的敬拜?

基督徒父母犯的錯,不會是故事的結局

Carrie McKean

我們常常沒有活得像上帝是位真實存在的神;我們活得像一切都得靠自己——和我們不信神的鄰舍一樣。

真正的改變與心有關

我們這些傳道人也渴望看見人生被「翻轉」的人。但問題是:人,究竟是如何真正改變的?

中國家庭教會充當紅娘

Eva Chou

在父母的壓力下,中國的女性基督徒為尋找對象苦惱。

Excerpt

如何診斷一顆病了的靈魂

Harold L. Senkbeil

那些急於施以錯誤「治療」的牧者,將導致屬靈上的災難。

牧師深知被背叛的感覺

Hannah King

這些痛苦的經驗並不是事工失敗的記號,而是我們在基督裡「與祂有分」的一部分。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