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路加福音3:1-6
在猶太人的想象中,悔改是恢復神祝福的一種方式。儘管悔改提醒人們他們的罪,但它絕對是個好消息。我們在《申命記》中清楚地看到這一點。當摩西重申神與以色列民立約的條款時,他提醒神的選民,罪永遠是他們的毀滅。他說他們“心裡仍是自誇說:‘我雖然行事心裡頑梗,連累眾人,卻還是平安。’”(申29:19),這是他們咎由自取。然而,即使人們可能以為罪帶來了快樂,但它總是導致最終的災難——正如以色列的慘痛教訓。
悔改是呼召我們離開罪而轉向神。或者換一種說法,悔改是呼籲我們從自我傷害轉向自我保護。悔改是為了挽救我們的生命。
但是正如約翰的信息提醒我們的那樣,這種轉變之所以成為可能,完全是因為當“撒迦利亞的兒子約翰在曠野里“時,“神的話臨到他”(路3:2)。這好信息所宣告的是,神親自為祂的子民預備了這條回到祂身邊的道路。在降臨期中,我們也再次想起悔改之所以成為可能,正是因為神使那“道“成了肉身——並差祂來說話、服侍和拯救。
我們很容易以為《聖經》中的古代世界對我們很陌生,並不熟悉。
對於像“愷撒提庇留在位第十五年”(路3:1)之類的短語,我們只會聽到高中歷史老師的喋喋不休。但路加的福音書卻把我們帶入了一個熟知的世界,一個對權力、名流和財富的慾望至高無上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上,政治力量統轄一下。例如,在公元19年,愷撒提庇留將猶太人從羅馬放逐——原因只是他喜歡這樣。在這個世界上,宗教上的忠誠總是被政治上的妥協所腐蝕。考古學家相信他們可能找到了該亞法的房子——它有好幾層,自帶供水裝置,地板鋪了馬賽克,這一切都顯明了大祭司與執政黨的親密關係。就像我們的世界一樣,那個世界在等待着救援。
施洗約翰可能是少數堅持聖潔生活、並因宗教腐敗而逃離耶路撒冷的團體中的一員。他在曠野宣講“悔改的洗禮,使罪得赦”(第3節),大聲宣告神的救恩(第6節)。作為耶穌的先驅,約翰正在為人們開闢一條道路,讓他們看見作為政治中心的羅馬雖然承諾過卻永遠無法提供的一切。
珍·波洛克·米歇爾(Jen Pollock Michel) 是基於多倫多的作家、播客主持人和講員。她有四本著作,其中包括《被稱為信仰的那種習慣》和《驚詫於悖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