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牧師和作家,約翰·派博(John Piper)久負盛名,一直用非比尋常的激情唱出上帝的榮耀之歌。在其代表作《渴慕神》(Desiring God)出版三十多年後,他的新作《神的護理》(Providence)證實了派博還能唱出更多飽含經文的詩句。
在他事工的當下,想像一下派博扮演魯益師(CS Lewis)《納尼亞傳奇》(The Chronicles of Narnia)中的角色狄哥裡·寇克(Digory Kirke),也許會有幫助。只不過,派博所處的是寇克最有影響的年齡段。當時,寇克已經從男孩狄哥裡成長為年邁的教授,歡迎佩文西家的孩子們留在他的莊園裡,並在他的衣櫃裡找到通往新世界的入口。
讀者在後面的書卷中發現,寇克教授曾經到過納尼亞,知道孩子們發現的另一個世界。他們回來後,他渴望了解他們旅行的經歷,並指點他們“往上往裡,持續前行”,以便能夠更好地看到、理解那個世界及它的製造者。派博和寇克一樣,向今天的讀者展示了他看見的多少上帝的榮耀,以及關於神的護理的教義中可以包含多少慰藉人心、改變生命的真理。
神聖的“看管”(seeing to it)
在導言中,派博打開了一扇門,讓人重新認識上帝和祂的世界,並發出了研究神的護理的四個邀請。它們邀請人們去敬拜和認識那位“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捨了”的上帝,並找到確據——通過祂的旨意,上帝將“把萬物白白地賜給我們”,甚至包括基督本人(羅8:32)。接下來的700頁分為45章,共三部分。
第一部分定義了派博對神的護理的理解。這一教義闡釋了上帝的目的性,即“維護、指導、支配和管理'所有的生物、行動和事物'”。派博在得出這一定義時並沒有標新立異。他從改革宗對神的護理的經典闡述出發,引用了主要的信仰告白,包括《威斯敏斯特教義》和《懺悔錄》(鑑於派博就教理問答中關於人生主要目的的第一個問題,對答案做出的那一有名的編輯,即在“我們要榮耀上帝, 通過 永遠享受祂”中,把“以及”改成了“通過”,他的學生對這些文件應該非常熟悉)。
此外,派博的定義與日後的改革宗傳統保持一致,在保存(上帝維持世界)、管理(按照祂的意願統治世界)和統籌(利用自然界的普遍運作來實現祂的目的)等方面形成體系。派博引用查爾斯·司布真(Charles Spurgeon)的話,以說明他的定義是如何區分神的護理和命運的。事實上,他的措辭很像加爾文——借引用保羅、奧古斯丁和巴西略的話——在《基督教要義》中所說的:“我們讓上帝成為萬物的統治者和管理者。 …. ..人的計劃和意圖是由神的護理所支配的,以至於他們被其直接帶到了指定的終點。”派博立意於改革宗的傳統,這一點很重要,因為改革宗把神的護理的交易看作是安慰和確據,以應對他們那個時代羅馬的教義和對他們福祉的攻擊。
《神的護理》的第二部分探討了上帝以護理統治的最終目標。換句話說,它揭示了派博對“上帝要把世界帶到哪裡去?”這一問題的回應。在這部分,讀者可以看到完整的聖經護理神學,從創造到新約,直到上帝的子民得榮耀。派博強調,上帝對以色列和“穌對列國的拯救和影響”的計劃是“一貫的計劃”,並不隨時間或環境的變化而改變。
派博表明,雖然他對神的護理的理解借鑒了古典基督教、改革宗傳統和喬納森·愛德華茲(Jonathan Edwards),但他確實強調了該教義的某些方面,為21世紀的問題提供了獨特而必要的答案。他向我們保證,上帝正在引領世界,直到祂高舉自己的那一天。這不是為了分散人類對“終極滿足”的注意力,而是為了“展示並邀請我們去享受它”。簡而言之,在榮耀上帝、我們通過耶穌基督獲得喜樂和上帝喜悅我們享受祂三者之間,並沒有任何衝突。將這些東西聚集在一起,就是護理的最終目標。
《神的護理》的第三部分也是最長的部分,研究了該學說的性質和範圍。派博所說的 性質(nature),是指上帝如何影響祂所轄事物的問題。他所說的 程度(extent),是指上帝治理的範圍。按照《聖經》和愛德華茲的說法,派博宣稱世界是以上帝為中心的,“自然界中沒有任何事情的發生離得開上帝的智慧、公正和恩典的安排”。這些章節有詩意的語言和鼓舞人心的故事,有對熊、風以及對一日當中未曾感謝之恩賜的反思。 《神的護理》探討了許多性質和範圍,包括上帝與撒旦、國王和國家以及生命和死亡之間的關係。它得出的結論是,“生命中沒有任何領域……可以中止或限制神的護理那終極性、決定性的支配作用。”
第三部分中最大的部分探討罪以及人類罪惡選擇的天命。派博沒有把這看作是一個需要迴避的話題,而是努力表明為什麼上帝的行為是罪人及其受害者的終極希望。他解釋說:“無論我用什麼動詞來描述上帝與人類選擇之間的關係,我總是指稱一種神聖的'看管'(護理)。這絕不意味著上帝有罪,也不意味著人不對自己的選擇負責。準確地說,上帝可以確定,在祂自己不犯罪也不免除罪人責任的情況下,罪依然會發生。”在這一部分中,就像本卷的大部分內容一樣,派博把《聖經》文本作為他的主要資料來源和最終權威;他的目標是在《聖經》未談及的地方停下來,並承認有限的人類思維在理解上帝“如何”行事、隱而未現的奧秘等方面的局限。
然而,這並不是說他的探討沒有神學上的影響力。上帝的旨意 允許 人作惡,但對此並不 欣悅 的觀念與早期教會的傳統是一致的,這傳統體現在特土良和奧古斯丁的作品中,並由安瑟莫和阿奎那發揚光大,傳至宗教改革時代。阿奎那藉著奧古斯丁說:“因此,上帝既不強求作惡,也不強求不作惡,而是允許惡事發生;這就是善。”派博對人類自由和上帝主權之間相容性的看法遵循加爾文、改革宗的信仰告白以及喬納森·愛德華茲的自由意志論。
剩餘部分探討神的護理在皈依、基督徒生活和未來中的性質和範圍。雖然派博沒有指名道姓地回應當代動蕩的神學觀,但他的論點很好地反駁了自然神論(deism)、過程神學、新教自由主義和開放神學的主張,更不用說其他世界觀和宗教。此外,他告誡人們要根據神的本性和品格,過充滿喜樂和愛的基督徒生活,這很好地解決了福音派人士正在問或需要問的許多問題。而他關於認識和熱愛神的護理的十個例子,是那些自稱重生和信奉《聖經》的基督信徒的生命更新秘訣。
一個關鍵性的教義
派博的最後一章展現了所有渴望耶穌基督再來的人所共有的希望。這應該感動讀者,讓他們讚美上帝,就像清教徒詩人喬治·赫伯特(George Herbert)在其詩歌《神的護理》的結尾所寫的一樣:
萬事萬物,雖各不同,卻因同一個命令而存在即為了榮耀你,因此我也讚美你在我其他所有讚美詩中都是如此,但於此處,我加倍讚美
在整個教會歷史上,恢復和捍衛神的護理的教義是至關重要的。從早期教會應對異端的穩定性,到中世紀應對哲學難題的確定性,到改革時期應對缺乏確據的安慰性,再到現代應對創新和解構的神學反駁,神的護理論一直在服務和保守上帝的子民。
在我們這個充滿衝突、懷疑、悲觀和迷惑的時代,需要恢復神的護理的教義。派博的《神的護理》讓讀者看到上帝在做工,帶來了希望和基石,以抵禦動蕩的文化浪潮。正如加爾文在《基督教要義》中所寫,神的護理提供了安慰,提醒人們“當世界似乎在漫無目的地翻滾時,主也在隨處做工”。
幾十年來,派博一直指出有一位榮美而神秘的上帝。在本書中,他再次指出這一點,並讚美神的護理中的榮美和神秘,有的已經呈現,有的將要呈現。派博教授在這“陰影地帶”中,滿懷喜悅地寫下了一個真正的“另一個世界”。在那裡,上帝完全顯現,並歡迎我們所有人“往上往裡,持續前行”,去認識祂。
Jason G. Duesing是中西部浸信會神學院的教務長和歷史神學教授。他合編了《教會歷史神學》,也是新的兒童讀物《月亮在說話》的作者。
翻譯:LC
責任編輯:吳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