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教會母親們教曉我們愛慕聖經

莫妮加和瑪克里娜不單影響了奧古斯丁和尼撒的貴格利, 她們自己就是聖經傳釋者。

Christianity Today November 20, 2020
Illustration by Sarah Gordon

“你在做甚麼? 在你讀過的書裡,我曾否聽說過有女性捲入這些爭論中?”這個直接得幾乎令人尷尬的問題,來自於奧古斯丁的母親莫妮加(Monica)。當時,她發現他正在記錄她的評論,以用在他的著作《論秩序》中。 對於因為引用她的話而可能給他帶來的譴責,她感到的不是榮幸,而是傷心。 對此,奧古斯丁承認,有些人可能會因為他在他的著作中接納了一個女人的意見而摒棄他。 但他說,他不會理會這類批評,這種“傲僈和無知的人”應該多關心他們所讀的東西的實質內容,而不是那件“衣裳” 。

雖然他預期一些頭腦膚淺的人會因為他接納了一個女人的想法而看不起他,奧古斯丁仍然接納莫妮加的貢獻,因為她的想法實在很好。 他希望她成為討論的一部分,是因為她的屬靈領會和思考能力使她不可或缺。 關於他的母親,他這樣寫:“通過長時間的緊密接觸和細心的觀察後,我已辨識到她對於神聖事物的敏銳和熾熱的渴求… 她展示在我眼前的思維是如此難得,似乎沒有其他更應被視為真正的哲學。 因此,我決心盡我所能地使她在我們的對話中出現。” 所以,通過奧古斯丁的敘述,我們得以珍貴一瞥這位傑出的教會母親。

在當今被廣為人知的少數早期基督教女性中,莫妮加和跟她差不多同時期的瑪克里娜(Macrina)也許是最為人熟悉的。 但是,縱使我們能讀到關於她們特出的屬靈和智慧天賦的記述,她們的能力並不是眾所周知。 這些四世紀教會母親反而是因為她們與其他人的關係而為人所知。 莫妮加的浪子兒子奧古斯丁成為西方教會的教父。 瑪克里娜的兩位弟弟,尼撒的貴格利(Gregory of Nyssa)巴西流(Basil)一直以來與他們的朋友拿先素斯的貴格利(Gregory of Nazianzus)一同被譽為加帕多家三教父(Cappadocian Fathers)。 這些讓莫妮加和瑪克里娜出名的人塑造了整個基督教傳統的神學框架,為我們現在視為基本的教義,如三位一體、恩典和聖靈等,作出經典的表述。

像友妮基對提摩太、米利暗對摩西一樣,莫妮加和瑪克里娜是偉大的信心之母,她們讓偉人的使命得以成全。 奧古斯丁和貴格利一直到成年都服從莫妮加和瑪克里娜的屬靈領導、教化和勸誡,以致這些教會父親成為當時的偉人。

但是,對於莫妮加和瑪克里娜因着自己的能力而成為信實的《聖經》傳釋者,我們可以說甚麼呢? 就這倆例而言,正如流傳下來的文字記載中所描繪的,她們的遺傳中鮮為人知卻又最基本的方面,在於她們作為神的話語的學生和教師所作的工。

莫妮加:聆聽和述說主的話語

奧古斯丁形容他的母親為一個在日常生活中渴慕和追求聖經的女人。 作為他的早期哲學對話《論秩序》中的一段幽默插曲,他重述了他的一位學生最近怎樣學會了頌唱詩篇80:19。 這個年輕人就是不停地唱: 他早上唱,他整天都在重複唱。 正如奧古斯丁巧妙地描述的:即使是當他“去解決自然的需求時”,他還是一直在唱。 奧古斯丁告訴我們,此時莫妮卡提出抗議,“因為這種地方並不適合頌唱”。 那位年輕人“開玩笑地回答說:‘好像如果有敵人把我困在這裡,上帝就聽不到我的聲音似的!’”在我們現代人的理解中,莫妮加的責備似乎很古板,甚至是假裝正經。 但是提這段本意幽默的小軼事,卻以一個輕鬆的方式表現了莫妮加對《聖經》的高度尊重。 她渴望崇拜和《聖經》在她周圍人的生活中擁有崇高的地位。

除了尊重《聖經》,莫妮卡還渴慕它的信息。 奧古斯丁在《懺悔錄》中告訴我們,莫妮加渴望聽到神的話語:“不加入無益的八卦和老婦的饒舌,[她想]聽到袮的話,並在她的祈禱中與袮說話。” 莫妮加向她的造物主傾訴她最深切的希望和渴求,她一年又一年地每天為她兒子的得救禱告,把眼淚傾流於祂。 同時,她也想聽到上帝自己的計劃。

藉着固定每天兩次去教堂的基督教崇拜,莫妮卡聽到神的話語。 她著名的牧者安波羅修(Ambrose)所講的道吸引了她,她“會熱心地跑到教堂去傾聽[他的]話語,領受‘那直湧到永生的泉源’(約4:14)。” 由於她的社會地位,莫妮加與古代世界的許多女性不同,她很可能會讀寫,並能夠藉着在家中閱讀而跟進她在教堂裡聽到的信息。 莫妮加在崇拜中與神的道的接觸是頻繁的、一致的和能使生命成長的。

莫妮加細心聆聽《聖經》,使她能夠將神話語的真理傳遞到她心愛的兒子奧古斯丁的生命中。 他描述到,因為同時為母乳和基督的名哺育,激發了他對道的深潛的渴求。 雖然他第一次自己讀《聖經》時,覺得它太古板了,但它的吸引力卻是奇妙的。 最後,奧古斯丁無法抗拒它。 當她的兒子進入青春期時,莫妮加再次證明她是神話語的工具。 看到他被青少年的慾望所吞噬,她試圖約束他。 當時,奧古斯丁並不理會那“婦人之見”。 但他後來發現,她的忠告就是上帝的聲音。 傷感地回顧往事,他祈禱道:“我以為你是沉默的,又以為是她在說話,原來袮是透過她在跟我說話。”

莫妮加繼續將神的話語傳遞到奧古斯丁的成年生命中,正如另一個早期對話《幸福生活》所記述的。 最後,奧古斯丁說幸福的生活就是認識三一神。 恰在此時,莫妮卡以哥林多前書13:13作結論:“毫無疑問這就是幸福生活,而且我們必須認定,這完美的生活可以通過堅實的信仰、活潑的盼望和熾熱的愛而達成。”

現在,奧古斯丁已成年,並且成了一位虔誠的基督徒,他感恩地接納莫妮加那些受《聖經》所啟發的話語。對於那群聚首一堂一起討論的男性基督徒,或是他的著作在當時及後代擁有的眾多讀者,這些話成為了有份量的最終結論。

瑪克里娜:以聖經作為起點

正如莫妮加被上帝教導成為奧古斯丁的老師一樣,尼撒的貴格利反複地稱他的姐姐瑪克里娜為“老師”。 在對話《靈魂和復活》中,當瑪克里娜捍衛基督教信仰時,貴格利提出了很多重要問題,這給了我們一線窗去瞭解瑪克里娜如有何使用聖經。

瑪克里娜出生於一個富裕的家庭,除了有基本讀寫能力之外,她很可能還享受着良好的教育。 在《論靈魂及其復活》中,她將自己的先天聰慧與後天學識展示出來,其成熟、技巧,均能與她的兄弟們和同時期的其他思想領袖媲美。 事實上,因為她是如此智慧,她的兄弟們總是非常尊敬她。

這本著作以高昂的情感開始。 貴格利出發去看望他的姐姐,傳達他們兄弟巴西流去世的壞消息。 但當貴格利見到瑪克里娜時,他震驚地發現她也將不久於人世。 在貴格利表達了他的哀傷之後,瑪克里娜“用使徒的話來責備我:至於已睡了的人,你們不要憂傷,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 這些來自帖撒羅尼迦前書4:13的話,就是瑪克里娜在此書中第一次引用《聖經》。 使用經文來處理家庭危機,只是她作為神學教師使用《聖經》的許多方式之一。

瑪克里娜使用《聖經》經文來設定界線。 她這樣說:“我們要以《聖經》作為我們所有教義的條例和規則。 因此,我們必須留心這個標準,並只接受與這些話語一致的。”

然而,正如瑪克里娜所展示,《聖經》以外有建設性和批判性的觀點仍是可接納的。 在對話中,她參考各式各樣的哲學理念,某些她摒棄,某些她接納。 《聖經》就是這種區別的準則。

瑪克里娜讓《聖經》引導她把她的神學探索專注於哪些方面。 她認為保羅引入了一個關鍵的區別:“使徒說,他相信這年代本身和它裡面的一切是由神聖的旨意所形成 … 但他卻沒有審視它是如何形成的。” 我們知道有些事情是真確的,因為《聖經》告訴我們,縱使我們不明白它們是如何地真確。 瑪克里娜用這種區別來避免陷入無法解決的思考難題,以致她可以專注於上帝呼召和裝備她去解決的問題。

瑪克里娜還利用《聖經》來傳遞信仰的內容。 她會從個別的經文入手。例如,她確認理智是應該控制情緒,因為根據創世記1:28,用她的話說,人類受命“管理一切非理性生物”。 她也會宏觀地看《聖經》的敍述,例如,以不同的聖經偉人(但以理、非呢哈、摩西)為例,指出情緒本身沒有好與壞,只在乎我們如何有智慧地運用它。 和許多其他早期的基督教思想家一樣,瑪克里娜用《聖經》來解釋《聖經》。 在一段相當優美的段落中,她把《聖經》中的一系列比喻編織在一起,以描繪保羅將上帝形容為“在萬物之上”的含義(林前 15:28)。 她說,有一天,上帝將是我們的一切:“是聖人的居所,是房屋、衣服、養份、飲料、亮光、財富、國度,以及每一個我們看為美好生活的概念和事情。 祂就是一切,也會在一切當中。”

至終,瑪克里娜對《聖經》的真理充滿穩妥的信心。 我們可以安穏地信靠《聖經》所說的,而不必事事都爭論一番。 貴格利一度對那些拒絕上帝的存在或創造力的人表示擔憂:如果他們不接受神是真實的,我們該如何在復活這件事上說服他們呢? 瑪克里娜的回答是:我們根本不用嘗試。 “她說,‘在這些問題上保持緘默是較為合適的,不要視那些愚蠢和輕率的建議為有價值的答案,特別是因為經文叫我們不要照愚昧人的愚昧回答他[箴26:4-5]。 正如先知所說,那說沒有神的是愚頑人[詩14:1]’”。並不是瑪克里娜不關心這樣的人。 她的觀點是,《聖經》給我們自由以平和來對待別人的批判;我們不需要去捍衛。

不是勉強地用《聖經》去反擊那些根本不屬於它的範疇的事情,瑪克里娜首先引用經文,讓它自己說話:“我認為,我們應該首先簡要地瞭解,關於這教義,《聖經》在不同地方都談了些什麼。” 然後,她以不同的段落為復活建立堅實的基礎(四福音書,以及詩103,結37:1-14,林前15:51-53)。 只有在正面討論《聖經》根據後,她才聆聽貴格利的反對意見。 即使在那一刻,她仍強調<聖經>:“首先,我們必須明白有關復活的教義的目的,為甚麼神聖的啟示要作此宣告,以及為甚麼我們相信它。” 在提供最後的評斷時,瑪克里娜直言不諱。 “當我們探究使徒的智慧有多深奧時,我們應該真確地看清反對意見的多餘和無能。” 瑪克里娜認為,當我們沉浸於《聖經》的深奧時,我們就會看到這些論點的膚淺。

愛《聖經》,愛神

在《論靈魂與復活》裡,瑪克里娜引用莫妮加曾在《幸福生活》的結尾處也引用過的:哥林多前書13章。 瑪克里娜認為,人生的目的是不斷加增的愛,因為上帝的美是無限的:“但是當我們所盼望的事情到來時,其他一切都靜止下來,只有愛仍在運作,也不會有其他任何東西可以取代它。”

對於莫妮加和瑪克里娜來說,《聖經》為日常生活提供了一個腳本:向上帝詠唱頌讚的詩篇,養育一個孩子,承認智力的有限,在堅持真理的同時向他人學習,為垂死的親人哀傷。 但對於這兩位女性來說,歸根結底《聖經》不僅僅是一本實用的操作手冊。 它將我們引向我們的造物主那使人驚歎的美,以及我們生命那光榮的終極目的,為每一個微小的關注賦予意義:它教導我們在上帝裡的喜悅。

漢倫·康策爾·科姆林(Han-luen Kantzer)在密歇根州荷蘭市 西方神學院(Western Theological Seminary) 教授教會歷史和神學。 她是 《奧古斯丁談意志:神學記敘》的作者。 本文是專注於在解釋、應用《聖經》方面女性聲音的CT特刊“為甚麼女性喜愛聖經”中的一部分。 您可以在這網址免費下載此文的pdf版,或訂購印刷版MoreCT.com/special-issue

翻譯:季小玲

責任編輯:吳京寧

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translation? Interested in helping us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the quantity? Share your feedback here.

This article is 1 of 200+ CT Global translations—including Simplified Chines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You can also now follow C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on Telegram.

Our Latest

Excerpt

當神明承諾能解決戀愛和財務困境時

在福音能明確解決日常需求前,多數台灣非基督徒可能仍會對基督教興趣缺缺。

News

越來越多基督徒觀看色情內容,越來越少人認為這是個問題

告訴人們「上帝說不要看色情內容」很容易,幫助人們見到背後更深層次的靈性戰場很難。

跟隨耶穌的人將會遭遇逼迫

關於逼迫,基督徒皆需了解的九個要點。讓我們為受苦的基督身體代禱。

在佛教民族主義下生活的基督徒

基督教在全球南方的少數民族和窮人間特別蓬勃發展的現象,展示了一種社會經濟的變遷——朝向窮人、被邊緣化的人。

Review

教會是世上最偉大的愛情故事

正式的教會成員數量也許會起伏不定,但上帝對祂子民的渴望卻未曾動搖。

不再為選舉結果憂慮

在任何一位總統或世上君王的權力下,我們都可以——也應該成為忠實跟隨耶穌的人。

末日時代中「激進的盼望」

全球環境及氣候危機正快速且猛烈地嚴重化。我們該如何不陷入絕望中呢?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