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美簽不確定性打亂中國基督徒家庭的計畫

一些在家自學或在基督教學校就學的學生,開始尋找其他國家的大學就讀。

A student walking the halls of a school in China.
Christianity Today September 3, 2025
NurPhoto / Contributor / Getty

除了婕西 (Jessie Yu) 外,本文所有中國受訪者皆為化名,避免他們因參與未註冊的家庭教會和基督教學校被捕。

住在中國南方一座三線城市的朱德勝與王佩,為了讓兒子彼得接受基督教教育,做出了很多犧牲。

他們決定不讓孩子進入國家學校體系,因為擔心他會受到無神論和馬克思主義宣傳的影響。他們選擇在家自學,採用中國公立學校教材與美國基督教教材出版社 Abeka 的在家教育資源混合安排課程。因鄰居曾舉報彼得沒有上學,他只好白天都待在家中。沒有同儕的陪伴,讓他感到孤單與孤立。

於是,這家人決定將彼得送往菲律賓一所基督教國際寄宿學校。彼得很快便適應那裡的生活,還加入美式足球隊與田徑隊。去年秋天,升上高三的彼得申請了多所美國基督教大學。今年四月,彼得獲得加州拜歐拉大學 (Biola University) 的錄取通知。

然而今年六月,正當彼得準備申請秋季學期的學生簽證時,父親得知美國領事館已暫停對中國學生及訪問學者的簽證面談。

彼得的教育計畫突然陷入混亂。他們匆忙研究香港、新加坡與德國的大學,作為備案。

「我們當時的處境很艱難,不知道上帝會如何帶領我們的孩子。」朱德勝回憶說。

6月18日,美國國務院恢復了簽證面談,但同時加強對社群媒體的審查。彼得嘗試在網路上預約簽證面談,但即使透過VPN翻牆,依然無法載入網頁。最後,彼得轉而透過電商平台淘寶,以800元人民幣 (約110美元) 委託一家簽證代辦機構,並成功預約到廣州美國領事館的面談。7月2日,彼得與簽證官進行15分鐘的面談後,順利獲得F-1學生簽證,如今已在拜歐拉大學展開大一生活。

美國學生簽證的不確定性已影響許多讓孩子退出國家教育體系,改為在家自學,或就讀由教會開辦、未註冊的基督教學校的基督教家庭。在中國,這兩種方式都不合法,政府經常打壓這類學校,或迫使在家教育的父母把孩子送回公立學校。

由於大部分基督教教材來自美國,學生多半以英文學習,並以赴西方就讀大學為目標。然則,地緣政治與中國經濟下滑等因素,迫使許多家庭不得不改變計畫,尋找新的解決方案,例如將孩子送往東南亞或東亞的學校。

「這些國家或地區比較近、安全,且相對便宜。」有三個孩子的在家教育母親小芳告訴本刊。「日益緊張的美中關係,確實影響了許多人的選擇。」

川普政府於五月宣布,將撤銷那些被認為「與中國共產黨有關聯,或正從事敏感領域研究」的中國學生簽證。這項決定讓中國各地的學生措手不及。

隨後一個月的簽證申請暫停,更是引發混亂:若不像彼得那樣透過中介幫忙,幾乎不可能成功預約簽證面談。上海一所國際學校的教育顧問婕西指出,有些學生不得不長途跋涉1200公里到北京,或1600公里到瀋陽的美國大使館面談,因為那裡的面談名額相對容易取得。

婕西的學生還提到,他們必須向美國政府提供社群媒體帳號,並將帳號設為公開。這些額外的背景審查,有時會讓等待時間延長達一個月。

「父母們非常焦慮,不知道何時才能開始後續準備,如體檢、購買機票。一切都跟能否取得有效的學生簽證有關。」婕西說。

一些計畫赴美就讀神學院的基督徒,也同樣面臨簽證受阻的情況。來自上海的克麗絲表示,她在政策改變前就已提出申請,計畫就讀於一間改革宗神學院,並預約了五月初的簽證面談。與簽證官進行了20分鐘的詳細面談後,她收到通知說面談流程已完成,但此後卻一直沒有簽證的下文。她表示,她身邊申請神學院的同學之中,約有一半的人無法成功拿到簽證。

根據俄亥俄州西得威爾大學 (Cedarville University) 國際學生事務主任薩頓 (Jonathan Sutton) 的說法,美國拒發F-1學生簽證的首要原因,是領事官員懷疑申請人在完成學業後「無意離開美國」。其他原因還包括申請資料出錯、同時提出多份申請,或被懷疑涉及欺詐。

在新的學年度,西得威爾大學約有165名持F-1簽證的國際學生,其中20%來自中國。薩頓指出,過去兩年該校沒有任何中國學生的簽證遭到拒絕。

不過,本刊採訪的家長表示,早在川普重返白宮前,中國學生便已開始尋找其他海外升學選項。由於COVID-19疫情導致的經濟下滑,使美國高昂的學費變得難以負擔。許多家庭轉而考慮亞洲較為經濟實惠的選項,包括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日本和香港。

數據顯示,中國赴美留學生人數已從疫情前的2019年37萬2500人,降至2023年的27萬7400人。相比之下,中國赴日留學的人數卻在2024年比2023年增加了6.9%,去年總數達12萬3485人。赴日留學的成本低於赴美,而日本政府也推出新政策,積極吸引畢業生留在當地就業。

中國學生與美國高校之間的「脫鉤」,也關上了一扇原本頗有果效的福音事工之門。一項調查顯示,在普渡大學 (Purdue University) 受訪的中國學生與學者中,有92%曾接觸過基督新教的福音分享,而在美期間自我認同為新教徒的人數更增加了四倍。

例如,克麗絲提到,十多年前她在德州攻讀企業管理碩士時,當地教會的基督徒——其中不少是退休人士——主動接觸她和其他國際學生。透過查經班和與其他會友建立的友情,她認識到基督信仰不是迷信,而是真理,並接受了基督。後來,她成為金融分析師,同時在附近的神學院選修希伯來文與釋經學課程,更加堅定了攻讀神學學位的心志。在美國學習與工作六年後,克麗絲回到中國,投入當地教會的服事。

然而,並非所有中國基督徒都認為赴美應該是學生的最終目標。中國唯一一所基督教文理學院的前學術主任Blaze認為,當基督教學校或家庭太早將留學設為唯一方向時,孩子往往會失去與本土文化的連結,並面臨社交上的困難。他反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當地社區,投入教會事工,並走向大自然,培養全面的人生經驗。

作為古典基督教教育的推動者,Blaze曾協助一所未註冊的古典基督教學校創立一個強調「具身學習」的實驗性文理課程。學生通常在16或17歲時進入這個為期四年的課程,雖然畢業後不會獲得正式文憑,但Blaze認為,他們接受的教育等同於大學程度。目前該計畫共有13名學生,多數立志未來投身教會事工,或成為教會學校的教師。

上海一所未註冊的教會學校校長黃歐文則強調,美國大學仍是他學生的首選,其中包括將在明年畢業的30名高三生。為了幫助學生申請順利,黃歐文所在的學校增設了更多數理課程,因為他發現申請美國理工科院校的學生,取得簽證的難度往往低於文理學院或神學院的學生。他同時提醒學生要注意自己的社群媒體形象,避免發表政治言論。

不過,黃歐文最關心的仍是那些已在美國求學的學生。許多獨自生活在異國的學生感到孤單時,常轉向社群媒體或電玩遊戲尋求慰藉。為了支持他們,黃歐文開設每週一次的線上校友查經班,並視需要提供輔導。他也會親自造訪在美畢業的學生,鼓勵他們並為他們禱告。

為了確保經濟條件有限的家庭也能送孩子去理想的大學,黃歐文正計畫展開募款,幫助他們負擔大學學費。他表示:「我不想浪費任何孩子的恩賜。」

在等待學生簽證的同時,克麗絲已開始在她獲錄取的美國神學院修讀線上課程。她引用詩篇《詩篇》147:5:「我們的主為大,最有能力,祂的智慧無法測度。」

她說:「我相信上帝的計畫必彰顯祂的智慧與大能,即使在我有限的理解裡,有時難以明白。」

點此閱讀更多《Christianity Today》繁體中文文章,如想收到新文章的通知,可免費訂閱電子報或追蹤我們的LineFacebookXInstagramThreadsTelegram

Our Latest

News

美簽不確定性打亂中國基督徒家庭的計畫

一些在家自學或在基督教學校就學的學生,開始尋找其他國家的大學就讀。

在快速變化的時代,以修士的姿態生活

若不想隨波逐流地被文化所設定的社會規則牽引,就要選擇一種「有意識地跟隨主」的人生願景,讓基督的主權覆蓋生活的每一個領域。

Review

如何在忙到無法思考時仍忠心於主?

當我們忘記上帝是一位什麼樣的神、忘記我們被造的目的時,會過著一種「浪費的人生」。

Review

基督徒的首要呼召與職業無關

我們需要重新塑造我們對「工作」與「呼召」的理解。

Review

我們渴望世界無法給予的東西

《傳道書》為一個不快樂的世界指出一條通往有韌性的喜樂之路。

當人們不再害怕魔鬼時

Labubu、《Kpop獵魔女團》、《鬼滅之刃》:人們之所以將這些超自然生物人性化,是因爲對善惡有了模糊的定義。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