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全球教會從晚餐開始

為什麼我的孩子要為被迫害的教會禱告。

Christianity Today May 18, 2023
Adehoidar / Getty

「為達普奇鎮(Dapchi)學校的女學生夏瑞布(Leah Sharibu)禱告,她仍被關在博科聖地(Boko Haram),因為她拒絕放棄基督信仰。」

「為在埃及的尤瑟夫(Yousef)和他家人的安全禱告。感謝主,他們在上次襲擊前即時逃出家門。」

「為敘利亞境內像沙里克(Sharik)這樣的基督徒讚美主,因為即使遭受鄰居的威脅,他們仍堅韌不動搖。」

我八歲的女兒在家庭禮拜裡負責宣讀代禱事項。我們家的代禱事項來自「全球基督徒回應」(International Christian Response)發送的月曆,這個組織致力於為受迫害的教會提供屬靈和物質上的援助。每天晚上,女兒細小的聲音都會宣告上帝的子民在世界各地所面臨的考驗和他們的得勝。

宗教迫害是一個具有長期歷史、文化、社會政治和屬靈上複雜糾結的議題,令人望而生畏。近期的皮尤研究資料(Pew Research)顯示,全世界對宗教少數群體的敵意有上升的趨勢。在2007年至2017年期間,基督徒受到的敵意排列第一,並且受迫害的範圍遍及143個國家。

這種研究無疑令人感到沮喪。像我們這樣的人能為如此廣泛普遍且複雜的挑戰做些什麼?並且,為什麼要讓我們的孩子參與其中?

史密斯(James K. A. Smith)在 《欲望的門訓》一書中說到:

我們不是在建造一個「純潔」的家庭,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大千世界的影響,而躲在家門後。」相反地,「我們要刻意去留意我們的家庭所養成的習慣,使其成為一個能不段重新校準我們心意的空間,改變我們、裝備我們,使我們能進到這個世界裡…並得以在我們的鄰舍面前為上帝美好的形象做見證。

如果史密斯是對的,那基督徒的家就不是個抵禦危險的基地,反而更像是個訓練場,訓練蒙召之人如何在危險的世界裡愛上帝和鄰舍。因此,我必須引導我的孩子關心鄰舍們——無論遠近,以及幫助孩子們理解在苦難裡的信仰。

我們家會在家庭禮拜的時間一起關心我們的鄰舍。我和丈夫藉由關懷世界各地上帝家庭的成員所歷經的艱辛及得勝,來牧養我們的孩子。全球教會因著我們的禱告而得到支持與幫助,但得到益處的不僅僅只有他們——至少在三個方面而言,平凡日常小家庭的禱告對我們的孩子(包括我們自己)是有益的:

第一,孩子們了解到,嚴峻的挑戰需要膽大的禱告。

在孩子們得知畢比(Asia Bibi)的班機已抵達加拿大的那晚,他們穿著睡衣高興地跳了起來。上帝回應了他們的禱告!畢比是一位巴基斯坦基督徒母親,她被判褻瀆(阿拉)罪,在監獄裡度過近十年後,終於從死囚牢中得到釋放,與家人團聚。我的女兒們曾為她的安全禱告,聽到她得到庇護的消息後欣喜若狂。

身為父母,告訴孩子們基督徒受迫害是一回事,在代禱裡敘述這些故事則是另一回事。禱告是積極參與上帝主權的工作(太6:9-10),將全球教會的苦難帶進家庭靈修裡。如此一來可以幫助孩子們看到,熱切禱告的聖徒在祂裡面無所懼怕。上帝呼召祂的子民彼此代禱,無論我們的鄰舍碰到什麼困難,無論我們的鄰舍離我們有多遠,即使是非常年幼的孩子也可以藉由禱告來服事他們。

現在,我們全家正在為巴基斯坦另一位女基督徒禱告:莎古芙塔(Shagufta Kausar)是一位45歲的母親,因褻瀆罪被關在死囚房。她被關押的牢房正是畢比以前待的牢房。我們記得上帝對畢比的恩慈,這激勵著我們繼續為莎古芙塔和巴基斯坦的教會放膽地禱告。

第二,孩子們能了解到上帝家庭的龐大、多樣、合一性。

我們一家在一間傳統的黑人浸信會聚會,從教會的歷史可以看到教會的韌性,因為這間教會的故事和詩歌皆反映著這樣的歷史。我們唱的其中一首詩歌是《到了那天,我們會更明白》(We’ll Understand It Better By and By),這首歌是由丁德理(Charles Albert Tindley)所寫,他的父親曾是位奴隸。這首歌的副歌如此唱著:「到了那天,清晨來臨,上帝的眾聖徒聚在天家裡,講述得勝的故事;到了那天,我們會更深的理解這些故事」。

丁德理的詩歌讓人想到啟示錄裡各國、各族、各方的聖徒在天上相交(啟7:9)。那一天,來自四面八方的上帝子民將聚集在一起,歌頌在我們所有故事裡的英雄:基督。那一天,我們在基督裡的合一將不再只是理論——像今日這樣——我們終會真正的理解合ㄧ。但在今天,我們的孩子需要先一瞥此番末世美景。

因著這樣的想法,我和丈夫已養成在家庭禮拜時準備至少三本書的習慣:聖經、詩歌集,和地圖。我們查經後會一起禱告和唱詩歌。當我們唱著像丁德理這樣的詩歌時,我們希望孩子們明白,這些歌詞不僅適用於我們家、我們所屬的教會或是我們代禱的那些地方教會,也適用於奈及利亞的夏瑞布 、埃及的尤瑟夫、敘利亞的沙里克,以及世界各地的上帝子民。

改革宗神學院的聖經與民族研究中心主任埃利斯(Karen Ellis):「我們當中許多人是世界上那30%享有宗教特權的人。然而,其餘70%的人並非與基督的肢體隔絕;反而是那30%的人是與他人隔絕的,沒有和全球其他基督徒一起唱著堅韌的詩歌。」

當我們透過禱告與全球堅韌的基督徒一同唱詩時,我們展示了我們在基督裡的合一,並讓我們的孩子預先體驗了終末將到來的天上的敬拜。

最後,藉著禱告,上帝將孩子們的心與全球的教會連結在一起。

梅根·希爾(Megan Hill)在《一起禱告》一書中描述一個溫暖的場景:她那年十歲,是教會週三晚間禱告會上唯一的孩子。多年來,她都參加禱告會、聆聽他人禱告,偶爾也會跟著禱告,並記錄蒙應允的禱告。希爾說:「坐在普通的聖徒之間,年復一年,那些晚間的禱告將我的心編織在基督的教會裡,我學會了在上帝子民的陪伴下呼求主的名字」。

當我思想希爾的話時,我想知道「在不間斷為基督的教會禱告中成長的人」會是什麼樣子?極大可能的情況是,即便我和丈夫如此對孩子進行門徒訓練,他們永遠也不會有像希爾那樣的人生見證。畢竟,沒有任何一種養育方式能保證教導出敬虔的後代,無論該方式多麼聖潔。家庭禮拜儀式依然有可能僅僅訓練了孩子外在的行為,卻對靈魂沒有影響。然而,因為上帝樂意使用最普通的手段來做祂的工作,當我們根據祂的話語來教導、敬拜、禱告和養育孩子(弗6:4)時,我們深知唯有上帝能改變他們。

所以,我們為什麼要鼓勵孩子們為苦難中的教會代禱呢?因為上帝的恩典可以使他們幼小的心靈與祂的心靈互相聯絡,並與全球弟兄姊妹的心靈聯繫在一起。當我的女兒們為奈及利亞、埃及、巴基斯坦、中國和委內瑞拉的聖徒禱告時,我自己的禱告是,希望上帝將她們編織進基督的無數子民偉大的故事裡(啟7:9),並教導她們與世界各地的子民一起呼求主的名。

娜娜·多爾西(Nana Dolce)有神學研究碩士學位,在地方教會教導聖經,同時是查爾斯西緬基金會(Charles Simeon Trust)的講師,並為各樣事工著作無數。欲知更多資訊,請上 motherhoodandsanctity.com Instagram 追蹤她的消息。

翻譯:思慕 / 校編:Yiting Tsai

如想收到關於中文新譯文的通知,請通過簡訊FacebookTwitterTelegram關注我們。

Our Latest

「主禱文」的真實意義

主禱文是個邀請我們加入一個「逆文化而行的群體」的邀請函。

Public Theology Project

讓天和地啼哭吧!

那使天地萬物存在的「道」竟然成了肉身——從和我們一樣的起點開始,成為一個只能以啼哭表達自己的嬰孩。

台灣人的薩滿信仰

在這片鬼魂遍地的土地上,聖靈還有空間運作嗎?

為憤世嫉俗的心找到解方

當基督徒專注於眼前的鄰舍,能帶來更實際的改變、成為社區裡的一道光。

基督徒應是公共廣場的光芒

在最佳狀態下,基督徒的見證能夠照亮公共領域;但在最糟狀態下,我們讓自己成為狡猾的政治利益的道具。

將臨期與「世界末日」息息相關

盼望來自於人類歷史外的某種事物,超越樂觀及絕望的循環。這種盼望存在道成肉身的上帝之中。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