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醒!看看周遭的世界

哈巴谷也生活在一個不公正的時代,就像他一樣,我們決不能視而不見。

Christianity Today October 15, 2025
Illustration by Mallory Rentsch / Source Images: WikiMedia Commons / Pexels

舊約中,先知是上帝的代言人,能直截了當地告訴上帝的子民:我們必須警醒!

聖經描繪先知是那些喚醒我們、使我們看清身邊正在發生的事、聆聽上帝如何看待這些事的人。

正如ㄧ位學者形容的:「一個沉浸在先知話語中的人所經歷的,是自身的冷漠不斷被真理擊碎的過程——只有鐵石心腸的靈魂才會對這些話語無動於衷。」

先知就像守望台上的衛兵,向那些不願多看一眼的人發出警告的信號。先知呼喊,抬頭看!「看看你們身邊這些加害他人的惡事!」(彌2:1-2)、「看看你們的選擇如何傷害了弱勢族群!」(賽10:1–2)、「看看上帝子民的悖逆!」(西番雅書3:4)。各位!上帝看到了我們如何把事情搞得一塌糊塗,祂就要採取行動了。做好準備吧。我們或許毫不在意這些事,但上帝正注視著我們。

對ㄧ些人而言,選擇對身邊錯誤的事視而不見,其實容易得多——有時甚至還有一些好處。畢竟這樣能讓世界看起來比較「美觀」。然而,冷漠終究是有代價的。

若我們不認真注意我們所處的群體的言行舉止與上帝公義標準之間的落差,那麼,當上帝的管教臨到時,我們就不該太驚訝——畢竟以色列先知早已警告過我們。上帝說,以色列被外邦擄去,正是因為「他們不聆聽、不留心我說的話」(耶利米書29:18-19)。

你可能會這麼想:假如我們真的睜開眼,看見身邊的不義與破碎 (即使很想轉頭不看),但然後呢?難道要承認這些事後,再繼續過著自己的日子?面對世上那些我們無法遏止的可怕邪惡,該怎麼處理心中的憤怒、悲傷與無力?

而這正是我們可以與哈巴谷同行的地方。你看,這位先知寫的書並不像其他預言書那樣,寫滿從上帝那裡得到的信息;也不像約拿書那樣,紀錄自己的人生故事。

先知哈巴谷的做法和大家不ㄧ樣,他邀請我們進入他與上帝的對話之中,好像我們就坐在他的禱告會現場。我們坐在第一排,得以親眼見到哈巴谷的掙扎、傾聽、勇氣及堅韌的信心。我們得以看見在混亂、不義與苦難之中,真正的信仰是什麼樣子。

哈巴谷的處境看似離我們今日的經驗很遠,但其實一點也不。他所處的時代充滿混亂的政治、暴力和諸多惡行。他曾見證強而有力的領袖,甚至是屬靈復興風潮,卻又親眼看著這一切在眼前瓦解:領袖們只為權力與自我榮耀而活,信奉自己所謂的「宗教權柄」,壓迫、危險與困境籠罩整個社會。這種種一切,聽起來是否似曾相識?

我們是否也看見身邊的領袖為了自己的權力而活,不義的行爲藏都藏不住?我們是否看見他們選擇自我保護及自身利益,而不是關心有需要的人及行義的人?像這樣的事一次又一次的發生,在各種組織、國家之中,甚至令人遺憾的——在教會裡也是如此。

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全球基督教界仍在震驚之中,因為一位舉足輕重的基督教領袖被人揭發為長期且系統性的性侵加害者。而我身邊也有人正在為我們國家破碎的寄養制度與其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哀慟。

我敢說,過去幾年你也一定目睹過某些讓人反胃的事件或議題。也許是人口販運,也許是種族歧視,也許是孩子們的需求,或某個弱勢群體遭受不公平待遇。置身於這一切罪惡之中,我想告訴你的是:哈巴谷明白這一切。他所面對的,是仍舊充斥著今日世界的各類不義行徑。

我們的朋友哈巴谷生活在約雅敬王的統治之下。那並不是一個正直的君王。

約雅敬是埃及立的傀儡君王,他鼓勵人們膜拜任何神祇,唯獨不推崇對他的上帝耶和華的公義信仰。他的佈道主題聽起來大概會是這樣:改變你敬拜的對象,和有權勢的人拜一樣的神吧!(參耶25:1-6;西8:5-17)。在他眼中,額外的偶像崇拜若能帶來利益,和樂而不為?因此,他忽視了守節期和聖殿的重要性——那些上帝吩咐祂子民當守的敬拜——把宗教當成服務自己的工具。

同樣的,這種行為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想想那些打著上帝的名號,利用宗教操縱他人、攫取人們忠誠度與權力的領袖。快速瀏覽一下社交媒體,就會發現這種事在當今世上屢見不鮮。

除了極糟糕的統治,約雅敬還提高了稅收,以滿足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並向埃及納貢。那些奢華建築的代價是奴役和虐待自己的百姓。他建造昂貴房屋的時候,人民生活在困苦之中。他與耶利米發生了衝突,上帝使用耶利米警告他,審判即將到來 (耶利米書22、25章)。

但約雅敬如何回應上帝的責備呢?他一點一點地燒掉耶利米寫的書卷——將上帝呼喚百姓的聲音噤聲。為了進一步壓制那些敢於反對他的先知,約雅敬甚至派出了刺客。哈巴谷正是生活在這樣的威脅之下!猶大國離棄上帝的公義後,他們的社會只剩下一片混亂。

像這樣壓制真理聲音的情況,在哈巴谷的時代並不罕見。

而領導階層懲罰那些想要事奉上帝的人,也是當今世界上許多人的處境。或許我們的政府沒有被某個法老奪權,但濫權、腐敗與不義的狀況,仍然在我們四周橫行,有時甚至「以上帝之名」而行。

儘管我們有時寧願視而不見,但我們的信仰要求我們留心這些事。

在那樣的黑暗裡,哈巴谷選擇繼續開口說話。他留心周遭正在發生的事,認清現實後,心中背負著沉重的擔子,來到上帝面前傾訴。在他的文字中,這位先知彷彿伸出手臂擁抱我們,邀請我們和他一起禱告:耶和華啊,我呼求祢,祢不應允,要到幾時呢?我因強暴哀求祢,祢還不拯救。(哈巴谷書1:2)

哈巴谷在這裡使用的是上帝向摩西啟示的名字:耶和華 (Yahweh)。這個名字提醒我們,祂並不是一位遙遠的主宰,而是與祂子民有緊密關係的君王。顯然,這並不是哈巴谷第一次為社會的混亂與痛苦哀求。他早已多次揮動雙臂、滿懷挫折地呼喊。透過詩歌與重複的語句,哈巴谷向上帝訴說正發生的一切。他一直在呼求,卻感覺上帝始終沒有回應自己。

哈巴谷的禱文在我們看來可能很失禮,因為他竟然指責上帝遲遲不行動、不施拯救。但事實並非如此。他的禱文正像一個害怕的、受傷的孩子,向全心愛他的父母尋求幫助。這是與他信靠的上帝親密的對話。哈巴谷的鄰舍被拉去做苦工;他的家人被重稅壓得喘不過氣;他身邊的人輕視上帝的話語,對神的敬拜被扭曲成服侍權勢者的工具。

耶和華啊,知道我們的上帝,祢忠心的子民需要祢,祢在哪裡? 哈巴谷在心裡吶喊。他接著說:「祢為何使我看見罪孽?祢為何看著奸惡而不理呢?毀滅和強暴在我面前,又起了爭端和相鬥的事。」(哈巴谷書1:3)

他描述著那些朝他席捲而來的壓迫和暴力。情況不斷惡化,國家的惡行越積越多,像一座大山擋住了陽光。他感到絕望。

「上帝啊,要到什麼時候才算太過分,祢才會出手呢?」不知道你是否也曾問過上帝這個問題。「上帝啊,不義的行為要嚴重到什麼地步,祢才會注意到?祢真的有看到這一切嗎?」

在哈巴谷的時代,仍有一些上帝的子民忠心於祂。他們是聆聽哈巴谷禱告的人。但猶大國中更多的人早已遠離神,只顧追求私慾、佔盡弱勢者的便宜。

所以哈巴谷說:「因此律法放鬆,公理也不顯明;惡人圍困義人,所以公理顯然顛倒。」(哈巴谷書1:4)

讓我們仔細看這節經文上。在第4節的前兩行,哈巴谷提出「上帝的律法不起作用」的說法。這裡的「律法」一詞指的不僅是管理社會的法律,也包括上帝為祂子民的靈命及道德所設立的教導。

但那些隨從約雅敬去敬拜偶像、貪圖利益的人,已拒絕了上帝的教導。他們打造屬於自己的「個人化宗教」,忽視聖殿中為了塑造他們內心、教導他們如何善待鄰舍的敬拜實踐。結果是什麼?受傷的人無法得到公義。公義從未現身。

由於他們不再忠誠於耶和華,轉而事奉其他事物 (包括國王的偶像),不公不義便進入他們的社會。他們對上帝的不信實,直接導致了他們對鄰舍的不信實

在第4節的後兩行裡,上帝的僕人被叛徒包圍——這裡用的詞是「圍困」,原文意思是「包圍、圈住」。那些為了私利欺壓他人的人,如今團團圍住堅守正直道路的主僕,就像操場上成群欺負孤單孩子的霸凌者,或像狼群圍攻獵物一樣。

那些本應讓人們信任的人,反而成為設計陷阱的人。四面八方都是危險,無路可逃。哈巴谷再次提問——公義在何處?公義被扭曲了,像一條彎彎曲曲、永遠通往不了目的地的鄉間小路。哈巴谷語句間不斷重複「公義」一詞,好似在強調公義本應是上帝為全人類設立的共同秩序。

哈巴谷所形容的,正是「不義」的慣性循環模式。那些本該行善的,反倒作惡;那些本該挺身而出的,選擇沉默;那些本應值得信任的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共謀作惡。

和數千年前一樣,當人們對上帝的忠誠中滲入雜質,當我們不再敬重祂以恩典塑造我們生命的方式,最終會導致我們失信於社會上的受傷者、使我們變得毫不在意最脆弱的鄰舍。當我們投入那些讓人生更輕鬆的偶像,例如埃及那種為人帶來地位的偶像,我們就會越來越不願對我們的鄰舍行正確的事。

你是否也感覺自己正活在一個你極度渴望正義被伸張的時代?你是否曾仰望那些滿口承諾的人,卻發現結果只剩被扭曲了的真相,看不到願意捍衛真理的人站出來?

那正是哈巴谷的處境。惡人圍困著義人,正義被扭曲。如果我們本該活在一個公義的群體中,那當現況完全相反時,我們該怎麼做?我們應如何以信心回應?

讓不公正的現象遺落在我們的盲區似乎更簡單——尤其是,當不公義的事發生在與我們自己人生經歷很不同的人身上,或當我們也正被自己的痛苦困住時。

然而,腐敗與濫權的事今天依然四處都是。事實上,今天全世界被奴役的人數比歷史上任何時刻都更多。若我們願意更多關注鄰舍的處境,會看見那些沒有家的孩子、和在絕望中尋求安身之處的難民。

也許在你的教會小組裡,有人的丈夫剛拋棄整個家庭;你的鄰居可能因膚色或種族不斷被人歧視;你朋友的孩子也許因被霸凌而深陷焦慮及恐懼之中。

上帝能看見這一切不公義——無論它發生在國際舞台上,還是巷弄角落裡——祂從未移開祂的目光。你知道嗎?祂也吩咐祂的子民不要轉眼不看這一切。

先知們乞求上帝采取行動的呼聲在新約中發生了轉變。上帝已藉著耶穌基督來到我們之中,並持續透過祂的聖靈在我們裡面工作。我們當謹記舊約先知們對上帝子民的勸勉:要警醒、隨時做好準備。我們必須留心周遭正在發生的事,以及上帝在這世上的作為。

點此閱讀更多《Christianity Today》繁體中文文章,如想收到新文章的通知,可免費訂閱電子報或追蹤我們的LineFacebookTwitterInstagram 、Telegram

Our Latest

當基督徒「無法跟從主的道」

多數的基督徒並不是修士、宣教士或殉道者。我們既平凡又軟弱、不完美,卻因上帝那令人震驚的恩典而得救。

若福音是假的,你就不用「去教會」

但若福音是真實的,「教會」便是人類活出最豐盛的生命所不可或缺的要素。

News

中國政府拘捕具影響力的家庭教會牧師

錫安教會的金明日牧師,以及數十位教會領袖在一次有組織的全國性突襲中被捕。

那間改變我生命的「和平教會」

重洗派已有五百年歷史。他們在聖經、群體等方面展現的獨特見證,是值得守護的珍寶。

安靜的見證,反而更響亮

如但以理所示範的那樣,「立志做安靜人」反而能開啟那允許我們「大聲傳講福音」的門。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