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筋急轉彎2》讓焦慮回歸本位

這部暑期熱映的續集電影為擔心著未來的年輕基督徒提供智慧的見解。

Christianity Today July 9, 2024
©Disney

《腦筋急轉彎》香港翻譯為《玩轉腦朋友》

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了。我不再像以前那樣感受到上帝的同在了。我到底怎麼了?

「我不確定自己是否真的相信耶穌。我能知道我確實相信祂嗎?」

「我就讀的基督教高中從來沒有教我關於美國種族主義的歷史,我該怎麼看待我所接受的教育?我怎麼能再回到那種基督教裡?我該這樣做嗎?」

我有幸與基督徒年輕人坐在一起,聆聽他們提出諸如此類的問題——關於身份認同及發展、變化及長大的問題。他們想知道:我正在成為什麼樣的人這些變化和我一直以來對自己的認識有什麼樣的關聯?

這類靈魂拷問正是今夏風靡全球的電影續集《腦筋急轉彎2》的核心主題。皮克斯的粉絲們第一次見到11歲的萊莉是在2015年的《腦筋急轉彎》,當時樂樂、驚驚、憂憂、怒怒和厭厭一起幫助她適應新的中學生活。

現在,萊莉即將開始高中生涯,她正試圖加入曲棍球隊,並度過複雜的青春期。她的青春期在五種原始情緒外加入新的混亂狀態:阿羞、阿慕、阿廢,以及最引人注意的阿焦。

焦慮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複雜的角色:一方面是麻痺,一方面是謹慎。焦慮面向著未來,幫助我們辨識負面結果,並努力降低其發生的可能性。焦慮讓我們遠離懸崖;焦慮避免我們跑去跟熊自拍。

在阿焦的帶領下,我們看到萊莉成功地度過青春期生活的種種危機。她透過猜測高中女生們聊天的話題來結交新朋友,甚至冒險與曲棍球隊長交談,以彌補與其他隊友ㄧ開始時的不愉快。

不過,《腦筋急轉彎2》也清楚地表明,焦慮——即使是「成功」的焦慮——也是有代價的。萊莉瘋狂地思考別人會怎麼看她,在運動和社交上會出什麼差錯。她產生一種「對不確定性的零容忍度」;她在不存在危險的地方感到危險,因為她無法完全了解隊友和教練對她的看法而備受煎熬。在一個特別焦慮的片段中,她想像自己會很糟糕,以至於被嘲笑到離開球隊;一分鐘後,她又擔心自己實際上優秀了,隊友們會嫉妒她。為了客觀地了解自己的處境,她偷偷翻看教練的私人筆記本,背叛了自己的價值觀。

當阿焦越發瘋狂地引導萊莉度過壓力處境時,其他情緒意識到一個至關重要的事實:阿焦也只是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他們停止了贏家通吃的戰場,轉而幫助阿焦在萊莉複雜的情感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焦慮的情緒可以在提供正面貢獻的同時不讓強迫性的絕望佔上風。

許多焦慮的年輕福音派基督徒,包括和我一起服事的一些學生,都很難成功地與焦慮的情緒共處。他們之中多數人都明白,焦慮並不是罪;他們知道,當焦慮失控時,心理治療、聖經諮商和藥物治療都是有益的。但是,我們的焦慮和我們的基督教信仰之間到底有什麼關聯呢?如果我們被鼓勵「應當一無掛慮」(腓4:6),那麼,我們的焦慮怎麼可能不是個問題呢?

「應當一無掛慮」這節經文大家都很熟悉。但多數人不太熟悉的是保羅在《哥林多後書》11:28裡使用的相同希臘文字merimna:保羅提及「為眾教會掛心的事天天壓(merimna在我身上」。保羅將這種焦慮與他在使徒生涯中面臨的許多其他困難——監禁、海難、飢餓、乾渴、危險——視為同樣等級的困難,他所有焦慮都是出於對他所建立的教會的憐憫和看到他們靈命興旺的渴望。

Merimna有時也被譯為「關心」。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2:25 中用它來談論教會成員在基督的肢體中應該彼此merimna——「相顧」或「關心」。當我們關心他人的生命時,我們會想起他們有多麼脆弱且寶貴;有時,我們自然地會為他們感到焦慮。

我不希望與我一起服事的年經基督徒過度冷靜至自滿的地步。我希望他們關心(merimna 事奉耶穌:我希望他們能對自己「正在成為什麼樣的人」以及他們的信仰提出艱難的問題。我希望他們明白,作為上帝按造自己的形象所造的人,他們肩負著管理世界的重任。我想讓他們知道,他們的行動能讓他們鄰舍的生活變得更好,或更糟。

但我也希望他們在福音的確定性中體驗這種對呼召、使命和為主而活的「焦慮」之之中。我希望他們安息在上帝對所有人——包括他們自己——的愛之中。我希望他們能像保羅所說的那樣一無掛慮,因為他們知道,他們最終可以把自己所有的努力託付給那位最關心他們的神,透過謙卑的禱告生活將自己的憂慮卸給祂(彼前5:6-7)。

在《腦筋急轉彎2》中,我們不僅看到萊莉焦慮的症狀——徹夜難眠、心跳加速,還看到她的焦慮如何掩蓋並扭曲她原本一些健康的渴望。萊莉渴望長大。她渴望得到愛和尊重。她渴望做出貢獻,渴望成為團隊的一員,渴望成為優秀的人,並被認可為優秀的人。

我的學生也是如此,他們的焦慮往往會揭示他們的許多本質。對成績的焦慮透露出他們對學習和成長的渴望。對父母的接納感到焦慮說明他們顧念家人對他們的付出。對網路文化的焦慮是對社群媒體的力量和潛力的認可。在我們擔心所有一切可能會崩塌的焦慮恐懼背後,是我們對萬事能被更新的渴望。

在柯蒂斯·張(Curtis Chang)所著的《焦慮的機會》(The Anxiety Opportunity)一書中,他指出耶穌在福音書中經常遇到焦慮的人:祂傾聽寡婦的心聲,撫摸麻風病人,在人們最需要祂的地方陪伴他們,而不是鼓勵他們迴避自己的情緒或冷靜下來。耶穌深愛這些焦慮的人,理解他們的焦慮——無論是否是洽當程度的焦慮——都是能促使人們在那些困境下尋找祂的正常感受。

當我們以耶穌看待我們的恩典視角來看待焦慮的自己時,焦慮就會在我們的基督徒生活中佔據其應有的、服事於我們的位置。然後,我們就可以開始服事耶穌所深愛的這個世界了。

J.麥可·喬丹(J. Michael Jordan)是霍頓大學神學副教授,2013-2024年擔任該校禮拜堂主任。他著有《焦慮時代的敬拜:教會如何創造療癒空間》一書。

點此閱讀更多《Christianity Today 繁體中文》的文章,或是訂閱本刊,如想收到關於新文章的通知, 可透過免費訂閱通訊或追蹤我們的LineFacebookTwitterInstagramTelegram

Our Latest

News

中國基督徒盼望教會領養身心障礙孤兒

在中國禁止國際領養後,一些基督徒希望中國教會能承擔這個責任。

在忙亂的時間裡,錯過燃燒的荊棘

我們需要教會逆著這股「加速的文化」而行,真正成為我們學習操練居住在神聖、神秘和永恆裡的地方。

耶穌會對今日的「帝國」說些什麼?

教會除了應向掌權者說真話,也應該讓世界看見我們時,「真的」看見基督的生命樣式。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