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健康及長壽」的昌盛福音

即使我們應是自己身體的好管家,也應同時抗拒健康及長壽福音。

Christianity Today February 1, 2024
Victor Freitas / Pexels

敢說,我們當中有許多人喜歡開成功神學 (又稱「昌盛福音」)的玩笑,尤其笑他們常說的老話——「主的祝褔是健康和財富 (health and wealth)」——很荒謬。但我們這批人卻也同時信奉的類似的子信仰:我們是健康福音的虔誠信徒。好似把財富一詞拿掉,我們即使是物質 (身體) 主義者也沒問題。我說的正包括我自己。

週二的《華盛頓郵報》刊登ㄧ則新聞說,「每日食用紅肉會增加早逝的機率」。這吸引我這位牛排愛好者的注意。原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與美國退休人員協會聯合進行了一項飲食與健康的研究。從 1995 年開始,他們跟蹤調查 50 多萬名50 至 71 歲人士 (以白人佔多數的)。不意外的,在之後的 10 年中,有近 4.8 萬名男性和2.3 萬多名女性相繼去世。

但讓一些人驚訝的是,在考量到吸菸和運動習慣的情況下,那些吃最多紅肉的人——每天食用約四分之一磅——更有可能在研究期間死亡,而且其中大部分是死於心臟病和癌症。

即使是業餘科學家,也會對這項研究的某些方法和結論提出質疑 (例如,人們也會揣測,飲食、習慣和遺傳或許更能說明爲什麼吃紅肉的人在晚年時容易得心臟病)。儘管我也持懷疑的態度,不過,我現在可能會比以前再少吃一些紅肉 (在此之前我已減少紅肉的攝取量了!)。因爲,現在每次坐下吃波蘭香腸或漢堡時,我不再視它們為愉快的事。擺在我面前鲜嫩多汁的紐約牛排如今不再象徵著上帝的恩賜,而是專門傷害健康的魔鬼和死神的誘惑。

這項研究是近幾十年來困擾我們的衆多研究之一。因為各種食物,尤其是我們傳統上最喜歡的食物,那些充滿甜味和油脂的美味食物,如今都被視爲一種威脅。

但是——是對什麼的威脅?

長壽。這些研究多數是爲了探討某種食物或營養素與死亡的關係。是的,對疾病和健康的關注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更重要的是要延長我們的壽命。健康科學界的目標似乎是要標示出那些會導至壽命縮短的食物,畢竟,我們都知道,我們都盡可能地想活得越久越好。

現在,一旦我們從這個角度去看,我們會開始懷疑這可能不是個非常高尚的想法。當我們意識到,我們不會在新聞標題上看到食物與幸福感的關聯性時,這種感覺就更深了。我們從未見到:「有研究指出,每天吃完紅肉,然後再吃一盤冰淇淋的人,在之後的幾個小時內往往會感到更輕鬆、愉快。」

這種對食物及死亡之間關係的執著,不過是我們的文化對死亡深感恐懼的另一種展現。這些研究的潛在含意是:「若現在就開始像斯巴達人那樣吃東西及運動,就能保持活力和清醒的腦袋直到90歲——再有偉哥的加持,萬事皆可能!」

這種對長壽的著迷在醫療領域尤爲明顯-不僅沒有信仰的人如此,最虔誠有信仰的人甚至更加追求長壽。

一週前,《洛杉磯時報》報導,一項新的研究報告指出,「如果宗教信仰是癌症末期患者決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考量,那他們使用呼吸機或接受其他侵入性治療的可能性高出其他病患近三倍」。即使這些治療無法提高患者長期生存 (復原) 的機率。

換句話說,無論機率如何,最堅持想活下去的人似乎是最虔誠的人。作家卡普蘭 (Karen Kaplan) 對此現象反諷道:「對某些人來說,延長幾天甚至幾小時的生命,似乎能爭取更多『禱告被回應』的寶貴時間。」她隨後引用中西部醫療中心教牧關懷暨社工主任麥克雷牧師 (Percy McCary Jr.) 的話:「他們努力給上帝所有機會能照著祂的心意行事,因為他們相信上帝有能力而且會這樣做,他們為奇蹟的出現打開大門。」

真是辛苦啊!我們尋求侵入性、高風險的治療方法的原因是爲了要獲得奇蹟——讓我們能多活幾年

一些敬虔的人認爲,我們有責任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是的,在某種程度上是這樣沒錯。但門徒訓練的最高境界難道不是為著福音的緣故,甚至置我們的肉身於風險中嗎?如果保羅的首要任務是顧好自己的身體,我想他不會讓自己處於沉船、被毆打及飢餓等的常態環境裡。縱觀教會歷史,聖人 (信仰的楷模) 最終常是病懨懨、瘦巴巴、衣衫襤褸、精疲力竭、英年早逝,因爲他們在侍奉上帝和他人時 「毫無保留」。

有時我在想,成為我們肉身的「好管家」——從保持健康到長壽——是否已成爲除掉門訓裡艱辛困苦部分的另一種方式。那麼,我今晚是去健身房消耗一些卡路里、紓解精神的壓力,還是去街友庇護所當志工呢?鑑於我們每日繁忙的時間表,這往往才是我們面臨的真正選擇。可惜的是,如今有許多人認爲這兩者是平等的,都是值得實踐的義務。

我們當中一些人改變飲食習慣、接受侵入式的手術,是因爲家人懇求我們,說他們愛我們,希望我們能在世上待久一些。家人這樣做,反而是強迫我們放棄那無與倫比的快樂,這種做法算得上愛嗎?

使徒保羅如此說:

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但我在肉身活著,若成就我工夫的果子,我就不知道該挑選什麼。我正在兩難之間,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

但他的想法對今天的我們而言卻越來越陌生。

約翰·福克斯 (John Foxe) 在他的經典著作《行傳與見證》(Acts and Monuments) 中說,當新教徒拉蒂默 (Latimer) 和瑞德利 (Ridley) 在瑪麗女王 (也就是血腥瑪麗) 的迫害下被押赴刑場時,拉蒂默鼓勵他的殉教夥伴:「振作起來,瑞德利,勇敢的扮演好你的角色!」

今天,拉蒂默仍會對我們說:「勇敢的扮演好你的角色!」他會提醒瑞德利,我們在這個地球上旅行的目的不在於長壽,而在於活得有意義。

馬克·加利是《今日基督教》的高級執行主編。著有《偉大且可畏的愛:認識神屬性的靈性旅程》(A Great and Terrible Love : A Spiritual Journey into the Attributes of God)一書。

點此閱讀更多《Christianity Today》繁體中文文章,如想收到新文章的通知,可免費訂閱電子報或追蹤我們的LineFacebookTwitterInstagram 、Telegram

Our Latest

News

美簽不確定性打亂中國基督徒家庭的計畫

一些在家自學或在基督教學校就學的學生,開始尋找其他國家的大學就讀。

在快速變化的時代,以修士的姿態生活

若不想隨波逐流地被文化所設定的社會規則牽引,就要選擇一種「有意識地跟隨主」的人生願景,讓基督的主權覆蓋生活的每一個領域。

Review

如何在忙到無法思考時仍忠心於主?

當我們忘記上帝是一位什麼樣的神、忘記我們被造的目的時,會過著一種「浪費的人生」。

放下效率至上的「偽福音」

我們拼命追求效率最佳化,上帝卻選擇以更緩慢的步調在我們生命中工作。

Review

基督徒的首要呼召與職業無關

我們需要重新塑造我們對「工作」與「呼召」的理解。

Review

我們渴望世界無法給予的東西

《傳道書》為一個不快樂的世界指出一條通往有韌性的喜樂之路。

當人們不再害怕魔鬼時

Labubu、《Kpop獵魔女團》、《鬼滅之刃》:人們之所以將這些超自然生物人性化,是因爲對善惡有了模糊的定義。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