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礙孩子信仰的最大障礙不是疑慮,而是你的沉默

我們不需要成為神學家或「超級基督徒」才能與孩子們討論信仰。我們需要的僅僅是願意在信仰裡「站在他們那一邊」。

Christianity Today May 8, 2023
Illustration by Rick Szuecs / Source image: Getty

富勒青年研究所發起的一項為期三年的縱向研究裡,一位有三個已從高中畢業的孩子的家長回顧她多年來親眼見到的變化:「如果我有機會重新做一次父母,我會讓我的孩子在高中時期有更多的自由來探索和表達他們對信仰的疑問。」

她的想法正是青少年所需要的。根據我們對500名青少契畢業生的研究,超過70%參與教會的高中生表示對信仰有嚴重的疑問。可惜的是,這些年輕人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與成年人或朋友分享過他們的疑慮和掙扎。然而,這些有機會表達和探索他們的疑慮的學生,實際上與他們信仰的成熟度有極大的關聯性。換句話說,對信仰有毒的不是懷疑,而是沉默。

全美青年及宗教研究的研究人員發現,年輕人變得不善於表達自己的信仰,常常無法以準確的語言描述他們所相信的事或信仰。進一步的研究顯示了形成這個現象的另一重要部分:他們的父母也是如此。

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年輕人和他們的父母失去了在現實生活裡談論信仰的能力。就像幼年時學會說英文,成年後卻忘了怎麼說那樣,基督徒青少年和剛成年者往往會隨著時間推移,在信仰方面變得「不太流利」。但是,人們需要談論及面對自己的信仰,如果這些信仰對話隨著我們的孩子長大而減少,我們就會錯過幫助他們「保持流利」的機會。我們所謂的「在信仰裡」,或持續性的「有信仰的行為」,取決於我們是否「練習它和使用它」,使信仰成為我們最深的一部分。是這樣持續性的在信仰裡談論它、練習它、活出它、以它作為我們的價值觀——我們的信仰才得以內化。

當我們與來自美國各地的家長交流時,他們坦承,在討論靈命信仰問題時,他們會擔心說錯話,不是搞砸了就是暴露了自己的無知。但對父母而言,我們的好消息是,我們不需要成為神學家或「超級基督徒」才能與孩子們討論我們的信仰或他們的信仰。我們需要的僅僅是願意在信仰裡「站在他們那一邊」。

在許多家庭裡,信仰已成為一種失落的語言,但父母可以透過尋找細微的方式再次將信仰的對話帶回日常生活裡。就像任何語言一樣,一開始會顯得很笨拙,但若堅持下去,我們就能越來越流利。

首先,為信仰的發生創造空間。

當我(作者史蒂夫)的女兒快要二十歲的時候,我會特意用找她外出喝咖啡的機會來和她聊些有意義的話題。起初,這很難。身為父母,你希望你的孩子會自己來找你,問你生命的意義,但這種事很少發生。相反的,他們經常期望由我來提及重要的話題,所以我學會了為了他們冒上風險,問他們關於他們對朋友、政治、一些時事和上帝的看法。

我經常問他們的一個問題是:「有什麼事是你不相信的,而你認為我依然相信?」或是把這個問題轉過來:「有什麼事是你相信的,而你認為我不相信?」有時後他們的答案是:「我想不到。」有時他們會列出一個清單。每次我都屏住呼吸,想知道他們會說什麼。但能讓我有這樣做的勇氣的,是因為我知道信仰是一個過程,而「誠實的、定期性的對話」是能推著它前進的最好的油

每隔一段時間,我(作者卡拉)則會問我的孩子這個問題:「在哪些時候你覺得自己跟上帝最親近?」我兒子內森的回答是「在敬拜時。」從四年級開始,他透過敬拜詩歌最能感受到與神的親近。他如今是個吉他手,經常在我們教會的高中生事工裡帶領敬拜。女兒克里斯塔告訴我,當她和朋友們在教會時,她感覺與神最親近。她是喜歡社交的人,當她和那些理解她的人在一起時,她感覺充滿活力。對於我們家最內向的孩子傑西卡來說,在我們家後院裡獨處時感覺和上帝最親近。她熱愛大自然,喜歡感受著上帝的創造。

如果我非常用心思索,根據我對孩子們的觀察,我可能可以猜到他們會說出的答案。但是,和孩子們進行這樣的對話為我們提供了身為一個家庭,我們一同實踐信仰的方式。

第二,在他們遇到重大疑問和困境時,把信仰帶進來。

鼓勵你家的青少年或剛成年的孩子表達他們信仰上的疑問,這樣你們就能更好地理解他們正試圖解決的問題。例如,當你的孩子說:「我再也不相信上帝了,」你可以回答:「可以和我分享那個『你不再相信的上帝』是什麼樣子嗎?」讓他們知道這樣表達自己的疑慮是勇敢的行為。你甚至可以說,「我也不相信『那樣的上帝』」,然後好好的分享你所相信的上帝是什麼樣貌。讚揚他們注意到這些信仰上的矛盾,並問他們會以什麼樣不同的方式生活。

同時也要認識到,孩子們(對基督信仰)在智性上的不認同或質疑往往是由新的及廣泛的人際關係和經驗而引起的。對於人權平等、科學和政治等議題,過於簡單粗暴的信仰回應是無法讓他們滿意的。承認這些新議題的複雜性,並邀請其他願意傾聽、尊重並很好地回應你孩子問題的成年人加入你們的家庭對話裡。盡量避免提供非此即彼(「若不是xx樣就一定是xx樣」)的黑白解決方案,迫使他們只能有兩種選擇,因為他們實際上可能可以有更多的選擇。努力思考新的、有創意的,能尊重他們的經驗及信仰歷程的方法來回應他們。

第三,分享你自己的信仰故事。(這也是他們故事的一部分)。

在我為人父母的過程中,我(史蒂夫)意識到,即使我是牧師,我們家有許多信仰儀式,但我沒有和女兒分享過我的信仰歷程故事。因此,對每個孩子,我都試圖找到時機問:「你有沒有好奇過,我是為什麼,或如何找到耶穌並加入祂的天國敘事的?」當我問他們是否可以分享我的故事時,每個人都親切地回答:「可以。」

以同樣的精神,你也能和你初成年的孩子分享你的故事。你不一定要把故事講得多完美。如果你很久以前和他們分享過,不要假定他們還記得。再講一次吧!告訴他們那些神的恩典支撐著你的時刻。和他們分享你是如何在日常生活裡經歷神的。我們的孩子需要一個信仰之旅的起點,而分享我們自己的故事是很好的開始方式。

最後,在你的孩子們各自獨特的信仰階段裡支持他們。

為了更好地與家人一起在信仰裡成長,我們應在孩子各個信仰階段以不同的方式來應對。孩子們的成長大致上有三種階段:學習者、探索者,和專注者階段,不同階段面對的關鍵掙扎和疑問也不同。高中時期處在「學習者階段」的孩子是透過他人的榜樣來理解自己的信仰。身為孩子們的信仰老師的父母,可以透過下面的方式幫助仍在學習者階段的孩子穩固信仰:

  • 認識到,處在「學習者階段」的孩子高度重視成年人和同齡人的想法。對他們而言,對上帝信實往往意味著在信仰裡找到自己的位置。他們對信仰的各種疑問會挑戰他們在教會裡的歸屬感,讓他們質疑:「我出了什麼問題?」這時候要向他們保證,他們仍屬於教會,他們的各種疑問可以幫助他們成長,不會傷害他們。
  • 教導他們如何尋找對他們的成長有益的答案。鼓勵他們和專家對話、閱讀文章,或聽podcast(播客)。在他們找尋答案的路上跟進,請他們教你他們新學習到的事,以及有沒有浮出哪些新的問題。

身處「探索者」階段的孩子則正經歷成人期的前半段,他們透過提出更多關鍵性的問題來理解自己與上帝的關係,且經常將家庭和信仰群體教給他們的東西,與他們在外面新的接觸(新認識的人、新的經驗和世界觀)所教他們的事物進行比較。身為孩子信仰指導者的父母可以透過以下方式幫助處於探索者階段的孩子們建立信仰:

  • 為他們創造能思辨批判他們的家庭和信仰的空間。他們需要能對他們不成熟的、有時是苛刻的批判有耐心的成年人,而不是防禦心過高的成年人。
  • 溫柔地鼓勵他們不僅僅說出家裡或教會裡的問題,同時也能反思他們可能欣賞的部分。
  • 接受他們在屬靈上的征討為他們人生旅程的一部分,鼓勵他們不僅僅停留在滿腹疑問的狀態,指導他們每遇到新的問題,能如何找新的答案。

在「專注者階段」的孩子從新興的成人期進入成熟的成年人,他們可能在事業、人際關係和信仰方面逐漸清晰起來。他們對自己與上帝的關係越來越舒適,並能在那些與他們持不同觀點的人之間找到共同點。這時,身為孩子信仰資源提供者的父母可以透過以下方式幫助身處專注者階段的孩子的信仰:

  • 認知到,在「專注者階段」的孩子正在思考自己想在這個世上留下什麼。他們的疑慮往往來自他們渴望有所作為的行為,也是他們對自己是否能實現夢想的恐懼。他們會問:「這個世界怎麼了?我能做什麼來改變它?」

  • 創造空間,與他們談論他們的情感關係、職業和靈命。他們需要的是與你平等的相互交流,而不是來自你的教育。
  • 將他們與其他有類似職業、熱情或願景的成年人聯繫起來。

當我們尋求與孩子們開放的討論心靈上的問題時,我們有時會認定他們的信仰之旅深深受到我們的態度和行動的影響,以至於我們必須為他們做好所有步驟。是的,我們做的事確實很重要,但儘管如此,沒有一個公式可以完美地預測我們的孩子與耶穌的關係。

相反的,我們需要平安和力量——而這來自我們知道上帝深愛我們每個人,祂不斷的追求我們、渴望給我們完整的人生。我們可以安心地知道,雖然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相信上帝,但上帝總是對他們有信心。而祂也對我們有信心。

卡拉·鮑威爾博士(Kara Powell, PhD)是富勒青年研究所(FYI)的執行主任並任教於富勒神學院。史蒂芬·阿格博士(Steven Argue, PhD)是富勒青年研究所的應用研究戰略家,也是富勒神學院青年、家庭和文化的副教授。

本節選改編自卡拉·鮑威爾和史蒂文·阿格的《一起成長》。由貝克出版集團旗下的貝克書店出版。 2019年版權所有。經許可使用。BakerPublishingGroup.com

翻譯:Yiting Tsai

如想收到關於中文新譯文的通知, 請透過訂閱通訊emailFacebookTwitterInstagramTelegram關注我們。

Our Latest

在忙亂的時間裡,錯過燃燒的荊棘

我們需要教會逆著這股「加速的文化」而行,真正成為我們學習操練居住在神聖、神秘和永恆裡的地方。

耶穌會對今日的「帝國」說些什麼?

教會除了應向掌權者說真話,也應該讓世界看見我們時,「真的」看見基督的生命樣式。

在過剩的文化中宣講「日用的飲食」

耶穌的聽眾大多過著勉強糊口的日子。如果我們多數的聽眾擁有的甚多呢?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