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s

基督登山變像是預展我們的未來

耶穌的登山變像或許與我們本身有超乎想像的關聯。

Christianity Today December 11, 2022

我們有時會忘記耶穌是多麼奇特。他在地上的時候做了很多奇特的事情——他詛咒樹木,命令他的追隨者不要告訴任何人他是誰,與貪吃的和酗酒的相交。他又用比喻來故意混淆人們,還聲稱與父神平等,但同時又聲稱有某些事情是父所知道的,他卻不知道。

而竟有這麼一個在山上的時刻:耶穌的臉和衣服無緣無故地開始閃耀,兩個已經死亡多年的人出現,並與他交談。在彼得插嘴後,那段談話被天上的聲音打斷。後來,耶穌和同伴回到山下,繼續他們的一天,好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就像是沒什麼大不了似的。

如果那天在山上,從耶穌爆發出來的榮耀不僅是神聖的榮耀,並且也是人類的榮耀呢?

我們或許並沒有感到這是件瘋狂的事。因為我們對這件事有個名稱 — 登山變像。好像有了個標題就覺得它的發生是理所當然了。如果我們認定這件事的唯一目的就在於是要表明耶穌的神性,我們就更可以將其荒謬性給抑制下來。如果一個故事的重點只是要表明耶穌是神,那麼當然會有超乎理性、近乎瘋狂的事情。所以這件事沒有讓我們感到驚訝,也沒有引起我們的注意,更不值得去進一步思考。

但是,如果表明耶穌神性并不是這件事所有要表面的情況呢?事實上,登山變像的重點并不僅僅是為了顯示耶穌與我們的不同(他是神),還要顯示他與我們有多麼的相同(他是人)呢?如果耶穌在山上發出來的榮耀不僅是神聖的榮耀,而且也是人類的榮耀——那種屬於所有與耶穌聯合的人有一天都可以分享的榮耀呢?換句話說,如果彼得、雅各和約翰那天在耶穌面前看到的是他們未來在鏡子裡可以看到的自我形像呢?

面對上帝的榮耀

記載耶穌登山變像的三個福音書(馬太福音17:1-13; 馬可福音9:2-13; 路加福音9:28-36)很清楚地描繪了這個奇特的時刻,像是為耶穌的獨特性提供了專屬的見解——你如果沒有在這些故事中看到耶穌與其他人不同,那你就根本沒有關注經文。但是馬太告訴我們,耶穌的臉“明亮如日頭”(17:2),這與13:43,“義人在他們父的國度,要發出光來,像太陽一樣”是同樣的描述。所以,耶穌在山上的樣式和我們在主再來時的樣式是有關聯的。但是,這種關聯究竟是什麼呢?當然,馬太在17:2所寫的,並不是僅僅的在設想有一堆人類火把在新天新地中走來走去!

使徒保羅對這種情況有了更多的闡述。在哥林多後書3:18,他說所有接受聖靈的人不僅能夠看見主的榮光,而且還像從鏡子裡返照,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這裡的“變成”是與馬太與馬可描繪耶穌在登山時所產生的轉變是同一個詞。)這究竟是如何發生的?首先,保羅說,接受聖靈意味著得到一顆新的心,讓聖靈給我們注入新的生命——這就是保羅所說的“新造的人”(5:17)。第二,如果沒有成為“新約”的工人,就不能參與新創造(3:6)。如果福音的光照耀在我們的心中,我們有責任讓周圍的人盡可能地看到這光。保羅給出了我們這樣做的幾種方法。

首先,我們大膽而公開地傳講同樣的福音,就可以帶我們進入光明。我們不行詭詐的,不謬講神的道理,因為那就是將它的榮耀隱藏起來,并阻止那榮耀去穿透那些仍然在黑暗中的人的心(3:12-13;4:1-2)。保羅將這種謬講神的道比作摩西在西奈山上與神相遇後,戴面紗遮蓋臉上的榮耀(出34:29-35; 林後3:7-15)。阻止別人看到神的榮耀,就像摩西所做的那樣(林後3:13),剝奪了他們獲得聖靈改變的能力。

此外,我們的“帳篷”(林後5:1)必須被摧毀——也就是說,我們地上的身體(保羅稱之為“瓦器”),其中有這寶貝(基督的榮耀)(4:7)。對保羅而言,這不僅僅是個理論而已,當他說:“我們這活著的人是常為耶穌被交於死地,使耶穌的生在我們必死的身上顯明出來”(4:11)。他是在指那些事奉上所臨到真實的,肉體上的挑戰(如下監牢、被鞭打等等——見哥林多後書11:23-29所列出的各項苦難)。這些挑戰雖然在撕毀他屬世的生命,卻使不朽能夠閃耀。他說:“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4:16-17)。保羅所忍受的苦楚對他形象的轉變至關重要。因為這些苦楚摧毀了保羅可能會有的榮耀自我,而不是榮耀基督的任何傾向。隨著人的力量減弱,神聖的力量就變得明亮起來。用耶穌自己對保羅的話來說,“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12:9)。

我們需要在這裡停頓片刻,確認我們沒有誤解保羅。他並不是說我們的肉體是問題所在,我們越早擺脫它們,我們光榮不朽的靈魂就能越早構成我們存在的全部。從哥林多後書至少以兩種方式可以清楚地看出這一點。首先,盼望得榮耀就是盼望(肉體)復活:保羅願意“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4:10),因為“那叫主耶穌復活的,也必叫我們與耶穌一同復活”(4:14)。耶穌的物質身體被提升了,并沒有為了要形成某種沒有肉體的超級存在形式而被遺留下來。因此,我們的肉體也將與我們同在。其次,保羅後來說:“我們在這帳棚裡歎息勞苦,並非願意脫下這個,乃是願意穿上那個,好叫這必死的被生命吞滅了。”(5:4)。

換句話說,我們的凡人身體毀滅并不會導致肉體的消失,而是帶來更新的身體:穿戴上屬天上的身體,一個“靈性的身體”,正如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5:44中所稱的那樣。在這方面,他強調了兩者之間的連續性:“所種的是必朽壞的,復活的是不朽壞的。所種的是羞辱的,復活的是榮耀的。”(林前15:42-43)。換句話說,我們的身體被轉化了——變形了!——而不是被丟棄了。與耶穌一樣,我們榮耀的顯現不是通過我們人性的移除,而是通過它的轉變而達成。

經由苦難來改變形象

保羅在他自己的生命中和我們的生命中所設想的形象轉變是從內到外發生的——我們的心是新的,我們的靈呼吸著新的生命,那新的生命突破了我們以自力更生及以自我為中心的外在表層。但是這個外在的表層是相當堅韌有彈性的,所以上帝使用各種挑戰來打破這個表層。無論是身體上的、情感上的、心理上的,還是屬靈的,現實生活中的環境都會撕掉我們自主的面具,來揭示上帝的能力在工作,要使我們更像耶穌。

說到耶穌,我們不應該錯過一個事實。那就是保羅在哥林多後書中如此強調的,要通過苦難來獲得榮耀的道路,也正是耶穌在登山變像後,在耶穌前面鋪設的道路。就在登山變像之前,耶穌第一次向門徒宣佈他要去耶路撒冷被捕並被釘死在十字架上(馬太福音16:21;馬可福音9:31;路加福音9:22)。彼得當然認為這是一個愚蠢的想法:“主啊,萬不可如此!“(馬太福音16:22)後來在山上,彼得又不知輕重的再次去攪和打斷耶穌與摩西和以利亞的對話,他竟然建議要為他們搭三座棚(馬太福音17:4; 馬可福音9:5; 路加福音9:33)。彼得的想法是他們可以就留在那裡,安穩舒適的過日子,享受那時的榮耀,不要太急於回到山下去面對等待他們的苦難。但他打斷的談話是關於耶穌去世的事,就是他在耶路撒冷要成的事(路加福音9:31)。彼得建議他們在山上安頓下來,這與耶穌清清楚楚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完全不符。

不僅如此,當他們下山時,耶穌指示門徒在他復活之前不要告訴任何人剛剛發生的事情(馬太福音17:9,馬可福音9:9)。那等待著耶穌的榮耀就是復活的榮耀。這意味著除非忍受十字架,他不會得到這種榮耀。這聽起來很熟悉?就像聖子一樣,所有的兒女也要如此——形象的轉變是通過苦難發生的。在山上,耶穌臉上彰顯的榮耀乃是預先淺嘗那將發生的事情。這不僅是在說耶穌,也是對我們在說。這就是為什麼耶穌被稱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林前15:20)和從死裡首先復生的(西1:18)。

當我們看到耶穌的臉在山上迸發出光芒時,我們不僅要認識到他作為神的神聖兒子是與我們是多麼完全不同,而且我們要知道,如果我們跟隨他下山到十字架上,我們也可以像他一樣的得到榮耀。登山變像的記載呼召我們要拒絕彼得那種試圖保持安全和舒適,享受榮耀而不忍受苦難的想法。相反的,它呼召我們接受那跟隨耶穌不可避免的痛苦。耶穌首先忍受了十字架,然後在榮耀中坐在上帝的右邊(來12:2)。聖奧古斯丁對彼得的挑戰也是對我們的挑戰:“下山來,彼得!你太渴望繼續在山上享受安息。下來!你要辛勞刻苦,汗流浹背,忍受鞭打。這樣,藉著正直和善行的光明和美麗,你才可以在愛中擁有主白衣所代表的意義”(奧古斯丁講道集28.6)。

Michael Kibbe是華盛頓州斯波坎市穆迪聖經學院的聖經助理教授。他最近的一本書是《敬虔的恐懼還是不敬虔的失敗?》– 希伯來書12章和上帝在西奈的顯現(De Gruyter出版,2016)。

翻譯:賀宗寧 (T. N. Ho)

如想收到關於中文新譯文的通知,請通過簡訊FacebookTwitterInstagramTelegram關注我們。

Our Latest

中國教會嘗試更深入紀念聖誕節的意義

中國教會在宗教限制及神學變化的背景下尋求深度參與節期的方式。

「主禱文」的真實意義

主禱文是個邀請我們加入一個「逆文化而行的群體」的邀請函。

Public Theology Project

讓天和地啼哭吧!

那使天地萬物存在的「道」竟然成了肉身——從和我們一樣的起點開始,成為一個只能以啼哭表達自己的嬰孩。

台灣人的薩滿信仰

在這片鬼魂遍地的土地上,聖靈還有空間運作嗎?

為憤世嫉俗的心找到解方

當基督徒專注於眼前的鄰舍,能帶來更實際的改變、成為社區裡的一道光。

基督徒應是公共廣場的光芒

在最佳狀態下,基督徒的見證能夠照亮公共領域;但在最糟狀態下,我們讓自己成為狡猾的政治利益的道具。

將臨期與「世界末日」息息相關

盼望來自於人類歷史外的某種事物,超越樂觀及絕望的循環。這種盼望存在道成肉身的上帝之中。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