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沒有宗教歸屬的人”仍然保持信仰

當研究的注意範圍超越隸屬關係時,離開宗教機構的舉動就會變得更加細微复杂。

Christianity Today March 18, 2021
Prixel Creative / Lightstock

我在伊利諾州鄉下地方的一個小鎮裡牧養一家美國浸信會。 當這個建築物在1968年投入使用時,這教會有300多位成員。 到了1990年代末,大約有一百位。 當我在2006年成為他們的牧師時,只有50位。 現在,在一個好的星期天,我可以從講台上看出去,看到座位上有20個人。

他們都到哪裡去了? 我成為了一名社會科學家,部分原因是要試圖弄清楚這一點。 在我即將出版的書《“沒有宗教歸屬的人”:他們來自何處,他們是誰,以及他們要去哪裡》(The Nones: Where They Came From, Who They Are, And Where They Are Going)中,我詳細記錄現在有這麼多美國人如何,以及為何被放在不隸屬任何宗教的行列(即所謂的“無”,None —— 譯者註)。

我所發現的是,儘管許多人離開了所隸屬的宗教,但他們並沒有把宗教和靈性的所有方面都拋在腦後。 因此,儘管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可能不再輕易地算自己是基督徒,但他們仍然每年參加幾次禮拜或維持對上帝的信仰。

現實情況是,很多“無”其實是“有一些(宗教)的”。

根據歸屬來分類“無”

通過對宗教歸屬的調查來衡量,不歸屬任何宗教的人正處於歷史最高水平,包括接近四分之一的人口。 例如,《綜合社會調查》詢問了一個常見的問題:“您的宗教偏好是什麼?”受訪者可以從很多選項中進行選擇,包括“無宗教”。

https://datawrapper.dwcdn.net/medP5

1972年,只有二十分之一的美國人沒有宗教歸屬。 這比例在接下來的二十年中僅略有增加,直到在1990年代開始攀升。 在1993年至1996年之間,沒有宗教歸屬的人躍升了約4個百分點。到了2000年代的開始,增加到近六分之一(近15%)。

表示“無宗教”的受訪者人數持續增長,在2012年達到了五分之一(19.6%),在最新的調查已接近四分之一(23.7%)。

有充分的證據 表明了,GSS低估了沒有宗教歸屬的人的比例,因為有些受訪者可能在面對一位採訪者時,會較不願表示自己是沒有宗教歸屬的人。 儘管如此,所有調查都在這一點上達成共識——那些不秉承宗教傳統的人每年都在增長,即所謂“無”的興起。

在我的書中,我提到在其他宗教傳統中,唯一人數有重大變化的,就是主流更正教徒(例如,聯合衛理公會和聖公會)。 數據表明,很多“無”是在其中一種傳統中長大的,但到了成年後就離開了。

根據行為來分類“無”

歸屬是衡量宗教信仰最流行的方法,但宗教生活還有其他層面。 如果我們相信“行動勝於雄辯”,我們可能會研究宗教行為是否發生了同樣巨大的變化。

值得看的是參加教堂禮拜的人數。 從社會科學得知,公共禮拜聚會對於產生社會資本、提供神學教育以及鼓勵信徒繼續致力於其信仰傳統的宗旨至關重要。

像宗教隸屬一樣,自1970年代以來,美國的宗教出席率一直在下降,但這是漸進的。

https://datawrapper.dwcdn.net/TmDXR

1970年代,大約十分之三的美國人表示,他們每周至少參加一次禮拜活動。 在另一端,大約十分之二的人說他們從未或很少參加教堂禮拜。 在1980年代,教堂出席率最低類別的美國人所佔比例保持穩定,然後從那時起逐漸增加。 到2010年代,將近三分之一的美國人表示,他們從未參加過教堂,或者每年參加一次以下。

同時,每週參加禮拜的美國人所佔比例緩慢下降。 在1990年代和2010年代之間,這一最高出席率的比例下降了約2.5個百分點。 目前,大約有四分之一的人每週參加禮拜一次或以上,而三分之二每年至少參加一次禮拜。

是什麼導致人數減少? 幾十年來,社會科學家一直相信年輕人會在成年初期擺脫宗教信仰,但在他們結婚,生子並定居下來之後,便回到教堂。 嬰兒潮一代確實如此,但現在的數據表明,在較年輕的群體中,這種情況並沒有那麼多。 較多的年輕人在20多歲時停止參加教堂活動,再也沒有回來。

根據信仰來分類“無”

宗教傳統最後的層面是宗教信仰。 這些問題很難在調查中提出,但是GSS於1988年開始探討這一主題。

“哪個陳述最能表達您對上帝的信仰?”受訪者可以在以下六個選項中挑選:從“我知道上帝確實存在,對此我毫不懷疑”,到無神論者的選擇“我不相信上帝”,和不可知論者的選擇,“我不知道上帝是否存在,我也不相信有任何辦法可以找到答案。” 選擇無神論者或不可知論者的選項將被視為在宗教方面的“無”,是合理的假設。

https://datawrapper.dwcdn.net/kY0Im

1988年,只有5.1%的美國人選擇了無神論者或不可知論者的選項。 二十年後,這一比例上升到了8%,其中3%的人選擇了無神論者的選項。 從那時起,持有這些信念的比例在調查的最後兩波中已上升至約11%。

分析這三個分類

絕大部分美國人(60%),無論是根據歸屬、行為還是信仰,都無法歸類為“無”。 但是,在那40%在至少一方面與宗教有隔膜的人中,很少在三方面都與宗教無關。

這維恩圖(Venn diagram)說明了這40%的人口如何分佈在宗教信仰的三個層面上。 請注意,行為(不參加教堂)是一個人被算為“無”的最常見原因。

有40%的“無”不參加教堂,但仍然覺得隸屬某個宗教團體,並在某種程度上相信上帝。 另外有四分之一的“無”既不去教堂也不表示與任何宗教團體有隸屬關係(綠色和黃色圓圈的交集),但仍然在某種程度上相信上帝。 這兩類佔了“無”的三分之二。

難怪研究表明,在美國沒有宗教歸屬的人返回教堂並重新認同是基督徒的可能性,與成爲自我認定是無神論者或不可知論者的可能性一樣多。 在我的書中,我說到“沒有什麽特別(宗教信仰)”的人在僅僅四年之後,就有將近20%把他們的歸屬改變成基督徒。 這個“沒有什麽特別(宗教信仰)”的類別涵蓋了五分之一的美國人。 豐收!

對於剩下的兩個因素,很明顯,歸屬是緊隨其後的,跟著是宗教信仰。 只有四分之一的“無”表示是無神論者或不可知論者(所有在紅色圓圈裏的人)。

維恩圖的中心表明,在一個層面是“無”的人中,只有15.3%在三個層面都是“無”。 換句話説,在美國人口中,只有約6%既不屬於任何宗教傳統、也不去教堂,並且還持有無神論者或不可知論者的世界觀。

正如埃德·斯泰澤(Ed Stetzer) 去年寫的: “放棄25%的人口,把他們視為無法接觸,或視爲都是無神論者,是錯誤的。 認為教會繼續像往常一樣就會吸引“無”,這也是錯誤的。”

他告訴教會領袖:“沒有宗教歸屬的人不是無法接觸的人。” 但是,要讓領導者接觸到這個不斷增長的人口,不論他們的社區中的,甚至是在他們的教會中的,就必須準確地了解在美國那些沒有歸屬的人的不同情況。

了解這些人的分類和軌跡至關重要,但是在進行分類時,非常容易會過分概括同一類人共同沒有的地方,而忽略了他們共同有的地方。 我希望我可以給教會一個簡單的清單,列出牧師可以做的事,使“無”重返教堂。但是在美國,至少有6000萬個這樣的成年人離開有組織的宗教,他們有6000萬個原因。

試圖從社會學的角度了解這個群體是一個好的開始,但是基督徒需要願意聽他們的心聲。 與“無”進行對話——以一種非判斷性的方式來理解他們的顧慮和包袱——是教會處理美國宗教架構這一重大轉變的最佳方法。

Ryan P. Burge是伊利諾州東部大學政治學的助理教授。 他的研究結果出現在“公共場所的宗教”網站上,他在@ryanburge上發推文。

翻譯:勵元達

責任編輯:吳京寧

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translation? Interested in helping us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the quantity? Share your feedback here.

Interested in helping us promote our Traditional Chinese content on social media? Find out more here.

This article is 1 of 500+ CT Global translations—including Simplified Chines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You can also now follow CT in Chinese on Facebook, Twitter and Telegram.

Our Latest

News

中國基督徒盼望教會領養身心障礙孤兒

在中國禁止國際領養後,一些基督徒希望中國教會能承擔這個責任。

在忙亂的時間裡,錯過燃燒的荊棘

我們需要教會逆著這股「加速的文化」而行,真正成為我們學習操練居住在神聖、神秘和永恆裡的地方。

耶穌會對今日的「帝國」說些什麼?

教會除了應向掌權者說真話,也應該讓世界看見我們時,「真的」看見基督的生命樣式。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