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s

像讀詩一樣去讀神的話語,而不是當作使用手冊

馬修·穆林斯 (Matthew Mullins)說,《聖經》教導我們,但它的教導方法所蘊含的不僅僅是信息和指導。

Christianity Today November 10, 2021
Alex Boerner

《聖經》中有很多經文談到它的目的和權威。其中大家最熟悉的經文應該是《提摩太後書》第3章16、17節,保羅寫道,“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 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對於擔任東南浸信會神學院英語和思想史副教授的馬修·穆林斯(Matthew Mullins)來說,這樣的經文確實是信徒閱讀神的話語時不可或缺的指南。但他認為,問題出在對於一些詞彙的解釋趨於狹隘,比如 教訓督責糾正教導 等,這會誤導我們把《聖經》單純當作一本要相信什麼以及該做什麼的使用手冊。

在《享受聖經:從文學的思路來愛聖經》(Enjoying the Bible: Literary Approaches to Loving the Scriptures)一書中,穆林斯展示了《聖經》的指導方式是如何觸及我們的理性和情感的。換句話說,這就像詩歌和其他類型的文學作品,它不僅在對我們的理智説話,同時也在激發我們的情感。潔西嘉·胡滕·威爾遜(Jessica Hooten Wilson)是一位作家,也是達拉斯大學專門研究神學和文學的學者,她與穆林斯談到詩歌是讓我們能更能享受神和祂的話語的途逕。

你希望這本書會有什麼樣的讀者?

我試圖交流的對象,是任何可能會這樣說的人,“我想拿起這本古老、多元、了不起的著作, 享受閱讀它的樂趣。”我也是寫給我那些福音派的學生和朋友,他們和我一樣,傾向於以一種把資訊和教學置於享受之上的方式來思考《聖經》的目的。

老實說,這本書也是寫給我自己,一個心裡面喜歡在 Netflix 上追劇, 而不是深究《聖經》的人。我期待著喜歡的樂隊所發行的新專輯,遠過於期待閱讀福音書。我知道本不應該是這樣,但事實就是如此。所以我寫這本書也是一種屬靈的操練。

你在書名中用了 享受(enjoy) 這個詞。“享受”《聖經》是什麼意思?這與你喜愛 Netflix 一樣嗎?

最初書名的意思大概是,“如果你不喜歡詩歌,你就不能理解《聖經》”。這比我們最終選定的更具爭議性。但基本上,我認為“享受”《聖經》,就是讀的時候有喜樂。然而,我的信念並不是說我們應該把享受《聖經》當作最後的目的。在理想的情況下,通過學習享受神的話語,我們培養的是更多地享受神祂自己。

你想為何許多信徒很難愉快地閱讀《聖經》呢?

和我一樣,我大多數的學生都是在教會裡長大的,教會裡對《聖經》非常尊敬。部分原因在於,我們很容易相信它就像是一本使用手冊,會為生活中應該做的事情提供實際的指導:我應該上大學嗎?我應該去這個教會,還是那個教會?我應該嫁給這個人,還是那個人?當你翻閱《聖經》時,如果只是尋找這類問題的答案,那將會剝奪你閱讀的樂趣。因為你總是擔心你會不會讀錯。

在本書的引言中,我也談到我們傾向於把《聖經》的內容視為如此狹隘。事實上,它集合了各式各樣類型的題材和文學形式。因此,是我們誤解了應該如何去閱讀它。我寫這本書的一個目的,就是試圖改變我們對《聖經》是本什麼樣的書的理解,以及了解這一理解上改變意味著什麼。

如果《聖經》不是使用手冊,那它是什麼樣的書呢?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方式去閱讀它呢?

我想說的是,《聖經》 不僅是 一本使用手冊——即使我們在閱讀智慧文學中一些最有詩意的章節時,我們仍然可以直接從其中得到教誨,或至少有時是這樣。我的觀點是,如果我們只是尋找實際的东西,那种“我應該如何過我的生活”的教導,那麼我們將錯失了一個重要的層面,就是讓這些章節 指導 我們,意味着什麼。它們不只是試圖訓練我們的理性。它們還試圖教導我們的慾望和情感。這就是文學成分的功用。

在我的引言中,我用《詩篇》119章105節作為例子:“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這裡對我們的理性有一個明確的教導:你應該在不確定的時候諮詢神的話。我的論點是,如果這就是這《詩篇》打算傳達的全部信息,那麼它就會用直截了當的訓誡來表達。但是,它卻用這種充滿詩意、隱喻的語言在潛移默化中傳達這種渴望。

因此,這段經文不僅僅是教導我們要做什麼。它也訓練我們渴望《聖經》的文字,這是它給出的“指令”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我想闡明的,要远远超过将《聖經》形容成是指示与渴望、慾望、喜悅等其他的组合。我要說,《聖經》的教導形式本身必然使其他這些成为 必要

讀詩歌怎麼能訓練我們以這種渴慕和喜樂來讀《聖經》呢?

我們與詩歌的掙扎,不僅僅是一个徵兆,表明我們不知道該如何讀《聖經》,也顯示我們並不總是完全了解我們自己是什麼樣的生物。在重新訓練我們的眼目和閱讀習慣方面,詩歌之所以如此寶貴和有效,是因为在我們意圖將經文簡化成一條簡單信息或一個明確指示时,它經常使得這一企圖不能得逞。

當我第一次研究《聖經》中詩歌的成份時,我厭惡那讓我困惑的部分。但我現在欣然接受它。我想,“或許我對有些事情看走了眼。也可能我的閱讀和思考方式需要作些改變。”

讀詩歌比普通散文更需要全神貫注。每当你重讀一首詩時,總會發現新的東西,又多一些,再多一些。既然有限的凡人所寫的詩尚且如此,那麼《聖經》的文字更是這樣,這些經文已經久經歲月,並將繼續從根本上改變著人們的生命。

你所討論的實踐法之一是沉思地閱讀《聖經》。對一位可能不熟悉這種傳統的新教基督徒,以這種方式閱讀《聖經》,從中必須獲得什麼?

我從小就被教導要對《聖經》給予高度尊重。我父親擁有神學學位,他牧養一間教會。在星期天早上,以及星期三、星期天晚上,我們都聆聽對神話語的詳盡闡述。我上過一所神學觀念很保守的浸信會學院,它們把《聖經》當作權威。我非常珍惜這段成長的背景。

然而,身為一個來自相對保守的福音派傳統的人,我希望提供一個途徑或某些漸進步驟,使讀者了解更反思和深思的方式,例如 聖言詠讀法(lectio divina)。在如何看待《聖經》詮釋方面,如果我們能有更多地的改變,能以讀詩的方式閱讀《聖經》,我們就越能思考它的優美,感受到它在牽動我們的情感,而不僅僅在於注意它的指令。

這還有一個額外的效果,就是讓我們放鬆對確定性的把持,即便是稍微一點點,幫助我們成為一位更謙遜的讀者——即使我們依然完全忠於《聖經》的權威。

如果當我們讀《聖經》的時候,我們的情緒被觸動,我們怎麼知道這些情緒是否能信任呢?它們是不是也有可能扭曲而沒有加深我們的理解嗎?

我當然不想聲稱情感在某種程度上是理解的基礎。我也不相信,所謂的真理的調配公式,能以某種形式,就是用這麼多的情感,加上一些想像力,再加上這些許事實。

話說回來,我相信,當我們以具體和實際的方式閱讀《聖經》時,美和情感的元素就會發揮作用。每當我們讀一件文學作品時,甚至《聖經》本身,頁面上的字句會吸引我們的想像力。這發生在無數不同背景和生活經歷的讀者身上。

對我來說,這就是真與美的結合。一旦我們的想像力被激發,我們就能與那文學作品產生連結或聯繫,正如將感覺和知識緊密地結合起來一樣。這時就能產生真正的理解。

在現代基督教中,主要是由於啟蒙運動,我們繼承了一個過於理性的框架。我不贊成這樣。我們不需要為了去理解事物而拋開我們的情感。事實上,把它們閒置在一旁反而會阻礙這個過程。

《聖經》敘述的背景是與我們現在不同的時空。詩歌和文學如何能幫助我們了解陌生的事物呢?

詩歌和文學的功能之一是幫助我們跨越不同的經歷,這是藉由邀請我們去認同我們還陌生的世界來達成。

在這本書中,我探索了早期清教徒詩人安妮·柏瑞絲翠 (Anne Bradstreet) 的創作。在柏瑞絲翠的詩《作者寫給她的書》(The Author to Her Book)中,她把寫作比作身為母親的工作。儘管我從未當過母親,但我偶爾也會經歷柏瑞絲翠描述的脆弱性和自我懷疑,在她的創作過程中和作一位母親時。因此,我覺得我可以認同她,儘管我們的經歷可能會大相徑庭。良好的文學作品就會營造這種氛圍,促進這種跨越時空的聯繫。

特別要注意的是,完完全全地從別人的角度看這世界的那種完美的同理心是不可能的。試圖認同不同經歷的人有時會導致我們得出錯誤的替代物。但是文學仍然有很大的力量來告訴我們對陌生事物的想像。

如果你要給你的讀者一個最主要的信息,那會是什麼?

如果我能有一個期望的結果的話,那麼讀這本書的人會體驗到另一種閱讀《聖經》的方式。我從自己的教學經驗中發現,詩歌和文學可以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聖經》讀者。

但這不是終點。成為更好的《聖經》讀者能使我們成為更愛神的人,另一方面,更愛我們的鄰舍。

翻譯:江山

責任編輯:吳京寧

如想收到關於中文新譯文的通知,請通過簡訊FacebookTwitterTelegram關注我們。

Our Latest

「主禱文」的真實意義

主禱文是個邀請我們加入一個「逆文化而行的群體」的邀請函。

Public Theology Project

讓天和地啼哭吧!

那使天地萬物存在的「道」竟然成了肉身——從和我們一樣的起點開始,成為一個只能以啼哭表達自己的嬰孩。

台灣人的薩滿信仰

在這片鬼魂遍地的土地上,聖靈還有空間運作嗎?

為憤世嫉俗的心找到解方

當基督徒專注於眼前的鄰舍,能帶來更實際的改變、成為社區裡的一道光。

基督徒應是公共廣場的光芒

在最佳狀態下,基督徒的見證能夠照亮公共領域;但在最糟狀態下,我們讓自己成為狡猾的政治利益的道具。

將臨期與「世界末日」息息相關

盼望來自於人類歷史外的某種事物,超越樂觀及絕望的循環。這種盼望存在道成肉身的上帝之中。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