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居宣教:散居教會是地位平等的宣教夥伴

拉丁裔、韓裔、華裔和尼日利亞裔教會體現了全球基督教的活力和生機。

Christianity Today December 22, 2020

【編者按】在過去的幾年裡,世界難民危機已經達到了史詩級的程度。 雖然目前我們的新聞源可能已經不再充斥著這場人道主義危機的最新信息,但根據聯合國難民事務署(UNHCR)的說法,“現在全球每113人中就有1人是尋求庇護者、境內流離失所者或難民——此等風險程度對聯合國難民事務署來說是史無前例的”。 這是難以接受的現實。

除了了解如何照顧和服事難民之外,我們還需要知道,有一大批人屬於更廣泛的“移民

_”類別——就是那些為了工作或其他機會而離開原籍國的人。 面對如此眾多的流動人口,教會該如何回應?

我很高興能在此前推出一系列(五篇)來自散居宣教學者和實踐者的文章。 我相信我們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東西。 我們已經讀到Sadiri Joy Tira、Sam George_

、Cody Lorance__和Lisa Espineli Chinn

_的文章。

我們以斯坦利·約翰這篇文章作為這個系列的結尾。 約翰是印度裔海外僑民的一員,在科威特出生和長大。 他在紐約乃亞克(Nyack)的宣道會(Alliance)神學院擔任跨文化研究助理教授。 他在阿斯伯里(Asbury)神學院獲得了跨文化研究的博士學位。

週前,我有幸參加了加拿大華人宣道會的第一次聯合研討會。 這些教會是加拿大宣道會(Canadian C&MA)的一部分,會議提供國語、粵語和英語的服務。 與會者代表了近100個教會,佔加拿大宣道會所屬教會總數的20%。

在那裡,我認識了江昭揚(Solomon Chiang)牧師。 他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教會植堂者,曾在台灣牧養教會,後來到加拿大做神學研究。 之後他在新澤西州的帕西潘尼(Parsippany)牧養了一間華人教會,然後搬到大多倫多地區。 在過去二十年裡,他在多倫多建立了三間教會,所有這些教會的成員都超過了幾百人。 他的事工重點是向中國大陸講普通話的新移民傳福音。

當被問及教會成長的原因時,他簡單地回答說,教會展現了基督徒的愛,這是吸引人們歸向基督的催化劑。

在美國的將近2000個宣道會的教會中,散居教會目前佔46%以上。 皮尤論壇2014年的《宗教圖景研究》( Religious Landscape Study )報告稱,北美教會的種族多樣性(譯註:這裡應該是指非白人成員的比例)從2007年的29%上升到2014年的34 %。

隨著未來幾十年移民速度的有增無減,這個數字預計還會繼續增加。

雖然近幾十年來,全球基督教的故事一直佔據著舞台的中心位置,但其對全球移民的影響卻遠遠沒有得到足夠的反思。 在談及全球移民的增加的同時,我們必須考慮到教會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巨大增長。

今天許多差派宣教士的地區不僅是基督教蓬勃發展的中心(譯註:指南半球亞非拉地區),而且來自這些地區的移民還在他們新的散居地積極開展福音事工。 皮尤論壇的《遷移中的信仰》(Faith on the Move)報告說,所有國際移民中近一半(49.6%)是基督徒。 換句話說,世界上大多數移民都是基督徒。 如果我們僅僅考慮移民到美國的人,這些數字進一步凸顯出來。 同一份報告稱,在外國出生而居住在美國的人中,有近四分之三(74%)的人認為自己是基督徒。 這些對我們如何談論散居人群有巨大的影響。

通常,我們對散居群體的討論僅限於將他們視為福音必須傳到的群體,以及必須動員起來向他人傳福音的群體。

誠然,人群從“福音未及(unreached)之地”或“福音不可及(unreachable)之地”向全球城市的移動,為見證福音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因為移民更傾向於重新考慮他們信仰上的委身。

同樣,一些掛名基督徒也可能會在遷徙中更新或加強他們的宗教歸屬。 在進行這種對話的同時,我們必須記住,散居在國外的大多數人都是基督徒。 這就是為什麼儘管有預測說北美的基督教信仰會衰落,我們卻看到北美大部分大城市的散居教會在增長。

北園(North Park)神學院的樂頌成(Soon-Chan Rah)教授恰如其分地指出:

“當許多人哀嘆21世紀初美國基督教的衰落時, 很少有人認識到,美國基督教實際上可能在增長, 但增長的方式出乎意料,令人驚訝。 美國教會需要面對這一不可避免的情況,並為她的下一個歷史階段做好準備——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看到一個非白人佔多數、多種族的美國基督教。 ”

我們對散居社群的討論必須認識到這些散居教會在北美地區的活力、生機和蓬勃發展。 散居人群所代表的社區不僅要被宣教和被動員投入宣教,更重要的是,他們必須被視為全球基督教共同圖景中的成員和地位平等的宣教夥伴。

來自西方主流文化的基督教領袖可能會對散居群體過於依賴其種族圈子內的歸屬感或過於堅持自身語言和文化特性的連續性表示失望。 他們可能只想把散居教會同化、吸收到英語教會或多元文化教會範式下的主流文化中。

這種方法掩蓋了主流文化的民族中心主義,我們必須以承認教會類型的多樣性——包括特定民族和語言的教會的合理性來取代它。

散居教會也面臨著內部的挑戰,因為他們要分辨如何適應母國文化和散居國文化的變化,以及針對第一代和第二代移民進行門徒訓練相關的問題。 我們不能假定同化會解決各種複雜的問題。 散居國外的教會領袖,特別是第二代移民領袖,可以留心每一代人在文化和語言上的細微差別,在福音在他們自己的文化中的本土化方面發揮關鍵的作用。

當我們反思全球基督教的圖景變化時,我們必須認識到北美基督教的圖景也在變化。 拉丁裔、韓裔、華裔和尼日利亞裔教會是目前佔據北美宗教版圖的眾多散居教會中的一部分。 這些教會體現了全球基督教的活力和生機,並與以前已經建立起來的北美的眾教會並肩結為平等的宣教夥伴。

“交流”(Exchange)是《今日基督教》(CT)博客論壇的一部分。 請支持CT的工作,訂閱可免費獲得一年的服務。博主的觀點不一定反映《今日基督教》的觀點。

(翻譯:基甸)

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translation? Interested in helping us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the quantity? Share your feedback here.

This article is 1 of 350+ CT Global translations—including Simplified Chines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You can also now follow C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on Telegram.

Our Latest

中國教會嘗試更深入紀念聖誕節的意義

中國教會在宗教限制及神學變化的背景下尋求深度參與節期的方式。

「主禱文」的真實意義

主禱文是個邀請我們加入一個「逆文化而行的群體」的邀請函。

Public Theology Project

讓天和地啼哭吧!

那使天地萬物存在的「道」竟然成了肉身——從和我們一樣的起點開始,成為一個只能以啼哭表達自己的嬰孩。

台灣人的薩滿信仰

在這片鬼魂遍地的土地上,聖靈還有空間運作嗎?

為憤世嫉俗的心找到解方

當基督徒專注於眼前的鄰舍,能帶來更實際的改變、成為社區裡的一道光。

基督徒應是公共廣場的光芒

在最佳狀態下,基督徒的見證能夠照亮公共領域;但在最糟狀態下,我們讓自己成為狡猾的政治利益的道具。

將臨期與「世界末日」息息相關

盼望來自於人類歷史外的某種事物,超越樂觀及絕望的循環。這種盼望存在道成肉身的上帝之中。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