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人生多數時間裡,我對啟示錄這本書簡直避之唯恐不及。我知道讀它也許會對我的生命有好處,但我還是一直不想讀它。
Foretaste of the Future: Reading Revelation in Light of God's Mission
InterVarsity Press
256 pages
$26.18
也許是因為小時候教會教我讀啟示錄的方式影響了後來的我。青少年時期,我的小組一起看了一部生動描繪了在其他“真”基督徒被提到天上,剩下沒被提的基督徒留在地球上的恐怖電影。我看完真的太害怕了。所以我開始探索預言類的書籍,試圖將中東地區發生的事件跟聖經對末世的描述連結起來。但我還是有滿滿的困惑。所以我放棄試圖理解啟示錄。甚至,它變得像我聖經裡的附錄那樣的存在。不讀啟示錄對我人生來說好像沒有太多影響。
即使在接受了神學培訓後,我還是沒什麼信心用啟示錄講道,或教導啟示錄。啟示錄感覺還是太神秘、太殘酷、太奇怪了。它描述的那些奇幻異像似乎對基督徒日常生活會遇到的實際問題沒什麼幫助。它最多就是在警告我們,“你最好做好準備,因為世界末日隨時都有可能發生!”
像我這樣的基督徒其實並不少。這麼多年來,我非常少聽到關於啟示錄的講道。就算有,也只講了啟示錄裡“比較安全”的一小部分,例如基督在第2和第3章給教會的信息。很大程度上,教會對於啟示錄裡鮮活且充滿生命力的信息都保持著沉默。
轉換眼光
就像有些人戴到度數不對的眼鏡一樣,我也有戴錯眼片的問題。我內心已預先設定要透過“預測未來”的這個鏡片來讀啟示錄。跟許多基督徒一樣,我將啟示錄視為一本關於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情的預言書。約翰看到的異像就像末日事件的電影劇本,例如世界末日會發生的善惡之戰 (Armageddon) 或敵基督者在地球上的統治。透過看預言書的鏡頭,我很難覺得啟示錄對上帝的子民來說是個好消息。
但是,如果我們透過不同的視角來讀啟示錄呢?如果我們不用預言鏡片,而是透過“大使命鏡片”來讀它會怎樣?從大使命的角度讀聖經的意思不是要找到段落來支持教會的跨文化傳福音事工。相反,它所關注的是上帝在這世上所做的一切,祂如何在各個層面都帶來救恩跟醫治,以及上帝的子民如何參與到這個全面的計畫裡。
把這個原則應用在啟示錄的意思就是,與其試圖破解末日的詳細計劃,我們需要看見啟示錄是如何見證上帝透過基督這個被殺但復活的羔羊來恢復所有受造物 — 包括人類 — 的重大使命。啟示錄向我們展示了上帝愛世人的終極目標,即“將一切都更新”(啟示錄 21:5)。
但這還不是全部的故事。啟示錄也想要裝備跟激勵上帝的子民,讓他們投入到上帝為這世界準備的救贖工作中。啟示錄的目的不是預言未來,而是呼召我們此時此地
像是已活在預知的未來裡而生活著。它使基督徒群體能夠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實踐上帝的愛的使命,期待著祂使一切都更新的那天到來。
正如新約學者邁克爾·戈爾曼(Michael Gorman)所說,我們需要“不將啟示錄視為未來的劇本,而是將其視為教會的劇本”。
本文的後半段會更多解釋為何透過宣教的眼光來讀啟示錄才更能忠於它預言性的文體所想傳達的信息、內涵,及盼望。
重新看待這個世界
我們首先要思考的是啟示錄使用的文體。 就像聖經中任何一本書一樣,我們需要問:“它用了什麼樣的文體?” 儘管啟示錄跟聖經預言 (見啟1:3) 及書信 (1:4, 9) 文體有共同之處,但最重要的是,它是屬於一種被稱為“末日文學”的古代寫作文體。而約翰的原始讀者比我們更熟悉這樣的文體。末日文學充滿了異象、符號及故事,它迫使讀者閱讀它的時候使用大量的想像力。而這是我們西方人,包括我自己,必須狠努力才能做到的事。
我想說的重點是:我們不能照字面上的意思去理解啟示錄裡的圖像和符號。透過預言的鏡片來讀啟示錄可能會造成些常見的錯誤。例如: 把啟示錄13章16-17節裡說的“獸的印記”當作某種物理性植入身體或印在身上的標記。
但在《啟示錄》中,獸在手上或額頭上的印記與上帝在祂僕人額上的印記在本質上完全相反 (啟 7:3;9:4)。兩者都是所有權的標誌,象徵著我們對上帝和羔羊或對撒旦和野獸的忠誠。但並不是因著肉眼可見的標誌,而是因著我們的生活方式才能知道我們真正效忠的是哪一個王。
啟示錄充滿詩意的意象,與其說是在描述末日場景,不如說是呼籲基督徒群體重新想像他們所身處的世界。約翰從他那個時代流行的末日符號中汲取靈感,使基督徒能轉變他們看待這個世界的眼光。這種新的眼光讓我們能明白上帝在這個世界所做的事 (祂的使命),以及我們能如何參與上帝的使命 (教會的使命)。啟示錄學者理查德·鮑克漢 (Richard Bauckham) 明智地解釋: 約翰的異象揭示了上帝對人類歷史的最終目的,以便上帝的子民,不論是從前的基督徒還是現在的,都可以用這個視角來重新思考現在所過的日子。實際上,約翰說,“從上帝的視角來看,事情本本來就是這個樣子。”
舉個例子來說。在第7章中,約翰設想了來自各個部落、語言和國家的人們站在上帝寶座前,日夜敬拜上帝(9-17節)。這不單單是在預測“當我們都到了天堂”會發生的事。他所描繪的景象是在告訴我們“我們是誰”以及“我們為什麼現在會在自身所處的地方”。這景象乎召教會要成為這樣的社區 — 雖然分化人們的力量如此強大 — 但在基督徒群體裡,所有會分離國家、部落、種族和文化的障礙都不該存在。並且還給了我們一個使命: 在等待這幅景象終將到來的那天之前,我們現在就能邀請各種語言和國家的人加入這個敬拜上帝及羔羊的合唱團裡。我們現在就能努力活在上帝即將實現的未來藍圖裡。
連同上下文一起看來讀啟示錄
如果約翰邀請他的讀者以不同的方式看待自身所處的世界,我們同時也需認真看待他寫這本書時所處的文化背景。首先,啟示錄最初是寫給宣教背景下屬於羅馬的小亞細亞地方教會們。約翰呼籲收件者在他們所處的地方生自己的生命樣式來見證被殺及復活的羔羊的所帶來的好消息。
而這對原初讀者來說是件很不容易的事。這些基督徒生活在一個要求他們要效忠羅馬帝國的世界,處處皆是崇拜皇帝的公民宗教,就連當地其他信仰所拜的神靈也都效忠凱薩。無論是城市的節日還是私人生日派對,每件事都能成為致敬皇帝的機會。帝國崇拜就像小亞細亞人民無形的契約:給凱撒應有的權利,眾神就會賜你和平、安全及昌盛。不遵守這個規定就會被認為是“不愛國”及不忠誠。拒絕加入這種崇拜的基督徒會面臨被迫害的可能,在社會層面及經濟上被排擠,甚至受到暴力死亡的威脅(啟示錄 2:10, 13)。
但更大的威脅來自教會內部 — 妥協於帝國生活方式的誘惑 (也許是為了減少文化上的阻力)。但並非每個教會都以同樣的方式回應這些外在和內在的壓力。有些教會在苦難面前仍然忠心(士每拿和非拉鐵非),但多數教會沒有。例如,別迦摩和推雅推喇的基督徒選擇和羅馬流行文化中的偶像崇拜妥協(啟示錄2:14-15;20-21)。撒狄和老底嘉的人則因自身的驕傲及繁榮而深陷於自滿的罪(“我很有錢…我沒什麼需求”— 啟示錄3:17)。
因此,以上每一間教會都該根據自身所面臨的挑戰來讀啟示錄剩餘的篇章。有些教會需要得到“上帝最終會擊敗所有反對祂的力量” 的確信。但對於其他已經妥協的教會來說,啟示錄的其餘部分就像給他們的一道雷擊。約翰警告他們要悔改並擁抱那為我們受苦的羔羊的道路 — 否則等待他們的會是“羔羊的憤怒”(6:16)。
而這對現今的讀者我們來說也是如此。我們如何接收啟示錄的信息是根據我們自身的屬靈狀況和需要。啟示錄至今仍然呼籲著世界各地的基督徒群體放棄世俗帝國的生活方式,信實地為上帝及祂慈愛的使命作見證。
約翰在第17章和18章中以巴比倫做符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顯示啟示錄是如何向他讀者所面臨的世界提供解套方法。約翰用這個符號將他的十字準線固定在羅馬。巴比倫和羅馬一樣坐落在“七座山”上 (17:9),符合統治地球的“大城”的形象(17:18)。在第18章中,約翰形象化了羅馬對整個帝國的經濟剝削,只為了滿足精英階層昂貴的生活方式。在羅馬進口貨物清單的最下面,約翰寫道“人類被賣做奴隸”(18:13)。羅馬透過把人類當作商品來交易而致富。也難怪上帝呼召祂的子民“從[巴比倫]出來”(18:4) — 拋棄巴比倫的思維及生活方式。
然而,人們通常不會把巴比倫跟古羅馬聯想在一起。跟富裕且傲慢的老底嘉人有相似處境的我們必須問:“今天的巴比倫在哪裡?” “離開巴比倫對我們而言意味著什麼?” 我們何時加入了剝削弱者來使強者受益的系統,並膜拜消費主義這個偶像?這些不僅僅是個人道德問題;而是基督徒向世界見證不同的生活樣式的一部分。
關注正確的焦點
透過上帝大使命的視角來讀啟示錄,可以減輕我們想要戴上先知的帽子來弄清楚約翰的異像要如何融入其他可能發生的末日劇情的困擾。相反,我們更可以專注在啟示錄故事裡關於上帝對這個世界的慈愛目的。這些包含在啟示錄裡常見到的兩個符號 — 天上的寶座 和被宰的羔羊。
這兩個符號在啟示錄的神學核心 –第4和第5章 — 中有了最大的焦點。用新約學者尤金·博林 (Eugene Boring) 的話來說,上帝的寶座代表了“對宇宙的未來的控制權”。如果上帝有權掌管這世界每一個角落,那無論任何人或屬靈力量都無法破壞祂對所有人類及整個世界的救贖目的。
上帝如何完成祂救贖的使命?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 — 一隻受傷的羔羊!被宰的羔羊是啟示錄的標誌性符號,羔羊及祂如何看待大審判,是我們能理解這整本書的鏡頭。因著羔羊的受苦及死去,開啟了上帝救贖每個部落及國家的大計劃 (啟示錄 5:9-10)。
這個符號不僅僅告訴我們上帝通過被釘十字架的耶穌為所有受造物帶來了復興。 它還向我們展示了整個過程是如何發生的。 上帝的使命就像這隻羔羊。 上帝沒有像凱撒那樣用蠻力和暴力,而是用捨己的愛來打敗所有對立的力量 (啟12:11)。今天的基督徒也許面臨著這樣的試探: 透過威脅和排擠他人的方式來完成上帝的旨意,例如:“為上帝奪回我們的國家”。但這樣施壓的方式與這本書向我們展示的 — 受傷的羔羊成為了整個宇宙所跪拜的王 — 的方式違和。
盼望的所在
大規模校園槍擊案。一個充滿天災中的星球。出於種族仇恨的攻擊。一場致命的流行病。來自毫無意義的戰爭的難民潮。不意外,不少基督徒開始對未來感到悲觀。
在如此令人喘不過氣的環境下,啟示錄為我們提供真正的盼望。但這個盼望不在於我們被提到天堂、逃離這個世界和它所有的苦難,也不在於 “我們死後在天堂裡有個家” 的承諾。如果我們透過上帝大使命的眼光來讀約翰異象裡所描述的新耶路撒冷(啟示錄 21-22),我們會看到一個能深刻塑造 “我們所處的現在” 的未來,在這個破碎的世界中擴展我們的盼望。
約翰對新耶路撒冷的描繪揭示了上帝對世界的最終目的 — 當上帝的同在浸透整個地球時,人類及所有受造物會是如何的昌盛繁榮。但新天地能將它的光芒投射到我們的現在,呼喚我們現在就在巴比倫的街道上實踐在新耶路撒冷裡的生活。新耶路撒冷的盼望會是什麼樣子呢?這裡有兩個例子。
首先,新耶路撒冷會是個醫治性的社區。她的新使命是 “醫治萬國”(啟22:2)。在這裡能醫治罪及邪惡對人類造成的傷口。而我們作為預告未來這個新耶路撒冷的基督教群體,被乎召在今天成為能為世界各國帶來盼望及醫治的社區。我曾經的一個學生在他的德國故鄉已建立了一個像這樣的社區。他們以不同的方式為難民、青少年、老年人、無家可歸者及沒有任何宗教信仰的人帶來希望。他們近期幫名叫Emanuela的性工作者填寫她急需用的健康保險表格,幫她聯繫債務咨詢師,甚至給了她更棒的東西:無條件的愛及友誼。在這樣的行為裡,把新耶路撒冷帶進了世俗城市裡。
再來是,約翰預見的是所有受造物的復甦。啟示錄描繪了新耶路撒冷降臨且與已被更新及改變了的地球融合 (啟示錄 21:2, 10)。這個未來的城市預知著未來生態系的和諧及萬物的繁榮。如果上帝對地球的未來有這樣的計畫,我們就不能忽視現在對環境所造成的巨大破壞及其帶來的天災對世界上最脆弱的人群可能會造成的傷害。
我們的回應當然不僅僅包括重新反思我們生活的方式對上帝所愛的地球的影響,而是意識到作為地球的好管家也能是一種宣教方式,需要我們共同的支持及禱告。以A Rocha國際組織為例,他們在加納的阿特瓦(Atewa) 森林等地做了影響極深的事。那裡的採礦、非法伐木及農場拓展已嚴重威脅了該地區的生物多樣性。而這個組織幫助確保至少500萬加納人能獲得安全的飲用水。啟示錄呼籲基督徒能成為人類及其他受造物希望的好管家。
我們不能再把啟示錄想說的話靜音掉。如果我們只滿足於透過預言的鏡片來讀它,我們就無法清晰的看到這本書為當初以及現在的教會在大使命禾場上所帶來的充滿希望的信息。透過上帝慈愛的宣教眼光來讀啟示錄,可以幫助我們聽到這本書對我們這個時代的呼喚 — 呼喚我們成為和這個世界有著不一樣的敬拜及見證的社區,活出如被宰羔羊那般的生命樣式。以及呼喚我們放棄舒服活在巴比倫城裡的消費主義、不公義及偶像崇拜的生活。呼喚我們活出未來在新天地會有的樣貌,活在上帝的旨意中,使一切都更新。
弗萊明院長是中美洲拿撒勒大學( Nazarene University) 新約宣教學榮譽退休教授。他是《預嘗未來:以上帝宣教的眼光讀啟示錄》的作者。
中文翻譯: Yi-Ting Tsai
–